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系列的重啟之作《大黃蜂》今天一上映,我就等不及去看了IMAX。變形金剛系列之前的幾部口碑都不怎麼好,但是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想這是我童年的一個夢,就是想做下去,不想醒來。
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有裝有線電視,只有四個頻道陪伴著我,翻來覆去就這麼看了十幾年,然後我就長大了,去杭州讀大學。而變形金剛呢就,是我印象最深的幾部動畫片之一,伴隨了我一段童年,留在了記憶的深處。所以現在三十多歲,奔四了,還是很想看。
然後我就想一個問題,就是人小時候的很多念頭,很多想法,很多記憶,很多情緒,可能真的會伴隨著人的一輩子,有時候我們管它叫「初心」。可是「初心」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其實不太清楚的。
我去年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就叫《初心》,作者名字叫江振誠。江振誠是個什麼人呢?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廚師,在法國最有名氣的餐廳裡學藝學了十多年,然後就變成了一個國際知名的大廚,在新加坡開了家餐廳,幾乎每年都是米其林三星。
這本書呢就是講他的成長經歷。他說他為什麼對廚藝這件事情這麼熱衷呢,跟他媽媽很有關係。他媽媽本身就是開餐廳的,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廚師,然後呢,他們家裡面總共五口人,兩個大人,三個小孩,他媽媽每一頓飯都給他們做八菜兩湯。五個人哦,吃這麼多,非常豐盛而美味。他就是這麼長大的。於是他就有一個特別深的體會,就是說,怎麼樣給人帶來幸福,只要給人做滿滿的一桌子好菜,就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就這麼簡單。這個信念就是這麼根深蒂固地在他頭腦裡種下了,這成了他廚藝道路上最強大也是最持久的動力。
其實他去法國的餐廳裡打工是非常苦的,第一年就是幹煮土豆這一個活,整個餐廳每天最早去上班的是他,最晚下班的也是他,每天睡四個多小時。而且還省吃儉用,把工資都省下來吃便了法國所有的米其林餐廳,目的就是體驗最好的廚藝是什麼樣的,經常一頓飯下去半個月工資就沒了。但是他就一直堅持著,終於做出了一番成就。
當我看了這本書以後,有點感動又有點絕望,為什麼說絕望呢?因為,因為就是像他媽媽這樣的人其實是不多的,因為一般人家都強調省吃儉用,不會燒這麼多菜,水平、精力以及經濟條件都不允許。但是江振誠有這個條件,他從小就吃好吃的,然後長大了也要做好吃的給別人。
於是我得到一個結論,初心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它是有條件的,它是要以你的經歷作為鋪墊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歷,就是嘴巴說說,就是腦子裡想想,那不叫初心。
欲望不是初心。
喜歡不是初心。
緣分不是初心。
單單想要不是初心。
覺得自己很行不是初心。
……
可是現在有多少人喜歡講「莫忘初心」哦,講之前最好先問問自己,你到底有沒有初心呢?很可能,到今天為止,你的初心還沒出來呢。
「初心」現在幾乎成了一個用來自我標榜的營銷詞彙了。就像這幾年知識付費搞得很火熱,我也做了一兩個課。但是每當我看到一些人,顯然是沒有什麼知識的,也來做知識付費,然後我就非常的困惑,很困惑,我就覺得這個行當可能要玩完,泥沙俱下,就玩砸了。沒有知識的人跑出來講知識,拍一張好看的照片,給自己列很多Title,包裝一下,然後就成了知識付費的老師,就來教你「知識」,我很絕望。
最後我就開始懷疑:「知識」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有點不懂「知識」了,越來越糊塗了。「初心」也是一樣,當太多的人談論,被太多人拿來裝腔作勢的時候,這個詞就面目全非了。
不久前我還看了一部紀錄片,在B站看的,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日本的編劇叫坂元裕二。這個人呢很厲害,因為他是《東京愛情故事》的編劇,而他寫這個劇的時候只有23歲。一炮就紅了,然後很多影視公司都來找他繼續寫劇本,但是呢,他好像靈感就枯竭了,都不太成功,然後嘗試做了些別的東西,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的聲響了,所以他後來就沉寂了,走了一個下坡路。
直到他35歲的時候,有了孩子,他就做了一個全職的爸爸,專門在家裡帶女兒,老婆在外面掙錢養家,反正他也沒別的事情可幹,稿子也寫不出。帶孩子的過程讓他覺得又甜蜜又艱辛。他對於孩子以及帶孩子有了非常深的體悟。他說有孩子之前,他都是跟朋友一起喝酒來獲得靈感,有了孩子以後,他發現是生活,才能給他真正的創作源泉。
一個好的念頭一點點醞釀。到了他43歲的時候,他終於從他的育兒經歷出發,寫出了一個新的劇本,名字叫Mother,沒想到這部劇上映以後一下子火了,因為得到了很多當爹當媽的觀眾們的共鳴。
於是便一發而不可收,寫出了《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最完美的離婚》《四重奏》等連續劇佳作,又重新成為了日本最炙手可熱的編劇。
在這集紀錄片中,記者問他:「你是天才型還是努力型?」
他回答:「糾結型,還是耐力型吧。」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反反覆覆在自己的稿子上改來改去,有時候一段短短的對話就會改一天。他一年365天沒有工作日,每天都呆在自己的工作室裡。
在採訪中,他有一段話特別觸動我,我想這就是他現在創作劇本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他的初心所在:
「如果有多數派少數派這個說法,我想為少數派寫故事,將他們放大,讓他們覺得,啊,原來不只有我這麼想。鼓舞活力值為10的人到1000的作品很多,我想讓那些是負值的人至少先到達零點,讓-5的人變成-3,這是我的目標。就算達不到那樣高的收視率,就算被評價嚴肅陰暗,我也要認真地寫出背負生存痛苦的人們的故事。哪怕只有一個人被救贖也是好的。」
我想他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來自於他的人生經歷,年輕時一下子就站到了事業的頂點,然後突然下滑、落寞,嘗盡了一個失敗者的痛苦和無助,又重獲新生。這樣的經歷讓他能對那些「活力值」為負數的人感同身受,能讓他產生為這些人寫作的創作衝動,這就是他的初心所在。而這個初心是他人到中年以後才產生的。
所以還是回到我之前的判斷,「初心」是需要人生的歷練來鋪墊的,而不是隨隨便便就可獲得。因為「初心」是一種很頑強的力量,很堅韌,很難摧毀的東西。所以說什麼「勿忘初心」這樣的話本身就有點問題,因為,這好像暗示初心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隱退了,是不是這樣呢,恐怕這不是什麼真正的初心。
初心是非常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就是你生命的力量,一種向上的、創造的、奉獻的衝動。而且初心,其實不論早晚,不論遠近,不是說你童年時代、少年時代發的一個願才叫初心,當你到了30多歲40多歲50多歲的時候,你也可以有一個初心冒出來,像一個太陽一樣,在你的身體裡發光,推動著你,像一個持劍的少年一樣去拼。
可能有人會問,那說了半天,就是說我還沒有找到初心咯,那我該怎麼辦。
我覺得一個人內心的力量是來自於他的情感。這個情感,就是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最感動你的那個東西,或者是讓你最痛苦的那個東西。比如說,江振誠,他感動於他的母親為他做的這麼多好菜,這種感動是非常深刻的,因為他每天都在吃,不是只吃了一頓,而是他吃了十多年。而那位編劇坂元裕二,他的初心來自於他的痛苦和失落,那種失敗,那種掙扎,是刻骨銘心的。但是不論是感動還是痛苦,你會發現,這些不是獨屬於一個人的,而是人世間普世的、共通的情感。就是說,雖然這個情感來自於我個人的經歷,但是我能感覺到其他人也可能會有相同的感受。
於是你可以去體會千千萬萬人,普世眾生的情感,你可以進入他們的內心,想一想他們需要什麼,渴望什麼。然後你來做這樣一件事情,一方面是為你自己,一方面也是為了別人,你和別人之間獲得了一種神聖的連結。於是這樣的事情就是值得你去做的,為自己,也為別人,值得你為之奮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所以,你可以想想你過去的人生經歷中,什麼東西是最感動你的,什麼東西是讓你感到最痛苦的,這些最大程度的情感激發,才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因為人本質上是一個情感的動物,人不是理性的,也無法全然的理性。是情感決定人之所以為人,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以及未來你想變成什麼樣。
當然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總是被理性的目標所裹挾,比如說我要賺多少多少錢,我要達到什麼什麼職位,我要獲得什麼什麼認可,這是工具理性,是功利性的目標,這些目標對人確實也有很強的推動力,但也是一種帶有毀滅性的力量。但是情感的力量,是真正的,可以把人的精神鼓舞起來,去重塑一個人的人生。
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你專注的、長時間地去做一件事情,這種情感是要你從過往的經歷中去尋找,從你最坦誠地展露自己的時刻中去尋找。想一想,什麼東西是你真正在意的,什麼東西是還能讓你流淚的?
去重新認識你自己,也許你能找到你的初心。
(「閱讀原文」可見B站的坂元裕二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