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城市》是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冒險喜劇片,由江濤自編自導,王寧、修睿、王自健、王鷗,劉雅瑟、晨陽領銜主演。該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卻情同手足的兄弟,因財務糾紛與電影投資人的相好驕陽共同陷入了一起無釐頭謀殺案,並發生了一連串歪打誤撞、笑料百出的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諷刺喜劇,也是時下很受歡迎,卻也很常見的群戲類瘋狂喜劇。這類喜劇很火爆但不是很多,火爆之處在於幾乎是源自當年《瘋狂的石頭》所開創的同類作品先河,不是很多的原因則在於這類作品的劇本不太好編排,人物眾多,線索極多,必須編導自己有兩把刷子否則拍出來的東西觀眾不會買帳。《發條城市》的劇作說簡單也簡單,但要論複雜也非常複雜,這是為什麼呢?為本片的模式為「不可掉頭」式的敘事,同類電影不少,比如韓國的《走到盡頭》,奧利弗·斯通的《不準掉頭》都是類似的結構,甚至如《瘋狂賽車》也是一樣,這些電影都是建立在角色自己犯錯誤的基礎上,一步錯,步步錯,不過《發條城市》的故事並不完全是「錯中錯步步緊逼」結構,而是獨特的累積式敘事方法。
電影的主要角色有四位,三男一女,這四位歸納起來,都不是好人。分別用坑、蒙、拐、騙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但是,他們四位又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壞人,每位都是小角色,平頭百姓,但都屬於逼上梁山的類型。恰好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也是屬於那種人渣型,恰好各自有掌握了一些對方的小把柄,最終選擇了走歪路。有意思的是,別看片中是四人組搭配,但絕非「團隊作戰」,電影前半段,幾名角色都是很好的朋友,電影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但每個人心中各懷鬼胎。油嘴滑舌的王自健無疑擔當了軍師的角色,但這位卻是所有事件的始作俑者,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屬於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是「蒙」;外表憨厚的修睿心中有著小算盤,打算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讓朋友幫忙,但卻是非常不仗義的行為,最終也是損人不利己,這是「坑」;看上去很風流倜儻的王寧其實是幾人中最被動的一個,耳根子軟,做事沒有主見,跟幾位夥伴一同設立了一個騙婚的局,沒想到反而自己越陷越深,成為被利用的關鍵,是「拐」王鷗的角色,當然是「騙」了,利用自己的外表,糊弄了所有人,當然也包括自己,主線故事中,她是暗中推波助瀾的一位。四位角色的定位,也代表了當下社會的人際關係,表面上親密無間,但其實各懷鬼胎。沒有統一步伐,也沒有形成團隊的力量。其實四位都屬於受害者,但卻同樣採取歪門邪道的方式為自己謀取權益,最終導致一步錯步步錯,陷入不可回頭的局。王自健、修睿、王寧的喜劇表演方式,是亮點;王鷗依舊很美。
這類電影的優勢就是故事張力很強,累積的效應下,一步一步地構置矛盾衝突,直至營造到箭在弦上的多線索群戲的熱鬧本色。但缺點在於顯得混亂,本片的導演江濤是新人,在非常值得肯定這個劇本的前提下,導演的功力稍微有些青澀,敘事沒有問題,其實這類故事看似中後段在各種陰差陽錯的戲劇造成的「步步緊逼」故事結構非常複雜,但大部分經過科班訓練的導演對這類敘事模式和故事張力的駕馭是問題不大,難就難在開篇如何將這個複雜的故事結構串聯起來。對於本片來說,本片的代入感其實一般,幾段瑣碎的故事起因堆砌在一起,一個字:亂。線索太多,四大角色分別為四條主線,每條主線都是採用懸疑的結構,多方勢力被互為牽扯,其中穿插了大量笑料,雖然後期包袱抖個不停,讓觀眾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認識,理解不是問題,但在前半段「抖包袱」之前,還是有些有些雲山霧繞。後半段,當事件來龍去脈清晰的時候,四位主演之間的關係分崩離析,但在最關鍵的時刻卻選擇了抱團,電影節奏加快,後面故事主題內容反而一氣呵成。這相當於一個逆襲過程的。
作為成人,認識到失誤的累積必將導致禍害的量變引起質變的事實,無論是善意的謊言,還是真實的欺騙,是無心之失還是有心為止,都是造就了一個個「不可回頭」的事件,也是當代都市人與人之間信任缺失的一種表現,這就是《發條城市》所要表達的中心。這些歪門邪道,各懷鬼胎的事件,造就的錯中錯的結構,累加換來了的最後多方勢力匯聚一起的審判,未婚妻、前妻、反派老闆、自己的好友等角色匯聚一堂,如果是在現實中,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親手釀製的終極苦果。不過電影終究是電影,本片最終還是正能量的宣洩,電影結尾的轉折有些突兀,但卻符合華語電影市場的價值規律體現。而本片的優勢則在於不像很多正能量作品那樣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很有娛樂性的喜劇故事,傳達了一個簡單的寓意。三個臭皮匠還是能賽過諸葛亮的,無論以怎樣的方式,但必須是你們幾位統一戰線,團結一心,否則還沒怎麼著,就被軍師大人給離間了。
《發條城市》頗有小黑馬之相——雖然許是因為負期待。至少它其實挺好笑。作為一部喜劇片,最大價值業已體現。更難得的,是讓人笑得舒坦。須知當下很多喜劇片給人的感覺恐怕都是被強行撓癢,笑得不幹不脆也就罷了,胳肢窩都落個不舒服。而在《發條城市》裡,王寧、王自健和修睿三大喜劇擔當無一人掉鏈子,各行其是時能分打表演、臺詞與形體三路,三賤合璧時又能聚合出一種相愛相殺的互補氣場,喜劇路數不生硬、不尷尬,讓人耳清目爽。更何況,直截了當的笑料漸次鋪排外,還有段位更高一等的黑色幽默等候細品。在這個充斥洗黑錢、欠工資、潛規則的破落劇組內外,面對著心懷鬼胎的各路老闆與美女,三個相對底層的天涯淪落人把那一腔酸苦與無奈,嬉鬧般塗到了居心叵測的謀算、心驚肉跳的撞板和賊眉鼠眼的斧正上。在這齣分分秒秒都在倒數計時的緊湊歷險中,所有人都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齒輪,只能環環相扣地加速前進,頗有種身不由己的滑稽與破罐破摔的悲壯。細想電影名字,早已不止荒唐宿命與如山壓力。
但就在如此鋪天蓋地的現實感上,竟能翹起一縷頗有魔幻色彩的非現實感。三個主角住在廢車場一隅,房舍之上不僅有一艘大船,還架起了一座風車。粗看荒唐怪異,細想匠心別運。觀望此間發生的故事,猶如面對沾染朋克味的狂想曲,與電影那种放得開又玩得嗨的性質倒是不謀而合。而《發條城市》對於懸疑與反轉的構建,也是一重驚喜。電影從一開始就注重埋伏筆,像是文物製造、酒瓶敲頭、撞車逃生等,待看到呼應之處,才覺贅筆並不多。眾矢之的老金一命嗚呼後,三「賤客」各各巧合地與之牽連,無奈如意算盤盡數落空,鬼使神差地讓他們共同踏上躲避與反攻的道路。包袱一個接一個地抖,即便到了尾聲的節點,當大多數電影選擇收手的時候,它還要製造反轉的波瀾。對此,究竟是成也蕭何還是敗也蕭何,見仁見智,但能在一個故事已然融通後繼續琢磨,實屬不易,反正,比同檔期的《驚天大逆轉》,段位要高。當然,《發條城市》也有很多套路與短板,小風和驕陽這種屌絲配女神的「勵志」橋段,本就是在順應前人走過的坦途。但更觸目的是一些不夠常理的設置,特別是口口聲聲說孩子極其重要的驕陽,在面對失去億元支票時過分的猶疑與懊喪,以及終於鋌而走險返回相助,都顯得人性的驅動力尚不充分。但總體而言,《發條城市》在一大波粗製濫造的同類國產片當中,要當一名矮個子中出挑的高個子,似乎難度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