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幸運的兒子,未捲入九子奪嫡,被封王拜將,悠閒活到58歲

2021-01-18 騰訊網

古代推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以娶三妻四妾,而皇帝作為一個國家中權力最高的男人,肩負著開枝散葉的重任,因此在娶妻納妾方面更甚。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才有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這個說法。

自古以來就有多子多福的理念,對於生長在農耕社會的普通民眾來說,多一子就意味著多一個勞動力,多一份家庭收入和生活保障。對於皇室來說,孩子越多,那麼自己的權力傳承也就越靠譜。

皇帝的嬪妃眾多,一般來說生的孩子也不少,不過擁有這麼多子嗣,有時並不全是一件好事,這些子嗣往往會因為爭奪皇位而明爭暗鬥,甚至發生流血衝突事件。

比如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兩位兄弟的事情就是一個經典案例,不過清朝卻有一位皇子非但沒有被兄弟們視為競爭對手,反而享福一生,那麼這位皇子是誰呢?

圖片:皇帝抱著孩子劇照

一、無緣皇位的愛新覺羅·胤袐

這位皇子就是愛新覺羅·胤袐,他是康熙皇帝最小的兒子,提起這位皇子許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陌生,不過許多人肯定對康熙十分熟悉。康熙是滿清王朝中最有業績的帝王之一,奠定了清朝在中原地區統治的基礎。

公元1669年,康熙正式登臨帝位,他剛做皇帝就展示出巨大的治國雄心,14歲時剷除了在朝廷跋扈的鰲拜,穩定了朝政,而在之後又傾盡全國之力平定三番之亂,晚年在東北反擊了沙俄的侵略,保障我國對於外東北的統治權,康熙勵精圖治,開創了一片清明盛世。

不過自古以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眾多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就是擾亂江山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康熙因為孩子眾多,又出現了兩立兩廢太子之事,所以諸多皇子便對皇位有了覬覦之心,在康熙晚年出現了九子奪嫡事件。

當時絕大部分的皇子都參與到皇權的直接爭奪中,不過愛新覺羅·胤袐由於年齡太小,並未參與其中。他雖然從此無緣皇位,不過也避免了其他兄弟把他當做競爭對手的窘境,倒也落得清靜安寧。

圖片:康熙的皇子們劇照

二、愛新覺羅·胤袐當時到底有多小

愛新覺羅·胤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是康熙在63歲時得到的一位皇子。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沒有現在這麼長,能活到70歲的人實屬罕見。

康熙老來得子自然十分喜悅,由此平時對這位皇子也十分寵溺,當時四皇子胤禛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這位皇孫甚至比自己的皇叔胤袐還大5歲。

當其他皇子拼命爭奪皇位時,他還只是一個毛頭小子,許多皇子都認為,胤袐在當皇帝這事兒上肯定是趕不上趟了,便沒有把胤袐當回事兒,胤袐的日子也因此過得安心舒坦。

圖片:毛頭小子胤袐劇照

三、因禍得福的胤袐

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福禍好壞往往是互相依存的。年幼的胤袐雖然無緣皇位,但因他不存在任何威脅,所以被諸位哥哥各種寵愛,作為康熙最小的兒子,康熙更是對他關照有加。

對於一位已經60多歲的男人而言,老來得子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康熙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和普通人一樣避免不了人之常情,胤袐的母親也因他沾了光。

要知道古代後宮中的女子向來都是「母憑子貴」,一旦後宮中的妃子懷了龍種,其身份和地位會迅速提高。胤袐的母親原來在後宮中的地位並不算多高,後來因為兒子也受到了皇帝的恩寵,皇帝甚至曾經帶著她一起去熱河行宮避暑。

對於後宮中的妃嬪來說,這可是一份十分難得的光榮,胤袐由於年齡太小,雍正登基後甚至把這位皇叔當成兒子一樣關懷寵愛。

圖片:康熙與妃嬪劇照

四、與世無爭的胤袐

據歷史記載,雍正十一年,雍正正式冊封幼弟胤袐為親王,親王的地位十分尊崇,是一般人一輩子也企及不到的高度。

胤袐雖然在如此小的年紀就獲得了這麼高的地位,但總的看來,他的一生其實也十分艱難,康熙在他6歲的時候就駕崩了,缺少父愛的人生本來就不完整,而更不幸的是,母親也在雍正五年離他而去,從此以後他無父無母十分孤獨。

雖然胤袐地位尊貴,諸位皇兄卻從來沒有想過加害於他,但是由於他年幼無人照顧,從小過得特別寂寞,他在這些皇兄眼中永遠只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他雖然生活無憂,但並沒有什麼實權,他的兄長們也只把他當做不成器的孩子經常訓斥他。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胤袐的確很難找到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所以他平時只能老老實實做個啥事都不管的清閒人。

圖片:胤袐讀書劇照

乾隆做皇帝後讓他擔任鑲白旗蒙古都統,本以為被輕視已久的胤袐能藉此機會施展一下個人能力,結果沒過幾年,就因為一件小事被侄子輩分的乾隆皇帝訓斥了。

當時乾隆皇帝還未用餐結束,胤袐吃飽後就把筷子放在那裡默坐,他這個做法雖然在現在並沒有什麼,但在當時這一行為不符合皇家禮儀,所以乾隆皇帝就狠狠斥責了他。由於被侄子輩的乾隆訓斥,使其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從那之後人生過得更加墮落。

胤袐雖然一生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相比那些因為爭奪皇位而落得悽慘下場的皇兄們相比,結局還是不錯的,胤袐不管朝中雜務,自身也少了很多麻煩事兒。

按照中庸之道來說,這正是一種最好的狀態,安安心心活到58歲的胤袐,在乾隆三十八年逝世,他沒有修建規模龐大的豪華陵墓,而是選擇葬在了一處普通的村郊。

圖片:葬在村郊劇照

縱觀胤袐的一生,雖不能在廟堂之上經緯天下,卻享受了比其他皇兄更多的恩寵,更何況他的生活相比於眾多生活貧苦的平民來說,已經是相當幸福了。

人生如戲,胤袐降生在帝王之家,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劇本了,他這一生遠離了權力的爭鬥,活得安心舒坦,這不正是許多人想要的生活嗎?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我們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 康熙晚年時曾發生九子奪嫡事件,為何到了乾隆時卻沒有發生?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滿清歷史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九子奪嫡,康熙大帝生了那麼多兒子,晚年找誰繼承自己的皇位呢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時間:2021-01-06 20: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
  • 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引言眾所周知,康熙帝膝下一共24個兒子。能繼承大統者只能一位,儲位之爭在所難免。果不其然,康熙王朝晚期,「九子奪嫡」之爭一觸即發。允祥( 1686——1730) ,滿族正藍旗人,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
  • 九子奪嫡失敗後,他被康熙圈禁26年,因無聊生了29個孩子
    提起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起九子奪嫡,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清朝皇位相爭後結果最慘的也在這一屆,在這裡可以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一定要當皇帝呢,當個閒散悠閒的王爺不好嗎?像康熙的二哥福全、乾隆的弟弟弘晝,這些人都活得逍遙自在。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家同樣作為皇子,自然都想在想繼承人這事上爭一爭,而且康熙、胤礽後期的做法也給了兄弟們覬覦皇太子之位的機會。
  • 康熙大阿哥胤禔,九子奪嫡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康熙末年,康熙皇帝的皇子們為太子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所謂的「九子奪位」。在這些皇子中,大哥愛新覺羅·胤禔是皇帝的長子,也是「大千歲黨」的領袖。朝廷的許多朝臣都依附於此,因為愛新覺羅·胤禔們可能繼承皇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因犯罪被羈押在鹹安宮。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康熙與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感情篤厚,可天意弄人,赫舍裡氏生下胤礽後即崩逝,年僅二十一歲,康熙痛苦萬分,把對妻子所有的愛和懷念都給了兒子——胤礽。胤礽剛滿一歲,康熙就將他冊封為皇太子,帶在身邊親自撫養,傾注了大量心血。胤礽四歲時出痘,勤政的康熙竟撇下政務半個月,陪護在兒子身邊,等兒子痊癒後,又大張旗鼓地祭掃太廟等地,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訊。
  • 朱坤明:為了避免九子奪嫡,雍正帝第三個兒子·弘時被過繼給允禩
    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是英明神武的偉大君主,都是盛世明君,但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還是令人感到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子們為了皇帝寶座拼得很兇,你死我活的程度。雍正皇帝很懂得心機,韜光養晦,用天下第一閒人的身份,贏得了康熙他老人家的信任。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兵權卻不參與黨爭,受乾隆尊敬封親王
    殘酷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47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從此拉開了眾皇子奪嫡的序幕。晚年的康熙深受奪嫡之事所累,反是這個不爭不搶、知書達禮,看淡名利的胤祹讓康熙感到十分寬慰。康熙48年封25歲的胤祹為固山貝子。康熙51年還賜給他4000兩銀子,康熙56年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康熙57年掌管了正白旗事務。「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辦理。」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