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11月18日,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正式播出。《登場了!敦煌》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了汪涵、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幾位嘉賓共同組成「敦煌探索團」。但從不追星的我被吸引覺不是為了明星,而是為了「明星」——敦煌。
好不誇張的說,我其實被《登場了!敦煌》的先導片給「勾引」了。開篇,厚重感和神秘感勢不可擋地鋪面而來。「大漠盡頭的無邊風月,絲路上的一眼萬年,在時間之外,在歲月流轉中不動聲色,輾轉千年,只有一個敦煌」,旁白深沉幽邃的嗓音一瞬間帶給你千年歷史的沉澱感和戰慄感。
「沒有幾個城市可以讓一檔節目在這個城市裡面拍10集,很多城市表淺到一集就可以挖完,也只有像敦煌、洛陽這樣的地方才有可能挖10集的東西出來,因為它們的歷史足夠厚重。」製片人何冀兵對敦煌有這極高的評價和重視。
儘管這檔節目的嘉賓並不完美,其實我認為他們對於敦煌的了解和歷史知識儲備是有些不足的。但主創團隊以「復刻敦煌高光時刻」來致敬敦煌的理念絲毫沒有打折。
有網友說:「幾代人的心血融匯成了鋼牆,讓荒蕪的大漠上升起人煙,讓寒冷的西北燃燒起火焰。」希望平凡的人們所有著的工匠精神、匠心精神帶來的感動能讓更多的人走進敦煌、守衛敦煌。有人開玩笑說,「參觀莫高窟,連呼吸都是罪過。」因為人總抵不過時間,終有一日,莫高窟會平整如初,而我們不過是讓那天來得遲點再遲點。
人文探索節目是為敦煌增色,但早有人為了敦煌付出一切。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視莫高窟為「家」,在給友人的信中總是落款「客寓京華」。「敦煌守護神」便被鐫刻在老先生的墓碑上。
段文杰曾說:「看到張大千先生的臨摹作品後,我著了魔,所以我到了敦煌。」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一次著魔,便是一生。
「如果我死時讓我留一句話,我就留這句:我為敦煌盡力了。」樊錦詩說,「敦煌叫人著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護好敦煌,這就是我的命。」北大畢業、敦煌研究院、57年,是樊錦詩一生的驕傲和自豪。
董亞波——浙大計算機系副教授,參與敦煌相關壁畫的保護工作14年。前年,他首次將科研雲引入敦煌項目,藉助雲技術大幅提高調取數據效率。他說,「敦煌壁畫已歷經千年,我想通過技術讓它再活一千年。」
敦煌絕美,美在時間的沉澱,美在歷史的厚重,美在匠人的奉獻。一次相遇,一生相守,太多的人用生命兌現了這個沉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