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夢雨鳶
隨著新冠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以中國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家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中國各地都開始復工復學。但就在如此局面下,中國臺灣地區的部分政客卻仍舊「心懷鬼胎」,有著自己的一套小心思。
陳菊被提名後宣布退出民進黨
根據海峽導報消息,臺灣地區蔡英文辦公室公開宣布了第六屆「監察委員」的相關人選,由蔡英文辦公室前秘書長陳菊負責「監察院長」。
不僅如此,陳菊在提名公開後更是宣布自己將辭去所有政黨職務,就此退出民進黨,陳菊對此給出的理由是,「監察院長」需要公正性,而若是其本人還有著政黨身份,會讓「監察院長」的公正性蕩然無存。
退黨就能保持公正嗎?答案肯定是不能的,背負著眾多案底的陳菊選擇退黨並沒有起到自證清白的作用,反而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她的虛偽。臺灣資深媒體人羅友志發出質問,如果這個邏輯成立的話,那以後夫妻假離婚真逃稅是不是也有了依據?
邱毅提出「六個問題」
時事評論員邱毅也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看法,邱毅認為,陳菊的辭職是在故意混淆視聽,引導輿論關注點,辭職不代表公正,陳菊只有把以下這6個問題解釋清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一:陳菊曾多次被彈劾修正,到底修正了些什麼?
第二:高雄市的3000多億新臺幣負債究竟去了哪裡?
第三:陳菊公費訴訟的金額。
第四:氣爆案事後不合理的職務分配。
第五:氣爆善款的流向又究竟去了哪裡?
第六:陳菊與陳慶男父子關係密切,或許存在官商勾結。
邱毅指出,若是陳菊不能解釋這六個問題,那麼「監察院」的公信力也就蕩然無存了,可以乾脆關門了。
外界普遍認為,陳菊的此次退黨壓根就是「假中立」,中國國民黨方面更是調出了陳菊就任高雄市長12年的任職記錄,顯示出陳菊曾經遭到「監察院」立案調查58次,平均每年足有五次,其中確實的糾錯更是足有三十件,彈劾更是四年一次,達到了三次。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