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我的三個瞬間:蒲公英、顏料、汗溼的襯衫
五個故事,八大名導,過百演員,無數歡笑與落淚的瞬間。看完這個電影,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很想回家。可能自己無法做出專業的評價,那就把最戳中我的幾個瞬間分享給大家。以下是碎碎念時間了。
《北京好人》節奏很舒服,那股子衡水話味讓人覺得又土又親切的。第一次感動就是表舅為了保住張北京和他的醫保卡,說自己是小偷。膽小的表舅,突然勇敢,在那刻放飛天性。計劃泡湯後,張北京還是願意拿出自己買車的錢給老親戚看病,當看著表舅轉身離去的背影,嘴裡念叨說這病吃蒲公英就能好的時候,淚就忍不住了。
不願麻煩人,掙來的錢每一分都要算計著花,小人物的辛酸中透露著苦和悲。當得知家人給辦了醫保卡,倆人興奮地往村委會趕的時候,那種高興和心輕像是撿了個大便宜一樣,頓然釋懷。
《最後一課》,從頭哭到尾。
可能感同身受的地方太多了,那些害怕的,回不去的,永遠留在記憶中的,沒有哪個不讓人揪心和捨得。範偉老師扮演的老頭患了阿爾茨海默病,什麼都忘記唯獨記得在小山村裡教書的日子。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同學們沒有顏料,沒有水彩,只有心中純真的理想在閃閃發亮。當
老教師重回那個小教室,不斷映盡眼裡的是陌生,是舊時光的剝離和現實的衝擊。他跌跌撞撞離開,走在那條荷葉密布的小路上,每一步都和當年一樣,但周圍的一切卻已時過境遷。當回憶和現實開始交織,年輕的老師捧著一盒顏料在雨中往回跑,卻在小橋上跌倒,顏料隨著河流被衝刷成了五顏六色。
屋簷下的孩子們喊著他們的老師,老師對著他的孩子們笑了。
當年的那群人是無可替代的,因為他們是老教師記憶版圖裡最珍貴的驕傲。被記憶的力量牽引著,老教師穿過繁華的街道,來到了一座五彩斑斕的學校前。當那張草紙上的黑白圖案和眼前燦爛奪目的房子重合,當老教師認出長大的江小峰,當常石磊老師的聲音一出來,一切都變得充滿光亮和溫暖。遺忘或許比離去更讓人傷心,希望我們都能用力記住那些曾經帶給自己美好的人和事,等老了還能把故事從頭來講。
《回鄉之路》裡,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出現在典禮現場,臺上的兒子驕傲地說最想成為的人是他爸爸時,喬樹林在掌聲中走上前和兒子相擁,背影鏡頭是那被汗浸溼的皺皺的衣衫。
可能之前看過塞罕壩人種樹的電視劇,那種「種不活樹我就死在這」的信念,那種對腳下愛得深沉的感情,真的讓人打心裡敬佩。
大屏幕裡人名不斷閃現,曾經黃沙漫天、寸草不生,如今漫山綠蔭、碩果掛滿枝頭,是一代代人在崩潰和艱難的日子裡用青春染綠了山頭。家鄉,就是永遠懷念的那一方故土。那裡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孩子們放學後追著跑的身影,有爺爺奶奶掛在牆上的草帽,有雨後泥土青草的味道,還有晚風蟬鳴和星空。無論疾病、距離、遺忘、貧瘠、他鄉,什麼也抵擋不了我們對故鄉的愛。從生到死,一輩子屬於這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