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2021-01-18 歷史芷天

文/青山獨往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說到農業生產,在我國已經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遠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莊稼。但在古時候,由於技術有限,經驗的作用便十分關鍵,而俗語一開始便起著傳遞農業生產經驗的作用。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俗語也經過了發展,內容越多,作用也更廣。即使是到了今天,其中的一些內容也依舊適用。今天筆者來和大家聊聊借錢方面的俗語,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

來看這句:「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借錢方面有諸多避諱,有三種情況能借,有兩種情況則不能借,並且往往都是救急而不能救窮。我們先來說說這「借三不借二」,看看分別是哪幾種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先來說說能借的情況,第一種是孩子上學缺錢。任何時候教育都應該佔據最重要的位置,而在農村人們也十分重視教育,老人們覺得一個孩子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好的未來。因此如果誰家有孩子缺錢向你借錢,那麼則可以借。

第二種情況則是治病借錢,這種錢同樣也能夠借,畢竟人生無常,誰都會發生意外。而最後一種則是辦紅白喜事的錢。在農村一家人遇到紅白喜事往往需要請親朋好友及鄰居來家裡吃飯,這是傳統,但同時也需要一大筆開銷。而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頭等大事,如果有有朋友找到你以此借錢,則可以借給他。

而不借的情況則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是對方如果要去違反犯罪,那麼這錢不能借,否則自己也就成了幫兇。還有一種是借錢不還的人找你借錢,這種人俗稱「老賴」,經常借錢不還,沒什麼信用可言。而這種人如果找你借錢,則不要借給他,否則便是有去無回。

至於下半句「救急不救窮」實際上很好理解,相信也是很多朋友的借錢原則。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掙錢不容易,因此借錢的時候需要考慮清楚。救急的情況下,比如說對方突然遭遇大病需要用錢,而我們這時候如果有條件,就應該伸出援手。

而人在貧窮的時候,可不是簡單經濟上的援助就可以了,不然古時候也不用去發展經濟,給每個人發錢就行。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身邊有朋友因為窮而向你借錢,則應該考慮清楚。正確的情況應該是幫助其擺脫貧困,比如說幫助介紹工作等,這樣效果自然好得多。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被人借錢的煩惱,而這句話實際上給了我們參考,什麼情況能借,什麼情況不能借。由此也說明俗語中的一些內容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下回如果遇到有人借錢,大家不妨看看俗語上面說到內容,說不定能有所啟迪。

相關焦點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鞋為何不能借?其中有什麼忌諱?
    儘管現在人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尤其是在農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大家聽著老一輩人講他們過去的生活,就一定能從他們口中知道過去農村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那時人們面臨的生活困難也很多,老一代也把當時的一些生活問題歸結為鄉下的一句俗語,如「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老人說「不借三人、不走四地」,這句俗語如何理解?你知道嗎
    在小編當地,也流傳著許多俗語,據村裡老人說,俗語在當地傳承了千百年,有部分俗語已經失傳,流傳下來也很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句老人常說的俗語,「不借三人、不走四地」,這句俗語如何理解?你知道嗎/其實這句俗語筆者也是第一次聽到,以前都是說一些簡單的語句,比如說「人窮莫走親、人富莫損人」,還有「三十望子,四十望財」等等,當時聽到這句老話時,也不清楚其中的寓意,問村裡老人後,才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細細品讀,受益良多。據村裡老人說意思,「不借三人」是說不借錢給好吃懶做之人,不借錢給沒有信用的人,不借錢給賭博之人。
  •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職業叫做相士,就是根據人的面相,手相,言談舉止等特徵,判斷人的前途或者是吉兇禍福。其實相術這個學科並沒有那麼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有閒房「三不租」有些家庭會有一些無人居住的空房子。這些空房子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租出去賺一些錢。然而,出租房子也是一門「科學」,遇到以下這三種人是不能夠出租的。
  • 「借衣不借鞋,借米不借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借?
    農村流傳的諺語總是有獨到的意味,需要仔細琢磨才能理解淺顯文字下蘊涵的魅力,有些是老祖宗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有些是風土人情的傳統習俗,有些是封建迷信的風水思想、有些是是非善惡的告誡。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諺語的介紹和解釋,讓大家了解一下諺語中所反映的農村傳統。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對此魯迅看得很透徹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對此魯迅看得很透徹借東西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做的事情,不管是向別人借東西還是借給別人東西,想必大家都是經歷過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句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俗語是針對我們借東西時候的一種說法,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吧。米和柴是以前人們經常用到的東西,有時候突然不夠用了,便會借一點,但是為什麼借米可以,借柴卻不行?原來,這米是錢買來的,而柴是隨處都可以撿到的,家裡面缺點錢是很正常的。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搞不住」,啥意思?你有幾個螺?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搞不住」,啥意思?你有幾個螺?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優秀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都是他們日積月累通過自己的經歷所總結出來的,對於我們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啟迪,能夠讓我們將它好好的發揚並傳承下去。
  • 試談「救急不救窮」
    為了不負紹文賢侄美意,故將自己對於此事的一知半解的感受,趁著早上略寫幾筆。人們常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我今天要寫的這個話題,原本也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古訓,全句話是:「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暖不熱蛇,餵不熟狼!」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一輩子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急、困之事,其親友、同事、熟人碰到別人的急難、危困之事,具體如何去處理呢?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的時候在有些地方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其實想要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這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我們這邊,有另一種說法叫「不借三種錢,不隨三樣禮,不走三條路」。這兩句話雖然用的字不太一樣,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想說一些生活中總結得出的經驗,告誡後人能夠規避一些麻煩事。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十分接地氣,而且雅俗共賞,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 農村小夥子玩花唄和借唄,只能救急,不能用來救窮,必須要慎重
    ~~現在,不僅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年青人是最大的受害者,而農村青年人也不另外。若你是農村青年人,你是否還在使用支付寶中的花唄和借唄嗎?若是仍在使用,提醒大家,必須慎重和警惕,避免掉進陷阱。花唄和借唄這兩個功能對我們農村人特別是農村青年人,可以用它來救急,但不能用它來救我們的窮。我們在使用時必須認真對待,才能起到它給我們發揮的巨大作用,否則的話將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 老祖宗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背後的講究你知道嗎
    老祖宗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背後的講究你知道嗎在民間流行著許多俗語,如果朋友們善於發現就能注意身邊人會提到很多。俗語涉及的範圍很廣,有些是關於天氣狀況的預測,有些是人情世故,還有一些就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了。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個個深含道理,這些保準你們不知道
    古人的智慧那是不可小覷的,在古代的中國,那可以領先全世界的存在,無論是在什麼領域都非常領先,再加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湧現的人才和聖人簡直是數不勝數,比如老子、孔子、墨子都是大家鮮為人知的,他們所說的話都蘊含著很深的道理,這些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學過不少,而且在那麼悠久的歷史之中,老祖宗留給大家的不僅僅是曾經的先進技術還有很多金玉良言還有俗語
  • 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啥意思?有道理嗎?
    也包括鄉俗、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諺語。朋友們可別小看這些俗語,既然能流傳到現在,自然有它們的魅力所在,也肯定蘊含著能經受住考驗的各種大道理,今天咱們就來談談農村人常說的「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這句俗語的具體意思,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大智慧,長見識了
    實際上,在我國的古代時期也曾有過對生育的計劃,但在於男女而不在於數量。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實際上是來自於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仔細品讀的話,會使人大開眼界! 富不添丁,富人家族恐發生內鬥 在古代,所謂的「男女平等」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由於農耕社會的特殊性,因此有力氣進行耕作養活家人的男性的地位比較高的。所以,即便知道生兒育女不能人為控制,在女子生育時,還是要求神拜佛,希望能夠生下延續香火的男丁。
  • 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到底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的祖先們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古時我們的祖先們也基本都沒有什麼科學文化,而把這些道理往往都是通過簡單幾個字,但又通俗易懂的「俗語」形式,一直廣泛流傳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