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遍了,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具體經過估計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說這些都知道的事情,只是簡單地聊一聊,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們,不能做一個閒散王爺,而非要九死一生的去爭奪那個皇位。
在正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康熙以及他的九個兒子們。畢竟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件事,但也不排除少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久的皇帝。參與爭奪皇位的康熙九子分別為大阿哥胤褆(tí),二阿哥胤礽(réng),三阿哥胤祗(zhī),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sì),九阿哥胤禟(táng),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tí)。
一,清朝皇室的血腥傳統
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住中原的封建王朝,雖然說整體上也算是採用了漢文化,但在皇室內部,他們還是非常喜歡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清朝自第一位皇帝皇太極開始,就有著非常殘酷的皇位繼承及清除制度。
皇太極起初是和其他三大貝勒一同執政,後來先後採用手段將其他三人從執政席去掉,改由自己一人執政(除代善外,其他二人皆慘死)。而皇太極去世後清朝的實際權力就落在了多爾袞手裡,多爾袞掌權後又先後將皇太極一黨殘酷打壓,而且不多爾袞不僅打壓自己曾經的同袍兄弟,就連皇太極的子孫也是沒有放過,比如皇太極長子豪格就被打壓至死。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到,有時候真的不是說這些人想要爭這個皇位,他們有可能只是為了自保而已。畢竟康熙是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前面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這些皇子們爭奪皇位也是情有可原,畢竟誰也不想做他人案板上的魚肉。
二,欲望永無止境
西方著名軍事專家拿破崙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這句話其實運用到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上也非常靠譜,說得直接點就是,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我們現代常說,當個閒散王爺有什麼不好,非得去爭那個危險性極大的皇位。但事實上,我們和這九位皇子的思路根本不是一條線,原因是我們就沒做過皇子,又怎麼知道皇子是怎麼想的呢?
在古代,距離皇權最近的除了太子外,就是各個級別的皇子。而康熙末年,太子已經被廢,所以說這九位皇子都有資格和能力競爭皇位。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子,你會不動心嗎?要知道,皇位可是意味著所有人都得對你俯首稱臣,所有人見了你都得跪拜,所有的一切都由你率先掌握並使用。而這如此大的誘惑,作為從小生活在皇位身邊的各位皇子們,又怎麼可能忍受得住呢?
三,樹欲靜而風不止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說,爭奪皇位的時候,如果看情形不妙直接退出不就好了。而且,爭奪皇位的都是親兄弟,彼此之間也不要總是下那些死手,畢竟老話說的,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如果說有朋友真是這麼想的,那筆者只能說,您還是太年輕了。
爭奪皇位從來只有兩條路,要麼不走,要麼走到底,絕對沒有說什麼走了一半退出或中途向他人示好這一說。這裡我們用三阿哥胤祉舉例,他也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員,而且相比八爺黨來說,他是真正走了一半就停下了,但結果呢?先是被雍正派去守陵,緊接著就被幽禁至死,您說與其這樣,當初又為何不拼一把呢?另外,我們看事不能太死板,要知道,爭奪皇位的戰爭一旦打響,那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無所不用其極那都是正常的。
而且一旦發生了某些不好的事情,您覺得「我傷害了你,我一笑而過」這種事情可能出現嗎?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有些時候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畢竟打你從爭奪皇位開始,身邊就會有一大批人,而這些人在支持你幫助你的同時,也會裹挾著你不斷前進,畢竟身位皇子的你或許失敗後可以善終。但作為同黨的他們,如果失敗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裡筆者其實還有兩個原因想說,但因為篇幅問題就在這裡簡單地提一下。從古至今,皇帝們都是非常擔心皇子奪權的,因為他一日不死,就一日不願放棄權力。而保護權力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讓下面的皇子們去互相爭奪,這樣他們才不會有機會來直接跟皇帝本人爭搶。此外,清朝皇子相比明朝皇子,那確實過得不是很好(要繼承爵位得考試,而且俸祿也不多),所以爭奪皇位其實也是為了過得更好些,畢竟幸福生活過久了,再要想返回艱苦樸素的日子,那可是很難的。
最後,康熙的九個兒子們,之所以非得爭一個皇位而不願意做個閒散王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五個原因。其一是清朝有血腥的皇位爭奪傳統;其二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其三是就算他們不想爭身邊的人也會帶著他們爭;其四是康熙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會逼著他們不得不爭;其五是爭奪皇位可以過得更好,畢竟僅靠自身的俸祿,日子還是很難過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史研究》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