康熙晚年時曾發生九子奪嫡事件,為何到了乾隆時卻沒有發生?

2021-02-23 照理拍案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

滿清歷史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九子奪嫡,康熙大帝生了那麼多兒子,晚年找誰繼承自己的皇位呢?

每一個兒子都很優秀,說實話隨便拿出一個來,達不到雍正的高度,也基本能達到清朝10個皇帝的平均水平,所以對於康熙來講是有點困難,這麼多兒子每個都很優秀選哪個呢?

當然這也催生了後來的骨肉相殘,到了雍正的時候,雍正選接班人,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弘曆太突出了。

以至於現在民間還有流傳,說康熙為什麼選擇雍正,是因為康熙看好了弘曆,所以因為看好孫子,才讓孫子的爸爸繼承了皇位。

而到了乾隆年間說實話,乾隆的兒子也不少,可為什麼乾隆年間,沒有出現過九子奪嫡,甚至乾隆還踏踏實實幹了幾年太上皇。

這是有原因,以往我們就講滿清皇室挺怪的,頭幾任皇帝,都能生出不少兒女來,到了後幾任皇帝,兒女生的越來越少,似乎滿清皇室遭了天譴一樣。

即便是前面這幾代皇帝,康熙的兒子們大多存活下來了,而乾隆的皇子們大量的夭折,據後世統計,乾隆爺生了27個子女,但是這27個人,中只有8個人活到了30歲以上,這個夭折率也太高了點了。

你說乾隆那個身板,絕對是歷代皇帝中找不到的高壽者,這個父輩的基因很好,而妃子們個頂個的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父母基因這麼好,又是當世第一家庭,不管是物資供應醫療條件,比當時老百姓強太多了,然而乾隆兒女的夭折率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當乾隆晚年,選擇自己接班人的時候,根本不會出現九子奪嫡的情況,因為他基本上沒得選擇。

我們簡單給大家盤點一下乾隆的兒子們,老二永璉是嫡長子,是乾隆最終愛的青梅竹馬的皇后所生,剛出生不太久就被立為皇太子了,然而乾隆三年的時候,永璉就一命嗚呼了。

因為永璉這個事老大永璜和老三永璋,全都不被乾隆所喜愛,於是相繼在乾隆的中早期就死掉了,老四永珹過繼給了乾隆的叔叔,早早地退出了競爭。

不退出也白搭,他在乾隆42年就死了,最知名的就是五阿哥永琪,他是在乾隆31年死的,老六永瑢也過繼給乾隆的叔叔了,在乾隆55年死了。

老七永琮也是嫡子,是老二的親弟弟,結果兩歲就夭折了,老九老十死得太早,連名字都沒取就去世了,老十二永璂是後來皇后的兒子,可是看過還珠格格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皇后特別不受乾隆待見,所以明明是嫡子,永璂才混了個貝勒頭銜,而且乾隆41年就死了。

老十三永璟3歲死了,老十四永璐4歲死了,老十六也是4歲死的,乾脆連名都沒取,也就是說在乾隆晚年,他實際上長大成人的兒子也就仨人,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和老十五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而老八和老十一品行不太好,不受乾隆爺待見,所以乾隆晚年選皇子的時候,實際上根本就沒得選,只能選老十五。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可以講,可能是因為乾隆爺實在是太長壽了,把他這幫兒子都給剋死了,你想康熙爺衝齡登基8歲,死的時候69歲,他那些兒子小的可能十八九歲,大的40多歲,基本都是成年人,所以康熙爺的選擇範圍特別廣。

而乾隆呢?說實話乾隆真是太幸運了,20多歲當皇帝一當就幹了60年,自己能活到八九十歲高齡。

所以咱這麼講,乾隆那幫兒子即便沒被他剋死,恐怕要繼位的時候也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何況這些兒子一個都死在他前頭,因此乾隆選兒子的時候,就沒有九子奪嫡了。

往期精彩回顧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可以說顒琰的繼位比起他的爺爺雍正與他的老爹乾隆的繼位要順利得多。那麼為什麼有為皇儲候選人的乾隆朝就沒有引發像康熙朝「九龍奪嫡」的現象呢?人均不同從康熙到乾隆,歷經了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盛世,同時也迎來了最後一次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高潮。自從雍正皇帝因西北戰事而設立軍機處後,中國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起九子奪嫡,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我們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 「九子奪嫡」中,眾阿哥唯獨此人深受康熙喜愛,其他都枉費了心機
    「九子奪嫡」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爭權風波,滿清的康熙皇帝年幼登上帝位,以雷霆手段剷除了鰲拜,後來更是多次對外用兵,並且取得勝利,對內則重用能臣,開創出諸多功業,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被後世眾多的學者公認為千古一帝。
  • 乾隆帝有17個兒子,為什麼沒有發生奪嫡之爭?這3個原因是關鍵
    康熙是封建時代少有的長命君主,從公元1661年繼位後,一直到公元1722年才退位,在位一共61年。康熙年間,天下大安、政治清平、百姓福樂,但在其晚年時期,卻發生了一件給予王室沉重打擊的事件,那就是"九子奪嫡",成為了康熙心頭一生的遺憾。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時間:2021-01-06 20: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胤礽也確實聰明伶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文通滿漢,武熟騎射,八歲時就能宣讀滿文捷書,行獵時可以射斃豹子。加上太子儀表堂堂,父親康熙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更加恩寵,為皇太子讀書而修繕文華殿,為太子舉行出閣講書典禮,再次親選學問優長的漢人大臣擔任太子的講師。為了顯示皇太子的權威,康熙也不遺餘力。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但晚年卻因為沒有處理好接班人的問題,以至於釀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這也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繼承人相爭,而震動國本的大事。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
  • 康熙最幸運的兒子,未捲入九子奪嫡,被封王拜將,悠閒活到58歲
    皇帝的嬪妃眾多,一般來說生的孩子也不少,不過擁有這麼多子嗣,有時並不全是一件好事,這些子嗣往往會因為爭奪皇位而明爭暗鬥,甚至發生流血衝突事件。 比如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兩位兄弟的事情就是一個經典案例,不過清朝卻有一位皇子非但沒有被兄弟們視為競爭對手,反而享福一生,那麼這位皇子是誰呢?
  • 「九子奪嫡」是清朝最為慘烈的皇位之爭,卻被個孩子給終結了
    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九子奪嫡:誰才是四阿哥胤禛真正的對手
    《雍正王朝》長達20年的經久不衰,讓清代康熙朝晚期出現的皇子奪嫡事件——九子奪嫡,較為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影視劇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聖寵,成功殺出重圍,登上大清皇位,得益於其刻意營造的「孤臣」形象,得益於其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的「王道」奪嫡路線。
  • 康熙皇子眾多九子奪嫡慘烈,乾隆兒子也很多,為什麼沒有問題出現
    清朝時期的康熙和乾隆兩個人在位的時間算是最長的,也是子嗣最多的。生在帝王之家,子嗣越多越容易發生問題。尤其是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的皇子們可是為了爭奪這個皇位,不惜手足相殘。而乾隆這一生也是有很多個皇子達到了17位皇子,但是卻沒有出現康熙時期所出現的問題。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