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龍泉驛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從一望無際的農田搖身一變成為西部矚目的「汽車城」,千億GDP的產值牢牢的佔據全市第二名,2016年成都市正式代管簡陽市,隨後成都的發展空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局,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東進戰略。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東進將帶來了什麼?而龍泉驛將扮演什麼角色?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成都的發展都是圍繞南門進行的,從高新區到天府新區,成都圍繞南門深耕了三十餘年,但2017年4月這個夏天對成都來講絕對是意義非凡的日子,成都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東進,拉開了東進發展的序幕,東門首次成為成都發展的「主旋律」。
成都自築城以來就被束縛在龍泉山以西的成都平原,而東進讓成都的城市發展首次來到廣袤的川中丘陵,一山連兩翼的城市新格局展現在世人面前。東進的主戰場雖然是龍泉山以東的東部新區,但緊鄰五城區的新中心城區龍泉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東進正讓龍泉山成為成都新中心,無數利好正不斷湧向這座以驛站為名的城市。
龍泉驛|成都製造高地|汽車城
1959年原簡陽縣的龍泉驛與華陽縣的大面、洪河、西河等共同籌建了「龍泉驛區」,1979年原簡陽縣的洛帶區劃入龍泉驛區,形成了今天的龍泉驛區。
龍泉驛區雖然是新中國以後成都最早的轄區但其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龍泉驛早期是個典型的農業區,全區工業基礎薄弱,主要以農業為主,隨著成都的發展,成都金融等新興產業在西部地區處於龍頭地位,但成都工業十分薄弱,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在成都早期發展論證「向東南發展」的思想影響下,成都在90年代向南開闢了「高新區」,向東則設立了「工業區」。
隨著重慶的直轄,成都則加快了發展工業的腳步,1996年四川省汽車產值約13.6億元,但重慶在1997年直轄後直接帶走11億,這使得四川汽車業基本被「摧毀」,而龍泉驛作為成都的工業區,便被寄予了發展汽車業的重任,在全省、全市的支持下,龍泉驛已經成為集聚:大眾、吉利、野馬等諸多汽車工廠的西部汽車都市了,2019年龍泉驛GDP高達1318億,雄踞全市第二。
此時的龍泉驛雖然很風光,但龍泉驛的發展狀況與許多二圈層區縣十分相似;城建、商業、醫療、交通等還有很大的短板,此時的龍泉驛還是典型的「小城市帶大農村」城市結構。
而成都東進戰略,讓龍泉驛的發展迎來了全面提升期,如果說以往的東進解決了龍泉驛的飯碗問題,那今天的東進將賦予龍泉驛一次新生,一次全新的城市品質提升,一次融入五城區的巨大機遇。
東進機遇|城市品質全面提升
今天成都的東進受益最大者是:東部新區,一個站在時代之下的未來之城,嶄新的成都,未來的成都。但東進同時也極大的造就了龍泉驛,從成都城市發展格局來看,龍泉驛已然成為成都發展的地理中心。
從未來成都城市空間形態來講,龍泉驛一面受到天府新區的輻射,向東直連東部新區這座未來成都,而向西則緊接傳統五城區,這意味著老成都要與未來成都實現互聯互通,只有兩個選擇:向南經天府新區對接新成都,向東經龍泉驛直連新成都,成都只有二選一。
而這而二選一給足了龍泉驛發展空間,當前成都正全力向東其很大一部分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影響,而雙城圈作為國家級城市群被賦予了內陸開放新高地、帶動西部大開發、拉動內需等巨大使命,而龍泉驛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
巨大的使命需求正讓成都資源不斷的向東傾斜,東進直接讓成都將「大運會」主戰場拉到了龍泉驛,大運會作為成都衝擊「國際賽事名城」的開幕之作,承載著成都世界超級城市的夢想,大運會對於成都的發展有著裡程碑似意義,而作為主會場的龍泉驛接機大運會將撬動千億產業,世界的目光將聚集到這座西部汽車城之上。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舉辦國際賽事必定要動城市發展,最直接的便是基礎設施的更新,而龍泉驛也是如此,蜀都大道東延線開建、成洛大道等藉機改造,東安新城呼之欲出,東安新城的建設將為成都東進打造堅硬的基礎。大運會極大的帶動了龍泉驛的城市發展,有效的改善了龍泉驛落後的基礎設施,刷新了龍泉驛落後的城市面貌。
大運會是龍泉驛發展的裡程碑。
東進撞上新北改|城市荷爾蒙的大爆發
前段時間,成都新北改正式起航,此次規劃北改規劃拓展到:新都、青白江、金堂三個核心北改區縣,而金牛、成華、龍泉驛、彭州為四大協同區。
此次北改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原來北改以舊城改造為主,新內容則拓展到了:改造、改善、改革,重點推動:形態改造、產業重構、功能提升。這意味著新北改政策不僅要推動城市更新,改善城市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還要重塑城市的產業等方面,一次城市由內到外的「新生」政策。當東進撞上北改,一次城市荷爾蒙的大爆發,全新的龍泉驛正行駛在這片蜀都大地上。龍泉驛新中心城區的領頭羊2017年成都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成都重塑城市發展形態,東進戰略的開啟。另一件便是成都主城擴容(11+2)的成都中心城區全面開啟。
成都這兩大手筆其深刻的含義就是:打破圈層發展結構,開啟大主城時代,集聚資源向東進擊。龍泉驛站在了成都發展的風口之下,而能夠如此享受到東進的紅利的在新中心城區內也獨此一家。能夠和龍泉驛發展潛力匹敵的也僅有雙流了,今天的雙流行政版圖內發展的很驚豔,天府新區、高新區都有雙流的基因,但高新區和天府新區都是雖不是行政區,但「卻是行政區」。雙流目前最大的資本是:機場和緊鄰高新和天府的區位優勢。而龍泉驛將在未來10年繼承這樣的優勢。
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於明年運營,屆時成都大部分航班都將轉移至新機場,這肯定會直接大幅度削弱雙流機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而龍泉驛的13號線二期將直連新機場,這使得龍泉驛與新機場的地理空間大幅度縮減。同時龍泉驛也緊鄰高新和天府,但過去路網不成熟導致龍泉驛與高新、天府的聯繫不是很緊密,隨著五環路等主幹道工程的建設,龍泉驛受到南門的輻射將會日益明顯。雙流的優勢即是龍泉驛的優勢,而龍泉驛還坐擁東進和未來成都城市發展空間的「中心」的優勢,剩下的溫江、郫都、新都、青白江等新中心城區的競爭力更難以與龍泉驛相提並論。你覺得龍泉驛是新中心城區發展潛力最大的區縣嗎?
私信回復(成都)獲取更多成都發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