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
「嫁給國家」的女總統,如今深陷危機。「密友幹政」醜聞持續發酵,樸槿惠能否撐過當前危機?此事將如何影響韓國政局?亂局之下,真相究竟埋藏多深?
30日上午,涉嫌「垂簾聽政」的崔順實返回韓國。但她以自己身體狀況堪憂為理由,沒有露面,而是通過其律師召開了記者會。她表示,將配合檢方調查,並向民眾道歉。
韓媒認為,崔順實回國有利於事件的解決,但還要等待檢方的調查結果。
30日,樸槿惠對秘書處進行部分改組。青瓦臺發言人鄭然國表示,樸槿惠已經接受其幕僚長李元鍾、三名總統秘書的辭職。三名秘書分別為李繼安、鄭和成和安炳勳,他們分別負責樸槿惠的行政事務、私人事務和公共關係。報導指,這三人被指控在此輪醜聞風波中難逃干係。
29日,韓國逾萬名民眾在首爾市中心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查明事件的真相,並呼籲樸槿惠下臺。
韓國檢方對樸槿惠的兩名助手展開調查。這兩人涉嫌幫助樸槿惠的好友崔順實獲取總統演講稿,並幫助崔順實成立兩家涉及巨額資金的財團。據報導,涉案資金高達8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人民幣。
韓國檢方29日對總統府多名秘書官的私宅進行突擊搜查,沒收了一批計算機、和文件。檢方當天還試圖進入青瓦臺搜查秘書官辦公室,但遭總統府拒絕。檢方計劃於30日再次對總統府進行搜查。韓媒稱,總統府與檢方的對立恐將引發新一輪風波。
韓國教育部宣布,將從31日起就崔順實之女鄭某是否「走後門」進入梨花女子大學一事開展專項調查。
△崔順實之女鄭某
被無數次出賣,樸總統的悲劇人生
從總統女兒,到代行「第一夫人」,到隱遁18年,再到當選總統……可最終,「嫁給了國家」的樸槿惠,卻栽在了「閨蜜」身上。
1974年,朝鮮間諜刺殺了樸槿惠的母親陸英修。艱難時刻,把佛教、基督教、天道教雜糅在一起創立「永世教」的崔太敏登場了。崔太敏擁戴時任總統樸正熙的長女、代行「第一夫人」的樸槿惠,利用關係大斂錢財。
很快,樸正熙收到了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的報告,並派金展開調查,但最終因樸槿惠力挺和證據不足,崔太敏並未受到司法制裁。
1979年,父親樸正熙被金載圭槍殺身亡。痛失雙親,樸槿惠離開了青瓦臺。同時,關於樸正熙的誹謗流言甚囂塵上。「我見過很多心口不一、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背叛的人,」樸槿惠說。
此時又是崔太敏,像「黑騎士」般,在樸槿惠最孤獨無助的時候,為她提供人力和資金支持,成為她的「導師」。
2006年,重新踏入政壇的樸槿惠在準備演講時,右臉突然感到一陣銳利的刺痛。她後來回憶說:「只差5毫米就割到頸動脈,不然3分鐘後即斃命。3小時手術,臉上縫了60針。那是我重生的一天,也是我這輩子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這時,「導師」崔太敏已經故去。陪在樸槿惠身邊的「親人」,換成了崔太敏的第五個女兒崔順實。
△崔順實與樸槿惠
不了解樸槿惠18年的隱遁生活,就無法理解今天的樸槿惠。嘗盡眾親叛離,樸槿惠只與極少數親信溝通交流。疏離孤獨,長期重壓,造成了她性格方面的兩極化:極端信任和極端不信任、極端憎恨背叛與極度擔心背叛——這是學者的普遍共識。
樸槿惠溫和而冰冷的含笑背後,絕望歲月留下道道痕跡:極度孤獨背面是唯親信是從,這種心理突出反映在她的人事任命、政策實施以及國家運轉等各個方面,上任以來飽受輿論詬病。
對崔順實,樸槿惠有一種精神上的依賴。以至於在總統競選時向崔順實請教講稿「口氣和如何更好傳遞情感「,因為她最懂自己;在崔涉嫌貪腐醜聞爆出後,樸槿惠極力否認包庇,甚至拋出修憲來轉移國內輿論壓力。
△抗議民眾頭戴面具
歷史如此相似,如今樸槿惠又一次遭遇父親樸正熙當年的眾叛親離:在野黨藉機打擊樸槿惠及新國家黨;而在新國家黨內部,其他被打壓的派系也在趁此反擊樸槿惠系;甚至在樸槿惠系內部,也有人撇清關係,以保護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民間要求樸槿惠下臺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以韓國人的民族性和韓國政治幾十年的鬥爭史來看,樸槿惠的悲劇幾乎不可避免。
樸槿惠能否撐過當前危機
韓國亂局到底「水有多深」?
近日來,圍繞樸槿惠親信幹政引發的政治危機在韓國迅速發酵,已釀成重大政治危機。受此醜聞影響,樸槿惠的支持率已跌至14%,韓國國內要求她辭職或主張對她啟動彈劾的聲音不絕於耳。如果照此局勢發展,樸槿惠不僅可能失去總統職位,而且其個人的政治生命也將面臨終結。
△樸槿惠向國民道歉
從媒體曝光的信息來看,此次事件實質並非簡單的親信「幹政」,而更像是親信「專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崔順實無疑成為決定政權事務的主要核心,樸槿惠則更像是「依令而行」。這正是韓國民眾難以接受之處——一個主權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居然受控於一個並無公職經歷的「江南大媽」(註:「江南區」是韓國首爾的一個行政區,許多富豪居住於此),這已經超越了一般「貪腐」事件的性質,而更像是狗血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情景。
△崔順實
醜聞的曝光,也讓人不禁對韓國政府近年來的對外政策產生了高度質疑。從已知信息來看,崔順實不僅操控國內政策,也在「決定」韓國的對外政策,甚至包括樸槿惠與日本高層人士會面時應採用何種說辭,對領土問題等應採取何種態度等細節。那麼,在過去幾年中,韓國政府在對朝政策上的強硬趨勢、在「薩德」入韓問題上的執拗立場、與日本就慰安婦問題的「和解」等,是否也受到了崔順實的影響?如果最終調查結果證明這一點,那麼無疑將對韓國外交政策產生重大衝擊,韓方很可能不得不調整一系列內外政策取向。
此次事件還充分展示了韓國政治「水面下」的複雜性。儘管韓國政府的中央層面具有各類制度設計,以防止貪腐濫權等行為,但在實際運作中仍「力不從心」。近年來,青瓦臺已經先後曝出「十常侍事件」等一系列親信幹政醜聞,此次事件更是將高層政治運作的弔詭之處展示得淋漓盡致。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今後韓國權力核心的制度設計恐怕也將不得不進行相應調整,以確保類似事件不再重演。
△韓國民眾示威
此次事件還給人留下了另一個疑問:從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駐韓使館密電來看,早在2007年,美國駐韓使館就已經十分清楚崔順實與樸槿惠的關係,並對崔順實之父崔太敏「全面控制」樸槿惠一事有所了解,甚至還指出崔順實藉助樸槿惠牟取了巨額的財富。那麼,美國在過去這些年是否利用過這一由頭或渠道「影響」樸槿惠政府的政策?如果答案為「是」,那麼美國又是在哪些問題上藉此影響了韓方決策?
△樸槿惠執意部署「薩德」系統
面對危機,樸槿惠也在努力挽回局面。她先是公開向國民道歉,又全面撤換了身邊的秘書班底,希望以人事變動提振支持率。此外,事件曝光後一直遊走國外的崔順實也已經在30日上午返回韓國。但是,這次事件的後續發展遠未結束。韓國檢察機關已經決定對青瓦臺進行調查,而崔順實回國後也不可避免地將接受全面質詢。如果美國駐韓使館2007年密電屬實,那麼此後的調查很可能還會將更多秘密曝光於世。
長期以來,韓國政治核心圈的運作頗具「密室」色彩,外界很難得窺一二。而此次崔順實事件的曝光,向外界揭開了韓國政治內幕的一角——但也僅僅是「一角」而已。韓國政治的水到底有多深?在事態的後續發展中,人們可能還會看到更多令人驚訝的事實。
監製/朱曉陽 主編/王興棟
編輯/孫毛寧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