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魔方女孩」:出名不是福報,有人因此害怕我 | 治癒歸來

2020-12-26 騰訊網

「魔方女孩」這個稱號註定只是她生活中的小插曲,最終還是要回歸原本的生活。

△ 向彥婷面相嬌小,網友稱其為「魔方女孩」,實際上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離家去醫院前,向彥婷打算帶點什麼東西,打發住院的無聊時光。後來,她在口袋裡揣了幾個魔方。

沒想到,因為一張病床上玩魔方的照片,她突然火了。這個場景,被賦予了「樂觀」、「堅強」、「鎮靜」的解讀,為疫情最嚴重時的武漢,提供了一點鼓舞。

向彥婷「成名」已過去6個多月,她的身體已經康復,但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建,依然在進行之中。

點擊觀看視頻:武漢方艙醫院靜靜玩魔方的那個女孩,治癒後把玩具還給了女兒

2020年大年三十晚上,向彥婷發燒了。這是一個不祥之兆——就在一天前,武漢剛宣布「封城」。她把自己的症狀,用微信發給一位醫生朋友,得到回覆是:「90%是感染了」。

當晚,她去醫院照CT。臨走前,她偷偷給熟睡的兒子拍了一張照片,她很害怕,怕這是最後一面。醫生看完片,沒提「新冠」那個詞,只是輕輕說一句:「這就是了」。

隨後向彥婷給朋友們發了消息,「我中招了,你們注意體溫」。那時候,很多人會隱瞞自己病情,向彥婷沒有,她覺得,自己應該負起責來。

只是有個問題,讓她有點想不通,「為什麼是我?」

行走在夜色中的武漢,向彥婷發現,周邊小區隔離在家的人,有的打開了窗戶,用合唱為武漢鼓勁加油——但這沒給她帶來任何安慰,只是讓她愈發感覺無助和孤獨。

第二天,向彥婷在武漢市東西湖第二人民醫院找到了床位,隨著病情好轉,2月7日,她轉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寒假前,向彥婷曾給女兒報了一個線上魔方課。因為疫情,女兒被困在外婆家。前往醫院前,向彥婷把女兒的魔方塞進了行李,以此打發漫長的住院時間。

2月10日,向彥婷正坐在病床上擺弄魔方,一位路過的攝影記者,把這一幕拍了下來。

原本平淡無奇的行為,在特別的場景下和時間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如同「讀書哥」一樣,「魔方女孩」一夜走紅網絡。「如果當時出門沒帶那幾個魔方,就沒這事了」。

2月,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帶領患者們跳廣場舞。

走紅之後的向彥婷,有些惶恐。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聯繫她:朋友、記者、網友……連去上廁所的路上,都常被病友攔住。

「看,就是那個魔方女孩」,他們說。「還有醫護人員半夜11點,來找我合影,想拍攝我拼魔方的視頻」,面對突如其來的熱情,向彥婷「不知道怎麼應對,只能陪著傻笑」。

「魔方女孩」,成了向彥婷的標籤,但她對這個稱號,並不是很喜歡。

「我不想出名,不想上新聞,也不想佔用社會資源」,她說,她只想回到以前的生活。3月3號,經歷了好幾輪核酸檢測後,向彥婷出院了。

她入院時,方艙醫院才剛開始運行,等她出院時,武漢的16家方艙醫院已累計收治了12000名患者。親歷了這場風波的她,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3月17日,向彥婷離開隔離觀察點,回到家中。到了小區門口,向彥婷越走越熱,她看見街上已有人穿春裝了,而她還是當初離開時的羽絨服。

看見老公鄧克函時,她驚呼起來,「你怎麼頭髮長成阿童木了?」 鄧克函調侃她,「這一趟玩得好嘞,整整出去了兩個月啊」,像是妻子剛剛結束了一次漫長旅行。

這個疫情前「連麵條都不怎麼會下的男人」,在向彥婷的「接風宴」上,端出了滿滿一桌菜。

有朋友來看她,不坐,也不喝水,就杵在門口和向彥婷聊天。「怕得不行,但還是要壯著膽子上來看看你」。

回想起當時女兒對長輩隱瞞病情,媽媽潘國英哭了起來,向彥婷也跟著落淚。

閨蜜第一次來看向彥婷時,用手套、護目鏡、口罩,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全副武裝」地陪向彥婷逛街。到了飯點,閨蜜寧願餓肚子,也不取口罩——她害怕病毒,卻還是要陪在向彥婷身邊。

看到賣眼罩的商店,向彥婷想到了從不熄燈的方艙醫院,她脫口而出:「我在方艙的時候,要是有眼罩就…」

話出口一半,她強咽了下去,「那一瞬間突然反應過來,這樣講有可能會嚇到周圍的人」。

疫情似乎已經過去了,但要完全回到從前,還需要時間。

但並非所有見聞,都讓向彥婷感到溫暖——異樣的眼光,依然無處不在。

很少有人會當面表現對「治癒者」的敵意,但向彥婷也能感受到,背後的指指點點,傳遞著他們的介意。

有一次向彥婷帶兒子下樓散心,聽見不遠處的兩個老爹正在比劃,「這棟樓有一個(新冠患者),那棟還有一個」,兒子在旁邊玩得開心,向彥婷裝作事不關己的樣子,站在原地。

「一下不知道該往哪兒走了」。

疫情前,女兒在一家俱樂部學桌球。

7月1日俱樂部重新開業,女兒興衝衝地準備「復學」,卻被一條通知打焉了,「凡是感染過新冠,或家人感染過的,暫時就不能去了」。

向彥婷終於有些忍受不了了,「武漢解封都幾個月了,幾次核酸都是陰性,我也有綠碼,我女兒從沒感染過……憑什麼?」但她沒有上門爭論,解釋在她看來是無用的,「只會越描越黑」,給自己和家人徒增煩惱。

最能理解她的,是當初在方艙醫院結識的病友。

直到今天,這個名為「志願者歡樂真是多」的病友群依然活躍,每個人都在這裡分享身體狀況、生活遇到的溫暖或冷眼。

這是他們共同的樹洞,在此抱團取暖。

病友群裡有個高考生婷婷,她抱怨痊癒後趕上高三複課,常被同學在背後議論,甚至有人「讓她遠一點」;模擬考試,慣例是每排第一個同學收發試卷,到了她這,老師卻專門讓最後一個同學收試卷。

「她尷尬地站在那裡,被所有人盯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在電視臺上班的磊子,出院以後已經連續十次核酸陰性,依然被要求居家辦公。因為效率低下,領導對他有了意見,但他深感無奈。他們常在群裡吐槽,把這當成一種解壓、相互鼓勁的方式。

「有的人是怕病毒,有的人是怕我們」,向彥婷總結道。

從方艙醫院出院觀察一周後,向彥婷就去捐贈血漿了。

沒過多久,她又拉著病友們組團去了第二次。她認為,這是「新冠痊癒者」這個特殊身份,為社會所能做的最大貢獻。「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第三次去時,他們被告知,體內抗體含量已經下降,不再滿足捐獻條件,「早知道那時候再多捐幾次血漿」,向彥婷對此很遺憾。在潛意識裡,他們似乎以為,這是「減少歧視,增加尊重」的一種方式。

初秋的武漢,終於走出了梅雨季。

漢口常青花園附近的一棟居民樓裡,桌上剛出爐的麵包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向彥婷將剛衝好的咖啡一一裝杯,嘗試著拉出一個葉子的圖案。三歲的兒子錢錢在一旁專心致志地看動畫片,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廚房,落在他們身後。

「我自己知道我沒有傳染性了,但也不會去跟人爭論」,向彥婷搖搖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有一個接受過程的,我也能理解,但是也希望能科學的看待,我們這些人只是運氣不太好,但都已經安全了」,她重複道。

現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叫她 「魔方姑娘」了,向彥婷知道,這個稱號註定只是她生活中的小插曲,最終還是要回歸原本的生活。

最讓她輕鬆的,她沒有「連累」過任何人。她開始重拾起烘焙的愛好,上班也已在計劃之中。

「和太多人相比,我已經足夠幸運」,如今的向彥婷很知足,「其實人真正離不開的,也只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柴米油鹽,家人健康,團圓,就是最大的幸福」。

《中國人的一天》第3827期

攝影&撰文 | Seven

視頻 | Seven

設計| 像素筆記

編輯 | 小為 匡匡

出品 | 騰訊新聞

相關焦點

  • 【戰疫最前線】方艙醫院「出艙」患者:被感染了不要害怕,更不能崩潰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近一周,武漢方艙醫院患者陸續治癒「出艙」。56歲的李斯就是其中一員,他於2月6日住進武昌方艙醫院,11日成為第一批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
  • 方艙醫院沒有黑夜
    方艙的概念來源於軍事領域。不僅僅是患者,對很多醫護人員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2月5日晚,3家方艙醫院啟用,分別位於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現在還有多家方艙醫院正在修建。比如說有人上廁所不衝,有人接開水灑了一地,有人吃東西亂扔垃圾,怎麼辦?這不是醫護人員能管得了的事情,但是艙裡只有醫護人員。那就需要患者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他們說我們應該有一個方艙醫院患者行為準則,他們互稱「艙友」。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張兵說,臉上蒙著眼罩和口罩,很悶,因此他會在白天給自己安排很多事情,累一點,夜裡好休息。剛進方艙時,張兵夜裡老醒。體育館的頂燈照得他有點恍惚,整個人被一種不真實感籠罩。他得揉半天眼睛,看清身邊有人睡著,有人玩手機、起夜,有護士走動,又覺得心頭一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在方艙醫院,「五味雜陳」。
  • 武漢方艙醫院康復患者的口述:「要撫平傷口,堅強地活著」
    從確診住不進醫院的焦慮,到住進方艙醫院治癒後的激動,「做一個健康人」,和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成為他這段時間以來想得最多的心願。他開始懷念以前武漢街上車水馬龍的熱鬧勁,他在這裡待了超過20年。何偉感染新冠肺炎後,症狀不是很重。
  • 方艙醫院是自習室、圖書館,他們的這些行為感動無數人
    方艙醫院裡的高三生 每天學習都安排得滿滿 「這次對我來說,斬殺病魔是面對高考前的一次『大考』」。2月14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區,戴著深度眼鏡、正在課桌前,埋頭做數學作業的高三學生楊一帆(化名)滿懷信心地說。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務人員和最後一批出院患者一起舉行休艙儀式同濟醫院醫護人員送最後一名治癒患者出院大門已經被貼上了封條該方艙醫院累計共接受875名患者,位於光谷科技會展中心1樓,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
  • 我從武漢歸來|張娟娟:想抱抱被「哄」的女兒,看看被「騙」的父母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記者 李莉 ■見習記者 王琳/文 受訪者供圖「我特別想抱抱被我『洗腦』的女兒,回家看看我被『哄騙』的父母」3月17日,河南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凱旋,開始在鄭州進行隔離,說起隔離期結束之後最想做的事,張娟娟幽默感十足。
  • 方艙醫院「神曲」,讓人樂觀不起來
    日前,網絡上流傳著一首歌唱方艙醫院的「神曲」,而且還是一首兒歌。名為《方艙醫院真神奇》,「方艙醫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醫生護士才藝多,各領病人來一曲,你教一段黑走馬,她跳一支快樂迪。跟我打套八段錦,康復肺操快練起。恐慌拋到雲霄外,歌聲朗朗暖心底。
  • 方艙醫院建設者王如霏:抵抗疫情悍衛家園
    【編者按】當疫情突發,人們心生恐懼時,有人卻逆行向前,奮鬥在火神山建設現場;當中國基建享譽世界,人們為之驕傲時,有人在收拾行囊,默默地開赴新的工地…… 中國是一個名字,背後有千千萬萬個奮鬥的你我;你我是普通人,融入偉大的事業就是偉大的一部分。
  • 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關門大吉,不再見!
    3月10日,伴隨著武昌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患者,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均已「休艙」。「一日一方艙」,武漢平均每4個患者就有一人入住,實現零感染、零死亡……這一個多月,方艙醫院完成了「史詩級」的救援任務,並成功幫武漢扭轉了戰局。方艙醫院「休艙」了,但這段歷程將永載史冊。
  • 方艙「小太陽」(報告文學)
    此外,方艙醫院的出入艙通道各有2條,為避免出現人員集中出入艙,3個病區的上班時間前後錯開,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和人員交接班的等待時間。 「為什麼工作時間是6小時,而不是4小時?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
  • 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休艙
    3月10日,在武昌方艙醫院,即將出艙的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右一)與在此工作的青海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馬振華(左二)用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自製的棋盤和棋子下五子棋。當日,武昌方艙醫院最後一批痊癒病人共49人出艙。
  • 方艙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中國...
    「方艙醫院」能發揮多大作用?王辰表示,由於大量的輕症病人流動性強,因此方艙醫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這些病人,既能讓他們得到醫治,同時還能做到隔離,是很關鍵的舉措。這不是「至善之策」,卻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有人擔心方艙醫院是否會導致交叉感染。王辰表示,對醫護人員還好,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個共同的汙染的環境中,防護條件是一樣的。由於這些輕症患者都是核酸檢測呈陽性,屬於同一種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問題。
  • 武漢方艙醫院裡的河南教育力量 為初三女孩援建「學習聯盟」
    閱讀提示:在武漢市青山區方艙醫院裡,15歲女孩欣欣每天堅持上網課學習,這一場景感動了很多人。欣欣是武漢市一名初三學生,她和父母、哥哥一家四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了解到正在備戰中招的欣欣心理和學習壓力較大,參與支援湖北的鄭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高率斌希望專業人士能夠為欣欣提供幫助。
  • 方艙醫院高三女孩上熱搜:這兩個字,才是教育成敗的根本
    最讓我動容的一段是,男主角圭多跟兒子喬舒亞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家三口原本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一切卻在喬舒亞5歲生日那一天被全部摧毀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倆被抓進了集中營,當兒子開始有些害怕的時候,聰明樂觀的圭多和兒子玩起了「遊戲」。他告訴喬舒亞,他們正在玩一個非常刺激的遊戲,贏得1000分的孩子,就可以獲得獎勵。
  • 轉戰三家方艙醫院25天,這位醫生解鎖不少戰「疫」技能
    劉玉立結婚剛滿一年,「我去前線他們肯定擔心,但我本身學醫嘛,從很早就開始灌輸給他們這種情況,也經常分享疫情發展,所以家人也都理解和支持。」劉玉立說,學生時代自己也在相關科室實習過。「我相信我們國家整個醫療技術是過硬的,而且制度也很完善,所以很有信心能打贏這場戰疫。」
  • 誰來為方艙醫院兒歌定調
    《方艙醫院真神奇》這首兒歌突然就掉進輿論漩渦。  那麼它的歌詞說了什麼?主要是說方艙醫院既能治病還能教舞技,各種舞蹈鍛鍊身體,充滿歡樂氣息。  這有什麼問題嗎?沒有。但有人就是特別擅長挑刺。  有評論說,這是疫情下的「跑調」表達;有人比這更刺激,上綱上線,說是「強行歌頌災難」,「消解了抗疫的嚴肅性」。  首先,這首兒歌表達得對不對?這是一個事實問題。我們必須明白,方艙醫院不是抗疫的整體敘事,而是一個特定場景。住在方艙醫院的都是輕症患者,他們的快樂態度贏得國內外觀眾的讚譽,甚至鑽石公主號郵輪和伊朗方艙醫院等國外疫情發生地也歌之舞之。
  • 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休艙」!祝全部關門大吉!
    文/七隻小狼環球網3月1日報導,當天,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最後一批34名康復患者出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這家方艙醫院,也是武漢首家「關門大吉」的方艙醫院。(圖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據悉在「休艙」前仍有76名患者在礄口武體方艙醫院住院,這些患者將進行轉診處理;此外入駐礄口武體方艙醫院的山西救援隊醫護人士待命,救援物資和設備進行封存,原地待命。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35天以前,他和同事在這裡收治了武昌方艙醫院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如今,他又目送了最後49名患者治癒出院,和他們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國》。方艙醫院是一個轉折點。自武昌方艙、江漢方艙、武漢客廳方艙收治患者後,武漢數萬新冠肺炎患者的尋醫通道不再堵塞,整個疫情防控也從無序走向有序。
  • 郭松民:方艙醫院就像一個社會學實驗,揭曉了醫患矛盾的答案
    【文/ 郭松民】 01 前段時間,武漢方艙醫院剛剛開始收治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時,網上有不少擔憂的聲音,有些想像力豐富的人,甚至聯想到了「難民營」、甚至「集中營」。 但這幾天,隨著方艙醫院的患者一批又一批地治癒出院,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令人感到溫暖的消息。 首先是戶外已經絕跡的廣場舞,在方艙醫院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