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紀錄片一畝三分地
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放映會&重映《人類》
放映時間 7月23日 周六 18:00
放映地點 北京 東城區 一畝三分地放映(東直門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二層圖書館)
報名方式 完全免費,無需報名,請直接空降
行車路線 乘地鐵2號線在東直門地鐵站B口出向北;地鐵13號線東直門地鐵G口出向北
汾陽小子賈樟柯
JIA ZHANGKE, UN RAGAZZO DI FENYANG
沃爾特·塞勒斯
2014 | 普通話 英語 | 法國 巴西 | 98min | 彩色
1998年,柏林電影節,巴西導演塞勒斯憑藉《中央車站》一舉擒得金熊,而賈樟柯則帶著他的長片處女作《小武》來到了柏林。塞勒斯去看了《小武》,兩人也就此相識。
2008年,坎城電影節,兩人再次相遇,塞勒斯表示要拍一部關於賈樟柯的紀錄片,而且已開始做準備工作,賈樟柯那時仍然以為他是說著玩的。又過了一段時間,塞勒斯的新作《在路上》完成在美國的宣傳之後,他告訴賈樟柯即將要寫書和拍片了。「我那個時候才意識到他真是要拍啊!」賈樟柯很是意外。
2013年,從汾陽出發的賈樟柯,再回到汾陽,帶領塞勒斯重走了他當年的拍攝之路。攝製組輾轉於北京、汾陽、平遙和山西的其他小城,拜訪了他童年的故鄉和現在工作與生活的地方,採訪了他的家人、朋友、長期合作的演員、劇組成員。談起被拍攝的心態,賈樟柯說:「拍的時候我幾乎沒覺得是在拍電影,只當是來了個老朋友,我就帶他去我老家,去我成長的地方看看。他影片最終的主題是什麼,要呈現我的哪些角度我都不知道,我只是帶著他走。」
2014年,聖保羅電影節,塞勒斯的故鄉。賈樟柯摘得當年的終身成就獎,塞勒斯和電影節主席瑞娜塔為他頒獎。頒獎前,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舉行了巴西首映式,影院門口一度排起長隊。映後塞勒斯說:「感謝這6年的籌備和拍攝,給予我的沉澱,因為這6年中,賈樟柯仍在用他的作品持續震撼著我。如果說一部電影是從影院燈光熄滅時開始,那麼賈樟柯的電影對我來說,永遠不會結束。」
2015年,又是一屆坎城電影節,賈樟柯獲得象徵終身成就的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導演。此時,鳳凰紀錄片中心便開始溝通《汾陽小子賈樟柯》的版權事宜,最近這部紀錄片終於和國內觀眾見面,本周六等你來約。
人類
HUMAN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2015 | 法語 英語| 133min
導演Bertrand花了3年的時間,走訪全球60個國家,讓2,020位不同膚色、種族、性別的人,在鏡頭前訴說自己的故事。從烏克蘭的自由戰士到馬裡的農民,從美國死囚到中國的打工女孩,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
在《人類》中,沒有花裡胡哨的剪輯方式,拋開了世俗強加的身份,也越過了路障、偏見和歧視。導演做的,只是把每個人的經歷,樸實卻精準的放在一起。至於人類的共性,片中也沒答案,只是提供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
Bertrand之前的作品還有,曾經刷爆過朋友圈的《鳥瞰地球》,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4。
▶關於創·紀錄劇場&沙龍:
「創·紀錄」劇場旨在把優質華語紀錄片引薦給觀眾,為全球的華語紀錄片及創作者提供一個全媒體立體式的展映與互動平臺,並精選有情懷、有價值、有營養的紀錄片奉獻給觀眾。
創·紀錄沙龍之「鳳凰視界」展映由鳳凰視頻攜手一畝三分地舉辦,每兩周一部由鳳凰視頻精選的獨家紀錄片或獨家引進紀錄片,從鳳凰的觀點裡讓大家看到更多不一樣態度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