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沒買一件新衣服、無塑買菜……「零垃圾生活」怎麼樣?杭州有位...

2020-12-2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諸敏芳

「我兩年多沒有買過一件衣服,內衣除外。」48歲的顧曉嶺是個「凍齡」美女,她笑得溫柔:除了鞋子是買的,一襲白衣是來自朋友的二手衣,藍色吊帶衫是她23歲女兒穿過的。而曾經,她也是買買買的狂熱者。

顧曉嶺是山東人,以前是杭州一所大學的美術老師,現在小區裡帶幾個孩子學畫畫。

她在杭州留下翰墨香林的工作室,白牆水泥地,米色門帘,極簡樸素。這也映照了她推崇的零垃圾生活。

「我們現在已經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而是物質過剩,過剩的結果是產生巨多的垃圾。」如何給地球也給自己減負?顧曉嶺過了2年零垃圾生活,心生歡喜。

年輕人的減壓方式或許是捏乾脆麵、深夜酒吧、尖叫30秒。但在她看來,最好的治癒就在極簡的日常生活中。

1】自帶手帕、自製洗髮水和洗滌酵素

兩年沒有買過一件衣服

很早,顧曉嶺接觸到斷舍離的理念。這兩年清理了家裡的很多囤積物。包括一隻出勤率很低的洗碗機、一個龐大的烘乾機。好點的送人,小部分給了保潔阿姨,大部分被她扔進了垃圾桶。

以前,她對環保的理解,僅僅是出門帶水杯,旅遊時帶拖鞋,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了解到零垃圾這種生活方式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第一個挑戰的是「一年零購衣」計劃。

「以前我每個月,甚至每周都要買衣服,也因為衣服太多,並沒有發現自己最適合的風格和顏色。」她花了一年時間,將不確定適合與否,又捨不得扔的衣服消耗掉,開始探索自己喜歡適合的穿搭。

「有時不是我們擁有物品,而是物品佔有了我們,」釐清了實際需要還是想要之後,她成功拯救了抓狂的衣櫃。

這些買衣服省下的錢,她全部投入到食物中,比如購買有機的食材。這是她給家人做的有機早餐。

除了不買衣服,零垃圾生活還有什麼樣子?

顧曉嶺老公也是一位油畫老師,在富陽有一個山野間的工作室,院子有片菜地。他們家一周只扔一次少量的垃圾。

因為發現廚餘垃圾通常要佔到70%,即使有廚餘粉碎機,隨水衝走還不夠環保,她學會了堆肥做酵素。

她現場演示給我們看,就是一個小的堆肥桶,小的蔬菜果皮剩飯放進去,均勻撒上廚餘堆肥菌,像做酸奶一樣,20天開始發酵,等一個月桶滿,就可以拿到菜地當肥料。乾淨的果皮則做環保酵素,無患子做洗滌酵素,三個月發酵後就可以替代洗衣液。

她還養成了帶手帕的習慣。手帕沒有再買,而是用以前的棉紗布縫製。餐桌上以前會用餐巾紙擦桌子,現在做到手嘴用手帕。

她用自製洗髮水,茶枯粉無患子等淘米水煮,效果無敵好,不癢不油不用像以前天天隔天洗。面膜用完以前的不再入新,酸奶蜂蜜蛋清很不錯,還省錢。

以前買買買製造的大量快遞包裝垃圾,她將紙盒送給保潔阿姨,或者把包裝如隔膜,外麵塑料袋搜集起來,等寄快遞時用上,重複使用。

2】不要被零垃圾生活的「零」嚇到

其實你也可以做到,不如先從無塑買菜開始

過了兩年零垃圾生活,顧曉嶺總會時不時聽到身邊人的評價:「你好厲害哦,但我覺得我肯定做不到。」

其實她第一次知道零垃圾這個概念時,也說了一模一樣的話。

可能是被「零」這個看似極致的目標給嚇到了,也可能覺得環保的生活離自己很遙遠。

她想,可以從一件小事開始,比如無塑買菜。

翰墨香林小區西門有個自發的早市,大家買菜非常方便。她買菜的時候都拿著菜籃子,買完之後就會拍張圖發朋友圈。

「通常,很多人買一次菜要用到五六個塑膠袋。一個塑膠袋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降解卻要花幾百年時間。而用菜籃子就可以省掉這些塑膠袋,減少汙染。」小區鄰裡之間彼此認識,有的是同事有的是同學家長,他們看到顧老師用菜籃子買菜,感覺挺美。

顧曉嶺每次去店裡買東西,也總是對賣家說:不要塑膠袋。還有堅決不買網購水果,因為包裝太過度,買水果就拿老媽做的小布袋裝。

「另外不再參加電商的買幾減幾活動囤積食物,按需實體店購買。」

最近,她帶小區的孩子用快遞紙箱,做了牙膏皮回收箱,告訴他們,顧老師小時候拿著牙膏皮去換冰棒吃,現在有環保組織可以回收。

3】不帶衣服的旅行出發前她也忐忑

沒想到全國各地的小夥們真給寄來了二手衣

顧曉嶺說,每每減少一份垃圾就心生歡喜。那年46歲生日,她許了個願:想來一場不帶衣服的旅行。她把自己的行程、到站地址、衣服尺碼一一發布,希望小夥伴有閒置且尺碼合適的衣物可以寄給她。「我青春年少的時候沒有體驗過那種自由、奔放,現在我就想試試。」發完帖子她說走就走——錫林郭勒草原十日遊,除了訂好來回車票,其它一切隨性。

一開始,很忐忑,因為可能沒有人寄來衣服,也可能寄的衣服不合適。「結果到了第一站,已經有包衣服在酒店等我,我感動得不得了。」旅途中,來自北京、四川、杭州姑娘們總共寄來18件衣服、3條圍巾、一本書。這些伴隨二手衣而來的寵愛,點燃了她。

「太新奇了。」平時從不穿大紅色,但此時的二手紅色寬褲,讓她盡情在廣袤的草原中跳躍、起舞。離開草原時,她撿拾垃圾,還純淨給自然。

返程時,她披著一塊藍色圍巾,心中升起無限感動:一場不帶衣服的旅行,夢想成真了。

4】組建小區「舊物新生」群

有人領走一張床有人領走了一隻小兔子

顧曉嶺想,小區孩子特別多,經常能看到垃圾桶邊被丟棄的玩具衣服,如果能把社區二手舊物換置起來,比起郵寄會更環保。

從那次特別的旅行回來後,顧曉嶺在翰墨香林小區組建了「舊物新生」微信群,主旨是「你的閒置,是我的光」:誰有閒置物,在平臺上發布後,喜歡或者需要的可以免費領取。目前擴展到3個群,最多的一個群已經有440多人,十分活躍。

「大到一張床,小到一盒蠟筆,最多的一天有四百多件物品重煥新生。」顧曉嶺撩開工作室廚房的門帘說,冰箱、微波爐,都是從群裡領來的,樣子老舊了,但還能派上用場。

鄰居姍姍是個90後美女,有個1歲半的兒子。她太愛買了,在群裡處理掉大量閒置衣服後,赫然發現衣櫃裡還有一堆沒拆吊牌的。「認識顧老師以後,我就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我兒子也穿的是舊衣服。我在群裡領取過書本、小衣服、小鞋子。昨天還在群裡領走一隻超萌的兔子,因為鄰居沒時間養了。」她欣喜地說。

採訪的時候,鄰居胡玉華帶了兩大包孩子的閒置衣服過來,差不多都有九成新,丟棄可惜,放到群裡可以讓有需要的寶媽領走。胡玉華說,這個群讓舊物物盡其用,再好不過。

2年來,顧曉嶺的理念像顆種子開始萌芽。只要有機會,她就分享零垃圾的生活方式,分享垃圾分類知識,分享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每次做分享,大家的反響都很熱烈。

一針一線,一茶一香,她也十分享受和群友一起繡茶墊這樣的時光。

從曾經用購買囤積,來彌補物質匱乏之加法,到斷舍離認清人和物之間的關係之減法,一路走來,顧曉嶺發現,當人內心充盈澄明時,一碗米、一身衣、一張床、一鬥室足矣。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你有一份無塑生活攻略請查收
    在這家超市的無塑專區中,有近700種的不使用塑料包裝的商品可供選擇,其中包括肉類、果蔬、穀物、飲品等。與傳統無塑生活的推廣方式不同,這家超市並不是要求消費者自帶購物袋,而是在商品的包裝上使用傳統或創新材料取代塑料。例如,酸奶和牛奶都是使用玻璃瓶包裝,而肉類則使用12周內就能生物分解的生物薄膜包裝。
  • 歌手彭楚粵專訪 | 減塑生活可以有多時尚?
    環保袋、保溫杯、減塑餐具包,彭楚粵的減塑生活標配 © sansan / Greenpeace今年七月,綠色和平減塑生活代言人彭楚粵接受了專訪,聊了聊他對於選擇環境友好生活方式的態度。我希望現在年輕人能夠把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變成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很酷很潮。只要你願意去嘗試,你就會發現它觸手可得,很easy。
  • 一件新衣服好不好,看看標籤就知道!買衣服千萬要記住!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買新衣服是最高興的事啦,但您知道買衣服首先要看看標籤,不是看價格高低,而是要看看衣服標籤上信息。一件衣服質量的好壞,值不值得買,看看標籤就知道啦!  1.看顏色的深淺  ▼
  • 快兩年 德國的杭州女婿一直記掛一件事:感謝忠兒麵館這姑娘
    高飛的妻子在德國從事中醫行業,在德國生活和工作很多年,普通話還是很標準。高飛年輕時從德國的理工科大學機械系畢業後,一直從事飛機發動機的製造研究。2001年,妻子回杭州探親,高飛第一次來到中國。之後幾乎每年他都和妻子一起回來。
  • 新衣服買回來,第一件事不是洗,做對了穿2年都不掉色
    沒有一個女生不愛美不愛買衣服,我們女生平時看到一些漂亮的衣服就會想要去買,並且現在也到了夏天,想買的小裙子肯定也會特別多,到一換季的時候我們也會購買非常多的新衣服,但是買回來的新衣服你是不是都迫不及待的想立馬穿上呢?先別著急,剛買回來的衣服首先是不能直接穿的,另外你會直接洗嗎?千萬不要直接洗,因為它新衣服當中含有的一些髒東西洗是洗不掉的,那應該怎樣去掉呢?
  • 一年不買新衣服,我明白了 3 個道理
    今天,丁香生活研究所為大家推薦的公眾號是:好好住。這次她們帶來的是,一篇關於衝動消費的文章。現在就把話筒交給她們……之前我對自己的衣櫥做過一次大盤點,發現竟然有 300 多件衣服。但仔細算算,其實常穿的就那麼幾件,還總是覺得沒衣服穿。
  • 【恐怖】妹紙買了新牛仔褲沒洗就穿,美腿毀了......買新衣服4注意!
    但是下過水又沒辦法退貨,只好自認倒黴,以後不再去光顧那家知名網站的賣場了。小貼士:大家不要以為新買的衣服是新的,又有包裝,就一定是乾淨的,有些過敏膚質的患者換穿衣服後突然發病,檢查發現多與選購了不適合的衣物有一定關聯。
  • 小蔥價格破7元,杭州有菜場:一次性買菜...
    12月26日上午,杭州姜女士去濱江偉業路一家菜場買了3塊5一把青菜,照常問攤主附送點小蔥,卻被拒絕了:「現在一次性買菜低於5塊就不送蔥了。」一問才知道,蔥價已經達到了每斤7元,攤主說實在「送不起」了。接到姜女士爆料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走訪了杭州幾家農貿市場。1】進貨價超過四元攤主:買一把青菜再送蔥真的賺不了錢了上塘路和朝暉路交叉口附近的中河農貿市場,面積不大,蔬菜攤位有三四家。
  • 為何人們寧願去家樂福買菜,也不願在路邊買老人賣的便宜菜?答案來了
    新鮮的蔬菜是我們生活中生存必須要購買得,大多數時候為了新鮮每天都要出去買一次。但是我發現一個現象,越大的城市裡面的人和越年輕的人買菜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大型超市比如家樂福或者去蘇寧小店購買,都不願意買路邊老人售賣的便宜菜。
  • 快兩年了,德國的杭州女婿一直記掛著一件事:一定要正式感謝忠兒...
    21個月過去了,這位德國的杭州女婿一直念念不忘,前幾天他的妻子給快報發來郵件,說老公想正式感謝一下當時那個把包還給他們的麵館小姑娘。 為什麼這麼小的一件事,能讓這個德國人記掛這麼久? 我聯繫上德國人高飛的妻子,兩地時差那邊比我們這邊慢7個小時。
  • 為什麼過年要買新衣服,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另一位男士則每年過年都要留出一部分錢,置辦一身新衣服。他說:「生活還是要有儀式感的,邁入新的一年,要有個好的精神面貌。」而且仔細觀察會發現,兩個人的生活狀態也截然不同。一個打扮隨意甚至邋遢,才不到30歲,已經胖得不成樣子,平日裡也迷迷糊糊;一個任何時候見他,衣著都很得體,舉手投足,從容鎮靜。
  • 「過年的時候,我就有新衣服穿啦!」
    1月8日上午「暖冬行動」一行來到潁東口孜鎮大壩小學為這裡和老廟鎮大王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70套棉衣穿上新衣服,再不怕寒冷了「來了來了!」20多位困難家庭兒童代表在會議室裡滿臉期盼地望著渾身冒著熱氣的叔叔阿姨們工作人員將滿滿幾大包衣物拎進會議室孩子們歡呼雀躍起來「這是什麼樣的新衣?會不會是鮮豔的紅色?」「不,肯定是亮晶晶的金黃!穿在身上,就像被陽光照耀那樣暖和,再也不會怕寒冷了。」
  • 最嚴禁塑令來了,袋子比菜貴,生活全被打亂,這合理嗎?
    最嚴格的禁塑令來了一個環保袋子5.8塊你買不買?一個人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呢?這兩天在上海買東西可能會。在剛過去的2020年年底,上海新一輪「禁塑令」來了,規定全市範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既然是「禁止使用」,意思很清楚:商家不允許再提供用塑膠袋,哪怕你付錢也買不到。
  • 杭州仁德不孕症怎麼樣?杭州不孕不育治療
    核心提示:杭州仁德不孕症怎麼樣?這位章女士,多囊卵巢,在錢主任手術治療加上中西藥調理後成功懷孕,懷孕之後主任一路護航,疫情期間更是遠程協助,如今產下女寶一枚,恭喜恭喜。那麼,杭州仁德不孕症治療怎麼樣?導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哪些?   杭州仁德不孕症怎麼樣?
  • 首屆非遺捏塑作品大賽來了!面向全城招募小小非遺傳承人,免費學捏塑
    手藝道上,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裡。
  • 佛山版禁塑令要來了!向塑膠袋說拜拜,你準備好了嗎?
    記者現場觀察了5分鐘,10位顧客裡有3位市民自帶環保購物袋,4位市民選擇購買塑膠袋,3位選擇直接拿走。告別塑膠袋,人們能否正常生活?對於這個問題,部分市民和商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肩上斜跨一個環保布袋,手裡捧著玻璃餐盒,這是環保人士林晴每次出門買菜的全副裝備。在普君西路一家純豆工坊前,她熟練地拿出玻璃餐盒,「大的裝豆腐,小的裝豆腐花,這樣比塑膠袋更方便,豆腐也不容易爛」。林晴告訴記者,自去年加入減塑行動,布袋、餐盒和自備餐具成為了她的環保「三寶」。
  • 定鬧鐘網上買菜成為消費新模式 各平臺購買攻略收好
    不可否認,這個春節,線上買菜真的成了杭州人的消費新習慣。2月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告:杭州全市所有小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其中第七條內容中寫著:除特殊需要外,倡導每戶家庭每兩天指派1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傳統菜市場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場所,線上買菜便成了突破口。
  • 女同事問我她的新衣服怎麼樣,我覺得有點小了,你們覺得呢?
    6、遇見這麼的妹子,你們敢有想法嗎?7、現在的婚鬧真的太過分了,這看得都不敢結婚了呀!8、玩手機的時候千萬不要吃東西,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什麼!9、小夥子很懂啊!看妹子笑得這麼開心,你應該是有戲了。
  • 杭州7旬失婚大爺喜中大樂透581萬:買這麼多年 也該我中了
    其中1注基本一等獎花落浙江杭州,經檢索,中獎的彩票是一張10元5注單式票。近日,得主王大伯隻身一人來到浙江省體彩中心領獎。王大伯介紹,自己今年已經70多歲了,杭州本地人。對於本次中獎,王大伯很霸氣:「買了這麼多年,也該輪著我中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