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域:擴展為以新都、青白江、金堂三個核心區為主體,金牛、成華、彭州、龍泉驛為四個協同區
新內容:由城市舊城改造拓展到改造、改善、改革三個方面,重點推動產業重構、形態改造、功能提升
新定位: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經濟增長極、連結亞蓉歐陸港門戶樞紐、產貿結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我們為什麼要「北改」?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我市「北改」區域GDP年均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5%,社消零總額年均增長9.4%,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8.6%。
數據折射了「北改」區域3年來的新面貌,區域城市形態、生態明顯改善,開放型產業體系逐步形成,泛歐泛亞鐵路門戶樞紐初具規模。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多重機遇交織疊加,為成都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聚勢賦能。
站位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服務新格局。依託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主動擁抱「開放紅利」,「北改」區域迎來了發展的最大變量與機遇。
就在12月16日舉行的「北改」工作推進專題會上,成都提出,將區域打造成為成都都市圈重要經濟增長極、連結亞蓉歐陸港門戶樞紐、產貿結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內陸腹地變成了開放前沿,城北再度崛起。
成都國際鐵路港
為什麼改?
答:推動北部區域發展邁上新臺階
「我們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更新行動。」16日的「北改」工作推進專題會上,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首先提及的就是城市空間之變。
截至目前,青白江區以市場化方式完成1.6萬戶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釋放1.3萬畝城市發展空間;與攀成鋼、川化合作開發老廠片區,啟動64戶高能耗低效企業調遷,新增發展空間1.2萬畝。
重塑城市空間格局。「我們跳出老城區,規劃建設40平方公裡歐洲產業城,在老城區建設智慧產業城、在鳳凰湖周邊建設鳳凰新城,徹底改變了毗河南北、新老城區『兩個不平衡』局面。」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青白江歐洲產業城
城市更新力度之大,既表明了決心之堅,也展現了轉型發展之迫。
「北改」區域自古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商賈雲集,是川西傳統的工業商貿中心。工業文明時代,北部區域更是城市發展的產業標杆。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產業變遷,提及包括青白江在內的「北改」區域,老物流基地的塵土漫天、老工業基地的高爐煙雲是第一印象。曾經在不少市民眼中,「北改」區域依舊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如何調整城市「工業機器」風貌,老工業基地如何轉型,是全球在工業文明時代輝煌過的城市不得不面對的新課題。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全面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推動人口經濟空間布局與資源環境稟賦相適應。
十字方針回答了為何要「北改」這一時代命題。「北改」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保護北部生態屏障、保持城市發展戰略穩定性的客觀要求,是解決開發強度逼近上限、產出效率偏低、環境汙染等矛盾問題的現實需要,是優化調整城鎮空間結構和重塑經濟地理、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具體舉措。
成都提出,要站在大歷史觀、城市發展規律和對城市、人民高度負責的高度,凝結共識、凝聚合力,努力推動北部區域發展邁上新臺階。
「北改」範圍也隨之發生新變化。「北改」區域調整為以新都、青白江、金堂三個核心區為主體,金牛、成華、彭州、龍泉驛為四個協同區。
新發展格局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同頻共振,正重新定義未來城市產業體系、悄然重塑經濟運行組織方式。
至此,「北改」區域也由舊城改造的主戰場轉變為城市功能重構的主戰場。
改些什麼?
答:改造、改善、改革三個方面
除了範圍之變,「北改」的內涵變為,從舊城改造拓展為改造、改善、改革三個方面,重點推動產業重構、形態改造、功能提升。
「北改」,轉變為一項系統工程,人、城、境、業和諧統一貫穿其中。
12月18日,總投資超50億元的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三期項目在新都開工。園區布局打造「鈑金、裝配、工裝」三大製造基地,將引進項目20個。
航空科創中心效果圖
龍頭企業牽引,帶動產業生態圈建設。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是新都區搶抓戰略機遇與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手共建的產業園項目,也是新都區航空產業發展的集中承載地,項目總規劃2000畝,總投資超100億元。
「目前,產業園一期200畝柔性機加專業生產區已全部建設完成。今年4月,二期800畝柔性機加、成飛民機、四中心(熱表中心、檢測中心、物料中心、交付中心)等項目啟動建設。」新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在2021年三期建成後42個項目全面入駐。
整個園區全功能運營,將實現航空配套供應商從「工序加工」到「零部件完整交付」的跨越;實現從「零部件製造」向定製化高端工具機研製、大部件研發設計、航空工藝創新、產業孵化運營、特色人才培育的突破。
航空產教園效果圖
園區同步配套航空活力公園、航空產教園、航空科技城高品質科創空間等。而新都石板灘片區,也將乘勢以公園城市打造為目標,建設以軌交活力城及航空動力港兩個1平方公裡核心區高品質科創空間為帶動的悅動新城。
從一隅擴大至整個「北改」區域。老工業區印象正在發生全面轉變。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能級建設鐵路港、歐洲產業城、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青白江區今年引進實施玉湖、重汽王牌等總投資826.9億元的97個產業化項目。聚焦大港區臨港產業體系,適歐適鐵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加快形成,金堂天府水城產業功能區引進上海發網、北控冷鏈、香港銅鑼灣等項目11個、總投資284.2億元。
鳳凰山體育公園效果圖
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北改」區域公園城市形態逐漸呈現,改造棚戶區和城中村1.3萬戶、老舊院落121個;建成熊貓綠道等各級綠道991公裡,相繼開通地鐵3號線、5號線、8號線,市域鐵路S1、S2、S12等有序推進;天府藝術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功能性項目加快推進,新增綠地面積1069公頃;新都七一廣場、青白江國家館建成開業,廖家灣TOD綜合開發項目穩步啟動;加速形成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建成各類公服設施240餘個。
改的方向?
答:提高要素資源集成能力和人口經濟承載能力
12月15日,成都海關發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成都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今年前11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6566.4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57.1億元,增長34%,佔31.3%。
開放是成都「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最大變量。「北改」區域承載著國際鐵路港、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是東蓉歐陸海新通道的支撐載體,是連結服務中國西部、東協、歐亞地區市場的陸港樞紐,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進入「十四五」,「北改」的內涵進一步拓展。
全面提升城市位勢能級。著眼於「十四五」發展,成都提出,「北改」區域要以持續強功能、優形態,不斷提高要素資源集成能力和人口經濟承載能力為戰略方向,努力建設形成成都都市圈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連結歐亞的陸港門戶樞紐、產貿結合的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將通道樞紐的價值充分轉化為「北改」區域發展新動能?
11月15日,第三屆「亞蓉歐」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成都舉行。此次大會,碩果纍纍——通過成立中歐班列國際供應鏈聯盟、南向通道戰略合作等活動,推動國際通道多層次合作,並重點謀劃「中老、中緬」國際鐵路大通道,進一步提升成都作為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在全球的影響力。
第三屆「亞蓉歐」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成都舉行
「亞蓉歐」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是成都把口岸通道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點,也是以開放通道大建設促進對外開放大發展的縮影。
「打造適配『外循環』門戶樞紐功能的高能級開放平臺,推進『北改』區域在主體功能區差異化發展中形成適歐適鐵的開放型經濟新基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構築增長極核和動力源泉,帶動周邊區域快速發展。「金青新大港區就是這樣一個極核和動力源。」
整體成勢,相互成就。「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加快推動「北改」區域一體化進程,形成以金青新大港區為中心,多個產業功能區組群發展格局,努力形成新的增長極。
截至目前,金青新3地9個產業功能區共引進臨港製造、保稅加工、國際貿易等領域重點產業項目252個,總投資4980億元,引進外資項目38個,實際到位外資14億美元,美國敦豪速遞、美國安博、德國莫索夫、上海安吉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相繼入駐,173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正加快建設。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綜合片區開發項目效果圖
高標準建設大港區,要加快拓展一體化戰略通道;要提高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要提高產業鏈協作一體化水平。而這,將會是「北改」區域需要作答的新考卷。
來源 | 成都日報錦觀
部分圖源 | 極美成都小分隊
成都發布編輯 | 古月
為「北改」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