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2021-01-10 小捌愛花草

豬肉和魚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每逢家中喜宴或者平時想解口饞時,總會買上幾斤豬肉和魚來做一些美食,可是對於這兩種食材的購買也有一定的講究。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

1 割肉不割槽頭肉

這裡說的「槽頭肉」是指豬身和豬頭連接部位的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豬脖子。這裡的肉吃起來口感較差,有一種細軟無嚼勁的感覺,並且槽頭肉的營養價值遠遠遜色於其他部位的肉,比如裡脊肉、豬蹄、豬臉等部位。另外就是平時養豬時,為了預防豬感染一些疾病,往往會在豬脖子周圍進行打針,以把藥物輸送到豬的體內,這樣的話脖子周圍就很容易積累一些毒素,人食用以後毒素就會危害到人的健康,導致人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病症。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槽頭肉比其他部位的肉要便宜很多,這也恰恰說明了它不被人喜歡、接受,而一些不良商家往往會把槽頭肉清洗後製作成成品再次售賣,所以我們買肉時千萬不可以貪圖一時便宜,而選擇這種不健康、沒營養、口感差的槽頭肉。

2 買魚不買鯽殼魚

這裡的「鯽殼魚」其實是指那些比較小甚至還沒有一指長的小鯉魚,這種的小鯉魚刺非常多肉卻很少,經過暴曬以後往往只剩下一個軀殼。如果購買這種小鯉魚回家以後不但不好處理加工,還很容易被刺所扎傷,況且即使加工好以後也看不到多少肉,所以買這種小鯉魚最不划算。

另外由於農村小河比較多,河裡面像這種的小鯉魚多不勝數,想要食用時隨便一打撈就能獲得很多,根本沒有必須花這種冤枉錢去市場上購買。

其實「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農村人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我們在購買豬肉和魚時,一定要參考這句俗語,儘量購買價美物廉、口感較好的食材。

相關焦點

  • 老人俗話「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知道啥意思嗎?
    在農村生活的老人,總有那麼幾句老俗語,關鍵時刻用起來,還真好使,我的爺爺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時常教導我,在外面買東西要注意,一分錢一分貨,多花錢買不錯,農村的老話,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下面這兩句話,就是跟食材有關,「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不過,槽頭肉裡面有最差的豬肉,也有豬身體裡面最好的豬肉,這個秘密只有經常殺豬的農夫才知道,那塊最好的肉,人們稱之為「黃金六兩」,一般兩三百斤重的大豬,只能夠,得到不到一斤重的好肉,一般都是六,七兩重,俗稱「黃金六兩」,它在藏在槽頭肉中,這塊肉的顏色,就如雪花一樣好看,很美味,懂得吃的人才買得到
  • 村裡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是傳統的民俗文化,但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引經據典在各地方都有流傳,另外一種俗語,只是根據當地的習俗在小範圍內流傳。就好比這句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講的是個別地方的農村,對於飲食的習慣上的講究。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講述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不割槽頭肉,不買鯽殼魚,糟頭肉和鯽殼魚是啥?不能吃嗎?
    在人們生活中總結了大量經驗,並用俗語將經驗表達出來。俗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對生活具有指導作用,但同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相信有的人在生活中曾聽過「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的說法,買肉和買魚的時候要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敬而遠之。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感到很陌生,稱肉圖便宜,卻不顧肉的品質,買魚只知道是魚,卻不知魚的滋味。
  • 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對這句農俗有多深的見解?
    農村俗語,這是千古以來老一輩的生活經驗總結,短小卻又頭頭是道,長又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由於現在的生活條件和對科學的認知度,對於這些農俗經驗,也已經逐漸淡忘。槽頭肉和鯽殼魚為什麼不買呢?農村俗語到底對不對。——①割肉不割槽頭肉——槽頭肉,它是指豬頭與豬身,連接部位,也稱為「刀口肉,脖頸肉」,東北地區叫「血脖肉」。一頭三百斤的生豬,有18斤槽頭肉!
  • 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非常明白告訴人們,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槽頭肉不要買,買魚做魚吃的話,不要吃鯽殼魚。為什麼呢?買肉不買槽頭肉:和割肉不割槽頭肉一個意思,首先我們知道槽頭肉就是豬脖頸肉。這塊兒肉是豬身上最便宜的一塊兒肉,主要還是肉質比較差。
  • 俗語「早買酒,晚割肉」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什麼意思?
    農村地區流傳下來的一些俗語農諺,一般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是先輩們積累總結的經驗,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比如農村老話「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割豆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早買酒:意思是如果要買酒喝就要趕早去,這樣才能買到好酒。為什麼要趕早呢?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是啥意思?
    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積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於農村老話「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一、」早不買豬肉」的意思農村老話是老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豬肉應該怎麼買?其中是有一些講究的,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原因有以下三點。1、一大早上買到的豬肉很有可能是頭天賣剩下的豬肉,已經過夜不是很新鮮。
  • 農村俗語「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66歲是坎年?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流傳著不同的俗語說法,在一些關於老人過生日的說法中,人們都比較重視六十六的生日,並且把這一年的過壽稱為「大壽」,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很多關於六十六大壽的說法,比如說「老人過六十六,要吃姑娘一刀肉」「人到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是由於古代人們的一些迷信思想所導致的
  • 農村菜市場買魚,不讓魚販子收拾魚,販子就不賣了,這是為何?
    導讀:農村菜市場買魚,不讓魚販子收拾魚,販子就不賣了,這是為何?無魚不成席,日常生活之中的肉類,魚絕對屬於主要角色之一,魚不但肉質鮮嫩,營養豐富,而且還有美好的寓意,年年有餘的諧音,讓魚成為餐桌上的常客,日常生活之中去菜市場買魚,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去菜市場買魚,一般情況下魚販子都會很熱情地幫忙收拾魚,將魚進行去鱗去內臟,收拾得乾乾淨淨,自己拿回去只需清洗一下,就可以開始烹飪,這也省去了許多的麻煩。
  • 農村吃魚有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
    農村吃魚有句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對於淡水魚來說,是我們餐桌之上的常客,也是我們日常最喜歡食用的肉類,魚肉味道比較的鮮美,肉質細膩而且營養比較的豐富,民間也有老話叫做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習俗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寓意
    臘月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臘月二十六是殺豬割年肉的日子,在新曆日期中,2018臘月二十六是2月11日,2月11日是日本建國紀念日。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 為什麼南方小年和北方時間不同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六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嗎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呢? 農村老話自然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存在就有道理。而這些老話也會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就拿豬肉和豆腐來說吧,老話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豬肉怎麼買,豆腐又怎麼買,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
  • 農村俗語:貓忌送,狗忌買,說的是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貓忌送,狗忌買,說的是什麼講究?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貓狗都是常見的家養寵物。尤其是在農村,院落裡沒有一條狗或者一隻貓的都是少數。農村養貓狗與城市不同,城裡的貓狗基本用來觀賞,但在農村,貓可以用來抓老鼠,保護糧食,狗則可以看家護院,保護主人的安全。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魚不蒜「魚不蒜」的意思,就是說做魚不要放大蒜。很多人喜歡吃魚,而且喜歡採用清蒸的做法來做魚,因為清蒸魚可以做出魚最原本的鮮味,而且非常健康。
  • 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的含義博大精深,以前通過口口相傳祖輩傳父輩,父輩再傳子輩。只不過後來隨著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農村俗語被記錄在書本上。以前農村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將某些現象聯繫起來,起到做人做事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還有教育意義。就像「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的農村俗語,表面上是買豬,卻延伸為娶媳婦的人生大事,本來是不相關的兩件事,組合在一起,用一個看字說明養豬和娶媳婦都需要仔細觀察。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除了上面這些,農村裡還有「四大沒臉,四大舒服」等俗語,所以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四大沒臉和四大舒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呢,李子來說一下:農村裡的「四大沒臉」都是啥:在農村裡「人是要臉,樹是要皮」的,所以一些農村人在為人處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