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府」22日宣布提名前「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在島內引發罵聲一片。
據臺灣「中央社」22日報導,臺「總統府」當天下午舉行第六屆「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宣布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前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等26人為「監察委員」,「副院長」等兩個遺缺暫時保留。在27個提名人中,女性佔44%,平均年齡62.6歲。陳菊在致辭時稱,「監察院」必須超越黨派,超然公正來行使職權,因此她將辭去所有政黨職務,待「立法院」通過提名,將註銷民進黨黨籍。資深媒體人羅友志驚呼「臺灣式民主南波萬(No.1第一)」,「政治人物真退黨假中立,叫作超越黨派?這個邏輯如果成立,以此類推,夫妻假離婚真逃稅,是不是叫超越家庭;公司可以先退出經營,讓子公司負債,這樣是不是叫作超越企業?」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蔣萬安稱,「監察委員」的職權是對公務人員進行糾舉,所以一定要公正客觀、超出黨派,國民黨一定會嚴格審查所有被提名人。民眾黨稱,一些人選被提名為「監察委員」的理由,看起來仍不脫派系、酬庸,「這份名單不具有吸引力」。就連民進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也稱,「監察院」不是各政黨找人湊合的地方,「當家的拜託不要汙染民主」。此前,蔡英文原本要提名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黃健庭出任「監察院副院長」,但因在藍綠陣營同時引起爭議,黃健庭宣布退出;隨後另一名遭質疑的被提名人、號稱「國民黨失聯黨員」的前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也退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為此批評蔡英文在搞「虛情假意的朝野合作」,有評論直言,蔡英文此舉是在用黃健庭掩護陳菊。
臺灣「監察院」的創設源於孫中山「五權憲法」理論,它模仿中國古代御史諫官制度,由監察權監督行政權。「監察委員」有29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6年。據中時電子報報導,陳菊擔任高雄市長期間,市政府被「監察院」立案調查58案,其中30案遭糾正、3件確定彈劾。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嘲諷說,若由陳菊來擔任「監察院長」將是臺灣百官的「福音」,未來的市長只要任內馬路上留下的天坑沒有超過5000個、累積的債務沒有超過300億元新臺幣、留下的阻塞不通的排水箱數量沒有超過當年的高雄市,以及主管的金融機構捅出來的婁子沒有像慶富案這麼誇張,就可以不用受到彈劾,「對於這樣的任命案,官員應該額手稱慶,佳評如潮」。
世新大學學者桂宏誠撰文稱,糾察官員弊端是「監察院」職責之一,耿介之士應是「院長」的基本形象,但陳菊實在和前任王建煊、錢復等人落差太大。《聯合報》22日稱,一個正常公民可能會看不懂,為何所領導團隊被調查、彈劾及糾正多次的人,卻能出任「監察院」領導人?一些行事偏頗、不知自律的人,為何又能擔任糾舉官箴的御史大夫?說穿了,這既是「恥感」問題,也可能是當事人覺得索然無味,但基於背後派系或政黨的利益,不能不硬撐下去,「如此一來,倒黴的就是公器及政府官箴了」。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