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4 一天的愛情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而這新的含義,也可以理解為所謂道理的延展性變化。比如「窮要添女」,窮富都不添丁等等。一、早年間的「富家莫要多子孫」與「貧女長成苦良媒」這些在早年間很適用,在新中國成立後到嚴格實行計劃生育之前也一定程度上適用。為啥富裕的人家不想要那麼多子孫呢,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等等這些俗語也是至理名言啊。

其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現實狀況,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子孫除了要為家庭做貢獻,還要承繼家業。家大業大的還好,分配起來不至於不夠,但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子孫中肯定有「人中龍鳳」,也有「庸碌之輩」,這個時候,再分家產的時候,會面臨兩個風險,一是爭,二是散。所以,以前的人也害怕富不過三代,更別說可能因為子嗣太多而直接導致的家業分散。另外,在重男輕女的年代裡,貧寒人家更不敢多生養女兒,哪怕這一家人沒有重男輕女的意識。養女就要嫁女,女兒出嫁是要準備嫁妝的。在古代來說,女方的嫁妝是私人財產,夫家也不能擅動;在現代,女方帶的嫁妝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在婆家所受的待遇。

更別說,含辛茹苦養大的子女,絕大多數父母是不願意其受苦的。所以,能準備多少嫁妝,根據自身的條件都會盡最大可能地滿足。而這對於貧苦的人家來說,則成為了一個比較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多養女也是不敢為之的。二、現如今的農村經濟生活和養兒育女,已經明顯體現出了新時期的新特點。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相比二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地方原來的茅草房、青磚綠瓦等,換成了氣派的樓房小院,生活上也更富足了。在家庭結構上,伴隨著計劃生育時期的一代人,已經步入中年,也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了,而以這一代人作為父母,基本上多是生養兩個孩子,無論一男一女、還是兩男或兩女。

在這樣的形勢下,糧小咖以家鄉的情況為例,通過兩個故事,來體現一下現如今養育子女的變化。故事之一,是我的大姑一家,大姑父是個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兩人生養了三個兒子,初始備受羨慕,因為人丁興旺,雖然給老三交了不少社會撫養費,但倆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因為三個兒子而腰板兒挺的倍直。時間逐漸拉長,這就到了三兒子陸續婚配的時候了,而就是這那麼幾年間,在我的家鄉,婚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宅基地不足,三個兒子要三處宅院,大姑父先是與堂兄弟置換了一處,後在村裡購買了一處,這兩個宅基地分別以將近20萬、將近30萬的費用,蓋起了兩棟二層小樓,外加一拐彎的廚房和門房。

而這,耗盡了兩人此前的所有費用,還欠下了一些外債。好在,老大、老二結婚的時候,彩禮錢還沒那麼高,兩人也順利的相了親、結了婚,現在都有了兒女。而老三因為年齡相對小一些,父母給準備的結婚的房子,大前年才蓋成,同樣也花了將近30萬,因為老三常年在上海,裡面的家具家電,現在還都沒有置辦。但這幾年,老家的婚嫁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不僅彩禮有了明確的額度(除非兩家關係好、父母開明),比如六萬六、八萬八,還有更高的,而且村裡一套樓房、城裡一套商品房,外加一輛10萬以上的小汽車,所謂「一動不動」。大姑大姑父已經年近60,大姑這幾年的精力都在帶孫子孫女,大姑父的一技之長在科技推動下也落伍了,只能幹點零工,城裡的房子是沒有能力給老三置辦了。

而老三常年在上海,也知道自己努力的人生目標就是談個女朋友,不要那麼多彩禮,倆人共同為城裡的房子奮鬥。希望這個比較帥氣的表弟儘快實現他的目標,要不然大姑再給他帶孫子孫女,精力可能就跟不上了。故事之二,就比較簡單了。在糧小咖的家鄉,小時候看同村的姑娘出嫁,比的不是酒席、不是夫家的迎親陣仗,更多的是比夫家來了多少輛三輪或四輪車,然後拉走多少娘家給女兒陪嫁的嫁妝。但現在,嫁妝還有,但與男方家要出的彩禮等一對比,就顯不出來了。而且,這個故事,是在這個背景下,女方的地位變化。在我的印象裡,我們村多年裡本村沒有出現過離婚的,也沒有嫁出去的女兒離婚回來的,雖然可能也有日子過得不好的。

但現如今,離婚在農村也不再是少見的情況,而女方離婚後再婚也很容易,哪怕是帶著孩子再婚,而且要的彩禮與頭婚不差上下。在去年,村裡就有這麼一個姑娘,離婚後帶著2歲的兒子回到了娘家,而回來後沒多久,就有媒人陸陸續續登門,前一段聽家裡人說,已經定親成功了,彩禮、小汽車、房子,一樣不少。三、新時代的添丁添女,重教育已成共識。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也有了更大比例的「富人」,無論是父輩留下來的財富再升值,還是靠著當下的奮鬥發家致富,再或者普通的人家,體現在家庭方面,都對子女的生育數量不再要求多,兩個孩子正好,一個孩子也行,三個以上的很少見了,而且願意生養女兒的越來越多。

比如,在上述第一個故事裡,老大家的兩個女兒,就受到了祖父母、父母的喜愛和高度關愛。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很多年輕的父母不再滿足於文化學習成績好,還要全面發展,農村家庭也越來越多的在孩子的興趣課上加大了投入,而且據有限統計,女孩所報的興趣班,要高於男孩兒。綜上,所謂「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農村俗語,已經與當下時代不相符了,子承父業的情況雖然還很普遍,也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同樣深入人心,而且女兒的貼心,也讓很多的家庭轉變了「養兒防老」的觀點,這既體現在思想觀念的進步,也充分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你聽說過嗎?
    其實也並不全是,這個「多」還是有個度的。大家從民間流傳的這句「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中就可得知。富不添丁:丁,釋義為「人口」,俗語中特指男孩。直白解釋就是:家庭富裕了,就不要再生男孩了。而且還是富裕人家,又不是養不起!別急,聽陌上花給你講講其中的緣由。這個「富不添丁」並不是說一個男孩都不要,而是說不要生太多的兒子了。為什麼呢?在農耕社會,以農業勞動為主的家庭當然是希望能多幾個兒子,因為要下地幹活,男子能拋頭露臉,力氣也大,可以支撐家庭的經濟來源。而且兒子多的家庭,在鄉下農村不容易受欺負。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大智慧,長見識了
    實際上,在我國的古代時期也曾有過對生育的計劃,但在於男女而不在於數量。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富不添丁,這裡的「丁」就是男丁的意思,也就是說家裡富裕的人,還是不要生太多男孩為好。 同時,相信大家也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多子多福」,這句話在民間是十分的流行的。而事實上這句話,是針對於窮人來說的。 對於窮人而言,家中有多的男丁,才更好的進行勞作,有多人一起分擔農活,才能養活大家庭。
  • 古人講:「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有何含義?現代社會依然適用
    生孩子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問題,現代人思想開發,不管有錢沒錢都不願意生太多孩子,時代特色的體現吧。在古代的人們都是爭著生孩子,生男生女也有一定的說法,就比如俗語這一句「富不添丁,窮不添女」,說的是在以前普通人家對待養多少子女的觀念。
  • 「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這種說法如今還適用嗎?
    眾說紛紜:「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這句話有一種無奈之感,並不是說窮人家的孩子願意早當家,只是因為窮人家沒有辦法,才要早當家,所以鄉下有句俗話叫:「富不添丁,窮不養女」,下面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是什麼意思?為啥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有什麼道理?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恨狗、還有的人愛狗,雖然一些人對狗是又愛又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在農村裡,狗狗也是農民們的忠實夥伴,一些農戶家中、養殖場裡總有著這麼一條或幾條狗給主人看家。因此來說,相對於城市裡一些人嫌棄狗狗,農村人還是更樂意待見狗的。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農村人養兔子,兔子吃的食物,可以去山上採摘兔子菜給兔子吃,甚至平時有種植花生,用花生葉曬乾也可以餵養兔子;兔子居住的地方,只需要一個大籠子或是家裡廢舊不用的儲物室。總體上,養兔子的成本不高。窮人養了兔子,不僅自己可以有兔子肉吃,也可以賣兔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窮人本來就窮了,又養兔子會更窮。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的存在,就說明這個俗語在農村是很有道理的,是受人們歡迎的喜歡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呢?~~兔子和蜜蜂都是養殖業。這兩種養殖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養殖的環境條件不同,殖成本的不同,養殖的技術不同,就會形成了養殖的門檻。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養女」是啥意思?富人為何不喜歡男孩?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這句話有一種無奈的感覺,並不是說窮人家的孩子就願意早當家,只是因為家裡窮沒辦法,才不得不早點當家,所以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富不添丁,窮不養女」,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經常聽老人們說這樣一句話:「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意思是在娶媳婦的時候,哪怕娶一個富人家的奴婢,也不要找窮人家的女兒,這也是古人的一種婚姻觀念,那麼這種婚姻觀念放到現在還適用嗎?所謂的「富家奴」就是以前富人家的丫環或者奴婢。
  • 農村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網絡如今我們隨口說的一些「老話」都特別有道理,其實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今天筆者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農村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是什麼意思。其實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主要講的就是人情交往、禮尚往來的一些事,下面筆者針對這兩句話一一分析給大家聽: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說起民間我們肯定會想到許多俗語與傳說,這些傳說可以說包含了民間農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大量的民間俗語中,有許多樸素的科學知識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都囊括其中,說它包羅萬象毫不為過。
  • 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有的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關於教育或者是天氣的俗語,也有的俗語就是封建迷信,所以大家在看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這些俗語。
  •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農村老輩人都說,要知道一個人的命理如何,除了看他的生辰八字,就是看他的長相了。
  • 農村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的歷史文化比較悠久,在農村地區,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了很多的俗語,特別是有關節假日的俗語比較多。前幾天過了中秋節,就聽到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俗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呢?說得是否有道理呢?下面就來說一下這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