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運動」 為什麼可以說是失敗的?

2021-02-19 書法網

  也許這個題目多少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這是很正常的,在我們這個「批評道德」和「批語倫理」幾乎完全失控的時代,藝術批評似乎只剩下三種形態:諂媚和捧殺、攻擊和謾罵、不置可否的鄉愿和「騎牆」。而這三種批評形態的本質則是一樣的,那就是對批評者自身名利的經營和維護。

  

反思之一:用什麼標準評價和衡量「標準草書運動」

  于右任「標準草書運動」的目標是將千百年來一個字多種寫法、不規範的草書標準化,釐定出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標準草書並廣泛推行,以節約時間、方便使用,藉此宏揚中國文化藝術。(參閱于右任的《標準草書自序》和標準草書《百字令》這樣的目標是很明確的。)

  他的目標實現了嗎?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不要說現在寫草書的幾乎沒有幾個人按照「標準草書」的標準構形進行書法創作的,就是當時除了標準草書社的諸賢,標準草書在社會上影響也是很小的,更不用說普及了。

  至於說于氏「標準草書」知名度很高,那主要是因為作為「現代書聖」的于右任的知名度高,和「標準草書」本身的內在「素質」關係著實不大。這是我們應該面對的現實。

  當然「標準草書」本身是有價值的,從於先生的初衷並把草書標準化作為一個「運動」來看,它無疑是失敗的,這也應該是衡量它的基本標準。至於說標準草書運動的夭折和抗日戰爭有關,這一點並不能成為否定「標準草書」本身有先天缺陷的理由。


  反思之二:草書可以成為「正體」嗎?

  于右任「標準草書運動」 不管是作為一個運動來開展、或者作為一個「主張」來推行,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主要取決於草書不可能成為「正體」這一文字學或者說書法藝術規律。我國自周代以來各代都有社會通用的「正體」文字,這種一般要經過專門人員的整理,然後通過政府力量頒布推行。

  宣王時的《史籀》十五篇、秦的「小篆」(有《泰山刻石》等)、漢的「隸書」(漢有《熹平石經》)、唐的「楷書」(唐有《開成石經》),新中國則有20世紀50年代頒行的《漢字簡化方案》。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籀書」還是小篆、隸書乃至新中國的「簡化字」,都是廣義上的「正書」,即形體確定、點畫交代清楚、沒有連帶勾繞的筆畫,這樣的字易識讀、堪為楷式和典範。

  字體之所以會不斷進化發展,和日常書寫為求得便利、不斷地將正體草化有關係,可是下一階段正體的確立則是在草化的基礎上再「楷化」。比如人們嫌篆書書寫過於繁難,日常書寫將其草化,於是古隸就出現了,經過秦代和漢代對「古隸」的「楷化」,於是法度完備的隸書(這裡特指「八分書」)就確立了。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儘管引入了「符號」的原理,並減少字內的「勾連環繞」,讓字字獨立,但它畢竟是「草書」,沒有經過「楷化」,這樣的字體讓老百姓識記並廣泛使用完全是一種奢望。在這一點上,於老多少顯得有些理想主義色彩了。

  相比而言,新中國頒行的簡化字很多就是取自古代的草書,但是經過了「楷化」,於是就成為了一種「正體」。這一點完全可以反襯出「標準草書運動」不能成功的原因。

反思之三:「草書」之「草」的審美內涵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在老百姓中不可能普及的原因既明,那麼書法學習者並不接受以「標準草書」為標準構形的原因又何在呢?,也就說從書法創作來看,大家都會參考一下「標準草書」,可是真正寫起來則是另一回事。

  儘管於老提出標準草書的四個標準有一個「美麗」,可是實事求事地說,作為藝術創作,標準草書提供的構形並不美——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說于右任本人的草書不美。於先生以天縱之才,用標準草書為構形,寫出的草書自由、蕭簡、平淡中又有一股雄邁之氣。不恰當地說,于右任有「借屍還魂」之功,一般人用標準草書的構形,卻很難寫出像樣的草書來的。

  為什麼呢?「標準草書」一個字一個形體,字字獨立不相勾連,字內也儘量減少連帶,每個字的大小一樣,均勻整齊。這都和「草書」的精神是相違背的。草書應該是一種高度藝術化的書體,在環繞連帶、大小欹正、因字賦形、濃淡乾濕、開合變化中表達一種自由逍遙、不可端倪、妙契於道的藝術境界,這種書體豈能「標準化」??如果一定要「標準化」,一定會以犧牲藝術性為代價的,這和于右任的初衷並不矛盾,他主要是為了實用。于右任的這一主張,我們甚至可以說和上世紀上半葉很多受歐美文化影響的學者主張廢除漢字的漢字拉丁化運動的想法有內在理路上的相似性。

反思之四:「標準草書」的價值

  儘管我們認為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運動」作為運動是失敗的,但是我們不能抹殺于右任「標準草書運動」的所有價值和意義。于右任「標準草書運動」的一系列工作其實是對中國今草系統的草書在構形學意義上做了一次整理和釐定的工作。

  因此,它的意義首先對於研究我國草書的形體很有價值。其次,從學習書法的意義來說,「標準草書」的標準形體和「標準化」的觀念和方法對於我們識草、通草價值很大,尤其對草書的初習者價值更大。

  歷史曾出現過類似的書,如明代韓道亨明的《草訣百韻歌》、範文明《草訣辨疑》和清代朱宗文(學古)《草聖匯辨》,汪由敦撰《草訣偏旁辨疑》,則增訂改編《草訣百韻歌》為四百言。相比而言,于右任對草書形體的研究和整理最為深入。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中國書法網保真微店歡迎您!

請點擊右上將此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中國書法網官方微信號:shufacom

業務聯繫電話:13396406612

相關焦點

  • 于右任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標準草書」,佩服
    眾所周知,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夠釋放書法家天性的一種書體,更是書法家們表達自己的最好工具,為此,很多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們致力於此,精研草書,雖然研究草書的書法家不少,但是真正能夠做出成績,成為標準的卻寥寥無幾,而且他卻做到了,他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規範,成為了一種「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于右任我們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草書標準字帖裡的選段《正氣歌》。于右任是唯一的書法家。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完整版高清大圖及翻譯
    1932年于右任發起組織「標準草書社」,致力整理,並以古代童蒙識字用的《千字文》內容為研究對象,由此誕生了《標準草書》。於右仁標準草書的特色是,寓巧麗於簡約質樸之中,猶如茅臺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則醇厚芳香,餘味無窮。
  • 于右任書法,好在哪?
    于右任這幅草書作品是贈送斌勳先生的佳作,書寫內容是南宋陸遊的《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于右任自20世紀30年代中期創立「草書社」,確立草書標準化到20世紀40年代末,是他不斷修訂、完善標準草書的艱苦細緻的文字改革與研究標準草書形式美的時期。而這幅「斌勳」上款的《遊山西村》草書正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這幅作品不具年款,署款簡潔,只鈐有「右任」朱文印,從這些信息上不能斷定具體的書寫時間,如上所說,此幅作品應屬於40年代末的作品。
  • 髯心翰墨-于右任書法作品專場
    青年時追隨孫中山先生,為同盟會成員,為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立下卓越功勳;後長期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一生為官清廉,林語堂曾評價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而右老對後世最傑出的貢獻莫過於對標準草書的推廣及其高超的書法藝術。他被推為自明代董其昌以後三百年,真正能承先啟後、推陳出新、自成一家者。他的草書,根基於北魏,宗法於章草,融會四體之妙,博採眾家之長,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草聖」、「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海峽兩岸同胞都視「於草」為瑰寶,能得其寸楮片紙,均奉若拱璧。
  • 草聖于右任論書散語,深入淺出,字字精要
    二為「多臨」 于右任說要寫好字確實不容易,幼童開始學書,到年老白頭還寫不好的大有人在,這裡要找方法——前代書家畢生精力所獲成果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那些法帖不獨可以充實我們的內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時更可以加速我們學習的行程。我們現在很多人對臨帖理解不夠,認為可要可不要,其實不然,於先生說得很透徹——可以加快學習進程。
  • 于右任和王雪樵書法欣賞:碑體草書、漢魏風骨,都自成一體!
    于右任先生在詩歌和書法上造詣頗深,少年時代就被稱為西北奇才,是沉雄博大的一代詩人和書法大師,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王雪樵天資聰穎,幼而好學,雅好翰墨,才華出眾,12歲就為神木凱歌樓以榜書題匾,初露書法才氣,當時被神木各界人士讚譽為「神童」。于右任、王雪樵與李棠並稱為「陝西書壇三傑」。
  • 《賀伯忍草書唐宋詩選》出版發行
    作者 賀伯忍近日,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何海霞弟子賀伯忍的《賀伯忍草書唐宋詩選》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賀伯忍,生於1942年,陝西省藍田縣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陝西省老年書畫學會會員,曾任藍田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自幼酷愛書畫,曾受書畫家陳瑤生指導,又拜師何海霞學習書畫。由於勤奮酷學,深受何先生青睞,書畫技藝有了長足進步,作品數次入選省級書展,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書法作品一掃陳腐俗媚,經何海霞推薦加入了中國書法協會陝西分會。書法作品被收入《藍田縣誌》。
  • 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在平涼市博物館隆重開展
    在偉大祖國71華誕來臨之際,由中共平涼市委宣傳部、陝西省三原縣人民政府、平涼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三原縣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平涼市博物館、三原縣博物館、三原縣于右任紀念館聯合承辦,平涼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平涼市書法家協會協辦的「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9月29日上午在平涼市博物館隆重開展。
  • 于右任書法特展即將截止,請大家抓緊時間觀展!
    「這十七條屏是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標準草書千字文通篇,該文是梁武帝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而成,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文採斐然。于右任先生書寫的這套作品是其一生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非常難得。」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沈鵬草書一、草書的筆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第一,草書的迴環圓轉。唐朝孫過庭曾說:「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不然便不能成字……」這就說草書應使轉用筆為主。「使轉」的「使」是指筆的縱橫牽掣運動;「轉」是指、環、盤、迂的運動。所以,草書在使轉中就出現較多的弧環、圓環和角環線。第二是筆勢連綿。在草書中筆畫連接的線稱為牽絲,氣脈相貫的線稱為飛渡或引帶。這些牽絲或飛渡使筆畫之間相互纏繞,字與字之間形成連綿不斷的氣勢,這是草書的一個明顯特徵。
  • 草書史記:兩千年的演進進程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草書的偉大在於用最單純直接的點畫表現了人的心象。因此,草書成為世界上最富表現性也最為濃縮的抽象藝術。許慎《說文解字敘》說:「漢興而有草書」,當是指章草。
  • 抗戰時期,于右任在張掖城外看到巨人腿骨!這是來自那裡的部族?
    抗戰時期,于右任在張掖城外看到巨人腿骨,究竟來自哪裡? 張掖市區西面十幾公裡遠的地方,有一個被黃沙掩埋了十幾個世紀的城市。而上世紀三十年代,于右任卻在這裡看到了巨人骨頭。張掖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有「河西糧倉」之稱。縱橫交錯的灌溉網絡,四通八達的交通,水源充足的黑河,奠定了張掖發達的綠洲經濟。人們要破解黑水國的秘密,就必須要了解張掖歷史上少數民族的遷移過程。
  • 臺灣恩友友藝術創益中心 舉辦于右任、張大千、楊善深精品收藏展
    特舉辦于右任、張大千、楊善深精品收藏展。恩友友藝術創益中心展出的于右任長卷作品。圖/恩友友藝術創益中心提供該中心第一響炮即展出于右任長卷作品,匯集其功力精華於一卷,為其54歲時作品,實屬難得。于右任尤以草書運筆慢上寬下窄,並有現代草聖之稱。
  • 「轉載」《于右任傳》——晚年生活
    編著註:許有成先生編著的《于右任傳》為大陸出版的第一本于右任傳記,該書十七萬字,資料豐富,文筆流暢,是一部真正的雅俗共賞的學術性著作,可以較為完整地了解于右任的一生。現按章節整理轉載,以饗大家。老人回答說:有,《笑林廣記》中就有不少。於老借著酒意,一時興起,掀髯而笑,說,現在我來講個關於鬍子的笑話:在天堂裡,關公坐著看書,關興帶著笑從外面進來,關公放下書問:你這小子為什麼這麼高興?關興說:我同劉禪、張苞兩位哥哥談天。關公問:你們瞎聊些什麼?關興說:我們都說各人爸爸的長處。關公問:他們怎麼說?關興說:劉哥哥說大伯父仁義愛民,張哥哥說三叔父長矛神勇。關公問:你呢?
  • 吳昌碩指定于右任為其題寫墓志銘,這才是真的生死之交
    清末民初的書家中,在圓厚遒勁的質感上可與于右任並駕的,大概就數吳昌碩(1844~1927)的《石鼓文》線條。相同的審美取向或許不是巧合,因為吳昌碩在當時名家中確實與于右任的關係最為密切。兩人交往記錄可早至民國四年(1915),于右任《題王一亭畫於髯像》詩中註記「吳昌石、黃季剛皆有題詩」。
  • 「轉載」《于右任傳》——報人生涯
    編著註:許有成先生編著的《于右任傳》為大陸出版的第一本于右任傳記,該書十七萬字,資料豐富,文筆流暢,是一部真正的雅俗共賞的學術性著作,可以較為完整地了解于右任的一生。現按章節整理轉載,以饗大家。點擊連結閱讀上章:【轉載】《于右任傳》——創辦復旦四、報人生涯大陸沉沉亦可憐,眾生無語哭蒼天.
  • 草書創作需要高超的技巧,更不能將隨意發揮當成超越技巧
    王冬齡草書受業於林散翁。作為林老親炙的弟子,草書創作方面的成就自然不在話下,一直秉承如他自己所說的「力求在傳統的汲取與發揮上有所開拓,在探索新意時不忽略東方藝術的固有精神」,字裡行間多了股遒美娟秀的文人書卷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