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昨日小南推文
近日,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等媒體在我校相關部門陪同下,赴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圍繞南京大學產業扶貧和思想、教育扶貧工作進行實地調研採訪。
雙柏縣位於雲南省中部,是紅河源頭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採訪期間,雙柏縣陰雨連連,地面泥濘溼滑,綿延的山路上偶有山體滑坡和落石的留下痕跡。調研採訪組按照既定計劃奔赴採訪地點,「上山下鄉」實地獲取第一手新聞素材。
調研採訪組一行第一站來到工業大麻基地調研採訪。據了解,為了將工業大麻項目引到雙柏,我校在2019年投資3.2億元,由生命科學學院朱海亮教授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如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雙柏縣重點產業。「雲南有種植工業大麻特有的地理條件,工業大麻的管制特點又適合在原產地開發加工,開發工業大麻把深加工的利潤留在當地。」項目負責人介紹了基地的基礎情況及工業大麻的製作、處理流程。
雙柏南大勵行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是我校建立的全資子公司,在這裡,調研採訪組見到了茶葉、蜂蜜、醬油等多種多樣的農特產品。據介紹,南大勵行著力挖掘「小」產品的「大」價值,精心打造了「情系雙柏」和「情系滇西」兩個系列的農特產品。公司還通過多種方式為農戶增加銷售渠道,比如,疫情發生後,公司主動轉戰網絡平臺,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抖音帳號及淘寶網上商城,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拓寬農產品銷路,自成立以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額已突破800萬元。
調研採訪組一行前往和平村委會,調研採訪養豬基地及原生佛手雞養殖基地相關工作人員;實地走訪大莊農盛農業有限公司、和平村蔬菜育苗基地及和平村委會養豬基地,考察基地建設及運行情況;參觀雙柏縣「一縣一業」中藥材最大種植地,即愛尼山鄉中草藥材種植示範園,了解中草藥材種植知識及銷售渠道。
在雙柏一中,調研採訪組看望慰問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自1999年共青團中央「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啟動以來,南京大學已選派22屆研究生支教團,總計388多名優秀大學生到西部支教,其中,雲南支教團已是第8屆。「作為雲南走出去的大學生,我深知求學不易,希望可以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孩子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孫同學說。支教團的同學表示,在雙柏一中和妥甸中學支教期間,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跟隨在校老師們進村入戶進行家訪,動員孩子們上學接受教育。
在我校幫扶學校查姆小學及幫扶單位雙柏縣委黨校,調研採訪組一行聽取了雙柏縣教育情況匯報,並來到參觀畢摩文化展廳,深入學習了解查姆文化及彝族畢摩文化。
8月19日上午,南京大學定點扶貧媒體專家調研座談會議在雙柏縣人民政府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教育扶貧、思想扶貧和產業扶貧等重點幫扶工作完成情況及雙柏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交流討論。中國教育報新聞中心副主任柴葳對南京大學在結對幫扶雙柏縣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她表示,在本次調研中,將深入挖掘南大在扶貧一線的典型事跡,宣傳推廣先進扶貧經驗,助力南大發揮脫貧攻堅示範效應。
雙柏縣委書記李長平,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文林,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我校掛職幹部王建富等人,我校國內合作辦公室主任高新房、校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陪同調研。
自2013年結對幫扶雙柏縣以來,南京大學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重要思想,堅持「雙柏所需、南大所能」的原則,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和創新優勢,建設文化品牌,完善培訓體系,加強交流互動,於2019年4月順利助力雙柏縣脫貧摘帽,並在國務院扶貧辦等單位組織的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成效考核中獲評最高等次「好」的評價。
來源:新聞中心
攝影:崔劍龍
原標題:《媒體專家赴雲南雙柏就我校定點扶貧工作開展調研採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