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丨每次烈性傳染病爆發 都是災難片的重新...

2020-11-19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近20年,人類世界爆發了幾次大規模的烈性傳染病,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2012年的MERS,還有穿插其間、同樣有一定病死率,但知名度沒那麼高的H5N1和H7N9流感病毒。每次瘟疫肆虐人間之後,世界電影史的面貌都會有些許改變。

熟悉歐洲史的人大概會發現這樣一個巧合:中世紀那段歷史剛好開始於、也剛好結束於歐洲歷史上僅有的兩次鼠疫大流行。不管是公元6世紀被稱作「査士丁尼鼠疫」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還是公元14世紀被稱作「黑死病」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都消滅了很大比例的歐洲人口,深刻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秩序、人口結構、文化經濟、政治格局和生存環境。眾所周知,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電影版圖中非常龐大的一個族群,而全球性傳染病的爆發對該類型片也有著類似鼠疫對歐洲歷史那樣深遠的影響。

70年代的鼠疫與索菲亞-羅蘭的《卡桑德拉大橋》

從電影發展時間軸來看,各國災難片拍攝始於20世紀50年代,盛於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國際機場》是一個裡程碑,緊接著1972年的《海神號》、1974年的《大地震》和《火燒摩天樓》,除此之外當然還有1977年上映,由索菲亞·羅蘭主演的《卡桑德拉大橋》。

《卡桑德拉大橋》講述了兩名國際恐怖分子闖進日內瓦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兩人不慎被致命鼠疫細菌感染,其中一人逃竄到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的列車上,逃亡途中他又把細菌傳染給了更多的乘客。

封面新聞記者查閱了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鼠疫出現發病高峰,1974年全世界共發生2756例,其中越南佔1592例。該片拍攝背景就是當時人們「談鼠色變」的社會大環境。

《卡桑德拉大橋》

作為幾代影迷的「回憶殺」,《卡桑德拉大橋》不僅是極為經典的一部非好萊塢警匪大片(由西德拍攝),同時也是傳染病主題災難片的開山之作。

還有一份數據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報告的新發傳染病種類已近30種,其中大部分是新病毒,多具備致病力強、傳播範圍廣、危害大等特點,如拉沙病毒、伊波拉病毒、人類免疫缺損病毒(HIV)以及多種肝炎病毒都是極受重視的「新毒」。《卡桑德拉大橋》之後20年,電影史上再沒有出現過驚悚級別的災難片,其主要原因並非導演的素材和靈感不夠,而是當時的特效技術還不足以把抗疫故事搬上大銀幕。

直到1996年,由布魯斯·威利斯、布拉德·皮特、瑪德琳·斯託等主演的《12隻猴子》橫空出世。影片講述了世界被一種致命病毒侵襲,剩餘的少數人類只能在地下苟且偷生。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科學家們設計出一個計劃去改變這一切並最終找到了釋放病毒的「罪魁禍首」。

21世紀首例新興病毒 SARS讓災難片拍攝進入新高潮

2003年襲擊世界的「非典」(SARS)病毒是21世紀發現的第一個新興烈性病毒,於是從2004年開始,以傳染病為主題的災難片開始進入歷史上第一個高潮。那一年,日本影片《感染》,美國大片《生化危機2:啟示錄》和泰國電影《非典戰爭》(SARS WAR )相繼上映。《感染》由日本恐怖電影大師落合正幸執導,講述由一起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與此同時醫院內人員開始出現令人毛骨悚然的病毒傳染事件,這是世界第一部將傳染病題材融入恐怖片元素的電影作品。

《生化危機2 啟示錄》

而《生化危機2:啟示錄》開創了生化病毒類災難片的好萊塢模板,之後這種風格的影視劇開始大行其道,同時也將主演米拉·喬沃維奇進一步捧到了好萊塢一線女星的地位。另一部《非典戰爭》則直接取名於2003年震驚全球的非典大流行,但劇情卻比較天馬行空,電影中所謂的SARS病毒並不是真實世界裡的傳染病,而是直接把患者變成喪屍。

《我是傳奇》

從2007年開始,世界各國電影人進一步「大開腦洞」,拍攝出越來越多的傳染病題材災難片,其中最有影響力,也最具票房價值的首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是傳奇》。影片講述的是2012年,人類最終被病毒所擊垮,前軍方病毒學家羅伯·奈佛因為體內有自然抗體未受到感染,而成為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電影裡荒無人煙的紐約獨具一種病態的美感。

《盲流感》

在2008年以前,關於病毒傳染的電影通常難登大雅之堂,它們只是在商業片領域紅極一時,而所謂以文藝和學術並重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威尼斯和柏林)基本都不會選取這類型影片,但《盲流感》改寫了這一歷史。2008年,第61屆坎城電影節將這部影片作為萬眾矚目的開幕片,該片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Jose Saramago的小說《Blindness》,描述了一個陷入致盲病毒的城市,人們不惜生命的代價也要制止疾病的擴散。

H1N1病毒肆虐之後 大牌雲集的《傳染病》成抗疫神作

2009-2010年豬流感大流行(也稱為H1N1),該傳染病起源於豬,最先在墨西哥和美國邊界爆發。在爆發的一年間,僅在美國就導致約6000萬人感染,27萬人入院治療,1.2萬人死亡。據稱, 2009 H1N1傳播到214個國家,在全球大流行中致約28萬人死亡 。H1N1流感之後,以抗疫為主題的災難片拍攝進入了第二個高潮。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讓很多中國人宅在家中,人們有了大把的時間「刷片」。上映於2011年的災難片《傳染病》一度刷爆朋友圈,不僅上了熱搜,而且還在1月28日登上了iTunes旗下電影租賃榜的第10位,成為「抗疫電影」神作。

《傳染病》

《傳染病》由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導。本片囊括了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勞倫斯·菲什伯恩、裘德·洛和格溫妮斯·帕特洛等一眾大牌。劇情講述一位女性從香港出差回到明尼蘇達的家,儘管她表現出疲勞和類似感冒的症狀,但她認為這只不過是時差反應。在接下來的24小時,她最終去世,而一種致命病毒也隨之在全球席捲開來。

這部電影整個故事和主線很簡單:發現瘟疫,採取措施,尋找方法,最後發現疫苗。情節大概會讓很多衝著這麼多大牌明星來看的人失望,但是卻真實反映了在整個過程中政府的反映,部門的措施,社會的現象以及人們的掙扎。所謂的素質和文明也僅僅是在人們行走在安定與穩定社會的表象,當未知的威脅佔據人們心靈後,恐慌所導致的原罪就會顯露無疑。

或許影片的另外一個結局則是沒有找到疫苗,但滅亡人類的並不是瘟疫,而是人類本身。電影的這個主題讓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折磨的人們感同身受。

韓國影人的崛起 《釜山行》背後是MERS的創傷

《傳染病》是H1N1病毒爆發之後開始拍攝的,2012年上映的韓國災難片《鐵線蟲入侵》亦是如此,只不過該片的主角不是流感病毒,而是寄生蟲。影片講述了上班族載赫在人類遭遇寄生蟲威脅不斷死去的危機情況下,與身為警察的弟弟載弼一同奮力拯救家人的故事。這部電影和美式抗疫影片追求特效場景和感官刺激不同的是,它重點刻畫出了人性在疫情面前的細微之處。因此《鐵線蟲入侵》當年不僅口碑爆棚,也讓韓國電影人對後來另一部類似題材電影——《釜山行》的拍攝駕輕就熟。

《釜山行》是最近被提及次數不亞於《傳染病》的另一部災難片,很多當年錯過該片的影迷都主動在家裡「補課」了。《釜山行》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主演,影片於2016年上映,影片講述單親爸爸與女兒乘坐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致命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穿越千年的安魂彌撒 世界名畫裡的「戰疫...
    歐洲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曾誕生了無數瑰麗的藝術寶藏,藝術巨匠們不僅用畫筆謳歌上帝與天使,同時也在描繪撒旦和死神,而作為硬幣的反面,那些與死亡相關的畫作很多都是以瘟疫作為敘事背景。而難能可貴的是,一些涉及瘟疫的作品散發著溫暖人心的光芒,無論是宗教式的祈禱還是對惡疾的救治,都能看到人類在瘟疫面前不屈而頑強的抗爭。
  • 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丨職業和堅守:美國醫療劇中的女性形象
    △《實習醫生格雷》第十六季海報美國醫療劇在情節結構、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擁有其顯著的特點。縱覽近年來的美醫療劇領域,《急症室的故事》《良醫》《豪斯醫生》及《實習醫生格雷》表現最為搶眼,成為一直以來的典範。《良醫》與《豪斯醫生》的觀看量和討論度在都十分矚目,後者則是美國最長壽的黃金檔劇集之一,亦是成為美國電視史上播出最久、最成功的醫療劇。本質上,這是價值觀的宣揚,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也為美國起伏的市場經濟提供了一種自救的辦法。
  • 銀幕共情,疫情「神還原」,災難電影的「現代啟示錄」
    正月逐漸進入尾聲,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席捲全球,病毒的爆發不僅考驗著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影取材自現實又高於現實,這些災難電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特殊時期重新引起關注也並非毫無根據。為此,文思君複習了一些以傳染病或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這些誕生於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影片不僅折射出了世間百態,甚至還預言了今日所發生的一切,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 浙大教授王立銘:隔離是對抗烈性傳染病最有效措施之一
    浙大教授王立銘:隔離是對抗烈性傳染病最有效措施之一 2020-01-29 21:35:56 責任編輯:羅攀     王立銘 本人提供   (抗擊新型肺炎)浙大教授王立銘:隔離是對抗烈性傳染病最有效措施之一
  • 這7部傳染病災難片,看完頭皮發麻
    立足當下,不少傳染病題材的災難片,都相繼走入觀眾視野,讓人們重新審視災難的可怕、人類的渺小以及人性的複雜。 片中很多情節,都與當下現實高度吻合:傳染病病毒發生地,都在中國;傳播病毒的始作俑者,都被推測為蝙蝠;人類被感染之後,一般也會經歷較長的潛伏期(9天左右)……
  • 戰疫史志②人類發展啟示錄丨被忽視的光緒十六年冬季的傳染病
    冬瘟就是冬季傳染病。清代醫學術語與西醫用語完全不同,當時人記載的「大疫」、「時疫」、「癘疫」、「冬瘟」、「疫氣」,對應今天什麼疾病,往往醫史專家也難以解釋。一般理解,天花、霍亂、白喉、猩紅熱、瘧疾、傷寒,都可歸於瘟疫之中,而流行性感冒、腦膜炎、甲B型肝炎,當年叫做什麼,就含混不清了。
  • 周末福利:觀影《世紀戰疫》(傳染病)
    《世紀戰疫》是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一部災難片,於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香港,一輛推土機在摧毀熱帶植物;一隻驚慌失措的蝙蝠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家,跑到了豬圈拉便便;一個出國旅行者正準備把信用卡遞到酒吧侍者的手上,一個商務會議在一片握手和問好中開始,一個男人在公交車上咳嗽…… 這些本沒有關聯的事情被一種傳染病聯繫在了一起。
  • 文藝批評 | 鮮佳:人倫本位、情感療治與民族寓言——日韓疫情災難片的類型風格解讀
    本文將主要集中在日韓的主流商業片上,並從人倫本位、情感療治與國族寓言三個維度,分析其疫情災難片在對好萊塢同類型影片的範式借鑑與類型融合基礎上所形成的本土化特色與民族化風格。本文原刊於《當代電影》2020年第4期,發表時略有刪減,本公號推送為全文版。感謝作者鮮佳授權文藝批評發表!
  • 人類在災難面前是脆弱渺小的,災難需要警示推薦一些好看的災難片
    電影種類繁多,體裁多樣,而災難片很多人都喜歡看,觀看災難片它那緊張刺激感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還有在災難中人類情感的表現讓人動容。災難片它以恐怖、驚慌、悽慘的情節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讓欣賞的人們震撼,深入心靈。對於災難,2020年伊始不僅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陰影下,全球全球都發生了數件災難大事件,病毒爆發、禽流感、地震、火災等等。
  • 精選5部韓國傳染病災難電影:每一部都拍得非常真實
    常時期乖乖待在家防疫時,除了可以追韓劇、看書之外,還可以看一下編輯盤點的5 部與傳染病有關的災難片,殺時間之餘還能從中獲得反思喔!現在的電影劇情都相當考究,甚至還會請示相關專家來當顧問,真實性貼近生活,讓人更加能夠身歷其境了。
  • 美國災難片的背後寓言
    西方的災難片,在娛樂性之外,本身就兼具著寓言性的價值。無論電影人如何去架空歷史結構或者是重構歷史背景,他們都必須包含著這些「災難元素」的存在,是這些災難的元素構造了類型的「奇觀」世界。這讓災難片承擔起了部分的「現實主義」的寫照。儘管「現實」是模糊的,但是它依舊具有現代主義的價值意義。
  • 看災難片,是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人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走得多快,都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否則我們將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  ——尹鴻  為什麼人們愛看災難片  大家對很多災難電影比較熟悉,比如《2012》《後天》《我是傳奇》《傳染病》等等,這些電影都以表現災難為題材,一般把它們叫作「災難片」。  災難片有3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破壞力量。
  • 戰疫史志訪談啟示錄|「守護者」李素英:「人的行為非一朝一夕能...
    受訪者供圖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戰疫關鍵詞 醫院感染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戰疫人物誌 李素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院感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院感專家。曾任北京市SARS醫療救治指揮中心院感組專家成員。
  • Contagion《傳染病》、《世紀戰疫》
    2011年9月9日上映的Contagion,中文譯為《傳染病》(大陸)、《世紀戰疫》(港)、《全境擴散》(臺),是群星雲集的科幻驚悚片
  • 有些電影,今年看格外有感觸,原來44年前就有了病毒題材災難片
    也再一次,讓我們重新接觸了這樣一類關於病毒感染的災難片。說起烈性傳染病,我們還是會不禁回憶起2002年的一場「非典」。而美國恰巧就有這樣一部電影是以「非典」為藍本而拍攝的,這就是《傳染病》。這部電影起初上映的時候票房非常不好,在國內豆瓣打分也不高。
  • 傳染病/世紀戰疫 (最近很火的神預言電影)
    ===========================================================================================================================================================================================◎譯  名 傳染病
  • 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你看過幾部?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圖片由「人文清華講壇」提供)『為什麼人們愛看災難片』大家對很多災難電影比較熟悉,比如《2012》《後天》《我是傳奇》《傳染病》等等,這些電影都以表現災難為題材,一般把它們叫作「災難片」。災難片有3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破壞力量。
  • 愛拍災難片的韓國,現實中也告急了,不久前還是文藝小資的模樣
    韓國除了愛拍偶像劇,災難片也是一大產業。比如《海雲臺》、《漢江怪物》、以及在國內火到不行的《釜山行》。災難片中的那些鏡頭、畫面似乎離現實很遠,但是韓國就拍過一部叫做《流感》的災難片,似乎自帶預言功能。講述的是政府官員在流感爆發之前不重視病情,由於找不到抗體、病毒擴散極快的原因而造成恐慌,政府更下令封城,導致被隔離於城市裡的人,只能自己在縫隙中想盡辦法生存與掙扎。在這部電影中,韓國人經歷了一場大規模流感,從疫情傳播方式到民眾反應都真實到可怕。
  • 傳染病有多可怕?這部韓國災難片真敢拍
    韓國在動作片、犯罪片、懸疑片、恐怖片等各種類型片中,都屢出佳作,當然,災難片同樣是韓國電影的強項之一。無論火爆整個亞洲的喪屍片《釜山行》,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海嘯片《海雲臺》,還是視效與人情並重的《摩天樓》,都收穫觀眾不少好評。災難片中,還有一類不容忽視,即病毒類災難片。
  • 人類對抗傳染病類的災難電影,《流感》排第一,其他幾部驚心動魄
    韓國人不但劇情片拍得不錯,腦洞還很清奇,拍了很多災難片,但不得不說,有些拍得很不錯。相信有不少人也看過不少韓國災難片,電影《流感》絕對算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今天我來推薦幾部除了《流感》外還值得一看的傳染病類災難電影,絕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