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01
最近一直宅在家實在太無聊,又把不久前重映的《美麗人生》看了一遍,結果又哭的稀裡譁啦。
最讓我動容的一段是,男主角圭多跟兒子喬舒亞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一家三口原本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一切卻在喬舒亞5歲生日那一天被全部摧毀了。
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倆被抓進了集中營,當兒子開始有些害怕的時候,聰明樂觀的圭多和兒子玩起了「遊戲」。
他告訴喬舒亞,他們正在玩一個非常刺激的遊戲,贏得1000分的孩子,就可以獲得獎勵。
當喬舒亞從父親口中得知獎勵是一輛坦克的時候,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就這樣,這個成年人眼中的人間煉獄,卻成了喬舒亞的冒險遊樂園。
在這個「遊戲」中,他們一次又一次躲過了危險,拿到了「積分」。
直到解放前夜,危險再次來臨的時候,圭多把喬舒亞藏在鐵櫃裡,告訴他很快就能贏得遊戲了,囑咐他「沒人了才可以出來」。
而跑去找妻子的圭多,不幸被敵人發現。當再次經過那個鐵櫃的時候,圭多踢著滑稽的正步,臉上掛著笑容,昂首挺胸體面地走向了死亡。
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圭多仍然在極力保護著兒子的童心,他將自己樂觀的態度深深扎進了兒子的心裡,讓兒子能夠在愛的保護之下,依然對生活充滿著熱愛。
也許圭多早已明白,樂觀,是作為父親的他能夠給孩子留下的最好的資產。
02樂觀的孩子,不易被生活所打倒
前幾天看到一個熱搜,「高三女孩方艙醫院內備戰高考」。
這個女孩名叫叫黃玉婷,一月末的時候,她跟爺爺奶奶都不幸感染上了病毒,病情較輕她被收治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面對著這個陌生的病毒,黃玉婷並沒有像其他病友那樣焦慮,而是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
「與病魔作鬥爭,也是蛻變成長的機會。困難是暫時的,我相信我能贏!」黃玉婷如是說。
在進入到方艙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黃玉婷還帶了一大包的複習資料,當別的病友在玩手機的時候,她就安靜地坐在小書桌旁,邊看平板電腦,邊在筆記本上書寫著英文單詞。
黃玉婷堅持樂觀學習的樣子,給她身邊的病友們帶去了很多的正能量。
有病友把她一邊治療一邊學習的樣子發到網上,很多網友都被這位勵志的小姑娘感動了。
有網友說,這女孩已經滿分了。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說過:「樂觀的孩子才會充滿希望。」
面對世界,他們總是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這種態度成為支撐他們堅持走下去,而不被生活打倒的重要力量。
03樂觀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這樣的父母
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旨在探討父母的樂觀情緒對家庭的影響。在研究中,他們針對經濟困難的家庭開展調查:如果父母保持樂觀,會有什麼變化。
在經過長時間追蹤很多家庭之後,得出了一個結果:
在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如果媽媽保持樂觀的心態,會給孩子更多的溫暖。這樣的孩子在學校會有更好的表現,長大之後也很少出現感情問題。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有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婆婆是個樂觀的媽媽,從來沒有見她為什麼事情發愁,再大的損失她也會變著法子安慰自己和他人。
老公因此也有著非常穩定的情緒和一顆強大且正能量的內心。他總說只有不計回報才能有回報,對人永遠包容,是一個有著大格局的人。」
父母的情緒塑造著孩子的性格,一個樂觀的家庭中,孩子會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來自大人的力量,化作他們自己內心的力量。
有了這一股力量,孩子就擁有了由內而外的生命力。
04樂觀的孩子,該如何培養?
教育專家孫雲曉認為,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這足以說明樂觀對孩子的重要性。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呢?
(1)輕鬆和諧的家庭關係
心理學上講:
「一個壓力大、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往往憂心忡忡、感情脆弱,容易出現抑鬱和逆反心理;而一個輕鬆快樂、愉悅和諧的家庭範圍,才能造就性格豁達、樂觀開朗的孩子。」
這一點,看看鄧超和孫儷的家庭就知道了。
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鄧超和孫儷很少擺出父母的權威,而是一直和孩子平等相處。
他們會任由孩子在牆上塗鴉,鄧超甚至都甘願做「畫板」,讓小花在他身上盡情作畫。
正是這種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讓一雙兒女都長得活潑可愛。
一個輕鬆愉悅的家庭,一對樂觀豁達的父母,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幸福與否,決定著孩子的一生。
對孩子多一些笑容和鼓勵,少一些抱怨與打擊,孩子才能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面。
(2)認同孩子,給孩子積極的評價
在參加《我家那閨女》的時候,傅園慧談到了父母對她的教育方式。
他們從小開始,就不斷跟傅園慧說:「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儘管這些話聽起來挺傻的,但卻給了傅園慧無窮的力量。傅園慧說,每當她遇到很多困難,別人不相信她或者攻擊她的時候,這三句話就成為她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奇葩說》辯手陳凌嶽在一次辯論中也曾談到他的媽媽:
從小的時候,陳媽媽就經常誇兒子聰明、帥氣,一直跟兒子說他是最有福氣的孩子,這些話給他非常大的自信和動力,最終讓他站到了《奇葩說》的舞臺上。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父母的一句肯定,而更有信心去挑戰困難,這就是認同的力量。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認同來自於父母。
(3)給孩子更多的掌控感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說:掌控行為是形成兒童樂觀心態的大煉爐。
當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就會增加掌控感,這種感覺會帶給孩子一種對自我的認可和滿意。
所以,讓孩子從小體驗到更多的掌控行為,對於孩子養成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當孩子開始走路的時候,把家具貼上安全護角就好了,而不是告訴他,這裡不許碰,那裡不許走;
當孩子嘗試爬高的時候,給他準備好保護措施確保安全就好了,而不是一把把他抱住,阻止他探險;
當孩子學遊泳的時候,我們站在一旁隨時關注他防止危險就好了,而不是跟他說太危險了不要學……
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獲得的成功,對孩子來說是沒有價值的。孩子想要獲得掌控感,就要不斷嘗試,直到成功。
經歷的失敗和困難越多,孩子獲得的掌控感也才更有價值。
(4)陪孩子看一些勵志成長故事
觀影,一直是孩子很好的學習方式,電影人物傳遞出來的樂觀精神,會成為激勵孩子前進的力量。孩子現在宅在家中悶得慌,不如陪他看一些勵志的成長故事。
《阿信》該劇以日本明治年間山形縣佃農谷村家的女兒阿信從7歲到84歲的生命為主線,講述一個女人為了生存掙扎、奮鬥、創業的故事。
片中充分展現了阿信的樂觀、與人為善、對親人無私的愛、不屈從於命運的堅毅精神,非常適合孩子觀看。
《小鞋子》這是一部伊朗的兒童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圍繞一雙小鞋子,展現一個社會底層貧困家庭提倡生活的小故事。
儘管生活艱辛,但小主人公Ali卻一直積極努力解決困難,實現夢想,這樣的樂觀精神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獲取的精神財富嗎?
《獅子王》電影講述了小獅子辛巴從困境中成長,最後成為有責任心、有魄力的獅子王的心路歷程。
辛巴的成長給孩子傳達了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就都還有機會。
功夫媽咪說:
華盛頓曾說:「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
於孩子而言,一個樂觀的心態,才是父母給他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