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一座耗時22年的建築賠上了王位和帝國:泰姬陵的故事

2021-02-13 青年建築


今天,泰姬陵的故事往往被當做一個至高無上的男人為深愛的妻子建造宏偉紀念碑的傳奇。但實際意義遠不止於此——這個男人被對妻子的激情所支配,妄想在人世間建造一座永生花園,同時也企圖通過紀念碑以確保自己的不朽。

在印度,人們聽著泰姬陵的故事長大:工匠們被刺瞎雙眼以保證泰姬陵的舉世無雙,或者那傳說中的黑色泰姬陵,以及帝王對臣民的血腥統治。泰姬陵背後那些神秘浪漫的傳說,和它的建築風採,無不激發人們一次次投入精力去探究其中的細微差別和工程技術,解讀隱藏其後的歷史和原因。

 

這幅畫描繪了莫臥兒皇帝沙賈汗與兩個兒子在一起的場景。畫頁裝飾著繁複的花邊,圖中文字說明額畫中人物的關係(除右一人,其餘為家人)。

 

2000年,在塔塔集團印度酒店公司(Indian Hotels Company Limited, IHCL)的邀請下,以遺址管理計劃為項目前置基礎,形成了泰姬陵保護合作組織的核心團隊,從而為泰姬陵未來的整體管理確立原則和戰略,並為決策程序提供可靠的方法論。

 

幾年之後,核心團隊成員決定撰寫一本書——也就是這本《泰姬陵的故事》,記錄這座曾給予他們啟發的偉大建築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更加多元的故事實際上能夠加深人們保護泰姬陵的參與程度,並繼續拉近它與所在城市阿格拉的關係。

 

那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國王統治著整個印度斯坦,阿格拉如日中天,城市的河濱地帶已經發展成熟。阿格拉的制高點是阿格拉堡,沙賈汗(Shahjahan)的白色大理石圓形屋頂高高在上。河邊遍布純粹用作享樂的花園,而在堡壘一側,則是鱗次櫛比的豪宅莊園。這些房屋和花園由皇帝賞賜給貴族,彰顯著權力與榮寵。

 

在中亞,花園是權力的偉大象徵,比如帖木兒在撒爾馬罕修建的大量花園就是以被他徵服的偉大城市命名的。這些花園連成一圈,構成了被徵服地區的景觀。

 

這張細密畫描繪了坐在波斯花園裡的貴族。花園底部是一排欄杆,遠處有一堵高牆,左側是一個拱形圓洞。水渠周圍簇擁著開滿小花的植物。背景中的樹木間,鳥兒飛翔穿行或棲息在樹上。

 

波斯花園作為天堂花園(garden of paradise)的概念,其實與伊斯蘭教的信仰相去甚遠。伊斯蘭教相信,那些跟隨真主安拉的人,會進入永生花園。永生花園作為一個花園,顯然是一個更世俗的版本。從其他早期波斯還原的設計理念來看,無論是內部的奢華生活,還是將其視為創造世間萬物和精神世界的中心,都能看到它與永生花園的聯繫。

 

花園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果甜花香帶來的愉悅,更在於它是遠離外面那個現實世界的棲心之所。

莫臥兒帝國的第四代皇帝賈漢吉爾在波斯花園裡享受妻子的款待。這幅畫顯示了莫臥兒王朝的皇帝們是多麼喜歡花園。賈漢吉爾在阿格拉修建了許多花園綜合體,包括位於阿拉姆花園的賈漢吉爾亭,但他最重要的花園在克什米爾。

  

1631年,在隨軍徵戰德幹途中,抵達布爾漢普爾(Burhanpur,印度中央邦城市)後不久,沙賈汗最心愛的妻子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誕下第13個孩子胡斯納拉·貝古姆(Husnara Begum),但這個孩子只活了幾天。胡斯納拉的死並不是好兆頭,在這段絕望的時間裡,慕塔芝再次懷孕,生下了第14個孩子。但這次,40歲的她卻因難產去世。

 

 

沙賈汗宏偉紀念碑背後的靈感來自他最心愛的妻子慕塔芝·瑪哈,她在生下第14個孩子時去世。

 

宮廷史記中有許多關於當時厄運與絕望之情的描述。其中有一則關於慕塔芝的傳說是這樣的:她聽到孩子從她子宮裡傳出的哭聲,知道自己行將死去,便要求與皇帝見最後一面。在氣息奄奄之時,她要求皇帝保障她倖存孩子的權力,並請求道,「給我建造一座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陵墓」。

 

泰姬陵博物館收藏的這張平面圖是泰姬陵最早的規劃圖之一,展現了圍牆庭院的整體構造。主陵、清真寺和答辯廳都在河邊的同一平臺上,前庭是神聖空間向世俗居住區過渡的空間,如今這個居住區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泰姬陵甘吉市場(Taj Ganj)。

 

官方記載,沙賈汗當時痛不欲生,「徵服世界的君王曾經目光炯炯,如今卻滿含淚水」。他把慕塔芝埋葬在一個名叫扎納巴德的花園裡,接下來的十年裡,他全情投入於陵墓的修建。這既是一種宣洩,也預示著莫臥兒帝國的終結。

 

在之後的幾年裡,皇帝都身著白色棉布衣服,為宮廷定下哀悼的基調。慕塔芝去世6個月後,她的兒子沙·舒賈(Shah Shuja)在她的醫生和密友的陪伴下,從扎納巴德花園裡掘出了她的棺槨,並於一個月後(即1632年1月)將其運回阿格拉。沙賈汗仍留在布爾漢普爾解決德幹危機,直到慕塔芝去世一年後才返回首都。這期間,沙賈汗找到了配得上妻子的地方修建陵墓,並且讓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最終,慕塔芝在第二個忌日被安葬在了最終的陵寢。

 

即便在今天看來,一系列繪製於18世紀的建築圖仍然是十分寶貴的記錄。關於穹頂和地下墓穴的剖面圖,對我們理解泰姬陵的規模和細節至關重要。

 

 

陵墓之奢華令人驚嘆,英國旅行家彼得·曼迪(Peter Mundy)對當時的修建規模驚奇不已,他在他富有說服力的遊記中寫道:「她的陵墓已準備好以黃金為名。」還有人描述說,它由4萬多塊黃金製成,為了讓陛下看到最輝煌奪目的景觀,陵墓裡還安裝了鑲金琺瑯製成的星空圖和璀璨吊燈。

 

與規模宏大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墓室裡的雕刻和鑲嵌達到了設計與工藝的極致。雖然大理石屏風是後來為取代黃金屏風才添加的,但無論是雕刻還是鑲嵌,都巧奪天工。每一朵花瓣都是一件傑作,當它們被製造出來的時候,都閃爍著亞洲珠寶的光彩。

 

泰姬陵,號稱發光的陵墓,並沒有像傳統的波斯花園那樣,位於花園的中心。相反,她位於花園的盡頭,靠近河邊。坐落於河邊的優勢,使莫臥兒人發展了汲水技術,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升系統,把河水引入波斯花園,灌溉花園和水渠。這一系統在當時既具有創新精神又頗實用。

 

泰姬陵似乎偏離了傳統的波斯花園布局,因為她沒有位於花園的中心,而是偏居一端,臨河而建。早期圖畫清楚地顯示了泰姬陵與月光花園、阿格拉堡以及城市其他地方的關係。

 

如果沙賈汗把這裡想像成永生花園,那麼他的空間布局也是完美的:亞穆納河沿東西方向流動,兩個偉大的花園南北對稱,主陵位於中心,整個系統完美無缺。兩個花園大小一致,八角形池塘倒映著泰姬陵的身影。雙邊對稱或二元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對等物的重要性象徵著理性上和精神上對於和諧的理解。泰姬陵的每一棟建築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建築,只有主陵是獨立的。

 

這幅著名的泰姬陵早期繪畫描繪了河對岸的月光花園,作為宏大的設計的遊記組成部分,與泰姬陵呈現出的完美對稱。兩個花園都有茂密的樹木和運行良好的水渠。

 

泰姬陵的設計初衷在於,當沙賈汗和皇室成員從城堡出發前來這裡時,只有通過乘坐駁船才能進入。所以沙賈汗看泰姬陵的視野受出行方式的限制,即使貴為皇帝,他也只能在主陵前仰望,沒有其他視角。從河面上看,30英尺高、繪製著精美圖案的紅砂巖城牆,在他們面前高高矗立。

 

皇帝只會乘船從城堡前往泰姬陵,這決定了他觀看泰姬陵的視角。當原始的亞穆納河順流而過之時,富麗堂皇的立面才是合適的皇家入口。

 

這個陵園建築群被視為永生花園在世間的一個「構想物」。在《古蘭經》裡,那些感應到安拉的人被許諾了關於永生花園的寓言,那是一個未知的神秘之地,與塵世的花園不同,那裡流水潺潺,碩果纍纍,綠樹成蔭。很有可能,泰姬陵巨大的規模、和諧的比例、精美的裝飾、幾何形狀的線條以及永不凋敗的花朵,就是永生花園在塵世的幻境。

 

墓室的內部精工細作,豐富的細節和完美的施工,使得墓室內部在設計上無與倫比。慕塔芝的衣冠冢與北面的皮西塔克完美對齊,微小的細節和建築本身的巨大規模,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世界上著名的陵墓,泰姬陵一直讓世人為之痴迷。然而,這座紀念碑並不像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或聖保羅大教堂那樣,佔據著城市天際的明顯位置。相反,從遠處往往看不到它,知道進入遺址的那一刻,才會戲劇般地突然感受到它的存在。

 

泰姬陵的設計初衷是讓人們從河邊就可以一覽全貌。兩側的清真寺和答辯廳,似乎是刻意選用紅砂巖以突出主陵的潔白無瑕。

 

正是通過大門、步入花園、走進泰姬陵的這一過程,使它變得特別——這是一種沉浸其間而非遠遠觀望的體驗。通過這種體驗,泰姬陵仿佛一個有待探尋的秘境,與阿格拉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想像隔絕開來。

 

每當有關於泰姬陵未曾想像的傳奇逐一浮現時,都讓我們更加沉迷於此。脫胎於我們與泰姬陵共度的漫長歲月的《泰姬陵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走近這些神秘傳奇的路徑。

青年建築正版書店

原價:198

限時特價:142.6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更多好書店內選購!

青年建築正版書店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泰姬陵背後的傳奇愛情故事
    他不想見人,只想一個人待著默默地哀悼,足足悼念了一年。當他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鬚髮盡白、彎腰駝背、臉上全是皺紋,在40歲的年紀仿佛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半年後,蒙塔茲的屍體被重新取出來,裝入金棺回到了阿格拉,這時中年的皇帝正在阿格拉等待著妻子的棺槨,他已經下決心,要為妻子建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陵墓。這個計劃花了他22年。
  • 泰姬陵隱藏的悲劇:泰姬18年連產14子,最後掏空身體難產而亡
    這座通體是純白色大理石,點綴為玻璃和瑪瑙的美麗建築,被譽為印度穆斯林最完美的瑰寶。除了美麗的外形之外,同樣吸引著人們的還有泰姬陵的愛情故事。它的主人被賜名為「泰姬·瑪哈爾」,就是「宮廷之翹楚」的意思,可見當時的統治者沙·賈汗有多麼寵愛她。▲泰姬陵據說在她死後,沙·賈汗悲痛欲絕,一夜白頭,於是傾全國之力用22年時間為愛妻建成了泰姬陵。
  • 泰姬陵背後泣血慘劇:結婚18年,生育14次,油盡燈枯而死
    這座陵寢便是泰姬陵,如今泰姬陵也被評選為了「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關於萬裡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那麼泰姬陵的故事又有哪些呢?l 泰姬陵1631年,一座在後來聞名世界的建築開始動工了,這樣一座通體呈現白色,採用大理石為材料的陵墓開始拔地而起。整個陵園大致呈現為一個長方形。
  • 屬於印度的驕傲: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泰姬陵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於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修建而成的,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這棟建築耗時整整22年。有人說,泰姬陵絕美的外觀下,有無數修建它的平民留下了血淚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是不得不說,泰姬陵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印度人引以為傲的建築,甚至被稱為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和世界文化遺產,還一度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 泰姬陵——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再縱橫馳騁的君王也有脆弱無力的時候,他可以在揮手間令萬眾臣服,卻留不住枕邊水樣的溫柔。於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的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響。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說,愛情的力量在這裡震撼了所有的人。
  • 泰姬19年生14子精衰力竭,國王以舉國之力,為她建愛情豐碑泰姬陵
    本來沙賈汗按照輩分排名第三,如果王位是按照長幼先後世襲,那就輪不到他了。偏偏莫臥兒王朝的規矩是,老國王去世後,王位將由幾個王子以戰爭的方式來爭奪,勝者為王。沙賈汗對權力相當迷戀,加之他在作戰方面有勇有謀,離坐上皇位指日可待。每次出徵,他都要帶上最愛的妻子阿姬曼,他認為妻子能為自己帶來好運,帶來勇氣。
  • 印度一王妃:18年連生13個孩子,38歲油盡燈枯,可惜這絕世容顏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建築物、中國的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羅馬的鬥獸場;埃及金字塔;還有印度最知名的建築泰姬陵,它因為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而生,這段愛情故事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哪怕過了上百年,他們的故事依舊生生不息。我們今天就講一講印度一位王后,18年連生13胎,38歲油盡燈枯,可惜了這絕世容顏。
  • 泰姬陵背後的曠世之戀
    不過諸多遊客爭相前往泰姬陵拍照留念,除了泰姬陵本身的輕盈縹緲、超脫典雅,還因為泰姬陵是永恆愛情的象徵。今天,「彬彬有法」想給大家講講,它背後傳奇而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泰姬陵是莫臥爾王朝第五代國王沙賈汗為他的王后修建的陵墓,從1631年動工,費時22年完成。沙賈汗是莫臥兒王朝第四代國王的第三個兒子,他雖然不是長子,卻是最受國王寵愛的王子,聰明、勇敢,文武雙全。
  • 請為我拭去那顆愛的淚珠——泰姬陵
    【他鄉遇故交——印度「三蹦子」】我眼前的這位機車的士司機當然也不例外,伴著硿硿的機車聲,他扯開了嗓門,賣力地向我介紹起來:「泰姬陵是沙•賈漢修建的,他曾是我們印度的國王……沙•賈漢的妻子生前曾經對他說,她想要一座美麗的宮殿,以此紀念自己和沙•賈漢。
  • 耗時1萬多小時,41萬塊積木搭建,40個迷你版建築…風靡全球的樂高展空降魔都!
    這些建築全是用積木搭建的!耗時10000小時以上,使用超過41萬塊樂高積木搭建的迷你版世界,超大展區,僅僅是想想都覺得過癮~義大利的羅馬競技場和比薩斜塔、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亞的雪梨歌劇院、西班牙的聖家族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在這裡都能一睹為快。
  • 「泰姬陵」背後的悽美:她18年連生14子,油盡燈枯在產房
    印度的泰姬陵是國王沙賈汗為紀念自己的皇后阿姬曼芭奴所建造,這座美輪美奐的建築被稱為印度最美的明珠,雖然國王對皇后無比寵愛,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但是泰姬陵背後的真相卻無比悲傷和悽美,沙賈汗和阿姬曼芭奴的結局也充滿悲劇,尤其是皇后18年連生14子,最終油盡燈枯,年僅38歲。
  • 印度一王后,18年連生14子,國王為她廢棄後宮,39歲油盡燈枯而亡
    要說印度最為著名的景點,泰姬陵一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有著「印度明珠」的稱呼,是17世紀印度莫臥兒帝國的皇帝沙賈汗為皇妃芭奴建造的,直到今天,沙賈汗為愛人建造陵墓的事,依舊有無數人為之感動。
  • 泰姬陵被譽為「印度的珍珠」,卻很少人知道她背後的愛情故事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位於今印度距新德裡200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 泰姬陵:印度王后阿姬曼18年連生14胎,39歲油盡燈枯死在產房
    泰姬陵有著極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它不僅是印度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傑作。因愛而生的泰姬陵,繼續向世人講述著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讓無數人感到愛情的美好。不過說到印度,就不得不說一個景點——泰姬陵。泰姬陵在印度就像兵馬俑在中國一樣有名,兵馬俑背後是統一天下始皇帝嬴政的故事,而泰姬陵背後則是美豔無雙阿姬曼·芭奴的故事。
  • 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你去過哪幾個?
    每個國家都擁有一些標誌性建築,作用就是通過標誌性建築來喚起對於它的記憶,一看到它就可以聯想到其所在國家,標誌性建築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和象徵。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 耗時12年製作,《大秦帝國》系列迎來結局,網友:集數太良心!
    在當下王凱主演的《清平樂》如此火熱,講述宋代宋仁宗的傳奇歷史故事,這樣的歷史大劇就很受歡迎,但是在中國最厲害也是耗時最長的歷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這部能夠還原真實歷史的電視劇,不管是哪一部的製作都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就要播出,長達80集的劇情足夠讓觀眾大呼過癮!而這也是宣告著耗時12年傾力製作的歷史大劇要完結了!
  • 我國有一座火車站,耗時三年花費140億,被評為「全球最美建築」
    我國有一座火車站,耗時三年花費140億,被評為「全球最美建築」喜歡觀光的人,可以不斷地探索有趣的景點,無論是山水景色還是古鎮,都可以誇誇其談。 如果偶然遇到旅行高手,告訴我一點旅行的常識,告訴我在哪裡能找到有趣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