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眾多餐企的發展節奏。面對疫情,大多數餐飲品牌關閉,陷入生存「窘境」。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餐飲人在疫情期間交流最多的話題,每天算著損失多少,帳上的資金還能維持多久,也成為疫情重壓下眾多餐飲企業的生存現狀。在此背景下,贏商網特別策劃中小餐飲企業疫情生存現狀系列報導,期望在外力扶助和餐企自救之下,中小餐飲企業早日邁過難關迎「春」來。
「能喝湯的酸菜魚」,聽到這句廣告語,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重慶家常菜品牌「九鍋一堂(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據九鍋一堂創始人介紹,基於對四川泡菜的傳承,以及健康的理念,九鍋一堂推出特色招牌菜——酸菜魚,並在全國範圍內大受歡迎。截至目前,九鍋一堂擁有46家直營店,遍布重慶、成都、西安、鄭州、廈門、濟南、石家莊等城市。
備註:圖為閉店前實景
今日,贏商網對話九鍋一堂創始人周建軍,一起聊聊疫情之下,九鍋一堂面臨的難關和自救方法。
01
46家直營店全部關閉 損失直逼5000萬
春節,本是闔家歡樂的團年景象,也是餐飲行業的高峰期。然而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迫使人們足不出戶,大大小小的餐飲門店也無奈閉店。1月20日,還未到除夕,為了保障員工及顧客安全,九鍋一堂線下46家門店相繼停業。
然而,店鋪的一些固定支出及成本也成為「棘手」的難題。周建軍回憶到,2019年春節在沒有停業的情況下,46家門店加起來一天就是一百多萬。對於九鍋一堂來說,春節雖不是最旺的季節,但相較平時來說,還是有5%-10%的漲幅。在周建軍看來,餐飲行業規模越大損失就越多,因為所有門店都沒有收入。以九鍋一堂為例,從1月20日左右停業到現在,接近40天,按照現在的評估,一天一百多萬,40天的損失就是4000萬將近5000萬。
沒有收入,成本卻一直在增加。其中,勞動成本佔20%多,雖然員工申請減少一點薪資,但大部分還是要發放的;另外房租佔10%左右,現在全國在發起號召減免,但這個減免佔總房租30%左右,意思就是還有70%的房租是沒有減免的,而且物業費、推廣費等都沒有減免。周建軍表示,「正常情況下,包含物業費在內,我們一個月近400萬的房租成本,現在減少了大概70、80萬的數字」。整體來說,品牌的收入和減免部分不是一個量級的,這個減免在一百萬左右,但收入的減少卻是幾千萬,所以這方面還是壓力很大。而即將到來的3、4月目前沒有房租減免信息,但收入的大幅下滑,是可以肯定的。
備註:圖為閉店前實景
此外,周建軍告訴贏商網,因為春節期間的物流、供應鏈的系統都是停業的,因此他們就需要囤貨,囤貨的價值大概1500萬,以此保障十天到半個月左右的貨物供應。疫情期間,囤的蔬菜類貨物基本上全部爛掉報廢,肉類也會有一些折損,這部分算下來也是很大的損失,「我們現在每天家裡面吃的都是店裡囤的蔬菜,能吃一點是一點,全部報廢實在是太可惜」。
周建軍透露,2020年,原計劃把西安的門店拓展到10家,但現在遭受了疫情,這個拓展計劃應該要大幅收縮。
02
自救指南:政策扶持、外賣、預售、融資
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一時間「自救」、「渡難關」也成為一些中小餐飲企業生存關鍵詞。在這個特殊時期,加大外賣力度是最普遍的押寶方式。不過,對於九鍋一堂來說,這也是杯水車薪。周建軍告訴贏商網,「我們的損失為一天100多萬,但現在外賣一天只有幾萬塊錢的收入,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而且很多區域的門店,由於疫情嚴重,政府嚴控,外賣也沒有開展。
據周建軍介紹,九鍋一堂除了有自己的外賣平臺,也跟其他平臺合作,但銷售量並不好。目前,外賣並沒有推出讓顧客單點的菜單,但制定了多個單獨的外賣套餐,跟以前的並不相同,預計之後會有所調整。
疫情期間九鍋一堂外賣套餐
另一方面,九鍋一堂的門店都在購物中心,必須要商場允許商戶進去才能做外賣,有些商場不讓員工進去,就沒辦法做外賣。比如重慶解放碑區域是完全不允許所有商場營業,那外賣業務就沒辦法開展。「我們在重慶主城區有20家門店,現在在做外賣的只有少數部分門店。而且我們現在做的是全城覆蓋,主城區皆可配送。由我們員工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去送餐,這個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並沒有什麼利潤,主要就是讓員工動起來」。第三方外賣平臺,像美團的外賣抽成也特別高,所以外賣基本是沒有什麼利潤的。
除了外賣,九鍋一堂還爭取了政策,採用預售、融資等措施來幫助自己渡過眼前這個難關。
周建軍介紹到:
第一,主動跟物業方、租賃方溝通,希望減免的幅度更大一些,因為國家也在號召2月份的房租、物業費最好是全免,3月份減半,所以企業也在按照國家號召跟物業進行溝通。舉例來說,比如一個月房租需要6、7萬元錢,物業方減少幾千塊錢,這對於企業來說是很難的。所以現在公司主動去跟甲方進行溝通,希望他們給予更大的支持。
第二,跟員工溝通。目前,九鍋一堂一共有1000多號員工,2月份才100多人到崗,其實還有很多人是沒有到崗的,這期間他們也沒有工作,這樣可能就會面臨降薪。所以現在還在跟員工溝通,要降低一些費用。很欣慰的是,現在公司遇到了困難,有員工主動提出疫情期間工資全免,來幫公司渡過難關。不過,公司還是會發放員工的工資,比如發放最低保障,或者分批次發放。
第三,提前預售。做餐飲最重要的是現金流,沒有現金流就很難活下去。因此,現在也會推出一些促銷、會員充值等活動。比如現在提前賣代金券,等恢復營業了可以使用,給消費者一些折扣,這樣能夠先緩解一下現金流。整體來看,預售參與人數比較樂觀,推出時間不足一周,就有超過2萬的會員參與。說明消費者對九鍋一堂還是很認可、也是比較支持的。
第四,融資。找銀行等各種渠道,包括跟公司的高管、普通員工借錢,或者跟供應商溝通能否延期繳納貨款。同時,也跟銀行溝通,能否延長貨款的期限,讓大家共渡難關。但總體來說融資比較艱難,因為銀行現在門檻高,找銀行融資是很艱難的。
03
疫情過後 行業恢復還是未知數
根據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預計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龐大的數據反映出的是整個行業遭受的損失,而對各個餐飲企業來說,因為疫情,人工和租金兩座大山似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
就如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所說的撐不過三個月,周建軍同樣表示:「如果疫情遲遲不過去,我們肯定也撐不了3個月!同時,我們也同樣告知員工實情,如果3個月過後還沒有開業,公司肯定就沒辦法再給他們發放工資,員工也只能自謀出路,企業也沒有辦法,要抗也抗不住。」
在周建軍看來,疫情全面解除以後,門店經營應該半個月到一個月之間能恢復正常。他認為,可能疫情剛剛解除之後會有一波反彈式的消費,但這個反彈式消費是不可持續的,僅僅是短暫現象。因為這一波「停擺」,全國的中小企業均受到重創,這會導致全中國的經濟停滯,停滯之後由於這一部分企業沒有收入,員工的收入也不可能很高,那對他們的消費能力影響還是很大的,因此,整體消費就沒辦法快速提升。報複式消費過去以後,可能市場還是比較悶的,這就不太樂觀。
與此同時,周建軍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就算疫情解除以後,我們也同樣擔心整體恢復不佳。因此,關掉一部分門店也是可能的。如果整體消費不足,消費覆蓋不了成本,那就沒有辦法開店。即便開店,肯定也會賠得更多。所以我們也有預計過這種情況,畢竟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圖片來源:九鍋一堂重慶家常菜微信公眾號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疫情帶來的損失大部分還是餐飲人自己在抗,政府和甲方出臺的政策可以讓他們喘口氣,緩過來才可以生存下去,生存下去才有機會。周建軍在此呼籲,「希望整個行業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困難,特別餐飲行業,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困難還要更多一些」。
中國餐飲業發展到今天,早已告別單打獨鬥的作坊時代,成為融入國民經濟大生態的重要一環,餐飲企業同上下遊緊密融合,組成了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命運共同體,更是直接關係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面對這次疫情,唯有外力扶助和餐企自救雙管齊下,才能邁過這道難關。
我們一起期待疫情過後,舉杯相慶的那天。
(圖片 · 除特別標註,其他來源於九鍋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