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佳片《愛德華·蒙克》意識流偽紀錄片,真正杰作!

2021-01-07 阿哲帶你看娛樂

依彼得沃特金斯(Peter Watkins)所言,這是他最具個人風格的一部影片。當他被蒙克的畫作觸動之後,花了三年的時間來說服挪威電視臺拍攝這部影片。影片1976年3月在英國BBC電視臺播放之後得到評論界的廣泛褒揚。《時代》雜誌在評論中用到了「催眠」一詞,的確,Watkins就像催眠大師一樣將觀眾拖進了1884年的挪威。

「The struggle to remember, the struggle to forget」——Watkins對蒙克精神狀態的讀解電影與夢有著相同的構成機制,而這兩者構成所需要的素材都來自於攝像機或者人所捕捉到的影像、聲音片斷,這些片斷其實都是記憶的片斷。 Peter Watkins在這部長達3個小時的影片中重複的,甚至錯亂的組合著這些痛苦記憶的片段,把觀眾帶進了蒙克瘋狂、陰鬱、掙扎的精神世界。影片沒有像其他傳記片一樣千篇一律的講著偉大人物的成功與失敗,而是用一種近距離的深刻的方式來讀解愛華德蒙克。A.鮮血與疾病。蒙克家庭中相繼因肺病死去的親人,這段經歷使蒙克的家庭籠罩在疾病和死亡的陰影當中。一家人圍著妹妹的病床,妹妹一陣咳嗽,被扶起身口中吐出鮮紅的血。家庭和成長環境對於一部傳記片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Watkins在影片中並沒有很具體的交代蒙克的成長故事以及他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只牢牢的抓住一點:一家人在疾病面前的恐懼和無助。B.短暫的愛。蒙克對Mrs. Heiberg的愛,這部分回憶主要有兩段,一段是美好的,日落的時候兩人在樹林中、河岸邊的親吻與撫摸,這僅有的幾個愛的片刻被渲染的非常美,因為這就是蒙克一生中僅有的一段美好的回憶,它如此珍貴,這些親吻的片段被watkins不斷的重複著以表現蒙克靈魂的孤獨與痛苦;還有一段是關於嫉妒的,廣場上心愛的人對自己視而不見,以及蒙克對Mrs Heiberg的跟蹤。C.陰鬱的藍灰色。陰暗的、嘈雜的小酒館被用來反映挪威藝術家當時的小圈子。簇擁著娛樂的小資產階級、年輕的波希米亞姑娘、表達著自由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酒館裡的雜耍表演者、在蒙克身後粗俗的笑個不停的女人。蒙克出現在這個環境裡的時候總是憂鬱的吸著煙,面無表情,很少說話,好像在思考著什麼。陰鬱的沉重的藍灰色其實就是蒙克畫作的一個基調,蒙克用這個色調來表達孤獨、死亡和絕望,影片在酒館這個環境上的色彩處理方法與蒙克的畫得到了一種形式上的統一。D.嘲諷的聲音。這好像是天才藝術家必經的遭遇。Watkins用他自己的獨特的仿紀錄片(dramatic documentary)手法,用採訪的形式,將鏡頭對準那些自以為是的保守的評論家。這些嘲諷和批評被聲音化,剪輯在蒙克的回憶和精神上的掙扎中。

望向鏡頭的那一眼——Peter Watkins的仿紀錄片Peter Watkins在紀錄片上的造詣頗深,曾在1966年憑影片《戰爭遊戲》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仿紀錄片(dramatic documentary)是Watkins對主流電影的一種挑戰方式,我覺得這種拍攝形式最大的迷人之處在於帶給觀眾的「在場感」。攝影機成為影片當中的一個角色,而觀眾也跟隨攝影機成為了這個旁觀者的角色,這個旁觀者對影片中的人物的行為構成了一種打擾。所以在觀看影片的時候你會發現影片中的人物與觀眾有一種潛在的互動的關係。影片中的人物用警惕的不信任的眼睛望著攝影機,一秒,兩秒,接著又繼續自己手裡的事情。1.粗糙的形式粗顆粒、重複的影像片斷、聲音與畫面的錯位,使得這部影片乍看上去像是一部粗剪的未完成的毛片的堆砌。不過這正是導演的匠心所在,蒙克的畫作在十幾次展出之後仍然被公眾批評為未完成的「草圖」。影片表面上的粗糙正是為了契合愛德華蒙克的繪畫風格。2.提問與談話Watkins選擇了幾組人物進行「採訪」,迫於生計十來歲就開始工作的小市民家庭、一對談論婚姻、自由、女性的中產階級夫婦、酒館裡的波希米亞女孩、誇誇其談的評論家,這幾組談話巧妙的勾勒出了十九世紀末挪威的社會環境。3.迷幻的剪輯這部電影的剪輯是非常大的一個亮點,為什麼會說「迷幻」,我舉個例子:蒙克顫抖的畫筆在畫布上摩擦(切)火紅色的天空與河流前面蒙克與心愛的女人親吻(切)酒館中一對夫婦眼睛呆呆的望著鏡頭,4秒(切)病床上的妹妹吐出了紅色的鮮血,1秒(切)一評論家咒罵著蒙克的畫,說他是神經病(切)蒙克憂鬱的坐在酒館裡吸菸,背後一個女人在狂笑(切)一個女孩表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英俊的男人會畫出這麼噁心的作品(切)蒙克在酒館漸漸模糊,背後狂笑的女人越來越清晰。4.詩意的旁白旁白也是紀錄片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這部影片裡的旁白除了人物介紹之外還有很多妙用。比如在介紹年份時 watkins將蒙克與世界作了一個橫向的類比,居裡夫人,阿道夫希特勒,日本向中國宣戰…… 影片中蒙克用獨特的嗓音朗讀自己的日記,知識分子的聚會上一個滿臉稚氣的年輕人在朗讀詩歌。這些詩句和日記在不斷切換的影像空間之上產生了另外一種張力。

「……那是火,血液在流淌一把熾熱的劍和一條火紅的河流這是世界末日的痛苦和死亡的折磨晚上大廳公布的一份手稿記載著生活的神秘苦惱深夜我獨自坐著我感覺到一種飽含痛苦的吶喊劃破荒蕪的世界」

提到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我估計他人名還不如他那幅名作《吶喊》有名,我常常可以看到媒體以各種方式將該畫表現出來,比如最近《商業周刊》的一期封面就截取此圖,表現當前經濟形式下的就業恐慌。確實,當我初見《吶喊》時就為其畫風怪異所吸引,同時也被那畸形化的人形表現的焦灼情緒所折服。對於本畫作者愛德華蒙克,文字資料看過不少,但是字面的文字常常不如天才的影像來的動人,所以,這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記錄蒙克最重要人生階段的傳記片《愛德華蒙克》也就深得我心,一點也不覺得長。 本片同愛德華蒙克的作品一樣,採用了有別於傳統傳記片的形式和角度,首先,從形式上看,它採取了仿紀錄片或者說偽紀錄片的形式,當然,通常我們說的偽紀錄片都是以紀錄片的形式表現虛構的事件。而本片很奇妙,愛德華蒙克早期時代的家庭生活當然不可能有電影記錄了,而導演卻讓劇中人常常面對觀眾接受採訪,鏡頭也以紀錄片的模式拍攝,造成了真實的紀錄片效果。這確實是很牛的做法,讓你跟著鏡頭跟隨蒙克的一段歲月,記錄他的經歷,而一些重要事件後,總會有「採訪」當事的第三方的片段,以此來表現他人對蒙克的看法,特別蒙克幾次被攻擊的畫展後,接受「採訪」的人的那些不屑、斥責、鄙夷態度都更真實的表現這蒙克的困境,進而反映出他心理上的軌跡,進一步又折射出對其作品的解讀,步步為營,由客觀,到主觀,再到永恆的精神世界,蒙克個人與時代的交融在一起,既細膩又大氣。

其次,從表現角度看,本片沒有俗氣的流水帳的記錄他的一生,沒有表現他的豐功偉績,而是以夢境般的片段剪切結合,表現蒙克精神和畫作的非同尋常之感。本片有很多精彩片段,比如蒙克妹妹病重吐血,和他童年時患病吐血的畫面就不斷顯現,特別是在他每受一次世人攻擊時,都有這帶血的噩夢感十足的畫面出現。蒙克的家庭長期處於病魔和死亡的陰影下,而幼小的經歷過病痛的蒙克勢必對此記憶猶新,而世人一次次的不理解,惡毒的詛咒和攻擊在我看來對就是在放他的血,他不得不經受一次次的折磨,現實和記憶的痛苦的交織,讓他的畫作越來越憂鬱,焦慮和陰沉。正如片中解讀的,蒙克的作品越來越多的模糊人的面目,表現著他的孤獨和對外界的排斥。本片並不是蒙克的功勞簿式的記錄,而是一部蒙克的心靈史,我們看到這個畫家那麼孤獨,那麼虛弱,他曾經有過愛情的憧憬,但是卻留下更深的陰影,後來的情婦還是一個眾人皆可「傳遞」的女人,所以,我們看到片中記錄著蒙克後來對女人的不屑,其實包含著他深深的痛苦、懊惱和嫉妒,他那幅面孔模糊,兩人幾乎交織在一起接吻的畫作《吻》堪稱他心靈的傳神寫照。

蒙克一生可謂曲折,童年開始就經受身體和心靈的打擊,家裡人病的病,死的死,而作為醫生的父親對此也無能為力,那種無力感可想而知。青年時期參加波希米亞,經受著新思想的衝擊,也開始感受世俗輿論的攻擊。之後的藝術生涯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循環,受自身經歷的影響,其畫作充滿了陰鬱和苦悶意味,形態上充滿了變形扭曲的誇張形象,從而讓觀者不悅,飽受輿論攻擊,各種惡毒的攻擊又讓他更加苦悶,繼續在畫作中抒發這種情感,直到被菸酒摧跨身體,精神被刺激到分裂。與諸多早逝的畫家相比,蒙克倒算是長壽,但是其中艱辛已經融入他的作品中,留給世人慢慢體察。 我喜歡這部感覺氣質上倒是很蒙克的傳記電影,它也沒有傳記片常有的亮色,而是始終有些壓抑,但是毫不沉悶,畫面和畫外音結合蒙克的畫作,對我很有情緒感染力,讓我更深的了解了蒙克的人生經歷和藝術作品間的關係,感受一個孤獨的人在苦痛中用畫筆傾瀉的精神作品。愛德華蒙克,他的吶喊已經留在他的畫中,無聲卻更加有力!

相關焦點

  • 冷門佳片 | 德·桑蒂斯《羅馬11時》: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傑作
    5月13日本周日晚18:30,在教三3305將進行「冷門佳片」單元放映沙龍!
  • 愛德華·蒙克作品全集
    愛德華·蒙克,《青春期》,151.5x110cm,畫布油彩,1894 - 1895 年,藏於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在《吶喊》後的第二年他畫了《青春期》,這幅畫又稱之為《夜》,是蒙克23歲時的作品,這是一件不朽的表現主義傑作
  • 電影推薦 丨十部豆瓣高分冷門佳片
    冷門佳片,即為十分好看,但是同時又很少有人看過的片子。它不同於傳統的商業大片,也許能給你更多的人生思考與啟迪,也許能讓你看完後恍若隔世。
  • 推薦9部冷門佳片
    電影了沒【推薦9部冷門佳片】不是出名的才叫經典,這9部高分冷門佳片,錯過是損失!
  • 恐怖偽紀錄片簡史
    什麼是「恐怖偽紀錄片」?恐怖偽紀錄片是以採訪紀實或家庭錄像為拍攝手法的恐怖片,也是目前恐怖片流行的拍攝手法之一。而恐怖偽紀錄片的內容主要以(科幻/靈異/恐怖)為主,相比常規的恐怖片,有較強的代入感和技術性。
  • 不得不服,小語種電影又逆襲了,不可錯過的冷門佳片
    推薦一部義大利電影《死無對證》,雖然是部小語種影片,但絕對是一部強情節多反轉的經典推理佳作,影片榮獲第64屆義大利大衛獎提名,在國外口碑炸裂,得到觀眾的超高認可,並以8.4分的評分成為豆瓣電影2019年度冷門佳片TOP10。
  •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這部偽紀錄片的節操碎了一地
    類型: 喜劇 / 運動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七日地獄》的導演傑克·西曼斯基和HBO合作偽紀錄片,仍然是惡搞風格。揶揄嗑藥流行的自行車運動界,聚焦自行車賽長期存在的用禁藥問題,全片都在詮釋什麼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節操碎一地。
  • 2017年這10大冷門佳片,可能已經被你錯過了
    然而,佳片在哪裡?電影院?電影院之外?有部分電影,能夠成功在全球電影院大範圍發行,有不少電影被認為「吸引力有限」,只在有限電影院放映,或者直接被剝奪了上映的權利,直接發行DVD或藍光碟,這其中不乏佳片,然而沒能得到更多人關注,成為冷門。
  • 四部偽紀錄片形式的恐怖電影
    大家好,我是影片客今天要說的是偽紀錄片形式的恐怖電影什麼是偽紀錄片?偽紀錄片又稱「仿紀錄片」,一種紀錄片或電視節目類型,通常帶有喜劇的嬉鬧性格,但也有非常嚴肅的偽紀錄片。這是電影中的一種拍攝手法,為了讓觀眾欣賞更加具有真實感。在偽紀錄片恐怖電影中,當你遇到鬼怪時,你不再是以第三視角觀看,而是以第一視角,這大大增加了觀影的真實感。
  • 周星馳一生好片無數,而這十部冷門佳片,看過的都是真愛粉!
    那麼今天我們就不提那些大爆的電影,來談談他的十部冷門佳片,看過的都是真正的真愛粉!1. 《龍在天涯》這部電影相比很多星爺的老粉都未必聽說過,因為這個電影本身的質量其實並不算特別優秀,但是因為擔任主演的星爺和李連杰實在是太厲害了,硬是將這部電影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2.
  • 《計程車》|「偽紀錄片」的真實向度
    嚴格意義上來講,《計程車》並不能夠算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它更傾向於當下另一種影視類型「偽紀錄片」。「偽紀錄片」以一種虛假的外在形式,逐步引導觀眾通過其鏡頭所營造的畫面真實,進而相信其所建構的語境真實,並借用諷刺抑或仿擬的呈現方式對社會規則或階級問題的看法,因此,「偽紀錄片」不斷地挑戰著人們對於既定事實的認知,以及對於「真實」的界定。
  • 偽紀錄片——小成本影片暴利的捷徑
    於是,故事片與紀錄片界限的日益模糊,成為當代電影的一大特徵,「偽紀錄片」這一體裁也相應誕生。相對低廉的成本,更好的宣傳噱頭,觀眾觀影的代入感,都成為目前這種「偽紀錄片」類型劇情片的製作優勢。大多美式恐怖片到最後都會與邪教聯繫在一起,希望該系列不要過度回溯歷史,如果追溯到基督誕生,大天使們與撒旦的鬥爭,那偽紀錄片就不方便拍攝了。偽紀錄片簡直就是恐怖片題材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歷史上一些未經官方證實的疑點事件也成為偽紀錄片下手的好題材。
  • 《靈動:鬼影實錄》:細思極恐的偽紀錄片
    他不知道,當他真正想離開時為時已晚…  跟其他偽紀錄的恐怖片一樣,本片從各方面都看得出受成本所限制,加上龍套也就幾個演員,而且基本都是發生在一棟房子裡,完全是靠創意取勝的,前有《布萊爾女巫》,但本片在更小的成本裡做到了本人覺得比前者更好的效果。
  • 「偽紀錄片」春節專場:不思議錄像
    所以這一次,我們就讓紀錄片」出個圈「! 2020年,DOCO編輯部在鼠年來臨之際隆重推出「不打烊放映廳」,sorry,這一次是偽紀錄片專場! 偽紀錄片:Mockumentary,是一種將虛構事件包裝成紀錄片形式以作戲仿放映的電影或電視節目。
  • 五部不得不看的恐怖偽紀錄片
    實在是需要找到一些真正能夠解壓的小成本恐怖片。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品類是偽紀錄片類。這種電影就是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還能讓你有種真實感,涉及的情節場景比較簡單,基本就像真人秀,只是你也明白的,這些都是假的。
  • 五部不得不看的恐怖偽紀錄片
    真正該恐怖的地方,還沒看清,就沒有了。 實在是需要找到一些真正能夠解壓的小成本恐怖片。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品類是偽紀錄片類。 這種電影就是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還能讓你有種真實感,涉及的情節場景比較簡單,基本就像真人秀,只是你也明白的,這些都是假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幾部偽紀錄片。
  • 終於,【意識流電影】你也能分析了…
    比如: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任意空間…??停!停!停!是不是已經猜中你在寫影評時的小小心機了呢?這樣,還真的不行哦!因為,不懂的知識點咱們可不能瞎用!這一期,湃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經常被大家提及,大多數小夥伴卻還是不會分析的影評高級詞彙——【意識流】。到底什麼是「意識流」?
  • 每部都在豆瓣8分以上 2017年十部評分最高冷門佳片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不散」家常——年度冷門佳片。院線片相信你該看的都看過了,過去一年有哪些你在影院看不到,又冷門一些、又口碑不錯的片子呢?以下十部容易忽視的佳片,推薦你優先觀看。重要的是,每一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
  • 5部鮮為人知的冷門科幻片,金子電影總會發光,佳片不容再錯過
    5部鮮為人知的冷門科幻片,金子電影總會發光,佳片不容再錯過對於未來的思考以及未知世界的探索一直都是我們人類的興趣所在,有時候現實無法滿足,好在我們有電影電視劇等手段可以來實現。而科幻片就是這樣誕生了,也許你看過很多有名的科幻片,但是其實科幻片有很多,其中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門科幻片,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五部冷門科幻電影佳作推薦給你們。一、《移魂都市》乍一聽這名以為是一部恐怖電影,但是錯了,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極光追殺令》,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外星人題材,如果有一天我們被外星人控制了會怎樣?
  • 《追擊巨怪》為什麼是一部偽紀錄片呢?
    《追擊巨怪》 為什麼是一部偽紀錄片呢?偽在哪裡?在挪威的北方有一種生物,它們體型龐大,只在夜間活動,而挪威當地的野生動物組織不願讓公眾知曉巨怪的存在,凡是遇到巨怪襲擊的人,新聞全部統一口徑是熊惹的禍。片中三名大學生為了完成自己的紀錄片作業,找到了一名以獵殺巨怪為生的大叔,跟隨他完成了這段作品。但是在影片最後,挪威野生動物組織的人搶走了他們的攝像機,影片也隨之結束。 留給觀眾的是一行字,這幾名大學生至今下落不明,如果你見過他們的蹤跡請撥打警方電話,本片由拍攝素材粗剪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