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24 鄉下庭院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來解說一下這魚不蒜的主要意思,從字表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煮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因為在吃魚的時候,吃的就是一個鮮字。這也是魚自身特有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蒜是一種調料,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如果一條新鮮的魚,非要去放蒜的話,那到也未嘗不可,只不過是香味掩蓋了魚本身的鮮味。自然失去了原汁原味,而食物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美味。

以前農村汙染少,河道和池塘裡的水清澈,各種魚蝦腥味比較少,農民朋友把捕撈上來的魚直接放鍋裡煮,而不需要放任何香調料,吃起來那才一個爽。現如今,雖然農村比城市汙染少得多,但也沒以前的魚好吃。因為現在魚幾乎都是靠飼料和各種添加劑養大的,吃起來也不是一個味。就連生長在河道裡的野生魚,都還有一股怪怪的味。如果不放蒜的話,根本沒法吃!因此,在以前農村裡面吃魚,農民朋友是不會放蒜的。而現在由於是經濟時代,人人都一個利字當先,造成食物本身的味道大不相同,我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

「羊不姜」就是在煮或燉羊肉的時候,不放生薑。人人都知道,生薑這東西是辛調料,既可以增加食物的辛辣味,又可以避開食物的腥味。現在很多人在做羊肉的時候,都會放一些姜,因為羊肉的羶味很重,如果不放姜的話,會影影響口感甚至難以下咽。但在農村地區,農民朋友是不會放生薑的!因為農民朋友都認為生薑是上火燥熱的東西,而羊肉又十分的滋補,是冬季滋補的好食材。食材雖好,但補過頭的話會流鼻血。如果在羊肉裡面放生薑的話,這補的流鼻血還上火,豈不是給自己過不去?所以,一般農村人在燉羊肉的時候,都不會放生薑,於是也就有了這句俗語。

而「牛不韭」這句話就更加好理解了,我們都知道牛肉吃起來很有嚼勁,口感也很好。但牛肉跟羊肉一樣,都有滋補作用,而韭菜同樣有著滋補的作用,只是兩種食物營養成分和滋補方式不同而已!更何況韭菜吃了也容易上火。如果兩者放在一起去炒的話,上火不說,怪怪的味道會嚴重影響口感。因此,兩者也不適合搭配在一起。

總之,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講的是食材之間搭配的問題。農村就是天然的聚寶盆,各種食材應有盡有,對於食材之間的搭配,我們儘量去保持它們之間的原汁原味!當然,現在追求食物的口味口感的人特多,也不在乎怎麼樣去搭配,但還是要了解食物自身的特性為妙。

相關焦點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 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我們可以腦補下,又鮮又嫩的魚肉中,夾雜著撲鼻而來的大蒜味,吃下去會是何方滋味。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美食烹飪中「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暗示怎樣的做菜技巧呢
    但這也只是經驗沒有科學的依據,當然烹飪也有「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有什麼講究呢?美食烹飪中「魚不蒜,牛不韭,肉不講」啥意思,暗示怎樣的做菜技巧呢? 鄉下有句俗話叫「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 老人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沒有根據?
    ,做出來的菜也是難以下咽,很多人不會做飯,大多數是因為不會選擇輔料,美食文化,悠遠流長,老人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意思,本篇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其中含義。01魚不蒜就是它的字面意思,煮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現在人研究出來的輔料非常多,煮魚的方式也非常多樣化,比如酸菜魚,烤魚,清蒸魚,不管哪種做法,大多人都喜歡放大蒜,它可以殺菌去腥,但是真正廚師,一般煮魚是不提倡放大蒜的,魚肉相比其他肉質腥味較小,無需去腥,放大蒜反而會改變魚肉本來的清香,而做魚最好的方式還是清蒸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姜、蒜、蔥、花椒,被人們稱為「調味四君子」,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魚不蒜「魚不蒜」的意思,就是說做魚不要放大蒜。很多人喜歡吃魚,而且喜歡採用清蒸的做法來做魚,因為清蒸魚可以做出魚最原本的鮮味,而且非常健康。不過,在清蒸魚的時候,都需要放上一些大蒜。這是為什麼呢?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古人的經驗,值得信賴嗎?告訴你真相
    在做菜方面,有句俗話說「魚不蒜,養不姜」,這指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放到現在來說,還值得信賴嗎?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啥意思?
    在農村有一種文化叫俗語,大人孩子都能說上幾句,無論符不符合語境,都無傷大雅,大家聽的習慣了,感覺很正常,這些俗語比較詼諧有趣,比如這句『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這是什麼意思呢?一、青皮蘿蔔紫皮蒜蘿蔔,是一種生吃熟食皆可的蔬菜,尤其冬季這蘿蔔就是小人參,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品種眾多,外皮顏色也多,有紅色、白色、青色,所以他們的辣度與表皮顏色有關,一般白蘿蔔辣度最低,青蘿蔔最辣,這裡暗指農村那種愣頭青,做事莽撞,認死理,動不動就要幹架的那種人。
  • 冬至晴天不好嗎?農村俗語:「冬至晴三日,牛瘦羊肥」,是咋回事
    在農村,有經驗的農民看著豔陽高照的冬至,連聲感嘆:冬至晴三日,牛瘦羊肥。朋友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關於冬至晴天,許多農村俗語認為「幹冬溼年」,冬至晴,過年的時候可能會雨雪連綿。當然,畢竟是寒冬入九的節氣,溫度會越來越低,降雪會越來越多。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什麼繩和門不能賣?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古代農民在平常生活中關於交易賣買方面的習俗,在農村歷代流傳甚廣,其語意隱藏著一定的哲理,它告誡和教導後人在賣賣方面的一些忌諱和必守的老規矩,那麼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有何語意呢?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那麼,下面這些俗語,你們聽過嗎?另外,為什麼不能吃五、六月份的牛和羊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五羊六馬,死了不要砍以前,我知道自己養的牛和羊的家畜死了就賣不出去了,但是大部分農村人的做法是殺了這些家畜給親戚朋友吃,反映了農村人的豪爽。
  • 農村俗語:紅皮蘿蔔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說農村的俗語,現在年輕人知道的都少了,但是老年人卻沒有忘記,這是祖先留給後代最寶貴的財富。下面這兩句俗語,知道的農民,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了,你聽說過嗎?你知道這兩句俗語背後是啥意思嗎?①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有人解釋「丈夫」,說一丈之內才是夫。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豬草包                                    中國古代有六畜的說法,指的是雞、犬、豬、羊、牛、馬。
  • 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豬肉和魚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每逢家中喜宴或者平時想解口饞時,總會買上幾斤豬肉和魚來做一些美食,可是對於這兩種食材的購買也有一定的講究。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是什麼意思呢?說得有道理嗎?記得小時候爺爺就教給我「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等十二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是什麼,那時候就覺得屬相好神奇。實際上,從古到今,十二生肖就被人們賦予了很多意義,什麼屬相是什麼樣的性格,哪兩個屬相的人在一起更相配,很多老人都相信這個,但是也有許多人不以為然。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又是什麼意思呢?「男怕穿靴屬雞」的意思。這句俗語說的是兩個事情,一個是男人怕穿靴,一個是屬雞的男人好不好。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當你回頭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所蘊涵道理,總是令人感悟頗深。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現實生活當中,豬早已經成為「貪吃懶惰」的代名詞了,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豬的性格懶散,走路慢慢悠悠整天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最後養成一副「膘肥體胖」的模樣,也讓人感到十分的欣慰了,在過去農村養豬除了吃肉,最為重要的就是能夠買賣,為家裡帶來一大筆經濟收入。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人情往來是家家戶戶都避不開的一個話題,而與城市的朋友相比,農村相鄰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農民對人情世故方面也更為看重。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不過農村有一個規矩是,新人結婚,親朋好友和鄰居們是不能送傘的,原因是聽起來不吉利。
  • 「人窮不串三種門」你們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或者是老家在農村的小夥伴們,每次我們回家的時候都可以聽見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數都是從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出來的,這些俗語非常的簡單明了,也非常的通俗易懂,但是裡面也蘊含這非常多的大道理,其實,農村俗語也算是一種文化,也有這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