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結合 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共同培育精品網課

2020-12-25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5月18日電  5月18日,由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平臺推出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真人復刻風雅閒事 全方位呈現宋代「十二時辰」

18日下午1點半,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

先是清晨的「聞雞起舞」環節,武學家鄭鳴衝和顧禕在冷兵器展櫃前介紹了宋代典型兵器的流傳、演變、製造,以及戰場上的用途。隨著鼓聲響起,二人身著復刻的古代甲冑,手持刀箭弓矢,通過斬草蓆、砍青竹、爆磚頭來模仿冷兵器在戰場上對於人體肌肉、骨骼、頭蓋骨的威力。

聞雞起舞

在宋代茶器的展櫃前,韓回之介紹了各地方燒制的宋代茶盞名品,引用宋人林逋的詩句「石碾輕飛瑟瑟塵,乳花烹出建溪春」,來詮釋宋代點茶、鬥茶和飲茶的特色。隨後,在「暖爐點茶」環節,韓回之和國家高級評茶員黃敏用宋代建盞現場還原了點茶的過程,展現出建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底蘊。

「唐人愛牡丹,宋人惜芍藥」,現場的「擷芳插花」展示也以宋人偏愛的芍藥為主,將花卉裝飾在四方饕餮紋古銅瓶中。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所描繪的宋人對花藝的偏愛,體現出兩宋時期百姓安居樂業,進而產生的對生活品質和居住空間的審美需求。

投壺是中國古代禮射文化的流殤,在宋代作為男女同樂的競技項目廣為流行,許多影視作品中亦有呈現。在現場的「投壺尋禮」環節中,國風文化推廣人李雅婷團隊身著宋裝,從展品中一幅繪製了投壺場景的古畫展開講解,以現場演示投擲銅製投壺還原出真實的投壺場面,少女們的裝扮也同時展現了宋代仕女的妝容、髮飾和服飾。

投壺尋禮

這次的網課除了現場真人生動的演示之外,所在的展廳還圍繞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細節,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的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等生活片段,展出金、銀、銅、瓷、玉、石、漆、木器等不同材質的宋代器物約五百餘件。

這些展品以宋代文人一天生活軌跡為主展線,分三章十四節呈現——黎明即起:聞雞起舞、對鏡正冠、焚香禮佛;西園雅集:策馬捶丸、暖爐點茶、清心滌硯、臨帖押印、擷芳插花、宣和鑑古;賢聚夜宴:玉箸銀盞、掛畫賞玉、投壺行令、歌舞昇平、臥燒水沉,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幅宋代生活畫卷,和閒適生活背景下體現的爛漫風骨。

文藝大咖輪番登臺 學生互動彈幕刷屏

宋代文化以優雅精緻著稱,正典章制度,重科舉教育,興禮樂文治,商品經濟發達,海外貿易繁榮,科技創造眾多,各類文化遺存與文物實物蔚為大觀。

此次多位史論家、收藏家和藝術大師走進網課直播間,從各自的專業領域深入探討宋代文化的審美追求。第一堂課由81歲高齡的著名藝術大師韓天衡帶來《回眸兩宋——精選展品賞析》,在1個多小時的課堂上,韓天衡以展品中最具重量級和代表性的《紹聖元年修內司制鮑照〈梅花落〉雙鉤詩文白玉?》《剔黑鳳穿牡丹漆盒》和《三彩竹節牡丹蹴鞠紋暖硯》為例,介紹了宋代文人的階層和審美特點。

課上,學生們通過線上線下積極互動,評論區彈幕不斷刷屏。有人討論「宋代文化精神中現代工藝美術可以借鑑之處」「宋代文人為什麼地位高」,也有人直接向韓天衡先生提問「如果穿越回宋代,你想成為哪個人」。他笑稱「我想成為蘇東坡,因為和他一樣愛吃肉」。

直播評論區的熱烈討論

第二堂課是由古琴收藏家馮傑先生、古琴獨立製作人陳仲賢先生和上海交通大學盧藝老師帶來的《絲桐金聲》。主講人攜宋代古琴上陣,講解古琴從選材、製作到造型、音色、配件的一系列知識,並現場彈奏宋代製作和當今製作的古琴,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古琴千年前渾厚,而當今更加清亮的音色差異。第三堂課是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帶來的《粉飾大化,文明天下——談宋代繪畫》,和學生們共同回眸一個能出現《清明上河圖》這樣巨製的群英薈萃的時代。

多形式廣覆蓋 探索網課更多可能

上海工藝美院作為一所以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發展和工藝美術創作為特色的院校,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一直以來也在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文化教育和推廣的更多可能性。

同時,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對傳統歷史文化展現出更多的好奇與興趣。如近來的熱播劇《清平樂》,劇中晏殊、範仲淹等閃耀文學史的宋代文人大家悉數登場,許多年輕人一邊戲稱他們是「課後背誦天團」,一邊追崇和探究著熠熠生輝的宋代文化風貌。足可見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綿長強勁的穿透力和影響力,始終是後世文藝發展的源頭活水。而這次在展廳裡帶領學生們體驗宋朝一日的網課,更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了歷史文化教育的廣泛傳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中華傳統經典文化,進行著文化傳承。這樣豐富多樣化的網課形式,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質量。

韓回之表示:「此次展出不只是文物的呈現,更是以各類文物為基礎,盡力還原當時精緻雅趣的生活狀態,讓觀眾通過對宋文化的深入了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廣泛興趣,從而樹立更好的文化自信。」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許濤表示:「這是上海工藝美院為學生和社會獻上的一場公開網課。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講大眾聽得懂的歷史。通過對宋文化的展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推動學生借古鑑今地創作出更多、更優質,能夠為大眾服務的工藝美術作品。也期待今後能夠推出更多傳統文化藝術線上線下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責編:實習生、軒召強)

相關焦點

  • 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探索沉浸式網課 巡遊宋代世家子弟...
    5月18日電 (王笈)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18日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推出為期兩天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推出了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天宇藝同•田中愛己作品展」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幕
    點擊上方「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獲取更多資訊由日本弄石會、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主辦
  • 「我嘉文創館」在滬啟動 上海工藝美院多個文創項目入駐
    人民網上海5月31日電 5月28日,由嘉定區委宣傳部和嘉定文創辦指導,菊園新區管委會、上海工藝美院和雅昌(上海)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黨建共建籤約暨我嘉文創館項目在菊園啟動。上海工藝美院多個文創項目正式入駐「我嘉文創館」。
  • 提醒:今天起韓天衡美術館部分展廳開放調整
    為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今天起,韓天衡美術館啟動部分修繕工程,修繕期間,位於美術館主樓二層及三層的常設展覽「翰墨流芳——
  • 「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
    近日,「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展中。此次活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在這個韓館年度大展中,有一組宋遼時期的銅人雕塑,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造型,不少自帶微表情,憨態可掬,惹人疼愛。
  • 韓天雍教授《日本篆刻史概論》1月9日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講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正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展出。為了增進廣大觀眾對中國印文化輻射力的了解,增強與印學研究者的交流,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將於1月9日(周六)舉辦由韓天雍教授主講的《日本篆刻史概論》講座。韓天雍,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教育家。
  • 愛印人不能錯過、不看遺憾的印文化大展:韓天衡先生介紹印文化大展
    由我策劃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即將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這是我和美術館同仁以及百樂雅集工作班子辛勤付出一年的成果。感謝西泠印社慷慨出借五十件珍貴文物,河南印社出借多件古璽印、封泥,韓天衡美術館提供了大量館藏精品,海內外諸多收藏家們無私地借出許多稀有印譜、名家篆刻及精美的印石,還要感謝長期以來對我館和本次展覽給予支持協助的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此向諸多單位及個人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 韓天衡:歲月塑我,我塑我心
    這些年,我這位老朋友,重心不再放在創作上,而是以自己的美術館為平臺,每年搞一個有新意而又接地氣的展覽,弘揚普及傳統文化。四十多年前,韓天衡住在上海龍江路64號自來水廠工房,我住在上海阜新路鞍山新村工房,都在楊浦區。一個在南,一個在北。算來當有鄉梓之誼。就在他那龍江路64號10平米,號稱「豆廬」的蝸居,從28歲到42歲的14年間,韓天衡奏刀5000石,竟有1月刻章160方的勞績。早年凡刻印,天衡手起刀落。他左手大拇指那條疤痕,就是刻刀留下的印記。40歲後,天衡更是業精於勤。
  • 嬉戲娃娃惹人疼愛:宋遼銅人組團亮相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
    嬉戲娃娃 惹人疼愛宋遼銅人組團亮相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延期至八月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聚焦金、銀、銅、瓷、玉、石、漆、木等不同材質的文化屬性和工藝特質,呈現從宋代開始的文化流行元素,闡釋宋代文人閒適生活背後潛藏的風骨,同時關照時代、肩負擔當,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追本溯源。由於觀眾反響熱烈,現在延期至八月底。
  • 馬雲160萬請韓天衡刻印,大企業家為何熱衷書畫收藏
    馬雲花費160萬請韓天衡老師刻印一時間刷爆朋友圈馬雲也現身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與韓天衡暢談藝術劉益謙是上海新理益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書畫收藏愛好者。拍賣場上的一件件藝術品,不斷被劉益謙和夫人王薇一起收入囊中:
  • 西岸美術館一周年:與蓬皮杜合作,打造「無圍牆的美術館」
    今天是上海西岸美術館開放一周年紀念日。2019年11月8日,美術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並開啟其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打開了中外文化對話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上海「藝術季」中,西岸美術館將帶來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以及「瑪格麗特·休謨: Gisant II視聽裝置」等新項目。
  • 10月17日,中央美院美術館恢復開館
    開館公告根據上級關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結合工作實際,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決定從10月17日下午14:00起恢復正常開放,實行實名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流600
  • 馮遠:持守與開新——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變革進行時
    既重目標管理,也須強化過程管理,「創造性地轉換申學傳統、創新性地發展海派文化、創意性地提升上海人文」,把學院建成傳播中華文明、出思想理論、出創新成果、出合格人才的孵化高地,主動應對歷史帶給上海、帶給上海美院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與時俱進、唯變所適」,這就是發展建設好上海美術學院「變」的原則。
  • 中央美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入駐上海...
    中央美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入駐上海西岸藝島Art Tower 2020-10-18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極齋分享: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佳展回顧無極齋分享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由西泠印社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主辦,國家圖書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義烏市博物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洹社、乾嘉文化協辦的「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展。
  • 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
    (「新江蘇」客戶端)聯合打造的「雲展廳」——《e觀藏·每日一美》,依託江蘇省美術館館藏精品資源,每日精選一幅名家書畫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賞析的美文,圖文並茂,全年365天持續推送,美在每一天! 此音頻與南京市朗誦協會聯合製作 本期朗讀:南京傳媒學院 張維宸 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
  • 上海龍美術館(浦東館)即將免費開放
    龍美術館(浦東館)將從2019年2月22日起,免費對公眾開放。根據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藝術處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上海共有美術館89家,其中國有美術館22家,非國有美術館67家。龍美術館(浦東館)免費開放之後,將為滬上民眾增添一處收藏實力雄厚的私立美術館打卡聖地。
  • 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⑨|龍美術館:結合館藏做國際大展特展
    而點綴河邊的美術館、藝術館,則見證、伴隨甚至激發著都市的發展和變遷。上海亦是如此。「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推出的「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系列專題,將沿著浦江兩岸的濱江道,逐一領略江邊博物館、美術館的風採。它們或是深深根植於上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或是這些年嶄新立起的城市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