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而這新的含義,也可以理解為所謂道理的延展性變化。比如「窮要添女」,窮富都不添丁等等。一、早年間的「富家莫要多子孫」與「貧女長成苦良媒」這些在早年間很適用,在新中國成立後到嚴格實行計劃生育之前也一定程度上適用。為啥富裕的人家不想要那麼多子孫呢,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等等這些俗語也是至理名言啊。
其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現實狀況,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子孫除了要為家庭做貢獻,還要承繼家業。家大業大的還好,分配起來不至於不夠,但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子孫中肯定有「人中龍鳳」,也有「庸碌之輩」,這個時候,再分家產的時候,會面臨兩個風險,一是爭,二是散。所以,以前的人也害怕富不過三代,更別說可能因為子嗣太多而直接導致的家業分散。另外,在重男輕女的年代裡,貧寒人家更不敢多生養女兒,哪怕這一家人沒有重男輕女的意識。養女就要嫁女,女兒出嫁是要準備嫁妝的。在古代來說,女方的嫁妝是私人財產,夫家也不能擅動;在現代,女方帶的嫁妝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在婆家所受的待遇。
更別說,含辛茹苦養大的子女,絕大多數父母是不願意其受苦的。所以,能準備多少嫁妝,根據自身的條件都會盡最大可能地滿足。而這對於貧苦的人家來說,則成為了一個比較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多養女也是不敢為之的。二、現如今的農村經濟生活和養兒育女,已經明顯體現出了新時期的新特點。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相比二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地方原來的茅草房、青磚綠瓦等,換成了氣派的樓房小院,生活上也更富足了。在家庭結構上,伴隨著計劃生育時期的一代人,已經步入中年,也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了,而以這一代人作為父母,基本上多是生養兩個孩子,無論一男一女、還是兩男或兩女。
在這樣的形勢下,糧小咖以家鄉的情況為例,通過兩個故事,來體現一下現如今養育子女的變化。故事之一,是我的大姑一家,大姑父是個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兩人生養了三個兒子,初始備受羨慕,因為人丁興旺,雖然給老三交了不少社會撫養費,但倆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因為三個兒子而腰板兒挺的倍直。時間逐漸拉長,這就到了三兒子陸續婚配的時候了,而就是這那麼幾年間,在我的家鄉,婚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宅基地不足,三個兒子要三處宅院,大姑父先是與堂兄弟置換了一處,後在村裡購買了一處,這兩個宅基地分別以將近20萬、將近30萬的費用,蓋起了兩棟二層小樓,外加一拐彎的廚房和門房。
而這,耗盡了兩人此前的所有費用,還欠下了一些外債。好在,老大、老二結婚的時候,彩禮錢還沒那麼高,兩人也順利的相了親、結了婚,現在都有了兒女。而老三因為年齡相對小一些,父母給準備的結婚的房子,大前年才蓋成,同樣也花了將近30萬,因為老三常年在上海,裡面的家具家電,現在還都沒有置辦。但這幾年,老家的婚嫁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不僅彩禮有了明確的額度(除非兩家關係好、父母開明),比如六萬六、八萬八,還有更高的,而且村裡一套樓房、城裡一套商品房,外加一輛10萬以上的小汽車,所謂「一動不動」。大姑大姑父已經年近60,大姑這幾年的精力都在帶孫子孫女,大姑父的一技之長在科技推動下也落伍了,只能幹點零工,城裡的房子是沒有能力給老三置辦了。
而老三常年在上海,也知道自己努力的人生目標就是談個女朋友,不要那麼多彩禮,倆人共同為城裡的房子奮鬥。希望這個比較帥氣的表弟儘快實現他的目標,要不然大姑再給他帶孫子孫女,精力可能就跟不上了。故事之二,就比較簡單了。在糧小咖的家鄉,小時候看同村的姑娘出嫁,比的不是酒席、不是夫家的迎親陣仗,更多的是比夫家來了多少輛三輪或四輪車,然後拉走多少娘家給女兒陪嫁的嫁妝。但現在,嫁妝還有,但與男方家要出的彩禮等一對比,就顯不出來了。而且,這個故事,是在這個背景下,女方的地位變化。在我的印象裡,我們村多年裡本村沒有出現過離婚的,也沒有嫁出去的女兒離婚回來的,雖然可能也有日子過得不好的。
但現如今,離婚在農村也不再是少見的情況,而女方離婚後再婚也很容易,哪怕是帶著孩子再婚,而且要的彩禮與頭婚不差上下。在去年,村裡就有這麼一個姑娘,離婚後帶著2歲的兒子回到了娘家,而回來後沒多久,就有媒人陸陸續續登門,前一段聽家裡人說,已經定親成功了,彩禮、小汽車、房子,一樣不少。三、新時代的添丁添女,重教育已成共識。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也有了更大比例的「富人」,無論是父輩留下來的財富再升值,還是靠著當下的奮鬥發家致富,再或者普通的人家,體現在家庭方面,都對子女的生育數量不再要求多,兩個孩子正好,一個孩子也行,三個以上的很少見了,而且願意生養女兒的越來越多。
比如,在上述第一個故事裡,老大家的兩個女兒,就受到了祖父母、父母的喜愛和高度關愛。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很多年輕的父母不再滿足於文化學習成績好,還要全面發展,農村家庭也越來越多的在孩子的興趣課上加大了投入,而且據有限統計,女孩所報的興趣班,要高於男孩兒。綜上,所謂「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農村俗語,已經與當下時代不相符了,子承父業的情況雖然還很普遍,也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同樣深入人心,而且女兒的貼心,也讓很多的家庭轉變了「養兒防老」的觀點,這既體現在思想觀念的進步,也充分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