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城南路阜民裡是一條老街道,這裡南起東三馬路北至城南路,與大同路德化街相鄰,街口路對面就是商城遺址城牆,是鄭州僅存不多的老城區,有著近4千年的歷史,因其緊鄰火車站和二七商圈,這裡除了住著一些老鄭州人,還租住了很多搬運工和做小生意的外來務工者。
阜民裡臨街的老房子大多都出租出去了,雜貨店、按摩屋、裁衣鋪、小吃攤應有盡有,在這種小街道和胡同中,才能感受到「市井」的煙火味。
阜民裡有前後之分,後阜民裡曲裡拐彎街長共有1500米左右,有將近120戶左右,窄窄的巷子裡一天到晚都是忙忙碌碌在城市討生活的人,走進小巷中,你會發現電線老化私拉亂扯現象嚴重,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根本進不來。
有些老房子門前的電線旁還晾曬著一些衣物。
生活在這裡的居民還過著以前的生活,這位87歲的老奶奶在自家門口爬上爬下用水盆洗衣服。
「街道太窄,大概也就是三米左右寬,進來的車調個頭都很難!」住在後阜民裡的老街坊們每次提起這條老街總是憂心忡忡,他們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裡房子年久失修,老鼠到處亂躥,電線私拉亂扯,讓人揪心啊。
今年82歲的陳莉蘋是後阜民裡的見證人之一,她在這裡住了60多年,對這裡的情況知道得多一些。她說這裡原來住戶不多,最早是個萬人坑,老墳崗,原來的老房子都拆完了,現在留下的房子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蓋的,年久失修,昨天還有個上年紀的人不小心從狹窄的樓梯上摔下來了。
「我的父母都在這裡住,我今年也74歲,在這裡住了一輩子。」郭建田大爺住在阜民裡47號,他站在家門口說,自家的房子裂開很長一道縫,屋內的地基也下沉厲害,像這樣的危房還有不少。
66歲的翟金娥大媽正在修補自家牆上的一個洞口,她已經在此居住42年了。她擔憂地說:「這裡老鼠太多了,家裡經常會發現老鼠。」
「這裡的老鼠大白天都到處亂跑,不怕人!」劉森林大叔指著牆邊一個老鼠洞說,這裡是管城區的棚戶區,不僅房子老舊,有些老居民素質也差,不講究衛生,有錢人都在別處買房早搬走了,空房出租給在這附近做生意的外地人。劉大叔今年60歲,住在後阜民裡46號,他的父母輩也都在此居住,劉大叔說,他們這些留守在此的老街坊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
劉森林大叔的鄰居是一位大媽,據說年輕時漂亮能幹,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精神受了刺激,導致神經失常,她每天都出去拾垃圾,撿回來用塑膠袋裝著從樓下往上到處塞得滿滿的,臭氣難聞,不管下面有沒有人經常往下面丟東西。鄰居們都很無奈,大家生氣地說,社區的工作人員也經常來給她清理,可沒過幾天就恢復原樣了。
為了防鼠後阜民裡很多家都養了貓,如今老街坊們最希望的是這裡能早日改造,在自己的老房子裡平安幸福地生活。時間在流逝,城市在發展,老胡同終將漸漸離我們遠去,成為老鄭州的記憶。攝影/高玉鳳 編輯/蘇瑞 更多內容請關注百家號攝客微刊。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