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口罩遇上疫情「出海」窗口期?這些因素是最大攔路虎

2020-12-25 第一財經

「紐約州醫療系統急缺醫療防護物資,包括防護手套、防護衣和口罩。如果你有任何可以提供上述防護物資的渠道,請聯繫covid19supplies@esd.ny.gov。」近日,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的一則求助信息引發了關注。

在科莫緊急求助的背後,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海外不斷蔓延的嚴峻現實。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最新實時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1日18時(北京時間22日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0萬例,達到303180例;全球死亡病例達12950例。除中國外,確診病例過萬的國家有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德國、伊朗和法國。

科莫所在的紐約州,形勢愈發嚴峻。當地時間3月21日,紐約州確診的新冠肺炎人數已經達到10365例,成為美國第一個確診人數過萬的州。白宮當晚發表聲明說,總統川普已宣布紐約州出現「重大災難」,命令聯邦政府支援該州。

如今,隨著確診病例數不斷激增,醫療防護物資的短缺已成為當前歐美國家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首要難題,「一罩難求」的現象比比皆是。

根據此前世衛組織估計,為應對疫情,全球每月估計需要8900萬個醫用口罩。而在國內,隨著口罩生產企業的產能全速擴張與新冠疫情的防控得力,「口罩荒」已顯著得到緩解。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前提下,口罩企業瞄準了「內銷轉出口」。

然而,想要將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火線出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紹興紡織業商人韓春風就突然接到了一筆退單。「有20萬個高埠罩在北京被老外甩貨了。對方希望我們再轉手。我實在沒看懂啊,不是國外很缺口罩嗎?」這不僅僅是韓春風一個人的困惑。

搶手的醫療出口資質

老吳,代理著湖北仙桃市一家口罩企業的全球業務。當第一財經記者聯繫上他時,他表示,如今他的醫用口罩已賣遍了全球,「除了義大利因為封城,我們進不去外,南北美洲地區甚至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大洋洲的國家,我們都出口成功了。」

在疫情前,老吳所在的這家口罩企業,產量能排進全國前三。「我們是家20多年的老廠,跟臨時轉產的相比,除了開辦企業所需的三證外,我們的資質很全,出口沒有問題。」老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能通過DHL、UPS等物流以及阿里巴巴全球購等跨境平臺,把口罩送到客戶指定地點。」

他最近發的最大一筆海外訂單,是單個人單個物流的1萬隻口罩。

很多在國內疫情中「民轉醫」的企業,都摩拳擦掌地準備「醫轉外」。「很多轉型生產口罩的企業想要出口,尤其是出口醫用口罩,那就要辦證。」老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老吳口中的這個「證」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由於醫用口罩相比其他類型口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技術要求,只有獲得這個證才可以生產、出口。

據老吳介紹,申請該證需要企業提交2份及以上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學位證、畢業證,而且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歷;還有無菌車間等設施的要求。「之後就是工廠的代理合同、授權書等一大堆資料。如果順利,這個證其實7天內就能辦出。」老吳說道。

這一點,也得到了在廣州專門從事口罩出口認證的倪先生的認同。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國內「民轉醫」的這些企業或小微企業而言,現在關頭要再申請這個出口憑證有點難了。

「3月1日之前,申請比較容易;3月1日之後,申請比較難了。主要是與中國的疫情進展有關。1月底的時候,全國應對疫情都進入一級響應狀態,申請門檻放寬,便於很多小微企業申請認證。3月10日後,全國多地響應狀態級別有所下調。」倪先生說道。

據他了解,當前申請的話,只要滿足擁有無菌車間、醫學院畢業生等軟硬體條件,還是可以申請的,「就是審核的時間長點,保守估計20天左右可以申請下來。」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中國一共有4.7萬家經營範圍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經營的企業,其中有8950家成立於2020年1月25日疫情暴發後。

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2日宣布,我國口罩日產能與日產量連續快速增長,已雙雙突破1億隻。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已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倪先生表示,如果沒有醫療器械註冊證,也可以申請口罩出口認證,只不過申請的是防護認證,「從認證角度來說,兩類的流程沒什麼區別,但是你要想清楚,從市場投放的角度來看,醫療用和防護用口罩在海外市場上的價格相差1倍都不止。」他還提醒,鑑於西方人與我們國人的理念不同,僅是民用防護的口罩出口,市場會有多大?

變數不斷的歐美認證市場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3月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全球口罩生產大國,多年以來,一直為世界各國提供醫用和民用口罩出口服務,每年出口數量穩定在生產規模的70%以上。「口罩屬於自由貿易產品,中國政府未設置任何貿易管制措施。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作為對外貿易歸口管理部門,從未發布過有關口罩及其生產原材料出口的禁令,企業可以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相關貿易。」他說。

對於中國口罩生產商來說,CE認證資質(歐盟強制產品認證)和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批准是進入歐美市場的敲門磚。老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接觸的一些海外客戶非常看重口罩的認證資質。「有些客戶先不管口罩的質量如何,直接來詢問,有沒有CE證書或FDA證書;更懂行的客戶直接詢問其中的一個相關編號,只要帶這個編號的產品。」老吳說,「但申請到這個編號的前提,是要在海外當地政府登記並在當地獨立設置辦公室的,才可能拿到這個編號。而國內絕大多數的口罩廠家都是在國內生產,沒有在海外設置辦公室,所以有這個編號的少之甚少。」

「這兩天,我的手機被打爆了。都是來詢問口罩認證的事情。」倪先生說道。據他介紹,目前,只要材料齊全,認證程序已經加速了。比如歐盟的CE認證,最快是7個工作日,以前動輒幾個月;美國的FDA認證則需要14個工作日,也比以前快很多。

至於認證的價格,倪先生說,目前歐盟的CE認證是3萬多人民幣,美國的FDA認證是2萬多人民幣,均包含檢測、認證等所有費用。當然他也坦承,疫情前的認證價格連當前的一半都沒有,最低才8000元人民幣。情勢不同,「這都是一天一個價啊」。

不過,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歐美認證也存在一個棘手的難題是,基於歐美疫情逐漸嚴重,認證機構老闆找不到人來上班,「認證不了的話,只能退款了。」

以歐盟市場為例,他所在認證機構在歐洲原先有近20家合作夥伴,「目前只有一家義大利公司還可以接單。」

此前,據外媒報導,已有數家歐盟CE認證機構由於申請量激增至飽和停止發證。因此,倪先生也表示,隨著歐美疫情的變化,認證的時間和成功率都已成為未知數了。

中國海關的消息顯示,歐美為緩解口罩等防控物資供求緊張局面,陸續發布防控物資監管的臨時或緊急措施,放寬準入要求。其中,歐盟就表示,允許企業在獲得CE認證前進入歐盟市場,但要確保認證工作會繼續。美國方面也表示,可以向FDA提出申請,以將其產品添加到「緊急使用授權」(EUA)中。

口罩到了歐美市場是否存在「截和」的問題?老吳沒有否認。他的經驗是,「小批量進入沒有問題,化整為零,就可以送到。」

對於手上20萬個被國外市場退貨的高埠罩,韓春風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一方面是此前格力、比亞迪等為代表的企業轉型生產了很多口罩,他們在國外有渠道有資源,所以喝了頭啖湯。國內小企業估計晚了點,資源、渠道也不能和它們比,所以在海外市場吃了閉門羹。另一方面則是國外消費者的不重視,相比口罩,他們還是更願意相信疫苗和人體免疫。」至於這20萬個高埠罩的國內銷路,韓春風坦言,量大再加上是高端貨,「可能也夠嗆。」

不過總體而言,全球對於口罩等防護物資的需求正在放大。

從3月20日起,中方企業向義大利緊急出口的首批800萬隻歐標醫用防護口罩開始陸續運抵北京,並將搭載包機運往義大利。

美國疫情影響下,亞馬遜的物流系統也出現了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21日,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索斯通過社交媒體向該公司80萬員工發出警告稱,新冠疫情可能會惡化。「我們已經下了數百萬個口罩的採購訂單,我們想給那些不能在家工作的員工和承包商。」

3月21日,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路威酩軒)聲稱,將從中國訂購4000萬個口罩提供給法國衛生部門及39家法國公立醫院。第一批1000萬個口罩在未來幾天交付,訂單價值為500萬歐元(約合3800萬元人民幣);其餘在四周內交付。

相關焦點

  • 【票·資訊】疫情嚴重影響電影業,是時候構建線上線下融合電影院了
    在此前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上,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就曾表示,從短期看,直接經濟損失巨大,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製片和宣發基本停滯,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從中長期看,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將對電影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帶來深刻調整,產生全方位、持續性的深刻影響。從國際看,全球電影產業遭受重創,各國電影界都在調整自救。
  • 頭條丨北美大片縮短窗口期,疫情下的全球電影市場變局
    算上此前的《囧媽》《肥龍過江》兩部影片,截至目前,已經有三部國產院線電影放棄院線公映,改為直接網播。其中,《囧媽》和此次的《大贏家》均為免費播出,《肥龍過江》則採用了單片付費的形式。 在另一疫情嚴重的國家義大利,也有外媒消息稱近期或許會出臺新規,允許近期因疫情受阻的幾十部院線電影可以直接登陸電視或流媒體平臺放映。 我們不難發現,相較Netflix旗下影片和《囧媽》《大贏家》這類完全放棄傳統院線的項目,好萊塢主流電影廠商的策略還是相對保守的。
  • 《有翡》同步出海 國產影視「走出去」升級
    對於國產影視作品而言,出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已有至少10餘部影視作品相繼走出國門。但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以往的先國內後國外,現在同步播出的作品數量越來越多,既有《姜子牙》等大銀幕作品,也有《鬢邊不是海棠紅》等劇集。重視海外市場並「走出去」只是第一步,要想出海且出圈,國產影視作品或許還需要在內容創作及發行方面持續優化。
  • 國產劇「出海熱」,這次輪到小甜劇了?
    回顧近幾年來,國產甜劇「出海」屢屢傳來捷報,隨著中國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和影視行業水準的不斷提升,「出海」早已不是國劇合力攻堅的難題,而甜劇也成為了「出海」新貴,在眾多出海類型劇中,甜劇成為了一道吸睛的風景線。
  • 再出海!這些國產影視節目在國外表現「都挺好」
    無論是熱播電視劇,還是抗擊疫情特別節目,亦或是社會人文紀錄片,近期「出海」的優秀國產影視節目集中展現了中國面貌、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效率。
  • 國產手機出海瞭望:東西不如南北
    昨日,國產手機品牌小米公布了2020年Q3財報。財報顯示,Q3小米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466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13.5%,其中歐洲市場出貨量首進前三,國內市場同比增長18.9%,是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唯一正增長的企業,而這些份額大都來自友商——華為。在5G換機潮、華為劇變的歷史時刻,小米重返世界前三可能會像維斯特羅大陸上那支叛軍一樣,重新開啟國產手機行業權力的遊戲。
  • 《有翡》開播再上演海外同步,國產影視作品按下出海加速鍵
    國產影視作品出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已有至少10餘部影視作品相繼走出國門,但與最初不少作品選擇國內播出完畢並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出海不同,當下選擇同步播出的作品數量越來越多,包括《狼殿下》《姜子牙》《鬢邊不是海棠紅》在內的作品均屬該列,證明了國產影視作品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增強。但若要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好的播出反饋,還需在內容創作及發行方面持續優化。
  • 《有翡》開播再上演海外同步 國產影視作品按下出海加速鍵
    國產影視作品出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已有至少10餘部影視作品相繼走出國門,但與最初不少作品選擇國內播出完畢並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出海不同,當下選擇同步播出的作品數量越來越多,包括《狼殿下》《姜子牙》《鬢邊不是海棠紅》在內的作品均屬該列,證明了國產影視作品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增強。但若要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好的播出反饋,還需在內容創作及發行方面持續優化。
  • 2020,國產品牌出海還有機會嗎?
    還有日出茶太、巡茶這類一開始就盯著海外市場的純出海選手。 藉助先發優勢和海外社交網絡的營銷,這些品牌死死地把「網紅」的標籤貼在了自己身上,在海外得到了如同喜茶和茶顏悅色一樣的地位。對許多二線品牌來說出海不是把國內的業務重做一遍,而是重塑品牌力的一次大好機會。
  • 法國暫時縮短電影窗口期,非常時期院線電影網播已成全球趨勢
    > 傳媒內參導讀:近日法國文化部長通過一項法令,允許法國國家電影局(CNC)調整院線電影登陸VOD(視頻點播)的窗口期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 ​《有翡》海外同步開播,國產影視作品出海加速
    國產影視作品出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數據顯示,電視劇在中國電視節目國際貿易中佔比超過70%,不僅覆蓋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類型題材豐富多元。但與最初不少作品選擇國內播完、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出海不同,當下選擇同步播出的作品數量越來越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已有《狼殿下》《姜子牙》《鬢邊不是海棠紅》等10餘部影視作品同步海外播出。這也證明了國產影視作品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增強。
  • 專訪Twitter大中華區總裁Sara 鄭慧珏:後疫情時代,出海品牌更需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從中及時作出響應、實現破局增長也就成為了品牌方此刻的考驗所在,而這一點對正在面向更加多元用戶的出海營銷品牌來說尤為如此。在美國、歐洲和亞洲服務了多個領域的跨國企業後, 鄭慧珏(Sara Cheng)以Twitter大中華區總裁的身份加入了Twitter這個全球最大的公眾對話平臺。
  • 國產劇「出海」被翻拍,反響幾何?
    作者 / 愛我中華吆喝了兩年的韓國版《上癮》至今遙遙無期,另一波待「出海」翻拍的國產劇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國劇出海」是好事,但客觀來看,近幾年頻繁出口被翻拍的國產劇,真到了彰顯文化自信、為國劇代言的水平嗎?
  • 《上海堡壘》迅速上線視頻平臺,短 「窗口期」趨勢下電影的差異變局
    讀娛 | yiqiduyu文 | 零壹在整個8月電影市場中,《上海堡壘》恐怕是爭議最大的一部電影,關於《上海堡壘》的討論從國產科幻自《流浪地球》後的折戟,到「流量+IP」模式的正式失靈,再到導演的種種說辭,引發了潮水般的各種聲音,討論熱度遠遠超過了其1.2億元票房的體量。
  • 國產劇「出海」,都播到了哪裡?
    國產劇「出海」,都播到了哪裡?  最近有消息稱,韓國電視臺JTBC將翻拍國產劇《三十而已》,《有翡》《流金歲月》也有望在韓國播出。1月初,《大秦賦》也登陸國外的YouTube熱播劇場。  距離《媳婦的美好時代》走紅坦尚尼亞過去近十年,國產劇「出海」已不再是遙遠的傳說。  近幾年來,國產劇大批量「出海」,很多熱門劇目都已遠銷海外。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中國電影會縮短窗口期嗎?
    重磅電影「先在電影院播放,後經歷一段時間的窗口期再登陸流媒體」已成業界共識,但窗口期從最初的3個月一步步縮短至20天左右。  新冠疫情打亂了電影行業原本的秩序。12月4日,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在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電影將同步登陸HBOMax,即北美院線上映當天也上線流媒體,取消院線窗口期。這些電影包括《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黑客帝國4》《貓和老鼠》等。
  • 騰訊網易加快出海節奏 臺暢銷榜前3無國產遊戲 | 大陸出海秀
    :騰訊網易加快出海節奏國產遊戲中排名最高的是《魂鬥羅:歸來》,在App Store暢銷榜排名第4,Google Play暢銷榜排名第9。今年4月,騰訊遊戲副總裁劉銘曾表示,騰訊今年在海外發行還會有進一步動作,有更多的國產遊戲將會出海。所以,今年裡我們看到了《亂世王者》、《魂鬥羅:歸來》相繼出海。當下,遊戲版號依然處於停滯狀態,而且國內遊戲人口也逐漸見頂。這些因素將迫使遊戲廠商看向海外市場,包括騰訊、網易這樣主要收入來自國內的霸主。
  • 多家網文、漫畫App集中出海 海外市場迎來內容付費窗口期了嗎?
    從這個信息出發,在查閱相關數據和榜單時白鯨出海發現了幾個現象:1、網文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平臺整合之後,市場和資源已經被頭部玩家瓜分的差不多,漫畫領域在這方面的動作則相對滯後,因此從內容平臺出海的角度來看,相對於網文平臺,漫畫出海平臺在數量上更多一些,且大多在 2018 年年底到 2019 年年初集中出海並快速完成融資。
  • 國產電影為何難「出海」?不重視翻譯是一大因素
    「畫江湖」系列動畫的導演曾經在一次論壇上被問及國產動畫在海外的推廣情況,他對此的回應是:「不怎麼樣,近期在國內很火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在北美總票房其實佔比很小很小,觀眾也多是華裔。」而面對「這些動畫電影都是誰譯製的,或者將由誰譯製」的問題時,參加活動的幾位導演和製片人沒一個能答得上來。確實,相比是誰做的特效,誰做的後期,電影是誰翻譯的並未得到太多關注。
  • 盤點知名國內外口罩公司:國產品牌在崛起
    全球口罩行業市場情況日前,工信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動脈網試以最大產量算,我國口罩每年(以365天計算)最大產量達73億隻,全球年產量達146億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