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頭條!中國教育報報導南京大學發揮三大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

2020-12-27 澎湃新聞

小編按

2013年,雙柏縣成為南京大學定點幫扶對象,南京大學一批批優秀學者、青年幹部紮根雙柏,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依託雙創辦等部門,幫助當地提高「造血」能力。2019年4月,雙柏以零錯評、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95.92%的成績實現脫貧摘帽,目前貧困發生率降至0.76%。

今天,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以《南京大學發揮人才、科技、創新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彝鄉唱響富民謠》為題的報導,講述了南京大學發揮三大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的動人故事。

南京大學發揮人才、科技、創新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

彝鄉唱響富民謠

《中國教育報》10月12日報導

【編者按】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教育報記者走進接受幫扶的地區,發現多地多校完善結對機制、細化幫扶舉措、紮實推進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攜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共同走向全面小康,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今天起,本報推出「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聚焦東西部教育對口支援」專欄,聚焦對口支援中的區域、高校典型做法和經驗,對口支援中湧現出的優秀掛職幹部、支教教師以及精準扶貧典型項目,全方位、多角度報導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給當地帶來的可喜變化、留下的一片深情。

南京大學學生在雲南省雙柏縣和平村開展扶貧調研。(資料圖片)

車輛在霧氣繚繞的崇山峻岭中盤行,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的環繞中,低頭望去,懸崖峭壁近在咫尺。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仿佛是隱沒在哀牢山東麓的秘境,山區面積佔比99.7%,縣內沒有一平方公裡完整的平壩,閉塞的地理環境讓雙柏這個「中國彝族虎文化」的故鄉,遭遇了發展困境。

一次跨越1800公裡的牽手,給雙柏人脫貧攻堅平添了幾分底氣。2013年,雙柏縣成為南京大學定點幫扶對象,在「雙柏所需、南大所能」的原則下,南京大學一批批優秀學者、青年幹部紮根雙柏,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幫助當地提高「造血」能力。持續7年的接力攻堅使得最終幾個數字被定格:2019年4月,雙柏以零錯評、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95.92%的成績實現脫貧摘帽,目前貧困發生率降至0.76%。

消費扶貧——

倒逼生產觀念轉型升級

一場大雨趕走了雙柏夏日的暑熱,也喚醒了大山深處的「精靈」。

夏季是雲南的食菌季節。如今,這些大自然饋贈的鮮美不再是本地人舌尖上的獨享,松茸、牛肝菌、雞樅菌等十幾個品種的菌子陸續被端上了南京市民的餐桌。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的「菜籃子」,通常被視為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扶貧方式之一。從學校直接採購到搭建外部推廣平臺,南大人一直致力於幫助雙柏本地農產品打開銷路,對接更廣闊的國內市場。

然而,山貨的出山之旅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在雙柏縣妥甸鎮,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妥甸醬油經過18個月自然發酵而成,營養價值豐富,可是銷往外省後最初並未如願收穫好評。

原來,雲南本地人口味較重,偏鹹的醬油並不適合江浙人的味蕾。為了幫助妥甸醬油開拓市場,南京大學專門組織江蘇連雲港工程研究所專家前往醬油生產廠家改進生產技術,調整口感。如今,妥甸醬油已成功銷往全國各地。

為了進一步對接市場需求,南京大學師生組成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團。在為期一個月的調研中,團隊幫助雙柏梳理全縣84個鄉村外銷型農業作物的種類和種植規模,「一戶一策」指導農業生產。

「消費扶貧要尊重市場規律,與消費地市場實現精準對接才能保證消費扶貧持續健康發展。」在南京大學掛職幹部、雙柏縣副縣長王建富看來,推動農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帶來的是當地思想觀念、生產模式的一系列變革。

在經歷了幾番碰壁後,妥甸鎮原生佛手雞養殖基地負責人劉燚發現,市場上雞的養殖周期普遍在90—120天,而本地農戶的養殖周期通常在一年以上,不僅增加了人工和飼料成本,而且在口感上偏柴,需要長時間燉煮,並不適應大城市白領快節奏的生活。

「以前我們認為散養的模式最健康,養殖周期越長越好,後來發現並非如此。」對於科學養殖,劉燚有了新的認識。在南京大學的資金幫扶下,劉燚正在建設標準化的籠養基地和屠宰場,針對外省客戶的口味特點,縮短佛手雞的養殖周期,並嘗試開發雞肉休閒小零食。

與多數地方靠行政力量推動消費扶貧不同的是,南京大學專門成立雙柏南大勵行科技園發展公司,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探索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和難點,在貧困地區和消費市場之間架起橋梁。

一年多來,公司精心打造了「情系雙柏」和「情系滇西」兩個系列的農特產品,在設計、包裝上下功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特色銷售渠道,目前銷售額已突破800萬元。

「外界的助力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消費,但要形成可持續的消費扶貧效應,還需要在生產端來一場供給側改革。」雙柏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李梅深知,特色農產品要追求品位和質量,推動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才能讓綠色、有機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產業扶貧——

激活產業發展原動力

「腰杆更硬了,底氣更足了。」最近,雙柏縣大莊鎮農盛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衛兵正計劃著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今年,南京大學與農盛農業「結對子」,將其打造為南京大學訂單式農業生產基地,首筆300多畝的蔬菜訂單已經籤訂,涵蓋蘆筍、娃娃菜等16個蔬菜品種。

雲南光照充分,紫外線強,蔬菜瓜果病蟲害相對較少。5年前,正是看中了雲南優越的氣候條件,來自浙江溫嶺的陳衛兵選擇投資雙柏。

「一開始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蔬菜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碰上行情不好的時候,蔬菜只能爛在地裡。」陳衛兵曾動員當地農戶種植辣椒,公司免費提供種苗和肥料,可農戶擔心承擔風險,響應者寥寥無幾。

南京大學保價訂單的合作模式徹底打消了市場銷售的後顧之憂。如今,公司帶動320多戶農戶進行蔬菜種植,在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的基礎上,與農戶籤訂回購合同,以保底價的方式實現百分之百回購。

從過去單純的「造血式」扶貧到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在高校、企業的多方帶動下,大莊鎮綠色蔬菜生產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道路,逐步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貧困地區脫貧根本措施是發展產業,要讓消費扶貧的市場紅利最後能夠真正落到扶貧產業上,就要助力當地培育形成亮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紮根雙柏的日子,讓王建富愈發意識到因地制宜發展支柱產業的重要性。

不僅在大莊鎮,「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正成為雙柏縣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種黃精收黃金、種重樓住高樓、種續斷窮根斷……這是流傳在雙柏縣愛尼山鄉的一段順口溜。

曾經的愛尼山鄉底子薄,貧困程度深。境內山高坡陡箐深,「隔山喊得應,見面跑死馬」,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似乎總也飛不出哀牢山的層巒疊嶂。

經過多方考察,愛尼山鄉決定「靠山吃山」,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把山當地耕,把藥當菜種」,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截至目前,全鄉種植中藥材達5萬餘畝,入駐中藥材種植企業5家,組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5個,帶動185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為愛尼山鄉贏得了『雲藥之鄉』的美譽。」愛尼山鄉黨委書記李冬梅介紹,對接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後,愛尼山鄉有了更宏偉的藍圖——建設「中國彝鄉康養小鎮」,努力打造醫藥種植、森林旅遊、養生基地。

科技扶貧——

念起脫貧致富「智慧經」

最近,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何楨祥加快了生物驅蚊劑的研髮腳步。這項新產品以楚雄州本土生長的印楝果實為原料,開展生物殺蟲劑關鍵成分印楝素的提取方法與工藝研究,真正實現安全、高效、環保。

項目研製成功後,南京大學將引進資金在楚雄南大科技園建立生物蚊香廠,並向蚊香廠提供專利產品全套技術。

作為人才與科技資源高地,高校如何發揮科技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是南京大學一直探索的課題。2019年,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楚雄州雙柏科技園正式揭牌,這是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在江蘇省外建設的唯一的大學科技園區。

在科技園去年舉行的科技項目楚雄對接交流會上,包括「生物驅蚊劑新產品」在內的10多項科技項目成功找到了「婆家」。藉助交流會,南京大學專家教授、企業家擰成了一股繩,共同助力雙柏縣高新產業發展。

為了吸引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園區為企業提供審批、財政、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為農戶及合作社提供科技中介服務、科技成果的技術推廣服務,企業發展所產生的稅收全部反哺雙柏。

「高校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不能簡單以投入多少作為評價標準,不能以數字論英雄。高校的優勢在長遠,在人才和教育,在科技和創新。」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認為,要真正把高校的優勢發揮到定點扶貧領域,把雙柏打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試驗田和特區。

科技的種子正在這塊試驗田裡生根發芽。2019年,南京大學將工業大麻項目引進雙柏,總投資達3.2億元。項目的背後是南京大學教授朱海亮團隊研發的植物成分分離純化核心技術。

「雲南有種植工業大麻特有的地理條件,工業大麻的管制特點又適合在原產地開發加工,深加工的利潤將留在當地,從而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雙柏工業大麻項目負責人張軍良表示,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對工業大麻的基地化種植和有效利用,在醫藥、化妝品等領域開拓新市場。

如今,工業大麻項目帶來的集群效應已經顯現,雙柏縣規劃了面積達110畝的工業大麻產業園,吸引了3家工麻企業先後落戶,這標誌著雙柏的工業大麻產業群初步形成。

隨著人才、科技、創新資源在雙柏的不斷匯聚,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對「雙柏所需、南大所能」8個字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前講『南大所能』講的是能力,是指南大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力;今後講『南大所能』應當講『能量』,南大擅長什麼我們就努力為雙柏奉獻什麼,真正把南大所能、南大所長輻射到雙柏去」。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頭版頭條!中國教育報報導南京大學發揮三大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發揮人才、科技、創新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
    2013年,雙柏縣成為南京大學定點幫扶對象,在「雙柏所需、南大所能」的原則下,南京大學一批批優秀學者、青年幹部紮根雙柏,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幫助當地提高「造血」能力。持續7年的接力攻堅使得最終幾個數字被定格:2019年4月,雙柏以零錯評、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95.92%的成績實現脫貧摘帽,目前貧困發生率降至0.76%。
  • 媒體專家赴雲南雙柏就我校定點扶貧工作開展調研採訪
    昨日小南推文近日,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等媒體在我校相關部門陪同下,赴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圍繞南京大學產業扶貧和思想
  • 黨代會大家談(十三)| 王建富:著力高質量提升 全力做好定點扶貧工作
    一直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南京大學,自2013年定點幫扶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以來,在教育、人才、科技、產業以及消費扶貧等方面多措並舉,真扶貧、扶真貧,積極助推雙柏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胡金波書記、呂建校長先後深入雙柏考察指導定點扶貧工作。南京大學在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體現出應有的使命和擔當。今年是脫貧攻堅任務交帳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
  • 雲南雙柏縣得到了江蘇好大學聯盟精準助學!「起點行動」帶來新希望
    雙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喆、王建富、馬濤,教體局局長段曉榮,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龔躍,江蘇好大學聯盟高校代表、雙柏一中領導及師生代表在主會場參加儀式。河南省汝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陝西石泉縣石泉中學、貴州省麻江縣麻江中學、陝西省鎮坪縣鎮坪中學、安徽省靈璧中學、貴州省從江縣第一中學等對接扶貧中學領導、師生代表及扶貧幹部在分會場線上參會。
  • 《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報導 | 在北航,你一定要聽這門課!
    慎終如始 眾志成城——北航在行動4月20日,《中國教育報》頭版報導我校創新專題思政課紀實《小課堂連接百年變局大時代》和小萱一起來看北航思政課創新成果以及這支年輕而富有活力的思政隊伍
  • 看清華大學、電子科大、海南大學的幫扶...
    清華大學充分發揮科教優勢,調動校內外資源,面向南澗紮實開展了教育、醫療、人才智力、產業、黨建等多個重點扶貧項目,促進南澗縣脫貧攻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2019 年4月,南澗縣成功實現提前一年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目標。
  • 阿魯科爾沁旗脫貧摘帽,中化集團對口支援及定點幫扶旗縣市...
    截至目前,已直接投入幫扶資金4185萬元,累計派出扶貧幹部3批6人次,實施各類項目38個,惠及貧困人口6000餘人次,有力推動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特色種植業、牧業和教育、醫療、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全方位的持續發展升級,為助力阿旗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直、區直單位定點幫扶灌陽縣綜述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巫美橋紅9月16日晚,坐落於西山瑤族鄉下澗村的灌陽縣紅色法治教育基地和往常一樣熱鬧。「以前村裡沒什麼娛樂活動,有了這個法治教育基地,生活豐富了很多。」一位正在跳舞的村民說。下澗村轄區內原有貧困戶66戶,共246人。過去由於「山高路遠」,生活條件艱苦,為此,自治區司法廳投入經費建設紅色法治教育基地。「近年來,村民的法治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村民關係和諧,我們村今年實現了整村脫貧!」下澗村人民調解員陳代告訴記者。下澗村的嬗變也是灌陽縣的嬗變。
  • 中國電建定點扶貧的劍川縣正式脫貧摘帽
    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國電建定點幫扶的劍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脫貧摘帽。至此,中國電建兩個定點扶貧縣——新疆民豐縣、雲南劍川縣全部成功「摘帽」,宣告脫貧出列。 中國電建黨委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 全面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定點扶貧工作系列決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支持劍川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 雲南電信教育扶貧25載 助迪慶學子揚帆起航
    在過去的25年裡,為了讓德欽縣的學生們安心上學,中國電信雲南公司(簡稱雲南電信)從捐資援建小學到資助學生個人,持續開展教育幫扶。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電信加大教育扶貧投入力度,助力教育發展,實現扶智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真正實現「造血式」扶貧。
  • 東南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教育部的統一部署,東南大學定點扶貧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自與南華縣結對幫扶以來,東南大學不斷強化「四個意識」,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扶貧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完成好定點扶貧政治任務。
  • 新聞速遞|貴醫附院與大學城醫院籤訂定點幫扶協議
    籤訂定點幫扶協議4月3日,貴醫附院與貴州醫科大學大學城醫院籤訂定點幫扶協議。座談會和籤約儀式在行政樓6樓連廊會議室舉行。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梁貴友,黨委副書記、校長羅鵬,貴醫附院黨委書記劉文、院長李海洋出席,醫務處臨時負責人、門診部主任吳春維,副處長趙偉,大學城醫院院長唐學傑,大健康學院副院長、大學城醫院首席顧問曹煜參加會議,貴醫附院副院長楚蘭主持會議。會上,唐學傑匯報了大學城醫院基本情況,以及目前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幫助的事項。
  •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定點幫扶虹關村顯成效
    2018年9月以來,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承擔定點幫扶婺源縣虹關村任務,著力構建「一核三引擎」工作格局,打造撤不走的脫貧致富模式,幫助脫貧40戶12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1%,取得了明顯成效。聚焦黨建核心,凝聚幹群合力該校堅持把村支部建設作為首要抓手,突出「四個提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政治意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升思想認識。通過支部會、支委會等形式,確定了脫貧工作三步走思路;提升幹部素質。
  • 這家中國電建公司厲害,登上了喀麥隆《今日》報「頭版頭條」
    日前,喀麥隆《今日》報對明圖姆公路項目進行「頭版頭條」宣傳報導。通訊社分別從施工質量、履行社會責任以及項目面對新冠疫情克服種種困難提前完工等方面,對明圖姆項目進行全方位報導。《今日》報社記者在文中這樣稱讚中國水電項目部施工質量:「我們從雅溫得出發,經過桑梅麗瑪和朱姆,終於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明圖姆;進入明圖姆雷雷路段,我們明顯感覺到行車更加舒適,路面更加平整,這和沿途路段的感受明顯不同,很難想像這麼高質量的工程,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建設」。
  • 陽光下 他們笑起來的樣子真美——陽光保險雲南扶貧記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陽光人壽雲南分公司教育扶貧的主要參與者,一路走來,她收穫了太多的感動。截至2020年底,陽光保險已經在雲南援建4所博愛學校,在全國援建36所博愛學校。  2011年,陽光保險在楚雄州雙柏縣大莊鎮原杞木塘小學援建「雲南雙柏縣陽光保險博愛小學」。學校距縣城30公裡,除了學校附近的2個村莊外,其他村的學生上學都要步行一個小時以上。
  • 中國企業扶貧故事|海底撈「養大」的孩子,教育幫扶從幼兒園到大學
    截至2020年10月31日,海底撈在職員工中,有1473人來自廣西隆林、雲南鎮雄等52個國家級貧困縣。教育補貼覆蓋從幼兒園到大學為鼓勵家庭條件一般的優秀學子勤奮學習,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海底撈針對今年考入大學的普通員工(3年以上工齡)子女發放獎學金及一封祝賀信,共惠及144名員工。
  • 「頭條」中化情系扶貧路 草原飛出歡樂歌——中化集團定點幫扶阿魯...
    「阿旗是中化集團的定點幫扶單位,疫情當下,獻一份愛心,出一份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化集團駐阿旗扶貧幹部呂海濤說。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對阿魯科爾沁旗進行定點幫扶,已累計為阿旗投入各類扶貧資金4185萬元,實施大小各類配套項目38個,引入各類項目資金4000餘萬元,先後派出4名幹部掛職駐旗入村,全力推進定點幫扶工作。「書記,今年我的34畝土地全部入股。」程永前拿起筆填寫了入股合同書。
  • 中國壘球學院落戶南京工業大學
    12月19日上午,由中國壘球協會、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工業大學四方共建的中國壘球學院在南工大成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一級巡視員郝風林、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司長李業武、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巖、中國壘球協會主席楊旭、江蘇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李金泉、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王偉中、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保平、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等共同為中國壘球學院揭牌。2001年,南京工業大學與江蘇省體育局以「省隊校辦、體教融合」模式共建江蘇女子壘球隊。
  • 來看咱們定點幫扶的突泉縣!
    來看咱們定點幫扶的突泉縣!就在今年3月,中國氣象局定點幫扶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後突泉發展得怎麼樣?半年多來,中國氣象局結合突泉縣脫貧摘帽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的基礎上,助力突泉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效有機銜接。
  • 中國郵政教育扶貧模式獲贊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河北省和廣東省扶貧辦、河北省邢臺技師學院分別作交流發言。     中國郵政按照定點扶貧規劃,依託所屬的石郵學院和企業優勢資源,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定點扶貧地區——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和洛南縣,打造了獨特的「教育+就業」扶貧模式,取得了扶貧扶志又扶智的成效,受到與會領導和代表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