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戰爭,大陸軍本身是並不佔據優勢的,那為什麼可以獲得勝利?

2020-12-24 精彩的歷史

前言

眾所周知,英國在美洲擁有著非常龐大的殖民地,英國也將美洲殖民地視為自己的心血,英國在美洲地區建立了大量的工業生產設施以及農莊,美洲殖民地是英國殖民體系重要組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原料生產基地以及市場。如果沒有來自於殖民地的龐大工業原料,英國是沒有辦法開展如此快速的工業化的,所以殖民地一直以來都是英國的重要生命線

在我看來,英國人只是將殖民地當成了自己的輸血地區罷了,英國人利用剝削殖民地的財富以及原材料推動本土的工業化以及整個帝國的整體發展。而且在時間的不斷進行之中,英國也面臨著更多挑戰,所以也加深了對於殖民地體區的掠奪。但是這也自然會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因為殖民地人民根本沒有辦法享受到英國的選舉權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福利。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之下,美洲獨立戰爭也就由此開始。

獨立戰爭開始的時候對獨立革命派的是十分不利的,因為最開始參加革命的殖民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革命派根本就沒有正規軍,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一些民兵部隊罷了。這些民兵的訓練有限而裝備也較為陳舊,面臨精銳的英國陸軍來說基本上沒有獲得勝利的可能

況且英國除了陸軍以外,還有龐大的海軍和殖民地,這些都是美洲殖民地所無法抗衡的。但是革命派最後卻在這樣的不利形勢之下打敗了大英帝國獲得了自己的獨立自主權,這也是讓後世的史家感到十分欽佩的。而筆者的本篇文章就是簡單的解析一下,為什麼革命派可以在美洲獨立戰爭中獲得勝利。

一、 美洲獨立戰爭在原先就有著非常廣大的民眾基礎,因為在當時來自於歐洲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思想已經給當地的資產階級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美洲殖民地的資產階級發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洲殖民地革命派的思想潮流最主要還是繼承於歐洲的啟蒙運動,而當時的殖民體系中很多殖民地人民也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所以這些資產階級從小和英國人享受的教育差別並不是很大,自然也就受到了歐洲啟蒙思想的深遠影響。這些民主思想在當地的資產階級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他們也在日後成為了美洲獨立戰爭的革命派中流砥柱

況且本來大英帝國對美洲殖民地就是採取一種剝削的想法,資產階級就自然越發地呼籲人們去接受來自歐洲的民主自由思想,新興的資產階級也不甘於被來自於英國本土的資產階級所剝削。他們希望在殖民地之中掌握更多的勢力和權力,而啟蒙運動所帶來的思想基礎,也給他們的資本主義革命帶來了可能。

而且啟蒙運動也深化了美洲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發展,正是在歐洲啟蒙思想的指導之下,這場浩浩蕩蕩的革命才開始。在美洲獨立戰爭開始之前,英國的美洲殖民地本身就是十分繁華的,當地擁有著雖然並不完善,卻依舊實力雄厚的工業基礎,而且農業產量也很高。本地區的經濟較為發達,資產階級的勢力也同樣非常強大。

除了上層資產階級以外,下層平民也希望推翻英國的統治。因為他們要時時刻刻地遭受英國的剝削,需要高價去購買英國的工業成品,並且將自己手裡面的原材料和一些紡織品低價賣給英國。他們成為了英國本土商品的傾銷受害者。

英國的商人美洲殖民地賺取巨額的利潤,這就是對美洲的普通人民是一種殘酷剝削。同時,英國還對殖民地收取了極高的稅負,而當地統治者一直以來的欺壓政策也逼迫下層人民進行一場革命將英國人趕出美洲。

美洲地區也經常發生戰亂,因為這裡並不只有英國的殖民地。大多數歐洲列強同樣在美洲地區有著屬於自己的殖民地,而這些歐洲強國之間的戰爭,卻似乎是永遠不會停歇。作為殖民地也必須支援自己的母國,相互之間打仗。長時間的戰爭和社會動蕩,也給底層平民帶來了很大的不滿,他們希望推翻英國的統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政府。

二、而且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英國的國力已經遭受了削弱。並且美洲的獨立戰爭本身就並不只有美國人出力了,畢竟英國人在歐洲也有非常多的敵人。

英國本身對於美洲殖民剝削就十分嚴重,這也就引起了美洲地區的強烈不滿。但是英國政府在當時也是無奈的,因為英國雖說在海上擁有著無可爭議的霸權,是這是通過常年的戰爭手段所累積來的戰略優勢。但常年的戰爭自然也會拖垮英國的經濟,英國的國力因為和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有所消耗。雖然說海軍實力依舊不容小覷,但是英國的陸軍本身就沒有那些歐洲老牌強國強大。

這個時候在英國殖民地並不是順風順水,英國擁有著非常廣闊的殖民地,但不是每一塊殖民地都完全聽從英國政府的話。所以英國有龐大的軍事力量,卻也需要分散到各個殖民地鎮壓當地的反抗,以維持自己的殖民地體系。所以英國人本身在獨立戰爭中所能動用的力量就是十分有限的,英國不可能將自己全國的國力投入到一場對抗殖民地的獨立戰爭之中。而美洲距離英國本土也十分遙遠,英國很難從本土將精銳的部隊運到美洲,這所帶來的高成本也是英國財政所無法支持的。

但是大陸軍不一樣,革命派本來就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自然也就更容易獲得當地的支持。大陸革命派人可以得到源源不住的援助,但是英國人得到的支持就十分有限了。加上戰爭爆發後不久大陸革命派就得到了西班牙和法國的支持,西班牙,法國希望可以利用美洲獨立戰爭削弱英國,因為同樣作為歐洲老牌強國,西班牙法國顯然不希望看到英國一家獨大

甚至法國還派出了自己的陸軍與大陸軍並肩作戰,也要求自己的海軍打擊英軍的海上補給線。同時,西班牙也抓住機會向英國開始全面反撲,英國人基本上陷入了一場和歐洲列強再加上大陸軍革命派的戰爭,但是英國人卻基本上得不到任何的援助

英國人本身在戰爭之前就國力大損,要同時和歐洲列強還有大陸革命派的軍隊同時作戰這本身就是十分吃力的。再加上當時英國還想在印度地區擴張自己的領土,而印度顯然比美洲更容易統治。所以對於英國人來說,只要被美國陸軍所徹底打敗一次,也就很難再捲土重來了。所以戰爭爆發之後,雖說英國人在綜合國力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事實上卻在局部方面對大陸軍沒有形成碾壓的態勢。畢竟雙方總得到的支援等級是完全不一樣的,擁有著歐美列強所幫助的美洲獨立革命派不是說沒有希望的可能。

個人見解:

不管現在美國怎麼樣,從當時的角度來看美國人民也確實在爭取自己的自由和解放。畢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美洲殖民地的人民長期受到歐洲各列強的剝削,也自然可以希望獲得獨立自主的權利。所以當時的美洲獨立戰爭是正義的,應該受到後世所稱讚的。本身這場戰爭就是為了爭取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民主和解放,所以也就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且當地的國際形勢也並不適合於英國展開一場全面戰爭,英國人在之前多年戰爭中就已經國力衰落了很多,如果再和西班牙法國和大陸革命派同時進行一場戰爭的話,就算是英國政府也有著崩潰的風險。畢竟龐大的領土也就象徵著有著很多地方需要保護,英國人根本沒有辦法將自己手頭上的力量握成一個拳頭對抗美國大陸革命派。

大陸軍的上層指揮者也可以十分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他們知道需要團結歐洲列強的勢力來對抗英國。正是因為這樣正確的策略,他們才可以獲得最後的戰爭勝利。如果英國人可以不完全把自己殖民地當成一種利用工具,而是採用一種更為平和的統治政策,說不定還可以緩解殖民地的獨立。但是在當時交通不發達,通訊也同樣沒有辦法快速達成的情況之下,哪怕是英國也不可能對殖民地進行如此長時間並且合理的統治,在高壓政策之下,革命只是遲早的。

參考文獻《世界通史》《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史》《北美洲的地緣政治學說》

相關焦點

  • 三年臨時政府,百年國會前身,淺談大陸會議如何影響美國戰爭
    在這一年的秋天,飽受壓迫的殖民地人民決定對英國進行反抗,部分地區願意進行戰爭抗爭而部分地區則認為此時並不適合對英國採取軍事行動。總之,軍隊的建立保證了美國革命的勝利,捍衛了美利堅民族的獨立,是大陸會議的豐功偉績之一。第二屆大陸會議為戰爭的勝利實行了有利的外交政策。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本來是一個已經疲憊不堪的大英帝國,又不得不再進行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而這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如果僅僅是對付殖民地200萬普通小老百姓,大英帝國靠他的正規軍搞定這些人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是就在於,美國獨立戰爭,英國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人。
  • 白登之圍時冒頓單于佔據優勢,為什麼放劉邦離開?當時韓信在哪?
    當時劉邦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步兵,求戰心切的劉邦急於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被冒頓單于的「假象」所迷惑,劉邦的前鋒部隊幾千人率軍直入,可這正中了冒頓單于的下懷,四十萬大軍把劉邦的幾千團團圍住,最終被困於一個叫白登山的地方。在這裡劉邦困守了七天七夜,直到謀士陳平獻策,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最終冒頓單于同意劉邦的請求,放劉邦離開,據說劉邦逃離之時可以說是快馬加鞭,一點都不敢看兩邊。
  • 海賊王:頂上戰爭中海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戰國元帥還是很緊張
    公開處決艾斯對今後海賊世界發展有深厚的意義,海軍本部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與白鬍子海賊團發生全面戰爭。我們都看到了,海軍本部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海軍本部出動了三大將,七武海,十萬海軍精英,還有卡普戰國兩位海軍中堅力量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白鬍子海賊團的戰力顯然不夠看,他們只有一萬多人的兵力,16番隊長以及旗下43艘海賊團。
  • 一軍之將可以決定戰爭勝負?有失偏頗!
    古代一名優秀將領能決定戰爭的勝負麼?私以為,該句重點在於「決定」二字。簡單而言,若說統軍之將能對戰爭的勝負產生重要的影響,倒也無可厚非。但說決定勝負,則未免過於片面。淺看戰爭,便看一軍之將如何排兵布陣,揮斥方遒,好不瀟灑。
  • 蘇式作戰思想在印度:70年代印度陸軍的「打擊軍縱深戰役理論」
    引言作為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印度直到1947年才獲得獨立 ,從一個殖民地國家變為一個 獨立的國家,印度陸軍也是在英印殖民軍的基礎上組建的,因此在作戰傳統上,印度陸軍深受英國陸軍的影響,阿拉曼戰役中那樣準備有序的正面陣地進攻作戰是英軍最常用的戰術
  • 頂上戰爭時期,明明是海軍佔據了主要的優勢,為何還會損失那麼大
    看過海賊王的人都知道,在這部動漫當中存在著一場明顯劃分了世界的戰爭,那就是頂上戰爭,這場戰爭的結局是海賊和海軍雙方都損失慘重,同時也被人們稱為《海賊王》的分水嶺,但同時在這場戰爭當中也給人們留下了諸多的疑問。但同時對於海軍損失的問題可以分為以下三點來說明:海軍沒有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海賊採取的戰術和白鬍子的決心。
  •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細節
    歷史書上說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薩拉託加大捷」,這場戰役的勝利讓華盛頓的大陸軍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其實歷史中還有很多細節可挖,這場銘記史冊的勝利其中夾雜的諸多反轉離奇,是很多人所無法想像的。一、捉襟見肘1777年,英軍攻佔了標誌性的地點——費城。華盛頓成為首都之前,費城是美國的首都,這裡召開過兩次大陸會議,制定並通過了《獨立宣言》;1787年在此舉行的制憲會議,並誕生了美國第一部憲法。
  • 海地:拉美最早獨立的國家,為什麼卻淪為了西半球最窮國?
    自18世紀末開始,拉美各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眾多新興國家先後建立。首先獲得獨立的,是位於加勒比海地區面積僅為2.78萬平方公裡的國家-海地。拉美獨立後,在20世紀正面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與歐洲和亞洲相比,拉美獲得了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直到現在,拉美絕大多數地區儘管沒有發展成為發達國家,但都處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 從印軍體制與戰爭潛力角度,分析印度人為何不具備戰爭基因
    解放軍對印軍,不論歷史傳承(包括兩國軍事戰爭史,戰爭基因,直接交鋒紀錄)還是現實中(軍事體制、物資供應、組織方式),都佔優勢。今天把這篇拿出來,算是從軍事體制上做一個對照。這篇文章是舊文,今天拿出來不是為了炒冷飯。我覺得,承認自身優勢,並非五毛,亦非自信過頭,也是一種實事求是。
  • 美越兩軍都宣布勝利的溪山戰役,究竟誰是贏家
    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六日夜,在夜色的掩護下,由五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守衛的老村高地遭到越軍攻擊,越軍在溪山基地外圍發起進攻,不久,在坦克的指引下,越南人民步兵突破了美軍的外圍防線,美軍被迫退到第二條防線。從那以後,美軍開始使用空襲,面對這一重火力的打擊,越南坦克步兵逐漸失去了優勢,直到三月底,越軍的「春節攻勢」面對美軍的強力打擊,已經失去了威力。
  • 抗美援朝期間,大陸總兵力減弱,臺灣國民黨軍為何不趁機反攻?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連續爆發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戰爭。解放軍在49年年底的時候總兵力已經超過了500萬,在殘餘的國民黨軍面前是有絕對優勢的。但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我軍先後派出了240萬志願軍戰士,在這段時間裡我軍和蔣軍之間的兵力差距明顯減少,對於臺灣方面看起來是一個絕佳機會,那為什麼蔣軍沒有趁機展開對大陸的反攻行動呢?在抗美援場戰爭的初期,可以算是臺灣方面一個難得的反攻時機。在1950年6月份,美國便封鎖了臺海,使得已經丟了海南的老蔣暫時有了喘息的機會。
  • 走向勝利與輝煌的紅二十八軍第三次重建
    這時鄂豫皖邊區的主力部隊高敬亭率領紅二一八團和鄂東北獨立團,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太大,形勢非常嚴峻。因此重建紅二十八軍已經迫在眉睫,而面對著國民黨大規模的清剿重建工作更是困難重重。經連連苦戰後,1935年2月1日這兩支部隊在金寨縣會合。會合後高敬亭才知道紅二十五軍已經離開了鄂豫皖邊區,自己要承擔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工作並且要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的革命鬥爭。
  • 《全面戰爭三國》河北衛軍怎麼樣 河北衛軍屬性資料圖鑑
    導 讀 河北衛軍是《全面戰爭:三國》中的重裝持戟步兵,53%的甲,木系最高,袁紹派系將領3級,下邊就給大家帶來
  • 中法戰爭中,鎮南關為何成為了法軍眼中的「噩夢」
    鎮南關大捷是中法戰爭中,中國軍隊和法國侵略者在廣西鎮南關一帶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讓法國入侵者吃盡了苦頭,鎮南關成為了法軍眼裡的噩夢。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當時中法差距懸殊,不可一世的法軍為何折戟鎮南關?其實,中國軍隊能擊敗法國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鎮南關的地形優勢。
  •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密碼
    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主力採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激戰5小時,全殲南朝鮮軍1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中隊,取得入朝作戰後的首次大捷。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和具體指導下,志願軍在此後的歷次戰役和戰鬥中靈活機動,充分發揮志願軍的優勢和特長,最終贏得了戰爭勝利。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最重要的是此役,極大的打擊美軍,讓他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成功扭轉了戰場姿態,並成為韓戰中一個重要的拐點,並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長津湖戰役到底有多慘烈,我們贏得又有多麼的艱難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兵分兩路向北推進,直逼北半島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
  • 紀錄片《探索發現: 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
    紀錄片《探索發現: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http://tv.cctv.com/2013/05/09/VIDE1368039069607570.shtml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3-05-08(中國大陸)
  •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對此,大抵曾經發生的那一場中印戰爭無疑是最好的前車之鑑。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當所有顧慮消除之後,戰士們果斷向村莊內殘餘力量發起了最終攻勢,毫無作戰紀律的印軍自然也被全面擊潰。整場戰鬥以殲滅印軍34人,解救群眾150人,而戰士們和當地群眾無一傷亡作為告終。終歸這場零傷亡的勝利,即便在整個中印戰爭當中,完全呈現我軍一邊倒的形勢之下也是十分罕見的。
  • 土耳其僱傭兵嘗到印軍厲害,和納卡戰爭截然不同,感慨亞洲人厲害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1日的報導稱,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仍在繼續,印軍近期突襲了巴方一處營地。由於印軍人士佔據優勢,所以營地中的士兵並沒有與印軍硬抗而是從地下暗道迅速逃離,這次行動印方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