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
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佳展回顧
無極齋分享
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遊》,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
由西泠印社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主辦,國家圖書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義烏市博物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洹社、乾嘉文化協辦的「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展。
「青銅器全形拓舊拓」部分,將展出商周秦漢青銅器全形拓81件,原器若干,藏品時期全、內容全、拓工全、表現形式多樣。為展現青銅器全形拓的不同表現方式,如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青銅重器,匯公私藏於一體,最大限度的展現青銅器傳拓全貌。同時還展出以拓片、題跋、補畫相結合的博古圖,以及黃牧甫手繪線稿圖以及博古圖,對全形拓發展全脈絡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殷墟青銅器全形拓新拓」,展出殷墟出土青銅器全形拓23件,時代分屬殷墟文化二、三、四期。
「他類金石器物老拓」,展出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碑刻、雜件、古籍40餘件,多數為金石名家收藏題跋,部分為首次亮相,不乏初拓本、舊拓本等珍稀拓本。
「當代新拓」展出新出土的器物拓本22件和實物12件,以食器、兵器、權量器、銅鏡以及碑帖為主,在恢復傳統技藝的今天不乏傳拓佳手,對金石傳拓的復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意義。
清陳庚繪六舟剔燈小像橫披
浙江省博物館藏
馬衡、鄭家溉等題
散氏盤全形拓
焦山周鼎拓片
西泠印社藏
顏元仿李復堂畫意
金焦雙鼎博古圖軸 私人藏
陳簠齋藏毛公鼎精拓本
楊魯安跋 西泠印社藏
鄧散木跋
毛公鼎全形拓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