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時代列車》金磚特刊正式發行!
在未來的日子裡
它們將隨著高鐵動車
飛馳在祖國大江南北
向人們講述追夢路上的那些故事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本期金磚特刊「老字號」篇的故事!
「老字號」是優秀民族品牌和傳統商業文化的集中代表,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和服務理念,承載著中華民族工匠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作為金字招牌,老字號承載了太多的文化情懷與記憶,每一個老字號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美好的故事,時間的積澱讓它更像一缸滋味悠長的老酒,慢品其味令人沉醉。
茅臺酒、同仁堂、老廟黃金、百雀靈……
老品牌沉澱民族經典,承載一代代記憶。
新時代如何煥發新生命?
『百老薈聚』
作為老字號新品首發平臺,將百年技藝傳承,百家老字號品牌和百名設計新銳相結合,讓「老」品牌煥發新生命,讓新產品續寫「老」傳奇!
百老薈聚第一家O2O 體驗店將於金秋十月在北京王府井盛大開業!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01 號王府商廈B2層
聯繫方式:188-1080-6487
馥華魚丸是福州魚丸小吃的堂主,始終致力於打造「專注、專業」的福州魚丸品牌,每咬開一顆魚丸,品的都是祖祖輩輩傳承的手藝。點點心意,濃濃情愫,袖珍佳撰,何止魚丸,香飄四溢,唇齒留香。馥華魚丸以傳承經典的卓越品質,為您締造馥鬱芬芳、華夏流長的榮光。
地址:福建福州
聯繫方式:0591-85558777
「福建老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創於清乾隆年間,早在民國時期已馳名海外,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發展成為享有盛譽的國內名黃酒之一。福建老酒多次獲評福建省及全國名酒。2010年福建老酒又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2011年9月在全國黃酒品鑑會上鼓山牌福建老酒被推薦為「優秀創新產品」。半個世紀以來,福建老酒遠銷歐美、加拿大、南非、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海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鐵嶺工業區二期長龍西路1號
聯繫方式:0591-38269018
腐乳作為一種傳統意義上的調味品,普遍概念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高技術含量的行業,然而「涵興記」研發出新一代真空、酶催化法生產豆腐乳的新技術,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還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進行推廣。
「涵興記」作為一個有著百餘年歷史的老字號,有著代代相傳的傳統工藝,有著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有著馳名中外的金字招牌,有著積金累玉的文化積澱,更有著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涵興記」正為創造人們的美好生活而積極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址:福建莆田市涵江區
聯繫方式:0594-3806868
在福州,走進沃爾瑪、大潤發、新華都或永輝超市等的各大門店,貨架上各式各樣的麵食、糕點等應有盡有:鮮切面、八寶飯、芋泥、仙草凍……稍加留意便會發現,這些產品有一個共同的品牌「福百露」。
因為對生產口味和工序的講究,多年來,百露公司的產品得到市場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喜愛。節日裡,香甜圓潤可口的芋泥、香甜美味、回味無窮的黃白年糕,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飄著淡淡米香的各類白粿及各類麵製品吸引了許多顧客。
地址:福州閩侯縣厚嶼大世界橄欖有限公司6號樓第三層
聯繫方式:0591-83626297
在福州市東街口的繁華地帶,有條花巷,它以盛產福州特產肉鬆,歷史悠久,聞名於世。這裡有一家叫「品日有」的肉鬆老鋪,其特點是香酥可口、營養豐富、色澤誘人,深受顧客歡迎。
「品日有」以品質上乘而倍受大眾喜愛,源於其專注而精細的匠心精神。在選料上,堅持選用新鮮的豬肉,確保乾淨,連調味的酒糟、高級醬油、白砂糖等也要固定廠家供應。在加工上,堅持手工製作,切、蒸、炒、焙四道工序嚴格把關,並制定一套嚴格的製作標準,保證肉鬆質量。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東街口石井巷安福新村1座706
聯繫方式:0591-87514420
閩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歷經中原漢族文化和閩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是一種帶有開放特色的獨特菜系,以福州菜為主體。閩地先後湧現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真才實藝的名廚,福建川福食品便是其中一家佼佼者,他們以更好的傳承與發揚閩菜為宗旨。
2014年,川福食品獲得「福建百年老鋪」「中華老字號」等稱號,2015年又成為「中華老字號會員單位」,同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評為「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長興東路25號
聯繫方式:0591-83509110
一連串榮譽的背後,蘊藏著百餅園堅守的初心。
一盒百餅園,是福州人心中的老味道。
香噴噴的炒米、酥脆的琪瑪酥、逢年過節的灶糖灶餅、餅胚滴上奶油後花花綠綠的花餅、紅白喜事必備的禮餅……一直以來,百餅園糕點以用料講究和獨特的製作工藝聞名榕城,成為福州人記憶裡的古早味。如今它還走出福州,俘獲了更多人的味蕾。
2012年百餅園被授予「中華烘焙老字號」稱號,2015年百餅園糕點成為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指定糕點製造商,被福建省工商局授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齊安村吳厝頭1-1號
聯系方式:0591-83582543
筍絲、紅糟和糖作為配料,是福州傳統烹飪技藝中的三大特色。這其中的筍絲,尤以福州西部南嶼地區山村的「竹姆」所生的筍製成者為最佳。
「北國椿」筍絲所含天然植物纖維、半纖維和有機酸,有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的功能,有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廢物毒素的排洩分解。筍絲的有機酸能有效祛除許多水產品和海產品的腥氣,且對於各種動物的肉製品也有同樣的功效。經筍絲烹調的葷食微酸、清淡、新鮮爽口,還可以用於冷盤、小炒的便捷拌調。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尚幹鎮後村村良安路32號
聯繫方式:0591-83927197 13905918873
中華瑰寶——壽山石,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歷代皇帝的玉璽、名人的珍藏都以壽山石為主品。壽山石除了大量用來雕刻千姿百態的印章外,還廣泛用以雕刻人物、動物、花鳥、山水風光及其他多種藝術品。福州北峰郊區壽山就是這種供藝術雕刻用的壽山石的主要產地之一。
走進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市三坊七巷衣錦華庭壽山石文化城19號的「沁博堂」,你會看到,古拙精巧、形象逼真的壽山石雕作品,無論是印紐、人物、博古等,都構思新穎,刀法凝重深厚,線條婉轉流暢,獨具一格。
為保護壽山石雕刻傳統技藝,弘揚壽山石文化傳統工匠精神,應福建省老字號協會推薦,2017年上半年,堂主許鳳英積極備戰,在選材、備料、創意等方面精心準備,參加「中華老字號紫禁城杯故宮博物院創新大賽」。短短2個多月內,她親自雕刻出3件純手工作品參展,每件均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地址:福州市三坊七巷衣錦華庭壽山石文化城19號
福州市白馬北路27號藏天園4號、5號
福州市西洪路光榮路22號15號門店
聯繫方式:13960850857 13860691928
豬肉粕,古時稱作豬油渣、油灼肉、油炸肉等。在物質匱乏時代,人們買豬肉回來後,會把太肥的部分刮掉,用來炸油並儲存著,以後每次炒菜都可以用一點點。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現代人已不常用肥肉炸豬油了,但豬肉粕噴香生脆的味兒卻總令人難以忘懷。
「晉江市龍湖鎮陳店美瓊肉粕店」是龍湖鎮乃至晉江市第一家專事加工豬肉粕系列產品的廠家。豬肉粕的製作技藝代代相傳至今已160多年,五代人一直延續著它的味道。
第四代傳人施德煥,在堅守傳統的純手工木柴燒制工藝的同時不斷借鑑和發展,為了使豬肉粕油而不膩,他利用槓桿原理,將肉粕中多餘的油膩擠壓出來。他的這一技藝還在同行中得到推廣。不斷改良出燒烤、香辣、椒鹽、肥肉粕、粕皮等多種產品口味和規格,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地址:泉州晉江市龍湖鎮陳店村東區93號
聯繫方式:0595-85281135
石花阿婆原名叫林順娘,是「秉正石花膏」製作技藝的創始人。黃韭菜,生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5歲師承林順娘學藝。藝成後也與師娘沿街叫賣,石花膏製作技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石花膏製作第四代傳人丁秉正,從小耳濡目染,石花膏製作技藝得到外婆和父親的傳授,並在續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出「六曬六泡」的技藝特徵,獨樹一幟。同時,為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口味,「秉正石花膏」在佐料搭配上推陳出新,提供各種口味供顧客選擇,可稱為美食小吃中的珍品。
地址:泉州市天后路天后宮邊1-3號
聯繫方式:0595-22206692
泉州依山傍海,豐富的水產成就許多以魚為食品的家庭作坊,「車橋頭文啊水丸」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車橋頭位於聚寶街南端,是刺桐港連接陸地的要道,自古商貿繁榮。清光緒年間,林阿朝便開始在這裡創業,以純手工製作魚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林金炎秉承父親的手藝,所製作的魚丸又鮮又脆,在城南一帶名聲鵲起。
1980年,17歲的林梨文隨父親林金炎學習魚丸製作技藝,藝成之後,長期在其父親身邊幫忙,言傳身教,日積月累,魚丸製作技藝日臻成熟。隨著林金炎年事漸高,林梨文繼承了其父親的生意,在魚丸的加工製作中與時俱進。擴大生產,打破了傳承摸式,以師承關係培訓傳承人。精心鑽研,創新技藝,把單純的魚丸,研發出有:大小魚丸、肉丸、雞卷、肉粳、酥糕、香腸、目魚粳、馬加粳、肉燕、扁食等具有鮮、香、脆、韌等獨具閩南特色的水丸系列,飲譽八閩大地,產品遠銷海內外,也成為饋贈親友的伴手禮。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港仔乾6號(聚寶街車橋頭)
聯繫方式:0595-22206999
作為南安的美食小吃之一,老馬酸菜面以其味道鹹酸、口感脆嫩、開胃提神、醒酒去膩、增進食慾而廣受歡迎。老馬做酸菜面的手藝是祖上傳承下來的,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1984年,作為第五代傳承人葉錦龍從學校畢業,開始隨父學藝。他在繼承祖傳酸菜面製作技藝中融入現代理念,使洪瀨老馬酸菜麵館名揚四方。他做的酸菜麵湯汁濃鬱、口感酸爽、面身筋鬥、香味誘人,深受顧客的喜愛。如今,他每天賣出的酸菜面少則五六百份,多則七八百份。
與絡繹不絕的客流相伴而來的,還有各種榮譽:榮獲「中華名小吃」、2014-2015年度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福建名小吃」等多項榮譽稱號,更讓葉錦龍自豪的是,2016年,老馬酸菜麵館入選「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而他也被認定為「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洪瀨鎮東大路2107號(洪瀨車站旁)
聯繫方式:400-663-5306 13788866306
泉州南安人常說:美好的一天總是從一碗麵線糊開始。一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面線糊下肚,南安人的味蕾才算被真正喚醒。
在南安洪瀨鎮,「順利」面線糊已傳承了四代,且有口皆碑。順利面線糊製作技藝的創始人郭鼎,生於1887年6月,從小得到長輩傳授烹飪技藝,並以自制面線糊聞名鄉裡,如今這項百年技藝經幾代人的突破與發展,傳承到了對美食頗有興趣和講究的第四弟媳戴玉玲手中。
戴玉玲,在繼承傳統手藝的基礎上突破創新。1996年,戴玉玲將最初的路邊攤升級改造為門店,並掛出了「順利面線糊」的招牌。如今,隨著生意愈加興隆,順利面線糊食客越來越多,連鎖店不斷開張,也陸續獲得了「泉州風味小吃」「福建名小吃」「中華名小吃」「福建省百年老鋪」「老字號保護單位」等多項榮譽。
戴玉玲對面線糊的製作從原料採集、熬煮、添加佐料,送至顧客手中,每道工序她都精工細作,這就是百年來順利面線糊的傳承,給人留下的是一種深刻而永恆的味道。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洪瀨鎮美食街4號
聯繫方式:0595-86330104
福州豪峰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蜜餞類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始建於1981年,是我國東南沿海改革開放第一批成長起來的私有制民營企業,主營項目有蜜餞類一百多個規格品種的食品,是福州市政府確立的「農業產品化龍頭企業」,其所生產的「賽園」牌系列蜜餞,歷史悠久,口味獨特。賽園連續多年獲得國家和相關部門頒發的證書和榮譽。
199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2002年9月,全國名牌聯創組委會授予「中華老鋪」稱號。2004年12月/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福州市工商管理局、福州市商標協會3次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2005年3月,福建商業聯合會授予「福建金牌老字號」稱號。2007年3月,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授予「福建老字號」稱號。2004年12月/2007年12月/2010年12月/2014年2月,福州市工商管理局、福州市商標協會聯合4次授予「福州市知名商標」稱號。2008年12月/2012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2次授予「福建名牌產品」稱號。2009年1月/2011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2次授予「龍頭產業」稱號。2012年8月,中國商業協會聯合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授予豪峰「傳承創新先進單位」稱號。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城門臚廈工業區
聯繫方式:0591-83496883 0591-83499525
南安洪瀨「閩豐味」滷製品技藝源自1930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在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磨礪與發展,幾代人的傳承與突破,「閩豐味」的滷製品品質日臻完善,如今這項技藝傳承到了第四代黃文賓手中。
在依據先輩傳承下來的技藝,博採各地滷味技術之長,黃文賓開創出一套獨具「醬」心的滷味工藝配方,使產品更具豐富口感與營養成分的同時,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黃文賓堅持每天親自早早出門採購,然後用多年老湯為底,輔以多種名貴中藥把「閩豐味」滷製品的「鮮、香、甜、韌」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贏得廣大食客的稱讚。
2013年,「閩豐味」雞爪獲得「福建名小吃」稱號,2016年,「閩豐味」滷鴿、鴨鎖骨雙雙獲得「泉州風味小吃」榮譽。一項項殊榮的背後,或許也得益於閩豐味人一代代精益求精、獨具匠心的傳承精神。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洪瀨鎮西市場705號
聯繫方式:400-8700-568 13600766659
「好成財」始創於1910年,至今已歷經一百多年的傳衍與四代傳人的歷煉。第三代傳人黃財成把祖輩的牛肉加工製作發揚光大,其刀功、醃漬、鍋煮手藝爐火純青,所推出的牛肉系列小吃也都各具特色,而深受食客的青睞,特別是牛肉羹因鮮香嫩滑、既彈性又有嚼勁的口感,成為名點。
近年來,「好成財」獲得諸多殊榮:1999年被評為「中華老字號」;2013年12月,被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泉州市知名商標」;2016年6月,「好成財牛排館」牛肉羹製作技藝,成功入選泉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221號店
聯繫方式:13805921185
「阿樹滷料」源於早在清宣統年間就已家喻戶曉「林氏滷料」,其創始人林卻,師承名廚,學得一手滷製的好手藝,藝成之後在泉州市區新門街做起賣滷料的小生意,後傳給兒子林玉樹。
林玉樹對滷製技藝並不墨守成規,他一生偏好養生之道,且對藥膳情有獨鍾。他把名貴中草藥與祖傳的秘笈配伍,精心調製成鮮香撲鼻的滷汁,與食材浸煮。經過反覆試驗,滷製出了味美鮮香的滷料。隨著滷料在新門街一帶揚名,林玉樹便把「林氏滷料」更名為「阿樹滷料」,從此「阿樹滷料」譽滿八方。
從「林氏滷料」到享譽泉城的「阿樹滷料」,滷製技藝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傳承,繁衍了五代傳人,先後也獲得了多項殊榮:2013年11月「阿樹滷料名店」被福建烹飪協會授予「福建小吃名店」牌匾;2014年3月「阿樹滷料」榮獲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中華名小吃」榮譽稱號。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新華北路13號(鯉城區教育局對面)
聯繫方式:18959985713
泉州百源路,一條古街巷,古香古色、享譽百年的郭記塗門貢糖就落腳於此,五代傳承的非遺技藝再次綻放它獨有的風採。
說起其製作技藝。熬糖是貢糖的第一步,精選優質的白砂糖加入麥芽糖,在熬煮過程中反覆攪拌,再加入去皮的本地花生粒,攪拌均勻,讓花生融入在糖漿裡。
熬糖結束後,郭記塗門貢糖的「千捶百鍊」非遺技藝如期上演:將熱氣騰騰的花生糖漿取出拳頭大小一塊,放置石板上,用圓錘對糖漿進行千次捶打。捶打至糖漿綿柔,放置木桌上,趁熱拉開糖漿呈40公分的方塊狀,放入由生粉、蒜泥粉、香菜等配製的餡粉後捲成圓條,趁熱均勻拉伸。在用木條成型後,初見貢糖形狀,趁著糖漿的熱氣,快速將糖條切成糖塊,保證其酥脆。而後,口感鮮甜、入口即化、百吃不厭的郭記塗門貢糖就展現於眼前。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百源路23號(招商銀行對面,百匯旁邊)
聯繫方式:18959890680
面線糊是泉州的小吃,泉州面線糊商家有數百上千,歷史最久遠,名氣最響的首推「水門國面線糊」店。「水門國面線糊店」掌門人謝錫國16歲隨父學藝,在傳承祖輩工藝的基礎上開拓進取,開創以海鮮為原料熬製高湯的先河。今已有四十一年的面線糊製作生涯。其烹煮技藝獨特,以傳統的工藝製作出味美湯鮮的面線糊,湯汁晶亮透明,糊而不爛、清而不濁,深受饕餮食客讚譽,水門國面線糊店為泉州眾多面線糊商家中的佼佼者。
2005年1月,「水門國仔面線糊」被中國質量監督局授予「中國名優產品」。
2005年5月,「水門國仔面線糊」被中國烹飪學會授予「中華名小吃」 。
2012年8月,中國啇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授以《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該店還入選《中華老字號》叢書(第六冊)。
地址:泉州美食街155-157號
泉州市水門巷21號
泉州市豐澤區新世紀花苑(世紀巨星)6號樓113號店
聯繫方式:13505024250
△
合作微信丨wmzfcm
廣告熱線丨400-6611-079
招商熱線丨13960700530
招商郵箱丨33385682@qq.com
追風傳媒丨《時代列車》高鐵雜誌運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