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說的是啥意思?

2021-01-18 農夫也瘋狂

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說的是啥意思?

文/農夫也瘋狂

一到春天,可吃的新鮮蔬菜也就多起來了,不僅菜園子裡有很多的蔬菜可以吃了,而且野外還有一些不要錢的野菜也能採摘回來做菜吃。中國人吃菜,講究的是一個新鮮,越是新鮮的蔬菜越好吃,這也是很多的大媽大爺們會在一大清早,就起床趕著去菜市場買菜的原因,就為了買到最新鮮的蔬菜。而在農村裡就流傳著和四大嫩相關的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香椿菜:春天一到,有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可以吃了,它就是香椿芽。在過去,香椿芽是用來招待重要客人的,一般人家中都是捨不得吃的。而現在香椿芽也價格不低,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斤還賣到了100多元的天價,實在有點嚇人。香椿芽的採收是很短暫的,並且最好吃的是頭茬,這是最鮮嫩的。不過對於香椿芽,有些人是愛不釋手,有些人卻不喜歡吃。今年春天,你可有吃過香椿芽炒雞蛋呢?

頭刀韭:指的是春天的時候,所長出來的頭茬韭菜。韭菜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四季可以種植的,而最好吃,營養價值最高的,還是頭茬的韭菜,非常的鮮嫩可口。無論是用它來炒雞蛋,還是包餃子、做包子,都是難得的美味。不過在有些地方,卻說頭茬韭菜是發物,要把它割下來扔掉,實在是有點可惜啊!

頂花黃瓜:現在菜市場上,有很多的黃瓜在賣的時候,就會在上面還有一朵沒有凋落的小花。其實,這個頂花黃瓜並不是指這種哦,其指的是剛開完花不久,還是一個毛毛蟲一樣大小的黃瓜。老輩人說這樣的黃瓜是最鮮嫩,最好吃的。但是一般人都是吃不起的,也捨不得的。畢竟這樣的黃瓜炒一碗菜,那需要多少根黃瓜啊?實在是太浪費了。

落花藕:如今蓮藕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但是在過去都是應季才能吃到。而這個「落花藕」則是指在六七月份的時候,荷花剛剛落下之後所結出來的蓮藕,此時的蓮藕味道、營養都是最佳的,洗乾淨了以後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可見是多麼的鮮嫩。

從這四大嫩,我們不難看出,在過去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是老祖宗們還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而在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了,並且種植技術也先進了,很多的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真正好吃的,還是應季的蔬菜。尤其是自己種植的蔬菜瓜果,那吃起來會感覺更加的美味。以上四大嫩,你最喜歡吃哪個呢?在農村裡除了四大嫩以外,還有四大硬、四大黑、四大紅等,你都直達是什麼意思嗎?歡迎在評論下方說出來的答案。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啥意思,你身邊有這種人嗎?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啥意思,你身邊有這種人嗎?本文由【小江的歷史客棧】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俗語是口口相傳的一種通俗易懂的話,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這些俗語都是古時候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的總結或者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尤其是在古時候還有森嚴的等級制度,所以很多的農民都是希望著這樣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所以才會將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俗語中。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那麼,這個「冬在頭」,指的是啥意思呢? 其實,我們要知道,古人可沒有啥陽曆,都是使用的農曆,因此「冬在頭」說的是冬至在農曆月份中的時間點。一般來說,冬至都會在農曆冬月,即農曆十一月份,但具體的時間點,每年相差很大,不像陽曆中比較固定,可能在冬月月初,也可能在月中,還可能出現在月底。而「冬在頭」,顯然指的就是冬至在農曆冬月的月初。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地方過冬至就猶如過年一樣隆重。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 因此人們對於後期天氣也更為注重,而這裡所說的「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具體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在農村裡,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農村俗語的。有一些俗語雖然聽起來很直白,但是這話糙理不糙俗語卻是有很深的道理的,因為老祖宗不可能無緣無故留下俗語。
  • 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子刀;光棍行李、姑娘腰」,啥意思?
    俗語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可以說是生動的體現了當時百姓的生活智慧,也形象的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風貌。這些俗語有的讓人醍醐灌頂,有的讓人忍俊不禁,也正是因為這些自然樸素又特殊的特點才使得這些俗語能夠衝破世俗的束縛,穿過歷史的塵埃而流傳下來,讀起來依舊清晰綿延,宛如長者就在耳邊家長裡短一樣。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爺爺奶奶鄰裡鄉親圍坐一起談天說地的情形,真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而他們談論的大多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唯獨這些俗語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而這些俗語所引發的歡聲笑語更是讓人如沐春風。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一、頭有「三不磕」磕頭又稱為「叩首」或「叩頭」,是一種禮儀形式,磕頭會因對象和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至於這種禮儀形式從何時興起,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述。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
    民間俗語多是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勞作當中的閒雜之談。民間有「貓衰犬旺」的說法,人們對於不請自來的狗特別喜歡,會好吃好喝地供著,而貓來了則會立即攆走。比如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還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進財,貓來帶孝」、「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家中頂白布」等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立春」中的「 立」,是開始的意思,而「春」是春天的意思,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代表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意,在這一天,中國古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立春的時候要吃春盤、春餅,多吃辛、甘、微溫的東西,還要多注重養生,因為春天的天氣多變,是細菌滋生的季節,如果不多注意衛生,很容易會患上春季流行病
  • 農村俗語「柿子樹上一把刀,棗子樹上一根棍」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柿子樹上一把刀,棗子樹上一根棍」,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也有另一種說法叫「仰頭老婆,低頭漢」,意思是:「惹不起」和「難對付」,碰在了趕快躲遠遠的,千萬別去招惹。我覺得是封建禮教的意思吧,古代的女子在家從父,出嫁隨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相夫教子。如果女人的權力凌駕在男人之上,那是萬萬不可的,認為女人當家受窮,其實也是長期的男尊女卑和父權主義思想在作祟。從這一點出發就能判定這句俗語是封建糟粕。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在過去還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也正是如此,智慧的勞動人民便從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個朗朗上口的俗語,用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從而提前做好措施,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就是眾多俗語中的其中一個。「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月初的話,當年冬天的氣溫會略高一些,即便是沒有棉被也不用擔心,也能安全過多。
  •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道家俗語:「五雷轟頂」,「五雷」指的啥?年輕人還知道嗎?
    原標題:道家俗語:「五雷轟頂」,「五雷」指的啥?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是咱們所說的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重要參考,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大家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農村俗語:「鷹鼻鷂眼不能交,矮矬殺人不拿刀」究竟是啥意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雖然說沒有準確的考證依據,但單單從甲骨文的發現來說,中華文化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中華文化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廣大農民朋友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比如,農村所總結出的俗語,就是廣大農民朋友用智慧總結出來的。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茄子還是黃瓜?藕半開是啥?男星調情的聊天記錄汙得沒眼看
    什麼茄子還是黃瓜?你們這是相約逛菜市場麼?還是要炒盤地三鮮啊!除了這兩位,大傢伙還記得去年12月份,全明星探曾曝猛料吧。小妹和吃瓜群眾關注了兩三天,最後不禁要感慨一句:陳思誠,說誰都會出軌的你「底子」到底有多花?
  • 農民常說:「逢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常說:「封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