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查看大型貓科動物的足跡。 記者 韋繼川攝
由於剛下過雨,泥地上的動物腳印十分清晰。記者 韋繼川攝
「高保屯發現疑似豹子的蹤跡!」幾天來,這樣一條消息在上思縣傳開。為探個究竟,記者4月16日趕往十萬大山。
1 兩條狗蹊蹺失蹤
「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點後怕呢。」上思縣叫安鄉提高村高保屯74歲的黃翠傑老人,見到記者時仍心有餘悸。
4月12日上午,黃翠傑像往常一樣準備上山割松脂。9時許,他帶著兩條狗上了山。「到了12時左右,兩條狗忽然縮退到我周圍,好像懼怕什麼東西一樣。」老人曾是獵手,對動物比較敏感。13時左右,黃翠傑忽然聽到一條狗驚叫了幾聲,以為是它們在爭鬥,並沒有去理會。
「走了!」下山時,他大聲呼喊兩條狗,但沒有得到回應。「我以為兩條狗剛剛打鬥,自個跑回家了,可回到家也沒見到它們。」黃翠傑感到十分蹊蹺。到了傍晚,村裡就有人在山谷裡發現了大型貓科動物的足跡,於是趕緊向鄉、縣裡報告。
第二天、第三天……都5天過去了,兩條狗依然「失聯」。「看樣子被大貓給叼了。」想起來,黃翠傑心裡還有些不痛快。
地處十萬大山腹地的上思,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縣政府一位幹部告訴記者,上世紀40年代,高保屯群眾曾捕獲一隻豹子,也發生過村民被豹子重傷致死的事件。「上世紀50年代,豹子經常跑進屯裡來吃豬狗,還襲擊耕牛。豹子的足跡還『印』到了村民的房前,害得大家天黑後就把大門拴緊,不敢出門。」今年65歲的村民黃漢傑說。
《上思縣誌》驗證了村民的話。據記載,1956年該縣群眾曾捕獲老虎兩隻;1960年再次獵獲一隻老虎,重250多公斤。由於當時捕獵活動頻繁,虎蹤豹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20多年後,也就是1984年,該縣南屏瑤族鄉又獵獲一隻豹子。直至眼下,虎豹又從「傳說中」回到現實。
2 金錢豹可能性較大
1982年,廣西在上思、防城區和欽州交界處設立十萬大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8萬公頃,保護區域居廣西之首,大部分位於上思境內。2003年,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據調查,保護區的野生動物多達396種。高保屯正處在保護區邊緣。
4月16日,記者沿著崎嶇的山路,在濃密的山林間穿行,進入高保屯。這裡距離上思縣城約50公裡,與十萬大山森林公園直線距離僅兩公裡,村邊都是陡峭高山。
當天,防城港市、上思縣兩級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在高保屯提取到了大型貓科動物的腳印石膏印模。參加調查的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講師陸舟判斷,這些腳印應屬一大一小兩隻金錢豹所留,是一個小種群。
據介紹,這幾天,當地市、縣林業部門調查組到高保屯實地勘查後,發現大型貓科動物活動的足跡距離民房最近處僅100米左右,最遠處就是黃翠傑割脂的金劍山,足跡分布帶長達3公裡,多位於溝谷內。
調查組在泥地、石頭的青苔、沙土上都發現了清晰的動物足跡,有跳躍的,有打滑的,也有走路和嬉戲的,足跡有一大一小兩種。據測量,較大的單個腳印長9釐米,前後幅約1米,初步判斷此動物約重50公斤。「雲豹體型沒那麼大,應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而且這麼重的也比較罕見。」陸舟說。
「一大一小,應該是母子,說明十萬大山裡有比較固定的大型貓科動物小種群。」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安輝說。據介紹,單只豹子的活動範圍在100公頃左右,而豹子處於食物鏈頂端,周邊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也就是要有很多種類的動植物,才能養得活豹子。「發現大型貓科動物蹤跡,也說明十萬大山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動物有充足的食物供給。」
3 動物兇猛須當心
據介紹,金錢豹喜歡獨居,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中潛伏休息,黃昏及夜晚遊蕩捕食。金錢豹有時候會盜食家畜,但很少會主動攻擊人。
「這次是它們出來『春遊』吧。」有人開了一句玩笑。玩笑歸玩笑。是虎?是豹?現在不得而知。但防患於未然是眼下當務之急。
為了安全起見,連日來,防城港市、上思縣兩級林業部門人員已分頭深入到周邊村屯,向群眾宣傳防範動物襲擊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高保屯的群眾,如要上山勞作,須有兩人一起才能上山,而且還得攜帶砍菜刀具,天黑後最好不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