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家、天鵝到家再融資,復盤11個O2O到家業態賽道的生與死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吳梅梅 IT桔子 收錄於話題#O2O3#消費12

每天了解一點創業投資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吳梅梅 編輯:Judy

咦,O2O 不是死了嗎?怎麼還有人提 O2O?——我猜很多讀者看到標題內心 OS 是這樣的。的確,生長於泡沫最高時候的 O2O 創業有些賽道已經完全死了;但有些賽道其實還在,只是賽道僅留下只手可數的公司以及一片炮灰。

重提 O2O,是源於近期的兩起 O2O 時代遺老們發生的兩起大事件——

8 月,當年的上門美甲平臺「河狸家」宣布獲得阿里巴巴的數億元戰略投資;

9 月,58 到家宣布更名為「天鵝到家」,隨後宣布獲得紅杉中國的戰略投資,投後估值 18 億美元。

資本市場的最新動作給我們劃了一根火柴:當年 O2O 各個賽道,現在都走向了如何的終局?

回過頭來看,當年 O2O 創業熱潮如火如荼,所有在線預約&上門服務的項目都冠名為「O2O」。為了便於理解到家業態,還是需要先從 O2O 全局觀來梳理。

O2O 至少涉及 14 個傳統行業,每個行業的消費頻次、客單價不同,決定了其市場規模也不同。(公式參考:市場規模=用戶基數*平均消費金額*消費頻次*預期增長率)上圖中的圓圈大小即示意市場規模大小,比如社區是千億級,餐飲是萬億級。

從到家和到店兩方面來區分,某些主要還是「到店」的,比如旅遊、婚慶、醫療、汽車、美業等多個消費行業;某些是可以既「到店」又「到家」的,比如餐飲、教育、母嬰;某些業態是天生「到家」的,比如家政、家居/家裝、社區、房產。

雖然到家覆蓋範圍十分廣泛,但是我們將重點聚焦在了 O2O 到家業態中的十大一小應用場景:外賣、家政保潔、月嫂、洗護、洗車/汽車保養、搬家、美業、保健理療、家裝、家教以及廚師上門服務。

從上表可以大致看出,外賣 O2O 行業是熱度最高,市場規模最大,且競爭程度最激烈的。另外,像家裝、美業這幾個較大的 O2O 到家場景中,是具備誕生獨角獸的潛力的。(註:鑑於一級市場非公開、不透明的現狀,IT 桔子的數據僅供參考)

接下來,我們將上述 O2O 到家場景拆解為三類來分別闡述具體典型企業案例,以及看看當時的明星創業公司是否活下來、業務是否有了調整和轉型;同時,我們還將探討這場 O2O 創業大潮留給行業什麼,留給用戶什麼,留給創業者什麼等這些更加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一、O2O 之前已經存在的到家服務場景

外賣、保潔、裝修、搬家、家教等這些是天然需要到家服務的場景,因而屬於真實、已經存在的需求。所以,這類 O2O 項目本質上是在做「存量優化」的事情:因為需求總量是固定的,它很難被創造出來,一個沒有房子的用戶不會因為家裝 O2O 項目而增加使用它的機會;但是與其他需求有所不同,外賣(吃飯)是人人都需要的,也是少有的既剛需又高頻的賽道,所以它的市場潛力可以被無限放大,也吸引了資本的瘋狂投入。

那麼,O2O 需要做的是怎麼去改造和優化已經有的需求,相比傳統模式,網際網路、在線化主要是改造傳統的管理方式,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上門服務的透明度和效率。

1. 外賣 O2O 終局:從混戰到三強對峙,再到美團一家獨大

2013 年在整個萬億餐飲 O2O 市場中,團購、點評模式已經沒有機會了,外賣在線預定成為剛需入口。IT 桔子數據顯示,國內外賣公司多達 267 家,已獲得融資的企業佔比 63%,各家外賣訂餐平臺競爭異常激烈。

外賣平臺的商業模式比較簡單,就是平臺抽傭,收取服務費;各家比拼的是用戶規模、餐廳入駐數量、優惠補貼、騎手人數(採用眾包模式或自營團隊)及送餐速度等。

在經過了上百億元的熱錢「洗禮」後,外賣 O2O 市場被充分激活。用戶規模接近 4 億人。根據艾瑞數據,2013 年通過網際網路預定的外賣 O2O 市場規模僅為 34 億元;2019 年外賣 O2O 市場規模 6536 億元,佔全國餐飲服務業收入(46721 億元)的比重達到 14%。

外賣 O2O 的火爆離不開很多的外賣平臺創業項目,包括不限於以下 11 家:

總的來說,外賣 O2O 經過多輪市場殘酷的競爭後,基本是「剩者為王」;剩下來的創業項目有三類:成為獨角獸、被巨頭收購,要麼轉型做大或者堅持「小而美」——比如易淘食放棄 C 端外賣業務,主要服務於餐飲商家;美餐網專注團餐業務;趣活放棄外賣配送業務,通過為外賣平臺提供靈活用工的勞動力運營方案而在美國上市。

此外,美團外賣是 2013 年底美團內部孵化的業務,一直未獨立融資。尤其與大眾點評和併購的新美大已與其他純外賣平臺無可比性,故不在此比較;巨頭在外賣方面,包括阿里也推出過淘寶點點,但項目發展不及預期。

以下,我們選取外賣 O2O 的典型創業項目進行解讀,包括從校園外賣起家的餓了麼,專注白領外賣的外賣超人、百度外賣。餓了麼是國內最早的外賣預定網站,是 2008 年張旭豪在上海交大讀研期間做的項目。到 2014 年 5 月,餓了麼獲大眾點評 8000 萬美元 D 輪融資後,餓了麼的員工達到 2000 名,流水過 10 億元,成為國內交易額最大的頭部網絡外賣訂餐平臺。

此後,餓了麼更是吸引了騰訊、京東、滴滴、阿里一線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2018 年 4 月,餓了麼被阿里巴巴以 95 億美元收購,10 月,餓了麼與口碑體系合併。

從餓了麼早期的投資方名單,可以看到 A 輪只有金沙江創投,B 輪有經緯中國,C 輪有紅杉中國等。

當時百度也一心想「All in O2O」,看到「黑心外賣」現象頻頻曝光,於是也一頭扎進了外賣平臺大戰中。不過百度外賣 2015 年初才上線,加入時間較晚,其主打中高端白領市場,入駐店鋪為品牌連鎖餐飲店,各類證件齊全,確保食品安全。2015 年 7 月百度外賣從百度拆分獨立發展,並獲得了 2.5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雖然,百度外賣也曾躋身「全國外賣平臺三強」,但是百度外賣與前兩名的差距還是有些大,此時,市場格局基本穩定,百度外賣已增長乏力,而其投資方始終只有百度自己和一家投行「漢能投資集團」。百度如果不給外賣輸血,百度外賣還不能盈利,怎麼辦?

最終,2017 年 8 月百度外賣被餓了麼以 8 億美元收購——2018 年 10 月百度外賣品牌升級為餓了麼星選——這或許是百度外賣最好的結局了。

還有以為來自外國的特殊成員——當時 Delivery Hero 已經在德國具備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2013 年其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品牌為中文名「外賣超人」——也專注白領外賣市場,最初在上海開始運營,2014 年 9 月提供收購外賣網站「開吃吧」進入北京市場。但是在國內外賣 O2O 混戰中,外賣超人的文化比較「佛系」,沒有完全本土化運營,最後灰不溜秋地走了。

2011 年 9 月易淘食在北京成立,旗下產品包括面對 B 端餐飲商戶的聚網客和 E 代送,為餐廳提供網絡營銷方案,以及面向 C 端用戶的易淘食外賣。

隨著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餓了麼被併入阿里體系,外賣市場不斷地從混亂變成三強、再變兩強。最後,美團外賣站在頭部,成了外賣市場真正「笑到最後的人」,也是最大的贏家。

根據 Trustdata 統計數據,2018-2019 年,美團外賣交易額佔整個在線外賣市場交易的比重在 60% 以上,而餓了麼與餓了麼星選合計佔比不到 40%。

2. 找家政保潔:騰訊投資三輪的 e 家潔

家政服務包括保潔、保姆、維修等,其消費頻次低,市場規模基本在千億級。家政 O2O 有兩種模式,一個是傳統家政門店通過在線化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強觸達用戶的能力;二是線上網際網路平臺主要通過整合線下家政門店,或者整合閒散的家政從業者(全職或兼職),打造新的線上點評、預約、諮詢平臺。

家政 O2O 的典型公司包括 e 家潔、雲家政、阿姨幫、阿姨來了、管家幫等。天鵝到家在今年 9 月 17 題獲得紅杉資本中國戰略投資,投後估值 18 億美元,目前是家政 O2O 領域估值最高的項目。

雲家政:2012 年 7 月在上海運營,以 B2B2C 模式運營,通過籤約家政公司,將線下合作門店的 SaaS 系統和線上需求入口打通,整合為線上家政平臺,平臺向門店收取服務佣金,最近一輪融資是 2015 年年底獲得藍馳創投 1200 萬美元 B 輪投資。(目前網站打不開,APP 用戶反饋無人接單,疑似倒閉)

阿姨來了:2013 年 4 月在北京成立,主要提供在線預約阿姨的平臺,母公司嘉樂會深耕傳統家政行業 12 年,在北京有 30 多家門店。阿姨來了最近一輪融資是 2018 年 9 月獲 C 輪融資。

e 家潔:2013 年 5 月由嘟嘟打車轉型,運營模式是不設門店,全職招聘保潔阿姨並參與分成,在北京、上海籤約的保潔阿姨達到 6000 多位。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參與了 e 家潔 A~C 輪融資,2016 年 4 月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股票名稱「逸家潔」,NEEQ 代碼 836594。

根據公司 2019 年半年報告,創始人云濤持股 16.7%,是控股股東;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持股 11.89%,是逸家潔第二大股東。在業務上,除了覆蓋企業服務和家庭服務,逸家潔還探索新業務,投資設立北京一心驛站公司,在社區內設立便利店,為 e 家潔提供社區訂單入口。

由於家政市場非常傳統,也非常分散,地域局限性強,目前來看大多數創業項目都還活著,但沒有做得特別大,規模化效應不明顯。

3. 找月嫂:有福媽媽(原阿姨 800)

雖然有不少大家政服務公司也推出了月嫂預約服務,但嚴格來說,專業月嫂負責照看產婦和新生兒,需要具備一定的婦幼保健知識,屬於母嬰護理行業範疇。不過,專注月嫂的創業項目很少,典型項目有阿姨 800 網、月嫂點評網、58 月嫂和佰良亭。

阿姨 800 網成立於 2012 年,創始人黃劍曾在西門子和 Nokia 工作。2014 年 4 月阿姨 800 獲得經緯中國天使輪融資,2015 年 8 月獲得經緯中國和景林投資的 3000 萬元 A 輪融資,後再無公開融資記錄,並更名為「有福媽媽」。

平臺運用 IT 系統將月嫂的服務水平量化,包括理論知識(是否取得月嫂證、模擬考核)、專業技能(包括產婦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等)、經驗評估(由老月嫂、專家來鑑定)三個維度,並按照價格將月嫂分成 7800、8800、9800、12800 四個等級,方便僱主選擇月嫂。

近幾年來,有福媽媽持續紮根於母嬰護理行業,除了月嫂服務,還可以預約育嬰師(專門照顧 0~3 歲兒童的職業)。

佰良亭:2014 年 8 月成立於北京,定位較高端,服務價格 1 ~2 萬/月,類似於職業培訓+定向就業模式,服務重,對月嫂和僱主雙向收費;未獲得融資,目前已關閉。

58 月嫂:2015 年 11 月獲得了 58 同城的 A 輪投資,後整合為 58 到家集團旗下的到家月嫂服務,服務價格每月 4000 元起。

圖源:有福媽媽官網

4. 家具定製&裝修:尚品宅配、土巴兔

家裝、家具雖然消費頻次低,但因為消費金額動輒數千上萬元,因而市場非常龐大。網際網路家裝的概念其實早在 2010 年以前就有了,那時網際網路的作用僅僅局限於線上營銷;而在 O2O 服務模式下,網際網路對家庭裝修業態的穿透更深刻,包括數位化的戶型設計及 SaaS 系統,標準化的家裝服務套餐。

在家居 O2O 領域,有一些曾經非常火的項目已經死了,比如美樂樂;還有的去上市了,比如齊家網、新居網。

齊家網:成立於 2007 年,業務涵蓋裝修平臺、自營裝修業務、齊家特許經營等,2018 年 7 月在港交所上市,股票名稱為齊屹科技,目前市值僅 24.5 億港元,較上市時縮水一半。

土巴兔:2008 年 7 月在深圳上線,基於競標模式解決消費者選擇裝修公司難題的裝修平臺,2015 年 2 月獲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 1 億元 B 輪融資,目前已覆蓋 200 多個城市,7 萬家裝修公司。

家裝 e 站:2010 年在蘇州成立,是依靠天貓起家、建立標準化產品體系(設計、主材、施工)的家裝服務交易平臺;2014 年 6 月被公裝上市公司「金螳螂」收購。

酷家樂:2013 年 11 月上線,為家裝設計師提供海量三維素材,平臺用戶主要包括建材/家裝類企業、獨立設計師、業主。2019 年 11 月公司完成新一輪 D+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老股東順為資本、GGV 紀源資本等跟投。

5. 上門搬家:獲百度投資的藍犀牛

以前的個人搬家服務是不透明的,非標準化的。在 58 同城的分類資訊時代,中小搬家公司和貨車司機在 58 平臺上發布承接業務的信息,但是這個信息是非常隨意且零散的,有的會給出一個參考價,有的就是價格面議。

用戶在選擇搬家公司時需要會碰到各種「坑人」的情況,比如司機覺得你行李太多,比如沒有電梯需要走樓梯,比如實際行駛裡程超過了原有裡程(地圖 APP 顯示的是直線距離)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出現臨時加錢的情況,而且加多少還很隨意,沒有準數,一般「看著來」。大多數用戶是沒有選擇的,只能加錢,這就導致用戶體驗很不友好。

進入到 O2O 時代,平臺的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信息透明、公開,明碼標價、服務標準化。搬家就像打車一樣,有嚴格的收費標準,主要根據距離、樓層、行李數量多少來決定;而且需要收費的基本事先都很明了,不會事後加價。

當然,還有的 O2O 項目將搬家師傅也自營了,統一的著裝要求、搬家人員基本的素質和禮貌,服務品質和用戶信任度直線提升——這些讓個人搬家徹底告別了小而散的「遊擊隊」模式,開始變得重視品牌,也更「正規」起來了。

雖然搬家 O2O 項目對行業,對用戶的價值很大,但是在目前的模式下,也的確缺乏了一些想像空間,沒有好看的資本故事可言,這就導致這類項目沒有什麼資本跟進;只能作為一門「生意」來做。

從商業邏輯來講,上門搬家本質上是貨運服務的一種,不過做貨運市場的創業項目很多,相比貨拉拉、快狗打車,藍犀牛更加專注在搬家業務上。

藍犀牛成立於 2013 年 11 月,於 2014 和 2015 年先後獲得君聯和百度投資。藍犀牛搬家 App 提供明碼標價,根據「車型+樓層+距離」收費,公司還與貝殼找房、蛋殼公寓等在內的 40 多家品牌公寓有長期戰略合作。

5. 家教 O2O:獲騰訊 2 輪投資的瘋狂老師已關閉

家教不是偽需求,但卻是比較零散的需求。2014 年家教 O2O 也颳起了一陣熱風,其中典型公司包括老師來了、跟誰學、好老師、瘋狂老師、輕輕家教、請他教等。但是,目前來看,這些家教 O2O 項目轉型的轉型,倒閉的倒閉,真正依靠家教模式活下來的僅有 1 家。

整個賽道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採用輕平臺的 O2O 模式對於重服務的家教來說大概率會失敗。而相對成功的 O2O 項目都需要自營,比如河狸家的美甲師是自營的,美團外賣的騎手是自營的,e 家潔的保潔阿姨是自營的。但是那些家教 O2O 平臺都想學「分享經濟」,家教老師只是兼職,最後證明都行不通。

輕輕家教:2014 年 10 月在上海成立,提供家教上門服務,「好未來」參與了三輪投資。2020 年公司更名為「輕輕教育」,並拓展在線一對一課程;同時接入了好未來的教研和技術體系。

跟誰學(已轉型):2014 年 6 月在北京上線,原本是一個匹配需求、尋找家教的平臺,後已完全轉型為 K12 在線教育,提供線上視頻課、直播課程等,2019 年 6 月在美國上市。

請他教(已轉型):2014 年 10 月在北京成立,2015 年 7 月獲得梅花創投等 8600 萬人民幣 A+輪投資。2016 年 6 月,公司已徹底放棄家教 O2O 業務,轉型做兒童託管、教育。

瘋狂老師(已關閉):2014 年 12 月在上海成立,2016 年 6 月獲得 C 輪 1.2 億元融資,騰訊參與了「瘋狂老師」的 B 輪和 C 輪投資。2017 年公司也試圖轉型,推出「叮噹課堂」在線直播課,但最終都沒再繼續運營。

老師來了(已關閉):2014 年 7 月在杭州成立,2015 年 3 月獲得 200 萬美元 A 輪投資,通過 C2C 交易模式連接用戶與教育機構老師,由平臺提供學費擔保服務。

神州佳教(已轉型):2013 年 6 月在北京成立,用戶可基於位置、需求搜索老師和家教機構,運用手機 App 搶單,個人老師以大學生為主,暫未獲得融資。目前公司已完全轉型,提供為親子一卡通業務、爬梯朗讀等服務。

二、O2O 熱潮催熟的到家服務場景

上門洗衣洗鞋、上門美甲、上門按摩理療——這是典型的「創造需求」,在 O2O 以前是沒有上門模式,基本都是用戶到店進行的服務。一方面,新的服務場景是在取代原有的到店場景,等於存量競爭;另一方面,也可能催生新的需求,這是屬於增量部分。

通過融資燒錢,這類模式迅速擴大規模,很大程度上是極大拓寬了增量市場——對於很多網際網路用戶來說,他們大概沒去過一次洗衣店、美甲店,卻會使用 e 袋洗和河狸家;同時基於上門服務的便利性和信任,還培養了用戶使用上門服務的習慣。不過,由於賽道非常垂直細分,能夠存活的也僅有一兩家頭部公司。大部分玩家如果不盈利就不能活下來。

1. 上門洗護:泰笛

上門洗護的明星公司包括 e 袋洗、泰笛洗衣等。

e 袋洗:2013 年 11 月在北京成立,榮昌集團旗下新的上門洗衣服務平臺,改變傳統門店需送衣取衣的問題,並以袋裝計費取代按件計費,2016 年獲得潤都資本數億元 B+++輪融資。e 袋洗是洗護 O2O 賽道中最亮眼的項目,獲得了騰訊、百度的投資,累計融資額 9 億元,估值 35 億元。後來 CEO 陸文勇因與榮昌創始人意見不和而離開 e 袋洗,繼續二次創業。

泰笛:2012 年底在上海成立,是在線洗衣服務平臺,除自建物流團隊外,其他與第三方合作。2016 年底公司短暫地在新三板掛牌,但數月後又摘牌了。2018 年 11 月,泰笛獲得了樂普醫療的 3000 萬美元 C+輪融資。2020 年 4 月,泰笛以 9.5 億元收購華南地區具有三十年歷史的洗衣品牌「天天洗衣」,併購是為了賦能傳統洗衣店。除洗衣外,公司還為家庭用戶提供訂閱鮮花服務。

乾洗客:2013 年 7 月在上海成立,提供線上洗衣及乾洗預約服務,自建中央洗衣工廠、物流體系,2015 年獲數去千萬美元 Pre-A 輪投資,目前也開放了加盟代理體系。

2. 美業上門:獲阿里戰略投資的河狸家

上門美甲 O2O 的典型公司包括河狸家、秀美甲、嘟嘟美甲;上門美容領域有容麼麼、白鷺美、美麗總監等;上門美妝服務項目有樂豬美妝、美麗元。其中,河狸家是美業 O2O 平臺估值最高的公司,今年 8 月剛剛完成阿里戰略投資,投後估值 50 億元。

河狸家是阿芙精油和雕爺牛腩創始人雕爺的連續創業項目,2014 年 3 月在北京成立運營模式是全職招聘美甲師,實現統一管理、河狸家從美甲上門服務做起,目前業務已覆蓋所有美業品類:提供美甲、美容(不含醫療美容,包括微整形服務)和美發上門服務;引導用戶去美容院到店消費;同時上線美妝商城,引入化妝品電商模式。

秀美甲:2013 年 10 月在北京成立,由原百度愛樂活團隊打造,是一款基於 UGC+PGC 模式的美甲作品分享 App,2017 年 6 月已獲得信中利資本 B+輪融資。

嘟嘟美甲:2014 年 6 月在上海成立,基於微信和 App 提供上門美甲服務,2014 年獲紅杉 1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16 年 2 月被 58 同城收購。

其他的一些美容上門的創業項目基本都關閉了。

3. 上門保健理療:百度系創業項目功夫熊已關閉

保健理療服務包括肩頸按摩、成人推拿、小兒推拿、足療等項目,主要依託於線下服務門店,市場分散。目前 O2O 對這塊行業的改造還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線上平臺並沒能活下去,反而是傳統足療、保健集團轉型線上,基於對傳統行業有很深的認知,同時還有轉型的意識,倒是有一線生機。

上門理療 O2O 的典型創業公司包括功夫熊、點妙手、點到、按客、點秋香按摩等。

點妙手:2013 年 10 月成立,2014 年獲得源碼資本 A 輪數百萬美元融資,提供免費預約上門按摩服務,大部分技師以兼職方式接單。

點到:2014 年 9 月成立,創始人為原 58 同城商業產品總監段苛,聯合創始人何流曾任 58 同城首席客服。公司成立時就獲得了 58 同城一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是 2015 年底獲得雲創資本的 A+輪融資,目前併入到 58 旗下,提供個人和對公上門保健服務。

功夫熊:2014 年 10 月成立,模式是直接招募全職技師全天接單,提供個人和團隊上門按摩服務。創始人王潤出身科技媒體 36 氪,聯合創始人孟軍賢、韓立新都來自百度。功夫熊是上門理療賽道裡融資速度最快,融資總額最多的——成立 1 年內融了 3 輪,拿了近 2 億元。但沒想到,它也是最快倒下的。

最後,百度系創業項目「功夫熊」、清華師生創業的足療 O2O 項目「按客」都倒了。雖然如此,但這個賽道是活的,而且最近還爆出了新的融資——2020 年 8 月底,富僑健康推出的上門保健平臺「宜生到家」獲得 B 輪 1 億元融資。

你們看,高高在上的網際網路創業+理療 O2O 項目終究還是打不過線下修腳店出身的。所以說,O2O 的核心還是服務傳統行業,沒有紮根傳統行業的決心,創業項目就不會走得很遠。

三、O2O 熱潮催生、但夭折了的到家服務場景

像上門洗車、廚師上門、上門照看寵物這類場景是在 O2O 概念末期才出現的,它和第二類一樣,也是在「創造新的需求」,遺憾的是並不成功。資本對其的關注度也大不如從前,這個時候投資人對 O2O 項目也有些「審美疲勞」,欣賞不過來了。

另外,我們從商業的層面來剖析一下,其實創業者做上門服務項目只是單純地痴迷「模式創新」,並沒有思考服務、體驗、場景的適用性和便利,尤其是汽車維修保養,考慮到經濟成本和所需條件,上門並不是解決用戶問題的最佳途徑;另外一些就純粹是創造出來的「偽需求」,比如廚師上門,並沒有得到市場的驗證。

所以這塊還是屬於非常空白且冷門的領域,基本夭折了。

1. 廚師上門服務:

與外賣 O2O 不同,外賣的烹飪加工服務是在店面完成的,輻射範圍一般不超過門店周邊 5 公裡;而廚師上門服務的核心是「人」—廚師,人是移動的,不會被限制。

直到現在來看,廚師上門 O2O 平臺都是一個非常具有顛覆意義的創新模式,遺憾的是它經過市場的驗證後,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是複雜的:簡單地說,不依靠補貼的情形下,如果服務費低了,廚師全職上門做菜很難賺錢,兼職全憑興趣,廚師很容易就不幹了;如果費用高了,而廚師只有手藝但缺少服務意識和精神,顧客要花與餐廳就餐相比同樣價格享受同類菜品,大多數人也不買帳;總之,供給與需求、價格都是影響因素,最終這類創業項目也都早夭了。

典型的知名項目有愛大廚,2014 年 6 月愛大廚在北京成立,廚師主要是業餘時間為用戶提供上門做菜服務,最初的收費模式是 4 菜 69 元、6 菜 99 元,商務宴請和食材採購費另算,服務範圍在北京市內。

2. 上門洗車/汽車保養:e 保養

汽車後市場很龐雜、零散,在 O2O 的熱潮下也出現了一些上門洗車的創業模式,提供汽車維修/保養上門的明星創業公司有卡拉丁、e 保養、摩卡 i 車。不過,上門洗車項目基本都倒閉了——上門不僅效率低,服務人數非常有限,且獲客成本高、服務單價低。

卡拉丁:2012 年 3 月在北京成立,主要做上門汽車維修,通過招募專職汽車技師來提供上門服務,2017 年獲得戈壁創投的 A+輪投資。

e 保養:2014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開展以智能保養為支撐的上門汽車保養服務,2016 年 11 月獲九合創投 C+輪融資。目前,公司已轉型為線上下單預約、線下門店服務模式。

養車點點:2014 年 2 月在杭州成立,是一個手機端的洗車應用,特色是競標、緊急救援功能,已獲 4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無法查詢到官網,已關閉)

優優愛車:2014 年 5 月在北京上線,主要與線下修理廠和技師合作,通過 B2B2C 模式提供汽車上門保養服務。(無法查詢到官網)

摩卡 i 車(已關閉):2014 年 8 月在北京成立,2015 年獲得鼎暉投資、復星銳正資本 1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目前網站已無法打開,已關閉。

3. 寵物服務上門:

另外,還有 100 多家打著寵物 O2O 的概念的創業公司,但梳理後發現做寵物用品商城、寵物信息社區和寵物疾病諮詢問診的居多,真正能夠提供上門服務的少之又少。

寵寵熊(轉型):2013 年 1 月在深圳成立,從寵物用品電商轉型提供寵物護理、美容醫療服務平臺,今年 10 月獲得 1000 萬元 A 輪融資。

所以,寵物上門服務也是非常小眾的,在此不做專門論述。

最後,可以看到,在 O2O 到家業態的垂直細分領域,能夠存活下來的主要有三類:要麼發展壯大能夠持續融資有發展成為獨角獸的潛質,比如河狸家;要麼被整合併入大公司,比如點到、嘟嘟美甲、58 月嫂;要麼自身有一定的靠山或者能夠盈利,比如宜生到家。

無論如何,O2O 的概念是成功的,O2O 就像總理的口號一樣,在圈內已經人盡皆知。然而在中國這種對創業和商業缺乏基本認知卻追著概念「蜂擁而上」的創業環境下,O2O 被玩壞了,創業項目死亡率也直線上升。現在大家都不談概念了,一些投資人也被泡沫教訓之後,不僅更務實了,也更加謹慎。

Anyway,瘋狂的 O2O 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希望我們不僅僅做了一回看客,也能留下思考。

PS:2C 項目的取名也很重要,一些奇奇怪怪、繞口的品牌名字讓用戶很難記住,遺忘成本太低,那還能經常愉快地消費嗎~~

原標題:《河狸家、天鵝到家再融資,復盤 11 個 O2O 到家業態賽道的生與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58到家改名「天鵝」到家 營運能力拖累如何起飛?
    與此同時58到家的虧損也拖累了集團業績,2018年58到家虧損為14.23億元,同比擴大99.8%,2019年58同城索性將58到家財務數據與58同城合併,此時將58到家剝離單獨赴美上市尋求融資,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 天鵝到家CEO陳小華:品牌力就是追求長期價值
    從最開始僅僅是找信息、獲取信息,到後麵團購、外賣,再到家政、買二手車、買菜,網際網路從雲端逐漸下沉,跟產業結合、跟老百姓生活結合,越來越接地氣。」陳小華分享道。因為持續的數位化建設,天鵝到家在復產復工後的第二三季度,就迅速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業務水準,而且增速明顯加快。除了數位化、標準化、規範化,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招聘信息,家政行業存在的另外一大問題是素質服務人員緊缺。
  • 從58到家到「天鵝到家」,離開58的天鵝核心不確定能否飛到家
    9月7日,58到家啟動品牌煥新計劃,正式改名「天鵝到家」,並發布全新的「動物系」品牌定位——「全國領先的家庭服務平臺」,同時宣布鄧超成為天鵝到家品牌代言人。58到家已成58同城巨大「包袱」資料顯示,天鵝到家(原58到家)成立於2014年,隸屬於到家集團。58同城作為天鵝到家的「靠山」,從誕生之初就在為其輸送流量和資本。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一直以來,58到家都是背靠58同城,為其提供流量和資本支撐。
  • 獨家|天鵝到家最新融資已到帳、紅杉領投 陳小華:今年最主要指標是...
    可是祝福之外,剛剛更名的天鵝到家(前58到家)依然身處外界不小的爭議之中。由於疫情對業務的衝擊、IPO延期、三年沒有披露最新融資等等,各種輿論喧囂塵上。對於種種爭議與疑問,近日,天鵝到家CEO陳小華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 天鵝到家揚帆:萬億家庭服務業的「鵝廠」現代化啟航
    6年過去,當年在地下室起家的58到家,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可以傲然面對風風雨雨。為了開拓更精準的用戶群體,建立更鮮明個性化的品牌形象,陳小華決定換一個更清晰更響亮的品牌名稱。「天鵝到家」這個名字承載了希望,「改名的前提是必須自己有能力成為強勢的一流品牌,也有底氣有信心在改名後再創輝煌。」
  • 天鵝到家開啟「天鵝之星」評選優秀勞動者
    2020年11月27日 12:03 閱讀:2,870 天鵝到家於11月26日重磅啟動
  • 天鵝到家CEO陳小華:先把硬骨頭都啃完
    鏈家用了十幾年做到房產行業頭部,再進行收購、加盟和整合,最後臨門一腳打造流量平臺貝殼。許多人認為,58到家是下一個最像貝殼的。不久前,58到家改名為「天鵝到家」。過去六年,天鵝到家從O2O大戰、撮合平臺、服務平臺,正在蛻變成網際網路智能家庭服務平臺。
  • 恆大汽車完成 40 億港元定向增發融資;天鵝到家獲紅杉中國戰略投資
    近 1 個季度一級市場投融資節奏已經逐漸恢復常態,上周出現小幅度下降。根據 IT 桔子統計,上周融資併購交易共發生159筆。 天鵝到家獲得戰略投資。 天鵝到家由天鵝到家、快狗打車兩大業務公司組成。經過五年的不斷創新和堅持,到家集團在各個重要細分品類都做到行業第一,並且孕育出兩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獨角獸:天鵝到家和快狗打車。
  • 每日優鮮再拿近5億融資,生鮮到家行業怎麼還在燒錢?
    距離上次戰略融資不過兩個月,每日優鮮的E輪融資也塵埃落定了。 疫情以來,原本已經陷入沉寂的生鮮到家賽道再次喧囂了起來,儼然再次成了資本的寵兒。
  • 天鵝到家有沒有前途?看看這家美國上市公司就知道了
    2007-2012年共完成5輪融資(完成E輪),2014年Care.com在紐交所上市(NYSE:CRCM),2016年再獲谷歌旗下VC Google Capital 4600萬美元融資,2020年2月Care.com被全球最大的家庭服務集團IAC(NASDAQ:IAC)5億美金收購,Care.com退市。
  • 品牌營銷玩出圈 天鵝到家受邀出席2020年第十三屆金投賞國際創意節
    在品牌代言人方面,天鵝到家選擇了業務能力與人格魅力都爆棚的實力派鄧超,而鄧超敬業、顧家的人物形象與天鵝到家嚴謹、務實同時又溫暖、體貼的品牌形象十分契合。在拍攝品牌廣告時,天鵝到家採用了具有感召力的"公告體"和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而鄧超張力與親和力兼具的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
  • 「國字號」 資本領投,斬獲 4.95億美元融資,每日優鮮成生鮮到家領...
    7月23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達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及其他數家機構聯合出資,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此輪融資也是生鮮到家行業目前的最大規模融資。
  • 每日優鮮再次大規模融資,「生鮮到家行業」到底還需要多少錢?
    本次的融資是聯合騰訊、阿布達比資本集團、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工銀國際、Tiger Global、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等數家知名機構聯合出資。本次的融資也是行業內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早在兩個月前,每日優鮮就已經獲得了一筆大規模融資,在當時的估值已經超過了30億美元。
  • 蘇寧家樂福CEO田睿:今年重點完善到家業務,與蘇寧小店等業態融合
    在2020年,家樂福的最大目標是完善蘇寧集團的到家業務,與蘇寧小店、蘇寧菜場等業態融合,成為大快消板塊的核心。家樂福209家門店在疫情期間維持開業,其中家樂福新上線的「同城配」業態以每日11時為下單分界線,消費者若在上午11時前下單,則下午可送達,在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的訂單則次日上午送達。
  • 生鮮到家行業最大規模融資誕生:每日優鮮喜獲4.95億美元融資
    7月23日,國內著名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的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達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及其他數家機構聯合出資,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總額達到4.95億美元,而這同樣也是生鮮到家行業至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融資。
  • 產品分析 | 疫情當前,京東到家的機遇和挑戰
    商超百貨、便利店、新鮮果蔬、美食烘焙、鮮花蛋糕、醫藥健康、母嬰服飾、個護美妝及更多消費業態的用戶需求都可以在該平臺上得到滿足。平臺大數據支撐。京東到家提供大數據支持以及CRM 管理系統,助力商家實現會員管理與精準營銷。
  • 美妝O2O品牌「美到家」獲得美圖公司千萬美元新一輪投資
    美妝O2O品牌「美到家」獲得美圖公司千萬美元新一輪投資
  • 京東到家,還在努力即時到家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在2020年前9個月,京東到家穩居中國本地零售商超O2O平臺市場份額第一,從2019年的21%提升至24%。今年雙12,京東到家傳出新消息。數據顯示,截至雙12當天19點01分,京東到家12.12當日銷售額突破平台歷史紀錄,具體數據暫未披露,我們可以先看看京東到家在今年雙11的表現。11月11日當天,京東到家平臺送達訂單的銷售額實現同比翻倍以上增長,單均配送時長較去年縮短8分鐘。
  • 鍋圈食匯再登央視 火鍋「到家」模式深入人心
    鍋圈食匯品牌自2020年9月登上央視新聞頻道不久,12月9日,鍋圈食匯再獲央視報導。  在最新一期的《經濟信息聯播》「消費新趨勢賽道細分火鍋食材專門超市遍地開花」的節目中提到:「在鍋圈食匯不僅能買到吃火鍋必須要用到的底料和調料,還能買到生鮮和凍品,除此之外,連吃火鍋用到的鍋也買得到,一站式就能買齊在家吃火鍋的所有元素」。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到家」模式撐起了火鍋行業新零售市場。成立3年多時間,鍋圈食匯在全國開出了5000多家線下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