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霍建華和林心如宣布結婚,急著找胡歌當伴郎。
結果一聯繫才知道,胡歌正在青藏公路沿線撿垃圾。一公裡撿了500多個瓶子,臉都曬傷了。
2019年,胡歌又消失了一個月。
如果不是微博@綠色江河NGO分享了這個失蹤人口—胡歌,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這個愛自黑的大男孩,整個7月份都在青海撿垃圾。
記得7月份的微博上,胡歌撿垃圾的形象讓很多人虎軀一震,鬍子拉渣頭髮凌亂,灰頭土臉燒著大鍋灶,手捧飯碗蹲在屋簷下吃飯,什麼上海風度、儒雅少年都不見蹤影。
在人煙稀少的長江源,他和當地的志願者一起,戴上手套,拎起垃圾袋,在高原灼傷的陽光下,一步一步撿拾著各種塑料瓶、包裝袋...
有人說這是做秀,可這場「做秀」,從2013年開始,胡歌就從未間斷。6年裡,他踐行著公益,保護斑頭雁,保護脆弱的高原生態!
如果這是一場做秀,我們倒希望這場秀越來越火。
如果不是這樣的「秀」,你又如何得知,在胡歌放下偶像包袱去撿垃圾的背後,是怎樣觸目驚心的景象!
01
美人魚的眼淚
上個月,整個泰國民眾都在沉浸在悲傷之中。
今年4月26日,在泰國南部甲米海域發現了一隻6個月大的儒艮,當地的動物保護人員專門在海上設立了一個照顧它的地方,卻因誤食塑料而死。
儒艮,是人類對大海最美的幻想。
因為儒艮會帶著幼儒艮在淺海遊弋,遠遠望去,猶如人類,錯被古時遠航的水手們,當做是海中的美人魚。
她軟軟糯糯的樣子,引起了大量網民的關注,不可置疑的成為網紅,人們叫它「泰國甜心」。但100多天後,她最終因感染而死。
當海洋動物專家解剖小儒艮的屍體時,在腸道中發現了八塊不同大小的塑料碎片。
據推測,她誤將吸附了海藻的塑料垃圾,當做了平時吃的海草。這些垃圾導致了小儒艮腸梗阻,以及肺部和血液感染,最終走向死亡。
環境汙染正在「野蠻生長」,成為大自然的「毒瘤」,侵蝕殺害著無數動物!
在美國西海岸與夏威夷之間,有一個「第八大陸」,曾經有組織向聯合國提出,要求在此建立世界上第196個國家,就叫:「垃圾群島共和國」!
這就是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帶」。
這裡漂浮著超過7.9萬噸塑料垃圾,面積達到法國面積的3倍。
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曾預測,照目前的發展速度,2050年時,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將趕上海洋生物的重量。
這些塑料很好,因為它不易損壞;同時也正是這種耐用性,讓它變得非常可怕。
02
被塑料圍困生靈
今年3月份,義大利撒丁島海灘發現一頭抹香鯨的屍體。
在這頭母鯨的肚子裡,塞滿了44斤塑料垃圾,還有一個已經成型的胎兒,未來得及出世,便一同死去。
那些塑膠袋、塑料杯、漁網、魚線,甚至還有毛巾床單等人類的生活垃圾,佔據了它胃裡三分之二的空間,它是因為腸胃堵塞而死去。
微博裡有人評論:「鯨魚們啊,往大海深處遊,那裡可以躲開這些傷害!」
然而,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最大深度可達10911米,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淨土」,至今人類都無法到達的深淵,塑料垃圾在這裡早已宣示了主權。
即使是遙遠的北極角落中,塑料的存在也超乎人類想像。
北極圈內斯瓦爾巴德群島,北極熊們正抓住黑色塑料,然後試探著撕咬它們。即使這樣的「隱世秘境」,也沒能逃離環境汙染的厄運。
圖片視覺中國
這裡,還是保存人類「末日種子庫」的地方,約1 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攝氏度的地窖中。
在這樣的條件下,小麥、大麥和豌豆等種子可保存長達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1.95 萬年。
此外,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禦地震和核武器。
如果連這裡都被汙染,我們的希望,真的不知道還能埋在哪裡。
每年,至少有694個物種因塑料汙染而瀕臨滅絕,超過10萬隻海洋生物和100萬隻海鳥因塑料而死。
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的海域,照片上一隻小海馬在混濁的水裡纏著一個棉籤四處漂流。
這張照片入圍了2017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但它的作者Justin Hofman卻寧願沒遇到過↓↓
英國紐卡斯爾的惠特利貝海灘上,一隻海豹被尼龍繩緊緊勒住,它的身體被生生勒成了兩截,痛苦不堪。
救援人員趕到時,這隻海豹已經停止了呼吸,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最終幫這隻海豹割開了殺死它的繩子,然而為時已晚↓↓
海洋動物們陷入了塑料的陷井。海裡的浮遊植物附著在塑料表面,並且漂浮的塑料碎片外形看起來很像獵物。
這些依靠聲納、嗅覺、觸覺捕食的海洋動物們,把塑料垃圾當食物,卻無法消化塑料,繼而阻塞腸胃斷送性命。
傾倒到大海裡的塑料垃圾,也許很快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但是它們會在海底陰魂不散,甚至會像幽靈一般回來,傷害人類自己。
各種塑料垃圾,在日曬雨淋之後,會最終分解成塑料微粒。
人不吃塑料,但塑料「吃人」。
03
被侵蝕的我們
你以為自己很安全,實際上你和那些海洋生物一樣。只不過,它們體內是整塊的塑料,而你的體內是塑料微粒。
2018年10月23日,歐洲胃腸病學會議首次確認: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而其直徑,比人頭髮絲還粗。
人不吃塑料,塑料從哪來?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Ana Markic博士,經過長期調研,發現紐西蘭市面上常見的9種可商捕的魚中,有8種曾經常性食用塑料元素。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魚類採樣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比利時與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出現在海鮮菜式上的青口(又稱貽貝),每20隻就含有約90顆塑料微粒。
紐約州立大學弗裡多尼亞分校,從事塑料汙染研究的梅森研究團隊表示,歐洲人每年僅吃貝類平均約攝入1.1萬粒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
目前學術界對微塑料的尺寸還沒有共識,通常認為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即為微塑料。實際上很多微塑料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肉眼是不可見的,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關於塑料汙染問題,近年來報導越來越多,但沒有切膚之痛,總難以引起重視。
2018年,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在落基山國家公園收集雨水,發現90%的雨水中發現其含有細小的塑料碎片、珠子和塑料纖維。
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塑料汙染」的生態系統了。
紀錄片《塑料海洋》導演喬·魯克斯頓,在採訪時曾說:
這些化學物質會進入食物鏈,不孕不育、癌症、自身免疫系統問題、內分泌紊亂、發育中兒童的行為問題、以及胎兒發育問題都與其有關。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事實證明,微塑料已經悄然滲入食物鏈。
今年4月,墨西哥科學家埃斯佩蘭薩·韋爾塔,在土壤裡、蚯蚓體內、母雞糞便和胃裡發現微塑料,可能源自焚燒廢棄塑料掩埋後的分解。
我們使用的塑料只有一部分會被回收,剩下的會一直留下來,像一種慢性疾病,侵蝕著我們!
在被塑料垃圾汙染的時候,世界上是沒有人可以倖免的。
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從廣東臺山過境,留下一地的垃圾↓↓
「北極下起了塑料雪」,「美國下起了塑料雨」,相關新聞早已出現在網絡上。
我們本以為這些新聞離自己很遠,可是它已經在雨中、在雪中,它現在是環境的一部分了。
地球離開人類,會越來越好;人類離開地球,只有死亡。
04
一隻蝴蝶引發的海嘯
9年前,16歲的荷蘭少年史萊特在海裡遊泳時,看到海上垃圾成堆的景象時,驚恐不已。現在,他創辦了「海洋清理」基金會,在「太平洋垃圾帶」清理海洋垃圾。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電訊報》
澳洲科學家把垃圾分解,做成瀝青路↓↓
《藍色星球 II》的Attenborough和女王在製作"保護大英國協裡野生動物紀錄片"的交談,促使女王做出了這個決定
或許,我們也能在做些什麼,比如這5個「舉手之勞」:
1、自帶環保袋
2、自帶水杯
3、拒絕一次性餐具
4、少點外賣
5、使用玻璃餐盒
在海洋上漂浮的塑料、隨著雪花降落的微粒,一點都不浪漫。大自然會以各種形式,將我們曾經丟棄的,都還回來。
也許我們能做的只是很少,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光會照亮微光,然後一起發光發亮!
Ref:
1、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特輯】海洋微塑料》
2、地理沙龍、 R立方空間、
3、知識分子《塑料所到之處,珊瑚「哀鴻遍野」》
4、材料人《微塑料,危害地球環境的「隱形殺手」 》
5、化工青年《身邊的垃圾|海洋垃圾》
6、中國氣象愛好者《北極已變成垃圾場?》
7、千島海洋環保《海洋垃圾中的「佼佼者——海洋塑料垃圾》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