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蘇氏一家親」加入蘇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蘇;請點擊上面「蘇氏一家親」關注,擁抱中華蘇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蘇氏文化,共建繁榮蘇氏,傳播蘇氏正能量。
▼熱點推薦閱讀:來源|雲南網
大莊鎮是一個位於雲南楚雄雙柏縣的偏遠山區小鎮,然而,在大莊鎮大莊街正中,卻有一個由蘇東坡後人於康熙年間(公元1694年)建蓋的蘇氏宗祠。大莊因大莊村而得名。大莊古時叫「烏下」,遠古時候是少數民族先民居地,解放前幾乎全是漢族蘇姓人家所居,後落籍部分外姓。說起蘇家,當地無不用讚許的眼光和語氣說:「哦,大莊老蘇家。」
氣勢恢弘的蘇氏宗祠蘇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坐向朝東,背靠犀牛山,面臨沙甸河。蘇氏宗祠有房間51間,建築群分照壁(高六米、長十二米)、仙鶴湖、石桅杆、祠堂四部分,總面積1478.18平方米。八字形敞開的「五滴水」大門飛簷翹角,挑梁穿枋,整個建築群規劃整齊、主次分明、錯落有致。
蘇氏宗祠是雙柏縣現存唯一的「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腳樓」古代建築。大門口有兩個石尊、兩棵槐樹,過去,大門上有清同治皇帝賜給蘇斯洋的「義勇巴圖魯」匾一塊,現存雙柏縣文化館。走進大院,滿眼的雕梁畫棟盡顯恢弘氣勢。內有正廳房屋三間、廂房十二間、面房六間(含戲臺)、耳房二十四間,三方是走馬轉角樓,正中大院心種金桂、銀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門鏤雕三層花草,戲臺牆上有「水漫金山」的繪畫以及《蘇家氏譜》介紹,另四小天井及大院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磚。大院四周牆壁有花木鳥獸、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畫,建築還含有石桅杆、仙鶴湖、照壁幾部分。
數百年來,蘇氏宗祠部分建築大多毀於火災。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4年),蘇氏族人籌集黃金四十餘兩對祠堂進行了修復。民國12年和17年,祠堂又進行兩次較大的修復。建國後,建築一直作為大莊鎮人民政府駐地。1986年鎮人民政府遷出後,劃歸鎮文化站管理使用。至此,其「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格調依存,但建築群中石桅杆已蕩然無影,祠堂部分正廳已被改造成兩層樓房,面房、廂房、耳房除門窗有改動外,其基本風格仍在,院井地板六角磚已被水泥地取代,原八字形敞開的五滴水大門已無存。但作為雙柏縣內僅存的古建築,仍可從它恢弘的建築氣勢和精緻絕倫的雕刻工藝中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及影響。
蘇氏宗祠碑記蘇氏宗祠內至今還聳立著一塊制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蘇氏宗祠碑記」。碑高166釐米、寬70釐米、厚25釐米,由進士蘇桐撰文、蘇溥霖書丹。碑文如下:
「聞家禮將營宮室,先建祖廟者何藐也,祖宗雖遠,而殿宇森嚴。一登堂而可以仿佛先人之容貌焉。予家原籍江南江寧府上元縣,自祖諱實,於前明由賜進士出身,授雲南楚雄府同知,捷升大理府正堂。任滿解組治產,貽謀留籍楚縣大石鋪,後移居南安蘇家屯。則後嗣之追宗,即尊寶公為始。越數世而子孫振振,各就莊居,則大莊祠堂之建,已創於先人……」
根據碑載,其始祖蘇寶,系前明進士授楚雄府同知,後捷升大理府知府,任清洽產,貽謀留籍楚雄大石鋪,後移居南安州蘇家屯。據族譜記,蘇寶下第四世,遷居蘇家屯。約七世分支定居大莊。經近兩百年繁衍已成為人口數千的大莊大姓。
關於蘇姓,又據譜載,祖乃四川眉山縣蘇老泉之子東坡之後,因官調江南江寧府上元縣。元末蘇那懷奉調入滇,守河西曲陀關,蘇寶為長子。故通海蘇姓遵蘇那懷為一世祖,蘇寶為二世祖。《雙柏縣誌》記載:「大莊蘇姓源於陝西武功,蘇那懷於元末命宣慰滇中,鎮守河西曲陀關,後其六世孫蘇峨宦遊南安州,遷居到大莊。」
武威宣尉使蘇那懷及其一女二子小楚的朋友蘇雲是通海河西人,小楚把在大莊看到的告訴了他。他驚喜地告訴小楚,他們祖上正是蘇那懷。接著,他傳來了河西《蘇氏宗譜》的圖片。上面記載:「始祖仁卿公諱那懷,先世肇陝西武功郡,為蘇軾後裔,元末宦江南,任江寧府上元縣知縣。元至正(公元1341年-1368年)初年,因滇土酋作亂,奉旨平鎮,為萬戶府同知,後任武威宣尉使駐守臨安路河西縣曲陀關都元帥府,後卒於官中,遺有一女二子。姑居長,弟尚幼,遵父命立志守貞,撫二弟(蘇寶與蘇實)成名,壽享百齡無疾而終焉,被皇帝旌表為義姑,入節孝祠。蘇寶後為將軍,留在河西,蘇實明朝時中舉到石屏任職。」
對於義姑蘇氏女,從國史到地方史均有記載。《清一統志》記載:「蘇氏女,父蘇那懷,元末任曲陀關萬戶同知,卒,兩子俱幼,女撫育成立,終身不字,事聞被旌。」《新纂雲南通志》記載:「蘇那懷女,河西人,父於元末任曲陀關萬戶同知,卒於官,弟寶、實俱幼,撫育成立,終身不字,事聞,旌。」《康熙河西縣誌》記載:「蘇那懷,字仁卿,陝西武功人,任曲陀關宣慰使同知,卒於官,子寶、實俱幼,女撫其子,遂家於河西,子孫分居各縣,在滇最為巨族。」
楚雄地方文化研究學者張方玉老先生經過長期走訪、拓碑、考證,據他著文說:「在漢族移民中,中國歷史上著名文人四川眉州蘇東坡家族的一支,在元代進人云南,始祖蘇那懷駐守河西曲陀關,明初長子蘇寶以進士出任大理知府,晚年先在楚雄大石鋪選宅基,後定居南安州,後稱蘇家屯。至第四代時,有四子,留一支在老宅,另三支移居各地區,以大莊村的一支發展最快,成大姓家族。故大莊蘇姓尊蘇寶為一世祖,河西蘇姓尊蘇那懷為一世祖,蘇寶為二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