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上的水墨風華——陳建雙竹刻作品賞析

2021-02-19 陳建雙竹刻

墨分五色,竹亦能之。傳統的國畫以水調墨,以筆驅墨,以紙御墨,將墨色區分層次和濃淡,而陳建雙以刀為筆,以竹為紙,以神御刀,利用竹天然的色澤紋理變化,將水墨畫的層次、濃淡暈染表現在竹上,完美的在竹上詮釋了中國傳統水墨的神韻。

文人自古愛竹,蘇東坡曾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陳建雙亦是愛竹之人,自年少時便與竹林為伴,悉心琢磨、反覆練習,十年來將心血全部灌注到竹器之上,終於創出全新的刻竹之法。他手下的竹刻作品如水墨畫一般,層層暈染,濃淡分明,別有一番韻味。

陳建雙的作品重在抒情達意,「惟其寫意,斯稱大雅」。偶得一件他的新作,一枝夏荷、一羽小雀、一首《愛蓮說》,構成了一幅簡單之畫。觀其畫面嫻靜多姿,挺拔秀麗。蓮花的線條在陳建雙的手下一蹴而就,不蔓不枝;花蕊繁而不亂、濃疏有序,看似簡單的線條確是他多年功力的體現。浮立於花瓣上的小鳥則是他的拿手好戲,亦是整幅畫面中的點睛之筆。他以竹皮為線,青皮為色,寥寥幾筆便令小鳥體態凹凸有致,羽毛猶如水墨描畫一般濃淡分明,而纖長的尾羽盡顯生動活潑之態,小鳥愜意悠然的神情已然呼之欲出了。意境融徹於臂擱之上,遠觀近看皆令人感到清新秀雅。

我們雖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的竹林茅舍漸行漸遠,但堅韌挺拔、正直有節確是文人雅士不變追求。一塊臂擱、一方竹蓆均是風雅之意、古樸之物的代表。時至今日,亦是誰人不想超凡脫俗,做個文雅之人呢?與竹為伴,保持一顆寧靜平和之心,雖稱不上大雅,但也小有境界了。


相關焦點

  • 雅竹流芳——常州舉辦明清竹雕竹刻與現代竹刻名家展
    展陳竹,已陪伴人類數萬年,是人類的摯友,竹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至高的情懷和地位。那些技藝非凡的古今竹雕竹刻藝術家們,以刀代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高超技法,將詩、書、畫、印等藝術樣式融為一體,賦予竹子新的生命,把中國竹雕竹刻工藝推至鼎盛,他們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為人類創造了美。
  • 【茂林修竹】:百年老竹刻賞析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在蘇軾心中,竹有秀逸俊雅之靈。竹有靈氣,也接地氣。我們早些年收入了一些老竹刻的茶則或者臂擱,現精選幾塊有代表性的供朋友們欣賞。我們覺得讓這些原本在拍賣行顯貴的拍品能夠走近大家的生活中,成為日常用器,才能體現它們真正的價值。如果親們有喜歡的可以聯繫客服詢價購買哦。
  • 安吉有個大師,竹刻作品上央視名揚世界,他要開門收徒了!
    剛入港口村是一座簡樸的文化禮堂,安吉竹刻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樓在亮,獨自守在這座禮堂裡,如這個安靜的村莊一般,與他最愛的竹子為伴。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樓在亮的作品不僅走出浙江,走進央視,還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
  • 從南潯少年到一代竹刻大家——金西厓竹刻藝術概說
    今天唯一能確認的金西厓最早的刻骨作品,即是在《目錄》和十二冊《金西厓刻竹拓本》中都列為第一號的陰文金城畫山水又草書竹扇骨(見本圖錄001 號作品)。這件完成於1920 年的作品在雕刻技法上明顯比較稚嫩,遠遜其代表水平,應是金西厓自留的少數早期習作之一。想來若沒有初學刻竹時期的大量練習,也不可能在數年後就取得驚人的成就。
  • 竹徑錦灰堆:王世襄與竹刻
    此種朝夕薰陶,似乎為王世襄之後走上竹刻的收藏和研究做好了預設,貫穿了他浪漫遠闊的一生。●王世襄●王世襄 竹刻黑漆筆筒後來,人們翻閱《錦灰堆》,發現他經常騎著自行車,從市井瓦肆甚至冷攤曉市上一件件找來竹刻,是謂「他人棄我取」。對於竹刻技藝的通曉,則是與竹人熱烈交往的產物。
  • 名家筆下的貴州|鄧宏順: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
    貴州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應是中國竹刻(或稱竹雕)藝術中很有前途的組成部分,但在竹刻藝術的領域中仍未有專門的提及。竹刻藝術淵遠流長。在中國的竹刻藝術中,據目前資料看,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繪龍紋勺是竹刻藝術作品的最早代表作。該作品為竹胎,分鬥和柄兩部分。柄的花紋為三段,有透雕和浮雕再加髹漆。
  • 匯珍國際翰墨中華迎春拍賣會:宮樹軍水墨竹作品拍賣成功
    作品價格區間豐富,滿足了各個層次收藏愛好者的需求。其中,宮樹軍先生水墨竹作品《四海君子圖》拍賣成功。宮樹軍:漢族、1970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人,木藝師,師從徐悲鴻門下韋江凡弟子王相文先生。自幼學習探索鄭板橋老師傳統國畫水墨竹。現為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籤約畫家,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河北省公共頻道《跟著畫家去旅行欄目》籤約畫家。
  • 水墨淋漓中感悟竹的神韻與氣節一一仁美學員作品展示
    丹青溢清芳,與子同共享胡桃鋒朱竹作品水墨淋漓中感悟竹的神韻與氣節——高學年老師國畫竹子班學習隨筆胡桃鋒/文古語云:「人過三十不學藝」,我覺得「藝海無涯」更適合現代人不論在何種工作崗位上,人都應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懷,而書畫藝術更能激發人的情懷。我在業餘時間很想用書畫來豐富自己,怎耐沒時間專門去系統的學,於是一有空閒就會試臨國畫梅竹當作入門功課,塗鴨式的畫畫。
  • 竹木牙角,竹在先——竹香筒
    朱守城墓中出土的明代朱纓雕"劉阮入天台竹香筒",口徑3.7釐米,高16.5釐米;此件竹刻香筒描繪了劉晨、阮肇入天台後與仙女弈棋的情景,有明晚期嘉定竹刻名家"三松"之一的朱小松款,其蓋、底皆以紫檀製成,浮雕圖螭紋,下刀薄而爽利,螭紋形象生動;劉阮入天台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覽》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傳說劉晨、阮肇入天台山,迷路不得歸,後遇見兩位仙女,遂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 中國水墨九絕作品賞析
    水墨是中國繪畫的表現形式,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朝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墨即是色,水與墨的交融形成了水墨,它講究筆墨神韻,虛實結合,色彩微妙,意境豐富,有「墨分五色」之謂。20世紀至今,湧現出用筆墨的形式表現動物的大藝術家,他們觀察動物細緻入微,通過大寫意的形式,將動物的神態、氣韻表現得淋漓盡致,被稱之為「中國水墨九絕」的你知道是哪「九絕」嗎?
  • 繼2.94億汝窯盤後,鴻禧美術館舊藏竹刻精品亮相東京中央2018春拍
    身旁圍繞的童子或持如意,靈芝,或正與蝙蝠,仙鶴玩耍,更有的藏與袖襱中;或坐於膝上扯弄胸前的鬍鬚,壽老面容慈藹正享受著天倫之樂。壽星正面持如意童子之右側刻有楷書「三松」款。鴻禧美術館的竹刻收藏,多半有些細緻文雅或特別的趣味。雖說不特別追求名家,卻也有幾件著名竹人的經典之作。例如此件三松款竹根雕多子壽星擺件。「三松」名朱稚徵,號三松,以號行世。
  • 清客有清風——藝術家張寶旺竹石作品賞析
    清客有清風——藝術家張寶旺竹石作品賞析 2020-05-14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書畫頻道在線網絡拍賣當代名家書畫作品保真專場(第二十一期)線上預展開啟
    >鈐印:朱文:諶款識:宏微作者職務: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民族美術藝委會副主任,貴州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作品賞析:這幅《水墨風景系列之5》取山間石階一角,石階兩旁種植種類多樣而茂密的植被,後有亭閣建築錯落於石階之上。
  • 蘇州竹刻名家李宗賢的雕刻時光
    有時候,扇骨上的雕刻如此精緻,比如這一件貓趣圖,充滿了童真,讓人不由生出憐愛之情。古靈精怪的小花貓,身上一簇簇蓬鬆而柔順的毛髮都清晰可見,分外逼真,撫摩這樣的扇骨,便如同輕撫這可愛的小玩物。誠然,在竹雕這門以文雅為懷的行當裡,光是技藝的達標還遠遠不夠,若無對書畫更深刻的理解與鑽研,若無審美鑑賞力的深度與厚度,作品始終是單薄的。 李宗賢是個手藝人,也是文人與學者,他將自己的情趣與感受傳遞到竹雕作品中,也傳遞到賞玩者的面前。經過歲月的萃取與人生的解讀,作品呈現了個性和氣質。
  • 徐素白作品竹鳥
    作品介紹——《竹鳥》徐素白先生的臂擱作品《竹鳥》現收藏於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 刀過竹解一一童迅竹根印 竹拓作品展即將在南京九龍藝術館開幕
    竹印隨想文/童迅竹,原產中國,常綠多年生植物,春曰筍,可食;莖多節,中空,質地堅硬,可制器物,可雕。竹,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即八種竹製樂器之一,竹樂包括簫、笛、管、篪。竹,百家姓排行第 624 位,約兩萬餘人。竹,象徵高雅、純潔;淡泊、虛心;有節、正直。「竹几一燈人做夢」,有意思,小時候的感覺,竹床、竹椅、竹籮筐,竹無處不在;竹,還可刻印章。
  • 以水墨藝術擁抱世界—「無界.王西京2020水墨藝術展」盛大開幕
    嘉賓合影 本次展出的作品,標誌著王西京運用中國水墨藝術還原西方繪畫在藝術審美與造型效果上實現的突破。尤其是他創作的人物畫,在造型和色彩上兼顧並超越中西繪畫的界限,在立足中國水墨的精神內涵和筆墨語言的基礎上實現了東西繪畫的統一。其作品在打破與融合中西文化立場的過程中,彰顯了東方藝術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這組新作屬於當代水墨觀念和形象的全新塑造,構成了當代水墨復興的重要力量。
  • 榮寶齋上海秋拍齊白石作品賞析
    小編特別整理部分齊白石拍品賞析,供各位藏友提前了解,喜歡書畫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齊白石 《芋蟹圖》 水墨紙本  此幀《芋蟹圖》為白石老人晚年之作,一反平素略無襯景之習,隨意橫塗豎抹之水草,將群蟹橫行之姿,寫其形勢,得其神韻,實為難得之精品。蟹為水澤螯君,齊白石生於農家,少時常親自捉蟹,故能窮蟹橫行之形態。
  • 館長說|記憶中的赭紅和翠綠—民俗與竹刻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的寧波花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整頂轎子沒有一枚釘子,採用歷史悠久的榫卯結構。花轎上面雕刻了300多個人物,集中了圓雕、浮雕、透雕等精湛工藝。萬工轎的傳說:關於萬工轎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南宋趙構皇帝被金兵追殺,逃至寧波一村落被一位美麗的村姑相救。脫險後趙構皇帝表明了身份並承諾道:等我回去後迎娶你進宮。
  • 書畫頻道在線網絡拍賣當代名家書畫作品保真專場(第二十二期)線上預展開啟
    竹在中國文化中是「四君子」之一,賦予「群居不倚,獨立不懼」的堅貞品格,因此常常在藝術作品中可以見到「竹」元素。徐福山描繪的花鳥物象,充滿生命情懷的意識,追尋質樸的生命精神與形態之美的內在和諧。拍品連結:《清韻發自心, 骨法用筆勁。尺牘藏大千, 學深始通神》(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