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康熙二廢太子胤礽後,朝中各方勢力暗流湧動,皇子們開始大力拉攏培植自己的勢力,開始了儲君之位的爭奪。
眾所周知九子奪嫡最後勝出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就當時的實力和人員配置來說,他遠不如八阿哥胤禩來得強勁,那最終為何勝出的卻是胤禛呢?正當各方勢力在奪嫡的這盤棋局中大力廝殺時,誰也不曾想到卻被一個過河小卒給攪亂了。
而終結這一切的過河小卒居然還是個10歲的孩子,這讓諸多封疆大吏也是大跌眼鏡。他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這個孫子,從見他第一眼的時候就差點驚掉了手中的酒杯,這孩子無論是從長相樣貌,還是舉手投足間不經意透露出來的一絲英氣,和當年那個少年登基,意氣風發的自己都有八分相似。
康熙帝隨後便把他帶在自己身邊撫養教導,親自給他授課。其實放在尋常百姓家,爺爺疼愛自己的孫子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一點,在古代帝王家只有被封為皇太子,他的兒子才有可能有這樣的待遇。這似乎也預示了康熙帝將要傳位的人選。
現在來看雍正將弘曆介紹給父親康熙,不得不說是打破僵局的一步妙招。據清史記載,康熙帝對這個孫子的喜愛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也遠遠超出了雍正的期望。康熙帝在執政前的最後一年,他和這個孫子一起在承德避暑山莊待了五個多月,幾乎是形影不離。
康熙批閱奏章時,弘曆就在一旁磨墨寫字,老皇帝時不時會起身來到孫子邊上,手把手的教他寫。每次吃飯前康熙總是會事先吩咐御廚多做幾個孫子愛吃的菜,祖孫二人吃飯的時候,他總是不斷地給弘曆夾菜,就算是遇到軍國大事時,弘曆也無需迴避,他在一旁靜靜地學習著祖父的治國之道。
康熙還命四川總督年羹堯拿著弘曆的八字去當時京城的名算那佔了一卦,年羹堯帶回來的結果是大富大貴之命。用算命師的話說,如果是個女娃,便是個傾國傾城的公主之命;如果是個男娃,出生普通人家讀書可金榜題名,習武則是沙場建功的將軍之才,出生王侯之家將來便是帝王之命。
從那以後康熙更是以帝王的標準來培養弘曆,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都有嚴格的禮法制度。康熙有心要把弘曆推上未來皇帝寶座的話,那麼他的皇位繼承人首先必定得是弘曆的父親胤禛,所以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弘曆的出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阿哥胤禛最終在這場伴隨著血腥和殘忍的棋局中獲勝,除了他自身精妙的布局外,弘曆這粒過河小卒猶如一把尖刀直插對方將府。從後來的結果來看,這也許是康熙帝最正確的選擇,雍正成為了一代明君,弘曆也如祖父一樣創造了清朝歷史上的又一個盛世,後世將他和康熙朝並稱為「康乾盛世」。
對於現今的我們來說,人生就如一盤棋,想要成為那個掌握棋局的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要以大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每走一步都得朝著正確的目標而去,一步走錯,滿盤皆輸,走對一步,步步高升。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