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俗語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古人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歸納出很多道理,而這些話他們通過簡單的話語表達出來,俗語也就應運而生了。
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表面意思似乎很好理解,但是深刻的內涵搞懂,卻是需要仔細研究一番。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小覷。
富不添丁
俗語的上半句是「富不添丁」,這裡的「丁」指的是男孩,意思是說家庭條件如果是富足充裕的,就不要生太多的兒子了。在我國古代是個農耕社會,貧苦人家自然需要勞動力越多越好,而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自然是需要承擔很多重活累活的。
而富戶人家,根本不缺勞動力,有一兩個兒子延續香火,日子過得也是舒坦。但是如果兒子過多,長大之後就會給家裡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即便是家財萬貫,也難免會招架不住。而且富戶的人家還經常不團結,內部的爭鬥也是日益激烈,這樣就導致家庭不和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如果家裡因為財富問題互相勾心鬥角,那麼就會有家庭破敗的情況發生。
康熙一生有多個兒子,等到康熙晚年,幾個兒子明爭暗鬥,鬧得沸沸揚揚。太子一黨、四爺一黨和八爺一黨都覬覦皇位,還互相的陷害,親兄弟為了權力,最後成了陌路之人,實在是讓人感慨。最後四爺胤禛當上了皇帝,自己的親兄弟有的圈禁,有的被流放,成為了歷史上悲慘的一幕,這樣的歷史教訓,我們應該謹記。
窮不添女
俗語的下半句是「窮不添女」,意思是窮人家就不要生女兒了。古代有著很強烈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古人認為女子長大後都是要出嫁的,而嫁出去的女兒就如同潑出去的水,自己養了十幾年,最後送給別人家,多少有一點心有不甘的想法。如果把這個當成生意來看,確實是賠錢了。
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如果生在富人家,自然被奉為千金,生活的也是十分的愜意。但是窮人家的女兒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尤其是嫁女兒的時候,一方面捨不得,一方面又想多要嫁妝而斤斤計較,這樣一來很容易與男方的家庭發生矛盾,反而對女兒以後的生活有所幹擾。但是不要嫁妝,窮人又覺得自己「虧大了」,這樣的心情正如同啞巴吃黃連,真是有苦說不出。
其實這句俗語老話經常被人提起,他主要是古人的生活經驗之談,對現代也起著一定的指導意義。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對待兒女婚姻這件事上,也不像古人有那麼多的想法,但是有些城裡人或農村人,還是會有這樣的思想。
但是生兒育女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現實來客觀的分析,才能辯證地看待這句俗語,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我們也要平等地看待。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理解「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話的,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