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2020-12-21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抖腿萬事空

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我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無論是「舉手」或是「投足」,都講究行為規範,因此,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之說法。尤其在魏晉以前,我國民間對於「怎麼坐」有非常多的講究。

比如,我國古代在坐姿上分為「安坐」、「跪坐」、「正坐」、「恭坐」、「卑坐」、「肅坐」以及席地而坐、正襟危坐、雙手垂坐等等,可以說古人將坐的姿勢分得非常細。

雖然說古人將坐姿分得這麼細,但每一種坐姿裡都不允許抖腿,因為古人認為:抖腿要麼證明某個人的心態不安定,要麼證明某個人對人不尊重,所以,一個人無論採用哪一種坐姿,古人都要求不能抖腿。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很少有人在坐下時去晃動雙腿。

如果一個人在坐下後經常出現抖腿現象,那麼,就會被古人認為此人的心態不好,也不懂得尊重人,因此,需要敬而遠之,永遠不會與這種人打交道,從而使這種人成為了孤家寡人,無論TA需要別人幫助TA辦什麼事情,別人都不會出手相幫,從而使TA在一生中都需要自己去解決一切困難。而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有些困難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因此,TA的一生就有可能啥事也幹不成,從而空度了一生。因此,古人是非常忌諱坐下後抖腿的。

有人說,抖腿能夠緩解緊張、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在無聊、煩躁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抖腿。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所以,還是儘量別抖腿為好。

二、皺眉窮一生

皺眉的意思是指雙眉緊蹙,表示憂慮或不悅的神態。

其實,偶爾皺眉倒沒有什麼,就怕把皺眉形成一種習慣。而皺眉的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掉了。

在農村,皺眉被稱為「哭喪臉」,是不招人喜歡的。一旦一個人經常皺眉,臉上缺乏笑容,那麼,是不招人喜歡的。而一旦一個人不招人喜歡,那麼,就會缺少朋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縱然是自己能力再大,也需要有幫手。如果自己連朋友都沒有,還怎麼會有人幫助呢?一旦一個人缺乏了幫助,那麼,單靠自己發展將會是非常困難的。恐怕自己就會陷入到貧窮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因此,無論是誰,都不要經常皺眉。其實,這就是「皺眉窮一生」的來歷。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仔細想想,這句俗語還是蠻有意義的,因此,特意分享出來,供大家思考。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說的有道理嗎?
    對農村文化感興趣的人,會注意到農村老人喜歡說俗語,那些俗語裡面包含著老人們的智慧,很多俗語,今天看來都很有用處。在農村對小孩的傳統教育,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為的是小孩長大以後面對社會,不管做什麼都能給人家一個良好的印象。
  • 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啥意思?你抖腿嗎?
    相比之下,俗語同樣來自於民間,出自於老百姓之口,但其卻能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主要的還是創作者的初心不同。古人俗語大多都是勸人向善和經驗之談,即便個別具有局限性,但大多都具有積極的普世價值 ,而今人的段子創作之初衷便只為博人一樂。今天筆者要說的是近幾天聽民間老人常說的一句「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這句俗語整體看來有些傷人。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老人常說,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這是什麼意思?
    小時候我們吃飯的時候家裡的大人一定會教我們一些餐桌禮儀,比如只有大人動筷子了之後小孩子才能吃飯,又或者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發出聲音,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要一隻手拿著筷子另一隻手扶著碗,最最重要的是幾乎沒有大人是喜歡小孩子抖腿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所以一般小孩子如果這樣做的話肯定要招來一頓罵的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俗語「人抖窮,樹抖死」是啥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長見識了
    俗語最初起源於民間,是老祖宗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出的道理。尤其在我國古代,那個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發達,而通過俗語口口相傳,能讓人們少走很多彎路,規避掉很多陷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人抖窮,樹抖死」,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也同樣的精彩,也是精華所在,卻少有人知。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入冬以後,在農村很多老人,曬著太陽烤著火籃,三五成群,坐在門前的操場上曬太陽,聊天說地,談古論今。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
    導讀: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在農村生活,對於孩子的相貌以及其他身體特徵,都會有很多的說法,最為常見的是老人總愛抱著孩子,掰開小手一根指頭一根指頭地仔細看,看看孩子手上有幾個簸箕,有幾個鬥,鬥也被叫做螺,呈規則的螺旋狀,而簸箕則是雜亂無章的指紋,對於有幾個鬥,老人會有不同的說法,常見的稱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享清福。
  • 農村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方」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為何這樣說?蘊含大道理
    文/尋蕭農村俗語:「樹搖葉落、人搖福薄,男抖窮女抖賤」,蘊含深刻哲理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很多很多有著自己習慣性的小動作的人。他們的有些小動作不會引來人們的反感,甚至有點可愛,但是有一些小動作就會讓其他人厭惡不已,比如說:抖腿。
  • 俗話說:「男抖窮,女抖災」,抖腿很常見,為何會越抖越窮?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一些人不經意間會抖腿,久而久之還會養成習慣。以前人認為這種抖腿的習慣是很不好的,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男抖窮,女抖災」,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不聽
    隨著時代的改變,很多習俗禮儀也在慢慢地簡化,但是在農村,有一些老人對禮儀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女子孫。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等等。這些也是流傳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驗雜談,希望能夠幫助我們避開生活的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什麼?這句話啥意思
    俗話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其中走水指的什麼?整句話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俗語千千萬,有的俗語放到現在來看,僅從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它要表達的想法,一目了然。俗語其中的詞語意思卻與現在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在解讀俗語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個人觀點。比如這句俗語中的「走水」是什麼意思呢?走水在古代,最主要的意思其實就是失火。因為失火在古代是不好的事情,為了避諱,就把失火改成了走水。如果有某戶人家失火了,人們都是說「誰家走水了,趕緊去幫忙。」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真的有意義嗎?
    大家都聽過「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話,其實這句農村俗語在古時候具有很強的現實含義,在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這句俗語早就失去了它的現實含義。所謂一喪三年緊是說,家裡如果死了人三年內家庭經濟非常緊張,從古就有一個說法「大孝三年不利」意思就是家裡死了父母,三年之內一切都不順利,並且在古時候「百善孝為先」,孝是首先考驗一個人品質的,而如果在長輩去世後子女必須守孝三年,這期間不能隨意的串門,不能做大事,家裡更是不能辦一些喜事,而且三年之內不可以隨意的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