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九個兒子們,為什麼非得爭一個皇位,做個閒散王爺不好嗎?

2020-12-25 七米同學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遍了,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具體經過估計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說這些都知道的事情,只是簡單地聊一聊,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們,不能做一個閒散王爺,而非要九死一生的去爭奪那個皇位。

在正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康熙以及他的九個兒子們。畢竟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件事,但也不排除少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久的皇帝。參與爭奪皇位的康熙九子分別為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réng),三阿哥胤祗(zhī),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táng),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一,清朝皇室的血腥傳統

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住中原的封建王朝,雖然說整體上也算是採用了漢文化,但在皇室內部,他們還是非常喜歡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清朝自第一位皇帝皇太極開始,就有著非常殘酷的皇位繼承及清除制度。

皇太極起初是和其他三大貝勒一同執政,後來先後採用手段將其他三人從執政席去掉,改由自己一人執政(除代善外,其他二人皆慘死)。而皇太極去世後清朝的實際權力就落在了多爾袞手裡,多爾袞掌權後又先後將皇太極一黨殘酷打壓,而且不多爾袞不僅打壓自己曾經的同袍兄弟,就連皇太極的子孫也是沒有放過,比如皇太極長子豪格就被打壓至死。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到,有時候真的不是說這些人想要爭這個皇位,他們有可能只是為了自保而已。畢竟康熙是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前面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這些皇子們爭奪皇位也是情有可原,畢竟誰也不想做他人案板上的魚肉。

二,欲望永無止境

西方著名軍事專家拿破崙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這句話其實運用到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上也非常靠譜,說得直接點就是,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我們現代常說,當個閒散王爺有什麼不好,非得去爭那個危險性極大的皇位。但事實上,我們和這九位皇子的思路根本不是一條線,原因是我們就沒做過皇子,又怎麼知道皇子是怎麼想的呢?

在古代,距離皇權最近的除了太子外,就是各個級別的皇子。而康熙末年,太子已經被廢,所以說這九位皇子都有資格和能力競爭皇位。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子,你會不動心嗎?要知道,皇位可是意味著所有人都得對你俯首稱臣,所有人見了你都得跪拜,所有的一切都由你率先掌握並使用。而這如此大的誘惑,作為從小生活在皇位身邊的各位皇子們,又怎麼可能忍受得住呢?

三,樹欲靜而風不止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說,爭奪皇位的時候,如果看情形不妙直接退出不就好了。而且,爭奪皇位的都是親兄弟,彼此之間也不要總是下那些死手,畢竟老話說的,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如果說有朋友真是這麼想的,那筆者只能說,您還是太年輕了。

爭奪皇位從來只有兩條路,要麼不走,要麼走到底,絕對沒有說什麼走了一半退出或中途向他人示好這一說。這裡我們用三阿哥胤祉舉例,他也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員,而且相比八爺黨來說,他是真正走了一半就停下了,但結果呢?先是被雍正派去守陵,緊接著就被幽禁至死,您說與其這樣,當初又為何不拼一把呢?另外,我們看事不能太死板,要知道,爭奪皇位的戰爭一旦打響,那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無所不用其極那都是正常的。

而且一旦發生了某些不好的事情,您覺得「我傷害了你,我一笑而過」這種事情可能出現嗎?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有些時候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畢竟打你從爭奪皇位開始,身邊就會有一大批人,而這些人在支持你幫助你的同時,也會裹挾著你不斷前進,畢竟身位皇子的你或許失敗後可以善終。但作為同黨的他們,如果失敗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裡筆者其實還有兩個原因想說,但因為篇幅問題就在這裡簡單地提一下。從古至今,皇帝們都是非常擔心皇子奪權的,因為他一日不死,就一日不願放棄權力。而保護權力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讓下面的皇子們去互相爭奪,這樣他們才不會有機會來直接跟皇帝本人爭搶。此外,清朝皇子相比明朝皇子,那確實過得不是很好(要繼承爵位得考試,而且俸祿也不多),所以爭奪皇位其實也是為了過得更好些,畢竟幸福生活過久了,再要想返回艱苦樸素的日子,那可是很難的。

最後,康熙的九個兒子們,之所以非得爭一個皇位而不願意做個閒散王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五個原因。其一是清朝有血腥的皇位爭奪傳統;其二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其三是就算他們不想爭身邊的人也會帶著他們爭;其四是康熙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會逼著他們不得不爭;其五是爭奪皇位可以過得更好,畢竟僅靠自身的俸祿,日子還是很難過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史研究》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一定要爭皇位,當個閒散王爺不好嗎?
    每每看到電視劇中康熙的九個兒子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要爭皇位,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自古以來都是在爭皇位,爭那把象徵著天下,象徵著權力的龍椅。倒是很少聽說過,皇子去爭奪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康熙時,九子奪嫡的場面極其血腥,九個兒子分屬不同的陣營,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兒子都在爭奪皇位,但是他們都在支持爭奪皇位,可見每一個皇子都不能免俗。康熙帝病情加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見自己九個兒子為了一把龍椅鬥得死去活來,甚至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 康熙的兒子們,為何放著好好的王爺不當,非要去爭皇位?
    四爺登上皇位,贏家全拿。而八爺黨、太子、大阿哥等等一眾兄弟,皆成了他的墊腳石。不僅自己身敗名裂,甚至殃及後人。那麼不禁會有人問,老老實實當個王爺不好嗎?為何非要去爭這個位置呢?對於這個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權力的誘惑太大了。正所謂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我覺得但凡對物資有點欲望的人都會。假如贏了,單車變摩託,雅迪變奧迪。
  • 當個王爺多麼逍遙自在,為什麼康熙帝的九個兒子,非要爭奪皇位?
    瘋談清史:康熙的九個兒子當個逍遙王爺多好,為什麼非要爭皇位?康熙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他在位期間可謂披荊斬棘,一路開掛,平三藩、收臺灣、戰俄國……可這麼強勢的一個皇帝,晚年卻為皇位的傳遞而苦惱萬分,留下了九子奪嫡的傳說。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說了,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沒事多造造小人不好嗎,為何非要爭奪皇位,甚至爭個你死我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王爺表面來說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僅次於皇帝的尊貴存在,但說得再好,皇帝也只有一個,可是天下之主,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爺再尊貴也只是臣子,君臣有別,看似只差一步,實則天壤之別。
  • 奪嫡之爭那麼激烈,康熙九個兒子為何都不願當個逍遙自在的王爺?
    康熙皇帝可謂披荊斬棘,南徵北戰,而誰料晚年失策,九子奪嫡,禍起蕭牆,腥風血雨,慘烈異常,讓人惋惜!從意義來說,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不用愁吃喝,還不用擔風險,多美的事,而能當個無憂無慮王爺的美好結果,誰還會提著腦袋參與到競爭激烈的奪嫡之爭呢,實際情況是不允許你這麼想的,尤其是清朝的王爺是有很多擔憂,要面對諸多困難的。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歷史上的康熙朝晚年,眾位康熙皇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史稱「九子奪嫡」。在此期間,這些康熙皇子們可謂是徹底拋棄了骨肉親情,他們之間只剩下了了明爭暗鬥、兄弟鬩牆,甚至於還想要將對方置於死地。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清朝皇位相爭後結果最慘的也在這一屆,在這裡可以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一定要當皇帝呢,當個閒散悠閒的王爺不好嗎?像康熙的二哥福全、乾隆的弟弟弘晝,這些人都活得逍遙自在。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家同樣作為皇子,自然都想在想繼承人這事上爭一爭,而且康熙、胤礽後期的做法也給了兄弟們覬覦皇太子之位的機會。
  • 康熙九龍奪嫡到底有何好搶的,無憂無慮王爺他不香麼?!
    再說,這太子要是堅挺志堅被矯枉的還且罷了,關鍵這丫的是個名符其實的糊塗蛋啊!這相比之下,眾皇子心裡就要想了,連這樣的德性都可以做儲君,那我又未嘗不可?原來九子奪嫡的前幾年,局勢還趨於緩和,多多少少大家還忌憚些胤礽的地位,大家也就是暗地裡卯著勁兒鬥鬥罷了,畢竟誰也摸不準老爺子康熙的脈,弄不準今今廢明立,摔打鍛鍊胤礽,那麼哥幾個就是徹徹底底把未來皇帝給得罪了。
  • 為什麼明朝的王爺不讓進京,而清朝的王爺不讓出京
    明清 王爺 明清兩朝對王爺是完全不同的政策。 明朝的王爺是「非有詔不得入京」,而清朝的王爺卻是「沒有聖命不得離京」。
  • 胤禎深得康熙寵愛,為什麼卻沒有成為皇位繼承人?
    胤禎深得康熙寵愛,為什麼卻沒有成為皇位繼承人?胤禎不是胤禛,是十四阿哥。咱先理清楚這兩個名字。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乾隆兒子很多,但活過他的沒幾個,而且大多很平庸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這數量其實很多了,但是都知道乾隆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活了89歲,這在古代屬於非常高壽了,所以他的兒子們大多很少有能活過他的。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5本主角是皇子的歷史小說,主角想當閒散王爺,但實力他不允許啊
    大家好,我是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主角是皇子的歷史小說,主角想當閒散王爺,但實力他不允許啊第一本
  • 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他的兒子們服嗎?
    在古代歷史上,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在權力面前,殺兄弒父的慘案都很常見。著名的有李世民殺掉親哥哥奪取皇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雖然有了無數爭奪皇位的血淚教訓,但是後人對皇位的爭奪並不會停止下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孫子,在他有26個兒子的背景下,那麼這的權力交接肯定是不會順利的,註定要血流成河。朱元璋是非常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農民出生,卻做到了一國之君,他的皇位可以說是他一手搭建起來的。他推翻蒙元統治,恢復了民族平等,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創了洪武之治。而他的子孫後人都享受在他打下的江山,在他的蔭庇之下坐享其成。
  • 康熙的兒子娶16個老婆,生29個孩子,卻被幽禁了26年,無翻身之日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皆是一等一的,他的兒子們也都不是善茬。康雍時期曾發生過一起著名政治事件,也是一場經典的皇位之爭,那就是「九子奪嫡」。康熙劇照現如今,很多的影視作品以「九子奪嫡」為題材進行創作,塑造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清宮人物形象。這一場皇位爭奪戰,頗具戲劇性,也包含了厚黑學和權謀的博弈。
  • 康熙的兒子娶16個老婆,生29個孩子,卻被幽禁了26年,無翻身之日!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皆是一等一的,他的兒子們也都不是善茬。康雍時期曾發生過一起著名政治事件,也是一場經典的皇位之爭,那就是「九子奪嫡」。現如今,很多的影視作品以「九子奪嫡」為題材進行創作,塑造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清宮人物形象。這一場皇位爭奪戰,頗具戲劇性,也包含了厚黑學和權謀的博弈。歷史是真實而又殘酷的,而改編卻是生動並且主觀的。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康熙手握重兵的兒子,擁有舉世才華卻不參與奪嫡,躲過雍正清算
    古時候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多子多福,但是在古代皇家,兒子多似乎並不見得是好事,因為皇位只有一個,所以在皇家因為皇位的繼承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大有人在,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了。九龍奪嫡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康熙因為這件事廢了這個兒子,罷黜那個兒子,可是萬萬沒料到,百忍成金的雍正也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