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一位拾荒者,就穿衣起床,嘴裡還刁著旱菸鬥,煙霧從菸斗裡慢吞吞地冒出來。拾荒這吃了幾十年旱菸,仿佛這成了他的一個生活標誌。年紀大約五十上下,他每天都這麼早起,行走在大街小巷。挑著一根扁擔,扁擔兩頭挑著兩個大麻布袋。再路燈下行走著,每遇見一個垃圾桶,就用棍子伸進去挑選,看看還有沒什麼值錢可回收利用的東西,如塑料瓶、易拉罐、紙殼等,如果有,就把它們收集進麻布袋裡,挑回去,挑到回收破爛或者收紙殼的地方去賣,換成人民幣,再去買自己的生活用品。
這位拾荒的大爺,看起很熟,因為他每天都來小區拾荒。雖與垃圾打交道,但衣著得體,尚且乾淨,不臭。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夜裡,我走近他身邊對他說:「大爺,A棟那邊有一張床和一個床墊,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拿去。」
他問我:「A棟在哪裡呢?」
我說:「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我走前面,他走後面,我帶著他走了四、五分鐘,走到A棟樓下灰箱旁邊一看,原來是富裕人家扔了的床和床墊,床有些爛,床墊有些舊,但還可以用。於是,大爺便分兩次將床和床墊扛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去放著,準備搬到他的住房內使用。這對於他來說已經算是高檔家具擺設了,因為拾荒多年,因為經濟原因,沒買過什麼高檔家具。這床墊,是席夢思的,儘管屬於別人扔掉的,但仍可使用。
唉!拾荒大爺的生活原來就是這樣簡單而辛苦!
能從垃圾內撿一些「富裕」人家丟的廢品來加工一下,當作新家具使用也是大爺心中的樸素而簡單的生活理念。這一生活理念支撐著他的生活習慣。因此,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關於回收廢品的故事。
例如,有一天夜裡我巡查樓層,發現一張小鐵床,大爺鄉下的老家裡正好缺一張床,因為他的老家在n多年前的一個夏天的一場暴雨中被洪水衝垮,桌子、柜子、床被衝走,房屋被衝垮,沙子堆滿房間,家裡一貧如洗。幾年後,才修了一間能遮風避雨的房子。但家中無任何像樣的家具擺設。我碰見大爺,就對他說:「大爺,我那邊有一張鐵床,你用得著就把它拖回去用。」於是,我跟他一起到抬下來放好。
他說:「我扛不動,你幫我先看著,我像上次拖床墊那樣,回去找三輪車來拖。」於是第二天,他找來三輪車拖到家裡擺好,我想他終於有一個能睡覺的地方了?
還有一次,一位富裕人家丟了一張茶几,挺好的,只不過沒有面板。保潔阿姨清理樓道雜物時往下運。我在監控裡發現後,便跑上樓去對保潔阿姨說:「阿姨,你能拿給我嗎?」保潔阿姨說:「你要的話,就拖去。 」於是,我用電瓶車拖,無法捆住,又打電話叫我兒子開小車來拖,也無法裝下。我便對拾荒大爺說:「我拖不走,你想辦法把它拖回去用吧。」於是,我幫他一起抬到他的三輪車上捆好,在稀爛的鄉間馬路上運回家,又找到一塊板放在上面,姑且當做他家裡高檔的家居擺設吧。
拾荒大爺經常來拾荒,經常與我碰面,日久生情,漸漸混熟了。這些拾荒的故事不僅是「沙裡淘金」,換言之叫做對廢品的回收利用,而且還是一種無本生意,是拾荒大爺求生的生活方式,他已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再說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從垃圾堆裡撿回一個爛背篼,包裝帶已經腐朽。拾荒大爺說:「用編織帶編一下,便是一個新背篼。」於是,拾荒大爺帶回去,把平時積攢下來的編織帶拿出來,編織袋有幾種顏色的:白色、綠色、黃色、紅色。他就坐在家門口編織起來。不一會兒工夫,編織完畢,一個新背篼便脫穎而出。隔壁鄰居誇獎他說:「你真的是心靈手巧!」第二天,他背著自己的新背篼幹活,一位打掃衛生的阿姨看到她編織的背篼,他對她自豪地講述了他自己編織背篼的故事。打掃衛生的阿姨說:「這比街上賣的那種牢固得多。」並且左看右看,又對陳拾荒大爺說:「如果你要賣的話,我都出五十塊錢。」拾荒大爺回答說:「不賣了。如果你要的話,我送你,下次我又自己編來用。」聽到這話,打掃衛生的阿姨非常感動,想要,但不忍心要大爺的,於是對大爺說:「謝謝!你用你的。我家裡也有一個的。」
拾荒大爺,幹著這種平凡的工作,這份平凡的工作,往往往人們看不見。因為他出門幹活的時候,人們正睡得香呢。要不是我值夜班的緣故,也不認識這位拾荒大爺,更不會知道他的這些生活細節以及其中蘊藏的凡人生活底蘊!
大爺依舊行走在大街小巷裡,挑著扁擔,遇見拿不動的廢品,還會拖三輪車來搬,或賣或留著自己用。
我在夜色中,願他的生活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