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2020-12-28 孔甲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平是中國國家與人民所共同期待的,也是堅定不移予以貫徹的外交原則,畢竟再壞的和平也要好過戰爭。

但是追求和平的同時,絕不意味著中國面對欺凌與霸權會善罷甘休。當和平成為奢侈,那麼戰爭便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縱觀近代以來,針對中國的陽謀陰謀又或明爭暗奪從不曾停止過,其間爭端的來源不可估量,而印度毫無疑問便是其中之一。

尤其近來印度屢屢挑釁,試圖捲土重來。對此,大抵曾經發生的那一場中印戰爭無疑是最好的前車之鑑。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一、霍希爾·辛格之死

中印戰爭也被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整個戰爭過程當中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而印度方面陣亡最高級別軍官是一名準將,他的名字叫做霍希爾·辛格

早在1944年軍校畢業的霍希爾便已投身英屬印度軍隊,服役於英印第7步兵師,以少尉軍銜作為一名見習軍官走向了緬甸戰場。歷經輾轉與戰火,這名後起之秀成為了印軍第62旅旅長,並在後來參加了中印戰爭。

1962年11月霍希爾率領印軍第62旅,駐紮於西山口負責一應防禦工作。然而當地氣候嚴寒,印軍整體紛紛生火取暖,對於相應防務戒備有所疏忽。因此,在他們一無所知的狀況下,一隻400人左右的中國部隊已從旁悄然繞過,到達略馬東附近。

18日,霍希爾帶領62旅由西山口前往略馬東,然而中國軍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初一踏進埋伏圈的印軍便遭到了迎頭痛擊。作為將領的霍希爾瞬間方寸大亂,以至於竟是忘了作戰,率先朝著德讓宗方向逃離,然而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阻攔。

無奈之下,霍希爾硬著頭皮集結全部力量朝著一個方向猛攻,雙方一度展開白刃戰。待缺口打開之後霍希爾竟是毫不猶豫的逃竄出去。自此除卻霍希爾以及小部分殘餘力量外,整個第62旅被悉數殲滅或俘虜。相關軍隊也並未急於追蹤霍希爾,馬不停蹄的奔赴下一戰場。

24日清晨,第154團第1營受命向普冬地區進發,以圖擴大清剿戰果。當部隊途徑村西南一個小山溝裡,發現了普冬村近兩百名村民。據他們所言,前一日有印軍殘餘部隊闖進村莊,將糧食等一應物資全部收繳,並扣押了部分村民。

獲悉這一情報之後,第一營的戰士們務必是不會袖手旁觀的,不過也不能冒然的直接開戰,畢竟要避免波及到被扣押的無辜群眾。正因如此,戰士們決定先行解救群眾之後,再對殘留敵軍進行清剿工作。

這天入夜,第一營的戰士們分頭行動,其中部分人打響第一槍於正面佯攻吸引敵人火力,而另有部分人馬在村民的帶領下悄無聲息之間從小路潛入了普冬村。在戰士們分頭行動且通力合作之下,先後三次潛入普冬村將其中被困村民全部解救。

當所有顧慮消除之後,戰士們果斷向村莊內殘餘力量發起了最終攻勢,毫無作戰紀律的印軍自然也被全面擊潰。整場戰鬥以殲滅印軍34人,解救群眾150人,而戰士們和當地群眾無一傷亡作為告終。

終歸這場零傷亡的勝利,即便在整個中印戰爭當中,完全呈現我軍一邊倒的形勢之下也是十分罕見的。

當這場戰鬥落下帷幕之時,戰士們突然發現所有的印度軍隊皆隸屬於印軍第62旅,而綜合俘虜給出的情報來看,第62旅殘餘力量逃竄之後輾轉至此,並準備沿著山路經打隴越過吉莫山口逃回印度。

得到這些珍貴情報之後,戰士們立即向團部作出匯報,與此同時團部下達命令,由一營副營長及二連連長組建28人特遣隊前往追捕逃竄的第62旅殘餘力量。

印軍內部紀律渙散是隨處可以窺見的,因此沿途之中留下了許多重要線索,特遣隊不費吹灰之力便找到了正確追蹤方向,並一路追趕而去。

當發現殘餘印軍之後,前沿部隊果斷開火,印軍惶恐之下抱頭鼠竄,被當場擊斃十幾人左右。雙方你追我趕之下,印度軍隊抵達一處河畔終於回過神來,以一堆亂石作為掩體,架上了輕機槍,展開了負隅頑抗。

特遣隊並未因此畏懼,趁著印軍依舊手忙腳亂,第二排排長率領突擊隊果斷髮起了強攻,將反抗印軍悉數擊斃俘獲。另有寥寥幾名印軍趁亂涉河抵達對岸四散而逃,對此戰士們不再過度追擊。

當清理現場之時,印軍俘虜對於一切供認不諱,其中包括62旅旅長方才已經陣亡的消息。戰士們沿著印軍俘虜提供的線索最終找到了那具遺體,高級軍官制服以及口袋裡的軍官證皆是證明了此人的身份,正是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無疑。

面對已經陣亡的霍希爾戰士們出於人道主義將其掩埋,並特意留下簡易墓碑將其名稱信息等纂刻,以做出標記。而擊斃霍希爾的6班戰士在戰爭結束之後獲取了一等功。

縱觀霍希爾之死,其間完全凸現出了印度軍隊內部紀律渙散這一重大問題,包括其中的作戰能力相較中國軍隊亦是高下立判。

一如這場追剿戰之中,我軍僅有28人的特遣隊,其中更有醫療兵、通訊兵等,卻將包括霍希爾在內58名印軍幾乎全部殲滅或俘獲,僅有幾名逃竄而去。其中的戰果並非毫無緣由的。

實質上,上述整體作戰過程是非常出色的,即便在整個中印戰爭之中依舊如此。但也絕非只此一例。畢竟整個對印自衛反擊戰之中,中國方面幾乎是以完全碾壓的形勢而取得全面勝利的,上述只是其中冰山一角罷了。

二、中印戰爭的前因後果

縱觀歷史長河中國與印度之間本是素來交好互不侵犯的,然而近代以來卻因邊境之爭議而不可開交。實質上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在於兩者,其一在於歷史因素,其二便是印度人的貪婪。

最初的中國與印度之間並無明確的邊境線劃分,不過由始至終雙方始終維持著一定默契,有著不成文的傳統習慣線。

然而英國統治印度之後建立了英國人操控的印度當局,此後以中印無明確邊境為由,展開了對於中國邊境的蠶食,其間包括新疆西藏大面積中國領土,並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作為邊境線。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並無絲毫悔過的意思,反而「順水推舟」的要求中國政府承認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此後印度便開始了對於中國領土的陸續蠶食,一步一步的擴張,先後共佔據中國領土達12.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中國方面本著和平談判原則,不希望因此而發動戰爭,然而印度方面卻認定中國軟弱可欺,不僅拒絕中國方面所有和平解決的方案,甚至印度總理致信周總理,直言將上述中國領土劃為印度統治。

此後更在他們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基礎上再度向前推進,入侵中國領土,以至於兩國邊防戰士屢屢發生摩擦,造成一系列傷亡。

1962年10月,印軍共集結了2.2萬餘人,於東西兩段同時炮擊中國邊防部隊,並於20日發動大規模進攻,全面侵佔中國領土。早已接到命令進入戰備狀態的中國邊防部隊,於20日印度軍隊進攻同時,立刻奉命展開自衛反擊。

時至28日轉戰千餘裡,大批量殲滅印軍,拔除37個入侵印軍的據點的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之所以停止推進,乃是中國方面雖然取得自衛反擊的相對勝利,希望能夠令印度方面清醒之後,將問題回歸到談判桌上。然而印方卻果斷拒絕,並且在國內大肆煽動迫害境內華人,擴充邊境兵力準備捲土重來。

時間輾轉到了11月中旬,印軍邊境兵力已然補充至3萬有餘,並於14日、16日發動東西兩段全線進攻。

面對印度方面步步緊逼,中國果斷予以徹底回擊,收復大量失地逼近最初的傳統習慣線,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置的90餘個據點,殲滅入侵的印軍一部,維護了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

而在上述兩度交戰後,中國方面不僅釋放了所有俘虜,並歸還了繳獲印度方面的物資裝備等並主動停火要求和平談判,可謂是仁至義盡。

實質上戰爭初步結束之時,印度方面不僅不曾反省反而大肆污衊。1964印度政府要求拍攝的寶萊塢「抗中國策電影」,並從彼時反共南越請來群眾演員,扮演中國軍隊進行肆意醜化,從中便可窺見其惡劣行徑。

在如今和平盛行的年代,武器戰鬥再也不是一個可取之道,畢竟戰火四起,唯有人民群眾吃苦受罪。現如今,兩個國家最好的相處之道便是互相合作,共同發展。和平穩定才是一個國家得以發展的最好外部和內部條件。

當然,話雖如此但任何時候面對敵人是決不能夠掉以輕心的,一如毛主席所言,「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相關焦點

  • 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中印陣亡的最高軍官各是什麼級別?
    中印邊境之戰中,印度損失較大,其損失的最高軍官為旅長。你知道我解放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是什麼嗎?水深險灘中印戰爭間有一條很深的河谷,水流較緩,有的位置可以徒步穿越。但是河谷兩側都是高山深林,且都是陡坡絕壁,十分不利於部隊作戰,河谷北邊是一條公路,是印軍可供外來運輸的唯一交通要道。解放軍當時發起戰役後,印軍的兩個營向邦迪拉方向增援,其先頭部隊與南逃的印軍相遇,知悉我軍已攻佔邦迪拉後,他們就地集結休息,同時向邦迪拉處打探,等待進攻或者後退之機。
  • 67年乃堆拉白刃戰,三菱刺刀血拼廓爾喀彎刀:印軍現場領屍
    9月11日的時候,印軍第112旅動手了,他們出動了1個連兵分兩路進攻乃堆拉山口的我方哨所,率先開槍扔手榴彈,造成我們1人陣亡,6人負傷。截止9月16日,印軍傷亡540多人,印軍炮兵喪失了戰鬥力。連同上一次戰鬥,印軍損失600多人。
  • 【影視題材】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血腥的拉達克(Ratha Thilagam,1963)本片是一部印度泰米爾語影片,講述在得知印軍在邊境戰爭中慘敗的消息後,泰米爾畢業生庫馬爾選擇加入印度軍隊,這時他才發現他的新女友卡馬拉居然是為中國軍隊提供情報的間諜。當然這部影片本質上是一部戰爭愛情電影,由K·V·馬哈德創作的兩首電影插曲在當年大受好評,片中的戰爭場面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 印度視角下的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血腥的迪達克(Ratha Thilagam,1963)本片是一部印度泰米爾語影片,講述在得知印軍在邊境戰爭中慘敗的消息後,泰米爾畢業生庫馬爾選擇加入印度軍隊,這時他才發現他的新女友卡馬拉居然是為中國軍隊提供情報的間諜。當然這部影片本質上是一部戰爭愛情電影,由K·V·馬哈德創作的兩首電影插曲在當年大受好評,片中的戰爭場面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 印度視角下的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之後斷斷續續的邊境衝突,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又有吸引力的話題,即使是年產電影豐富的寶萊塢也不敢輕易嘗試,有趣的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七部相關題材影片,分別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和最近五年內,這似乎也在透露出印度人某種程度上的蠢蠢欲動。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印軍|新德裡|中國軍隊_網易新聞
    一、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從印軍體制與戰爭潛力角度,分析印度人為何不具備戰爭基因
    原因二,印軍是募兵制,就是政府從社會上僱傭、招募青壯年加入軍隊。比方說印軍有三個等級的獎章:最高英雄、大英雄和英雄(這名字有濃濃的寶萊塢味),而且賞金明碼標價,分別為1.5萬盧比、8000盧比和4000盧比。印軍募兵制的特色之一,服役時間長。
  • 解放戰爭共戰死85名國軍將官,哪5個人級別最高?最後一位是上將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共有85位少將以上級別高級軍官陣亡,或在戰場上被擊斃,或不願當俘虜選擇自裁。在這85人當中,不乏綏靖區司令、兵團司令級別的高官,其中更是包含了一名國民黨陸軍上將。今天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了解一下,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期間陣亡的地位最高的5位將領。
  • 回顧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印戰爭,這次中國必定再次打出國威!
    據環球時報報導,5月上旬以來,印方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執勤,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印度明顯是向中國挑釁,意圖侵佔中國領土!在這個時刻,有擔當(微信公眾號:有擔當)認為回顧一下中印戰爭歷史,能有助於我們對有可能到來的戰爭做個準備。
  • 對越反擊戰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被越軍狙殺,49歲壯烈犧牲
    農夫與蛇的故事,對越反擊戰 可是兩國之間的關係,卻在中國與蘇聯之間關係惡化、越南裹挾著濃重的民族主義情緒的侵略戰爭之下,走向了敵對。
  • 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 印媒:分散印軍注意力
    原標題:果然,解放軍對印軍播放的就是那首歌!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都是如何陣亡的?
    當然,在這次戰爭中雙方也是付出了慘烈的代價。而大家卻說在這場自衛反擊戰中,越南犧牲在戰場的最高級別將領死得憋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場戰爭犧牲的將領。在這場戰爭之前我們與越南的關係一直都不錯,甚至還援助了他們許多物資。但後來他們卻無端的挑釁我們的邊境省份,我們出兵越南也真的是被逼無奈。越南在取得獨立的政權前,也是經過了漫長的侵略和戰爭,通過這樣的軍民鬥爭成立了擁有獨立政權的國家。
  •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文/張秀陽戊戌年春節,攜家人南行,遊歷的南寧崑崙關。參觀了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在一個山角落裡,孤零零有一座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遊人稀少。說起中村正雄的墳墓,還要說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大戰。
  • 中印重兵壓境,加勒萬河谷成爭奪焦點!中印邊境衝突,會怎麼解決
    加勒萬河,紅色為谷歌地圖中方控制區(圖源:FX168)加勒萬河谷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印軍在中印邊境補給線的安慰。1962年中印戰爭後,加勒萬河口曾被印軍短暫佔領,印軍沿河谷前推了5公裡,與我軍形成對峙。隨後又被我軍攆了回去,我們在河口山頂設有巡邏哨,監視印軍在什約克河軍事基地的動向。這就是我軍長期防守加勒萬河口的原因。
  • 解密:196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始末(下)
    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的快,走的也快。本文章緊接上篇文章,講述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戰爭經過、印度反應和戰爭影響。,印度布裡吉·莫漢·考爾戰爭結果: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
  • 中印第六輪軍長級會談達成共識停止增兵,印軍卻換主帥,幾個意思
    印度媒體22日稱,印度陸軍正考慮在中印西段邊界(拉達克)的實控線上增派一支12000人的部隊,以對付中國的重炮、飛彈和坦克。 目前該地區印軍已經有4個師的部隊部署,這意味著再增加一個師。
  • 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新德裡態度反覆無常,印軍態度180度大轉變 6月18日,莫迪在電視臺公開喊話:「我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陣亡士兵絕不會白白犧牲」;19日,印度國防長辛格與國防參謀長在軍隊會議決定,提高印度三軍警戒水平,授予拉達克地區一線部隊決斷權;19日,印度外交發言人喊話:「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該地區(中印拉達克地區)現狀導致暴力衝突。」
  • 拉達克印軍進行人海衝鋒:印軍軍官拿棍子抽打士兵,驅使士兵衝鋒
    近期,印度精銳的山地師和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在拉達克山區,進行了一次奪取山頭演練。但是,整個演練,技戰術水平都有很多問題。從整個演練來看,印軍發動衝擊的時候,竟然沒有迫擊炮,重機槍等等步兵支援火力進行掩護,也缺乏伴隨式輕機槍跳躍式前進火力掩護。
  • 解放軍中印邊境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喊話印軍:冬天快到了
    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視頻截圖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大聲播放歌曲不僅表明解放軍試圖分散印軍的注意力,還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了解印軍所有的行動。報導稱,除了播放旁遮普語音樂,解放軍還使用印地語向印軍大聲喊話,提到印度士兵如何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事中送命,以及他們應該擔心冬天的到來。
  • 印度實景拍加勒萬河谷衝突影片 解放軍大鬍子軍官「被俘」
    照片可見,數十名扮演印度軍人和解放軍的演員爆發衝突,有的演員還高舉纏著鐵絲的「棒子」,最終印軍「俘虜」了解放軍大鬍子軍官。  拍攝的場景和此前中印爆發衝突的地點極為相似。  對於雙方當時的衝突經過,印媒《今日印度》網站曾刊登據稱是此前經歷中印衝突軍官的採訪文章。  這篇未經證實的文章引起中國網友的諸多興趣。文章稱,在加勒萬河谷地區巡邏的中國軍隊在看到印軍修建公路後,便在河谷搭建帳篷,同樣開始築路,兩軍開始對峙。至6月,當中印軍長級會晤確定撤退事宜,受採訪的印度軍官自稱悄悄鬆口氣,認為局勢會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