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上,有一種深愛,跨越時間,跨越生死,超出了俗世情感的界限,變成純粹的愛,純粹的等待。
每個人對愛的理解和態度都不一樣,有人將愛視作畢生的追求,痴心不改,矢志不渝;有人認為情愛皆為過眼雲煙,專注自我,看淡一切;有人將情愛視作籌碼,機關算盡,步步為營;有人把愛情當做遊戲一場,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痴情之人或許會為愛所傷,但他的生命是有意義、有信仰的。
淡薄情愛之人或許能夠心堅如鐵、功成名就,但生活也少了很多溫馨甜蜜。
算計情愛之人或許會得一時之利,但終將受到反噬,得不償失;遊戲花叢之人或許能快活一時,但註定最後會遭人唾棄、孤獨終老。
感情似乎是不公的,你愛的人不一定會愛你,你付出的真心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報。
但感情反而是最公平的,沒有哪一個人能逃得過它的「制裁」。
愛是人的天性,是一種最自然不過的感情流露,是生命中必不可缺的調味劑。缺少了愛,生命也就不再完整。無論是愛帶來的痛苦之情、思念之情還是甜蜜之情,都是人生經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沒有經歷過,就沒有資格與立場來談所謂的堪破紅塵與淡薄情愛。
一個人的一生中或許會經歷不止一段感情,這也意味著每一次的結束都有一個無奈的理由。沒有人不想一生一世一雙人,但意外總是無處不在。
開始一段新感情並不意味著這個人不專一,他只是在上一段愛裡跌倒,又選擇勇敢爬起來,痊癒之後繼續前進,不留在原地感時傷懷。
但也有人,用了一生去守候一人,把所有年華都用於苦苦等待。這樣的人不僅僅是因為生來痴情,還因為那個讓他等待一生的人,世上再難有,無可替代,獨一無二。
「一見楊過誤終身」的郭襄,為那個獨臂的男子等待、尋找了一生。只為年少那年的驚鴻一瞥,念了一輩子,等了一輩子。殊不知,在她的身後,也有一個等了她終身的男子張三丰。
民國才女林徽因亦是不世出的佳人,她與梁思成的愛情被傳作一段佳話,但比他們的愛情更讓人感慨的,是終生未娶的金嶽霖。
即使心愛之人已嫁作他人妻,金嶽霖也沒有選擇另尋真愛,他無法忘記那個清麗卓絕的才女,為此,他願意默默守候一生,就連梁思成,也在林徽因死後選擇再娶。
情深若此,世間少有。這花費一生為代價的痴等,到底值不值得?快不快樂?他人永遠不得而知。
痴情之人並非是不懂變通,也不是腦袋一根筋,只是在太早的年紀,就見到了世上最好的那個人,從此眼裡再裝不進別的身影。這是一種幸運,亦是一種不幸。
感情不是主觀所能控制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或許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放棄,只是自己的心不允許,它無法再裝進別人。
每當太陽落山,夜幕降臨,眼看著萬家燈火一盞盞亮起,這其中總有一處光亮屬於那個日思夜想的人,在照著她的燈光亮起之前,比光先觸摸到她髮絲的是這份守候她的愛。
無論還要等多久,無論等不等得到,都心甘情願去守著那一人。每當思念來襲,痛苦幾乎擊穿心臟時,心愛之人的臉龐就會在漆黑的腦海中浮現,凝視那張臉,不由露出笑容,痛苦與之相比,又算什麼呢?
風中隱隱約約吹來白樺林的旋律,憂傷的男聲唱著白樺林裡守候一生的故事。
「白樺樹刻著那兩個名字,他們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雪依然在下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失在白樺林。」
這一生,遇見那一人,用盡一生力氣去相愛,去等待,不要問值得不值得,從愛上的那一秒,這整個生命都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沒有那個人,一切就都沒有意義。
乘著列車,看著窗外一閃而過的風景,渴望著與你的距離能越來越近,希望列車可以帶著這顆心靠近你,無論你是在天的哪邊。
若你在天涯,便追你到天涯,若你在海角,便追你到海角。若你不想被打擾,就靜靜悄悄遠遠看著你,遠遠地一眼,就足夠撐過無數個夜晚。
這一生,很幸運,能夠擇一人深愛,等一人到老,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