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2020-12-23 民俗大文化

傳統文化當中,除了那些有大德大能救世醫師、編篡歷朝歷代歷史的文官、有傳統手工藝的藝人等外,還有一種人自古至今都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普通民眾,儘管在有些人的眼中,農村人說話太俗、文化水平低、思想上太過保守,但實際上有些話語脫口而出之時,總會讓人產生思考,儘管乍聽之下一頭霧水,當你回頭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所蘊涵道理,總是令人感悟頗深。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

豬草包

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在《三字經·訓詁》中,對「此六畜,人所飼」有精闢的評述,「牛能耕田,馬能負重致遠,羊能供備祭器」,「雞能司晨報曉,犬能守夜防患,豬能宴饗速賓」,六種動物各有所長,剛好能夠滿足古人的所需所用。

現實生活當中,豬早已經成為「貪吃懶惰」的代名詞了,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豬的性格懶散,走路慢慢悠悠整天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最後養成一副「膘肥體胖」的模樣,也讓人感到十分的欣慰了,在過去農村養豬除了吃肉,最為重要的就是能夠買賣,為家裡帶來一大筆經濟收入。而說「豬草包」是因為豬的膽小,在農村的小夥伴都應該見過殺年豬的場景,抓捕的過程總是費勁的,需要五六個成人才能捕捉,宰殺的過程總是伴隨著高亢的悽慘叫聲,從其聲音可以看出想要反抗和求饒。

羊好漢

牲畜羊,一直是人們喜歡的肉類之一,因其好飼養,也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除了能夠滋補身體之外,還能賣一個好的價錢補貼家用,可謂是一舉兩得。那為什麼說「羊好漢」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羊的性格特徵,其善群居、好仁、死義、知禮,因而被古人視之為「德畜」,其特徵好仁是指其性格溫順,死義是指其待宰之時視死如歸,冷靜異常。而且古有「羊羔跪乳」的現象,從而以示其重視孝道,重情感。總體來說羊的性格更像文史中的好漢影響,所以有「羊好漢」的說法。

牛的眼淚打轉轉

相比較於豬羊,而牛在人們的眼中可謂是最通靈性的。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並且一直處於農耕時代,家中有一頭黃牛可以大大的增加生產能力並且減少人們的勞累成度,而長久的生活下來,人們都知道牛的性格,其任勞任怨、沉默寡言非常受人喜愛。但是牛終有無力勞動的一天,當其失去應有的價值,人們往往會宰殺吃肉,而牛的表現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反抗,往往都是默默流淚看著主人,更有甚者,會下跪以示分別,可見牛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動物。而且古人云「君子遠庖廚」,就是因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一般主人都不會親自去宰殺自家牲口,而是交於別人之手,也是感念於多年感情。

其實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足以體現古人觀察的細微之處,從中更能悟出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像豬一樣懶懶散散,混吃等死,而應該拿出實際行動,做出一番事業來,就算最後功虧一簣,也要做到羊的冷靜沉著,而如若日後事業有成,更加不要忘記像羊一樣的感恩之情,就算百年之後壽終正寢,也要做到像牛一樣泰然處之。

以上是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這句有趣的民間俗語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豬草包                                    中國古代有六畜的說法,指的是雞、犬、豬、羊、牛、馬。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中國的古籍包羅萬象,記載著華夏民族文明的發展與歷程,每部古籍都濃縮著古人的智慧,傳承給後人的都是無可替代的人類歷史的見證,而口口相傳所流傳下來的俗語更是言簡意賅地道出一個個的人生哲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讓人受用無窮。
  • 2021年是寡婦年,俗語說:「寡婦遇上牛,驢馬不得歇」啥意思
    :「寡婦遇上牛,牛馬不得歇」啥意思?下面先解釋一下,並不是說會出現許多寡婦,而是陰曆的2021年沒有立春,沒有立春即沒有陽氣的意思,而男人代表陽,所以民間就稱沒有立春的年為寡婦年,又叫寡年。過去的2020是鼠年,我們贏了2021牛年,牛年又是無春年,所以說是寡婦遇上牛。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啥意思,聽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我們古人常說「日有所思,也有所夢」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但是真的是有道理嗎?恐怕並非如此。關於夢,在古代,古人也有著自己一句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是啥意思呢?這和忌諱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先說上句,「晚不梳頭」這句話很直白,到了晚上就不要梳頭了,我們都知道,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而理髮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因而古人的頭髮長了就需要盤起來,並不是剪掉,因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天都需要梳頭髮,而這裡面的梳頭,還包括了不要給頭髮上增加什麼裝飾品。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俗語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古人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歸納出很多道理,而這些話他們通過簡單的話語表達出來,俗語也就應運而生了。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
  • 農村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通問」啥意思?有道理嗎?
    當下的年輕人認為一些俗語只是糟粕,不值得借鑑,曾一度自輕,許多俗語可能已經被遺忘,只有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會講一些。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古人的告誡
    古人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的總結,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俗語就是古代村人的觀點和勸誡。這些俗語其實是史書忽略的角落,逐鹿中原、天下興亡是丹青卷的主旋律,至於鄉閭間的事,除了奇聞怪談,連載入州府或郡縣的地方志都辦不到。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古人為何這麼說?有何道理在古時候,經常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這究竟是為何呢?難道男生就不能養貓咪了嗎,為啥女人不能養狗狗呢?古人之所以有男人不養貓的說法,是為了男人的性格不要受到貓的影響。其實,如今這種說法已經淡化,貓作為寵物,對人們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治安條件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好,貓狗的傳統作用已逐漸被取代,從古時候看家護院捉鼠守糧變成了與人們更為親密的關係。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農村老人說明年是「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是啥意思?
    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這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所說的「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這句俗語是來自於《灶馬頭》。過去人們用天幹地支紀日法來記錄時間,天幹地支紀日法是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結合在一起後的產物。十天幹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小寒節氣。小寒節氣的到來,也宣告著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來臨。小寒處於二三九,天寒地凍人亂吼,這個季節是滴水成冰氣溫低的凍的人都亂吼。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那麼,這個「冬在頭」,指的是啥意思呢? 其實,我們要知道,古人可沒有啥陽曆,都是使用的農曆,因此「冬在頭」說的是冬至在農曆月份中的時間點。一般來說,冬至都會在農曆冬月,即農曆十一月份,但具體的時間點,每年相差很大,不像陽曆中比較固定,可能在冬月月初,也可能在月中,還可能出現在月底。而「冬在頭」,顯然指的就是冬至在農曆冬月的月初。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 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
    摘要: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文/農夫也瘋狂不知不覺中就要迎來2020年的新年了,因為在農曆2019年沒有立春,並且也沒有閏月,所以今年的春節來得有點早。在民間還有一句老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是啥意思呢?下半句更經典!關於殺年豬在農村裡其實是有些說法的,一般如果誰家裡要殺豬了,都會先挑選一個「好日子」,然後再去請屠夫,如果他們正好有空就會過來幫忙。如果沒空,就得再約一個日子。而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就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其意思是說屠夫不應該屠殺腳上有五個爪子的豬。
  • 古人經驗之談:「女怕摸中,男怕摸頂」是什麼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在當下這個社會,流傳著許多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這些俗語通常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本期節目當中,小楊就與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叫作「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在本期節目當中,小楊就與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句俗語。從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看出來,女人害怕被人摸自己的腰,男人害怕被人摸自己的頭頂。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 古人經驗,終生受益!現在小學生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中華文明還是幾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的文明。綿延悠長的燦爛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給現代人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至今仍然閃耀世界。
  • 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有啥說法?
    文/一度歷史觀V據宋高承的《紀原·天生地植·人日》中記載:「東方朔《佔書》曰: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侯,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