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當中,除了那些有大德大能救世醫師、編篡歷朝歷代歷史的文官、有傳統手工藝的藝人等外,還有一種人自古至今都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普通民眾,儘管在有些人的眼中,農村人說話太俗、文化水平低、思想上太過保守,但實際上有些話語脫口而出之時,總會讓人產生思考,儘管乍聽之下一頭霧水,當你回頭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所蘊涵道理,總是令人感悟頗深。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
豬草包
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在《三字經·訓詁》中,對「此六畜,人所飼」有精闢的評述,「牛能耕田,馬能負重致遠,羊能供備祭器」,「雞能司晨報曉,犬能守夜防患,豬能宴饗速賓」,六種動物各有所長,剛好能夠滿足古人的所需所用。
現實生活當中,豬早已經成為「貪吃懶惰」的代名詞了,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豬的性格懶散,走路慢慢悠悠整天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最後養成一副「膘肥體胖」的模樣,也讓人感到十分的欣慰了,在過去農村養豬除了吃肉,最為重要的就是能夠買賣,為家裡帶來一大筆經濟收入。而說「豬草包」是因為豬的膽小,在農村的小夥伴都應該見過殺年豬的場景,抓捕的過程總是費勁的,需要五六個成人才能捕捉,宰殺的過程總是伴隨著高亢的悽慘叫聲,從其聲音可以看出想要反抗和求饒。
羊好漢
牲畜羊,一直是人們喜歡的肉類之一,因其好飼養,也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除了能夠滋補身體之外,還能賣一個好的價錢補貼家用,可謂是一舉兩得。那為什麼說「羊好漢」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羊的性格特徵,其善群居、好仁、死義、知禮,因而被古人視之為「德畜」,其特徵好仁是指其性格溫順,死義是指其待宰之時視死如歸,冷靜異常。而且古有「羊羔跪乳」的現象,從而以示其重視孝道,重情感。總體來說羊的性格更像文史中的好漢影響,所以有「羊好漢」的說法。
牛的眼淚打轉轉
相比較於豬羊,而牛在人們的眼中可謂是最通靈性的。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並且一直處於農耕時代,家中有一頭黃牛可以大大的增加生產能力並且減少人們的勞累成度,而長久的生活下來,人們都知道牛的性格,其任勞任怨、沉默寡言非常受人喜愛。但是牛終有無力勞動的一天,當其失去應有的價值,人們往往會宰殺吃肉,而牛的表現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反抗,往往都是默默流淚看著主人,更有甚者,會下跪以示分別,可見牛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動物。而且古人云「君子遠庖廚」,就是因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一般主人都不會親自去宰殺自家牲口,而是交於別人之手,也是感念於多年感情。
其實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足以體現古人觀察的細微之處,從中更能悟出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像豬一樣懶懶散散,混吃等死,而應該拿出實際行動,做出一番事業來,就算最後功虧一簣,也要做到羊的冷靜沉著,而如若日後事業有成,更加不要忘記像羊一樣的感恩之情,就算百年之後壽終正寢,也要做到像牛一樣泰然處之。
以上是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這句有趣的民間俗語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