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人一輩子,擇一事終一生

2020-12-24 澎湃新聞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人一輩子,擇一事終一生

2020-08-17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敦煌莫高窟第61窟最著名壁畫《五臺山圖》面積達46㎡,描繪從太原和河北正定通向五臺山的道路,還曾指引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找到唐代木結構建築大佛光寺。這幅壁畫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故事?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敦煌研究院推出系列視頻《一事一生,一人一窟》,帶你解密敦煌莫高窟!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原標題:《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人一輩子,擇一事終一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生一事一敦煌
    從「吾國學術之傷心史」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典範,70多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緣於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的紮根大漠、薪火相傳、精心守護,他們擇一事、終一生,為包括莫高窟在內的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 敦煌》震撼後是感動——「擇一事,終一生」
    敦煌,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11月18日,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正式播出。《登場了!敦煌》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了汪涵、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幾位嘉賓共同組成「敦煌探索團」。但從不追星的我被吸引覺不是為了明星,而是為了「明星」——敦煌。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莫高窟開機,致敬樊錦詩及敦煌守護者
    時隔一年,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和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又手挽手站在了一起,這一次,是因為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的開機儀式。這一天,樊錦詩特地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而茅善玉則以影片中樊錦詩的造型和她站在一起,一老一少站在一起,包括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圍觀者都忍不住嘆一句,太像了。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9月22日開機!
    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滬劇舞臺劇《敦煌女兒》為藍本,以「一帶一路」重要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滬劇電影。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世林等研究院領導,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監事長、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攜拍攝團隊,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等主要演員出席了開機儀式。
  • 從青春到白頭,心歸處,是敦煌--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電影通過行為和動作展現了舞臺上無法呈現的情節,更細膩地刻畫了樊錦詩的一生。這段時間裡,人物的點滴化為了我內心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和樊院長的身份是融通的。」      「樊院長的到來是我們片場美麗的風景線。」在導演滕俊傑眼中,《敦煌女兒》是一部期待值滿分的作品。
  •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似水如沙久相伴
    她本是江南水鄉的姑娘,祖籍杭州,上海長大,個頭不高,人也瘦瘦小小。她說她成長在新中國,有那個年代人的單純果敢,堅信「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她西去敦煌。在敦煌研究院一處不顯眼的地方,有座名為《青春》的雕塑。
  • 腦洞問答——敦煌有沒有可能拍一部《我在敦煌修壁畫》?
    那敦煌有沒有可能拍一部《我在敦煌修壁畫》?敦煌文保部招新嗎?有什麼要求?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攝影/何晞宇 敦煌博物院院長趙聲良答:紀錄片, 這個是有可能的。 可以考慮需要我們的專家跟設置的人員共同來努力。(招新)我們要招, 文物保護方面的專業都可以,還有的牽涉到 比如說有的化學,還有 計算機數位化這些專業我們都非常需要。 不僅是今年招,以後可能每年都會增加人員, 因為我們 事業在擴大,我們會不斷的招。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在劇本改編中,增加了多個源自生活的人物和故事,努力把「聞名中外的敦煌」講述的更有厚度、廣度和溫度。據介紹,電影將真實還原今年82歲高齡的樊錦詩先生在敦煌考古、學術研究和文物保護事業五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講述以樊錦詩等幾代敦煌人,用一顆初心,擇一事而終一生,「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展現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敦煌女兒》劇照 (圖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歷經20多天的緊張拍攝,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近日在橫店影視城殺青。至此,「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與敦煌的感人故事將呈現在電影屏幕上。影片預計將於2021年7月前後上映,獻禮建黨一百周年。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敦煌研究院與騰訊發布「雲採絲巾」,用戶一鍵設計購買還可AI雲試戴
    基於新發布的微信小商店,敦煌研究院官方文創館也正式在「雲遊敦煌」小程序上線,用戶既可以購買雲採絲巾,也可以選擇其他敦煌文創產品。今年2月,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在疫情期間緊急推出「雲遊敦煌」小程序,並先後上線「今日畫語」、敦煌動畫劇等廣受好評的內容。目前已有近1900萬人次在線訪問了「雲遊敦煌」小程序。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訪談三·沙漠中的藝術館  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趙聲良   光明悅讀:您在新近出版的《敦煌談藝錄》一書中,開篇即論述敦煌藝術的價值。能否向讀者簡要介紹,敦煌藝術的主要內容和價值?  光明悅讀:您在書中引用常書鴻先生的話,指出敦煌文化遺產保護「是要藏納起自己個性的、耐心勞苦的事情,絕不是那種馬到成功,亟待漁利者所能做到的」。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諸位先生和您,還有敦煌研究院無數科研工作者,是如何做到「擇一事,終一生」的?
  • 「雲遊敦煌」推出「雲採絲巾」 科技+文創助力弘揚敦煌文化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雲遊敦煌」小程序24日推出「雲採絲巾」,這也是2018年雙方首創的「敦煌詩巾」升級版。用戶可以用敦煌壁畫中的圖案自行設計絲巾,通過相關的AI技術進行「雲試戴」並可以一鍵購買。用戶每購買一條絲巾,將為敦煌莫高窟第427窟數位化保護進行公益捐助。
  • 繼故宮之後,敦煌莫高窟終於也要開放了!5月10日起可參觀八大洞窟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7日晚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1月24日起暫停開放,這次重新有序開放的背景是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轉變,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復工的有關要求,結合莫高窟開放條件和遊覽特點,經報請省主管部門批准,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決定的,「這次重新開放我們經過了多次充分的考慮,畢竟莫高窟很多洞窟小,所以這次我們開放的是八個相對大型的洞窟
  • 校長楊林璋:擇一事 終一生
    讓學生走上講臺,成為課堂的主體,是楊林璋提出的繽紛教育中繽紛課堂的重要內容,但這只是繽紛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如何實施好素質教育?如何辦好一所初級中學?如何培養高中階段以及社會、家庭所需的學生?如何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續寫時代華章
    10月15日下午,劇中人物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特地前往劇組探班,熟悉的場景勾起了這位長在上海的「敦煌女兒」50多年前的難忘記憶。  當天拍攝的這一幕是丈夫彭金章來敦煌探親,看到初為人母的樊錦詩,一個人應付剛出生的大兒子,既捨不得孩子被帶走,又分身無力的內心糾結。孩子的哭聲在樊錦詩的回憶裡,非但不是煩惱,反而是一種安心。
  • 敦煌動畫劇首映,以動漫之力再現千年壁畫
    4月13日,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敦煌研究院攜手騰訊旗下騰訊影業和騰訊動漫聯合出品「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
  • 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學研究的縮影與標誌
    建院76年來,敦煌研究院的幾代人,潛心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藝術,為打造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高地而不懈奮鬥著。建院76年來,敦煌研究院的幾代人,潛心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藝術,為打造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高地而不懈奮鬥著。
  • 書訊丨《此生只為守敦煌》紀念常書鴻:「若有來生,我還是要守護...
    從那以後的半個世紀,敦煌,讓他嘗盡人世甜苦,而他,讓敦煌守住了舉世聞名的炫彩奪目。近日出版的《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讓我們再度憶起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被譽為「敦煌守護神」的藝術家——常書鴻。本書由著名作家葉文玲歷時多年創作,是目前市面上比較詳盡、完整、可信的常書鴻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