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劉清清 記者 何麗娜
一邊吃飯一邊說話,男子誤吞2cm長的蝦殼,出現咳嗽、痰中帶血、發燒等一系列症狀。
危急時刻,餘杭區呼吸疾病診療中心的醫生靠著一雙巧手,才將這一險情解除。
邊吃邊聊
一不小心將「異物」吞入氣道
前幾天,徐大伯在家庭聚餐時,與家人邊吃邊聊,開心時還大聲地笑出聲來,結果一不小心竟將嘴裡還沒嚼碎的食物給咽了下去。當時他只是感到喉部有點難受,咳嗽了幾聲,感覺沒多大不適,就沒在意。
哪曉得到了第二天,徐大伯的情況逐漸加重: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發燒等一系列不適的症狀接踵而至,他覺得不放心,便來到餘杭區呼吸疾病診療中心(餘杭二院呼吸內科)就診。
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胡志偉為他安排了肺部CT檢查。顯示右肺中間支氣管內絮狀影,考慮可能有異物堵塞了支氣管,建議做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是目前氣道內異物取出的主要工具,它可發現許多隱藏在氣管、支氣管及肺內深部難以發現的疾病。並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胡志偉說道。如果能順利取出異物,徐大伯就可以免去開胸手術的風險。
支氣管鏡
鉗出2cm長的蝦殼
徐大伯接受了支氣管鏡檢查,胡志偉在徐大伯的右側支氣管的底部看到了一個異物,仔細一看,竟然是個蝦殼,還有一大段蝦尾。原來,這才是導致徐大伯咳嗽的「罪魁禍首」。
這個蝦殼長約2CM*0.5CM,嚴實地卡在支氣管內,由於蝦殼較為尖銳,已經刺破了支氣管內的組織、血管,導致出血,並伴有很多膿性液體滲出,肺部炎症較為嚴重。
胡志偉說:「徐大伯來院時體溫高達39℃,氧和度指標偏低、血液炎症指標較高,所幸徐大伯就醫及時,及早取出卡在支氣管內的蝦殼,否則時間一長很有可能導致重症肺炎。」
「醫生,真是太感謝你了,現在我舒服多了!」取出蝦殼後,徐大伯的咳嗽症狀明顯減輕,他對醫生連聲感謝,經過治療後,目前他的病情已好轉。
吃飯時需細嚼慢咽
如誤吞異物請及時就醫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誤吞異物的患者,多數是因為不當進食行為所導致,平時進食的時候,講話、大笑,甚至進食太快,都有可能造成異物卡喉或者進入氣道。
胡志偉醫生提醒市民,吃飯時應細嚼慢咽,最好做到食不言,以防止異物誤食進入消化道。一旦出現異物吸入,需立即停止進食,並儘快到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