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凱對話阿利森 再辯中美修昔底德陷阱

2020-12-23 財新

  【財新網】12月3日,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為年會致開幕詞。對話全文如下:

  歐倫斯:感謝崔天凱大使和阿利森教授。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兩位老朋友參加這個非常重要的會議,真是太好了。我要祝賀吳士存先生召集了美國和中國的頂尖學者共同探討美中關係。崔大使擔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時間最長,已超過7年。阿利森教授是研究美國與世界關係的著名學者之一,著有《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 我向兩位提出的問題是,美中兩國是否已掉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是,我們該怎麼辦?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請崔大使回答,然後請阿利森博士回答。

相關焦點

  • 崔天凱大使出席中美研究中心年會並與哈佛大學教授阿利森對話實錄
    12月3日,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為年會致開幕詞。
  • 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原意是什麼?
    12月14日,艾利森在中國人民大學「國·政」大講堂做題為「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的演講,再次表達了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含義。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話題之所以炒熱的原因。 二、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原意是什麼?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於2012年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修昔底德陷阱已經在太平洋地區凸顯》,文中首次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自此該詞廣泛應用於中美關係學界。
  • 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
    來源:經濟觀察報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韓滿春  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為代表的古代戰爭在修昔底德寫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之前,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無數的戰爭修昔底德陷阱理論那麼修昔底德的論斷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呢,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適用,並稱這種論斷是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他在《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中,總結了1500年以來的16次大國崛起的案例,有12次是以戰爭為結局,只有4次是和平過渡,和平過渡的案例中有兩例發生在「二戰」之後。
  • 政治學理論 | 王大威:格雷厄姆·艾利森與「修昔底德陷阱」——《通往戰爭的命運: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評介
    2017 年,格雷厄姆·艾利森出版了《通向戰爭的命運: 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試圖將歷史上雅典與斯巴達步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套用於中美關係上。縱觀艾利森的著作,從內容上來看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在《陷阱》的第一部分,艾利森對現代中國的崛起,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經濟、科技與軍事的崛起進行了介紹。
  • 崔天凱斬釘截鐵,亮明前提條件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5日消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3日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提問稱,美國國會、民眾和精英對中國的看法非常負面。民調顯示,70-80%的美國人不認同中國的行為。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眼下,國際輿論更擔心殘留下來的「川普主義」會不會給美國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製造「陷阱」,影響到中美關係的改善。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關於【修昔底德陷阱】
    那麼,如何解決大國競爭中的主要陷阱?這種陷阱,現在有了新名詞,叫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是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註定一戰》中所創造,本文即介紹其觀點。顧名思義,修昔底德陷阱和修昔底德有關。他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雅典人。他不僅是歷史學家,還曾是一位將軍。他所寫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西方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記錄了公元前5世紀爆發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 中美關係如何靠「亨廷頓轉換」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文揚】「修昔底德陷阱」眾所周知,「亨廷頓變換」沒人聽說過。在此道個歉,這個概念是上周五下午剛剛誕生的,起源於一個中美學者之間的小型研討會,作為中方代表之一的我,在發言中引用了塞繆爾·亨廷頓教授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的一段話,用來說明當前處在緊張狀態中的中美關係。
  • 陳村富:古希臘有過「修昔底德陷阱」嗎?說說艾利森教授的「圈套」
    【文/陳村富】 近幾年來,「修昔底德陷阱」又成了學人們口中的熱詞。追根溯源,它原本是1980年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沃克(H. Wouk,1915—2019)在一篇文章中用來警告美蘇之間「冷戰」的,蘇聯解體後,該詞變「冷」;然而,在2015年前後,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又將該詞撿起,重新賦義,用於比附美中關係。
  • 修昔底德陷阱乃大勢所趨?中國人7000多年前便有破解之法
    結果長達30年的戰爭不但毀了希臘,也拖垮了斯巴達…… 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由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在隨後的2500多年裡發生的15例後進國家挑戰時任「霸主」的案例中,有11例發生了戰爭。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面對生存挑戰,美國和中國註定要共存
    研討會由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主持,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 (John Thornton),《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 (Thomas Friedman),CCG聯席主席、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 (Ronnie Chan),CCG顧問、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參與研討
  • 【理論思辨】謹慎對待修昔底德:從正確解讀修昔底德理論開始丨國政學人
    本文首先探討修昔底德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貢獻,然後再分析三本融入其理念的新書---包括以「修昔底德陷阱」為切入點,論證中美間將會發生「災難性戰爭」的新著。現代國關學者可以從修昔底德的著作中學到很多,但也有一些學者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僅有粗淺的理解,便提出了危險的結論。本文分析的三本書羅列如下:Ryan K.
  • 守門員身價排行榜,阿利森第三愛德森第四,第一身價門將來自西甲
    皮克福德上個賽季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埃弗頓對利物浦首回合比賽時給紅軍送的大禮。但是在次回合比賽,皮克福德零封了死敵利物浦,間接阻止了利物浦英超奪冠,最終利物浦以1分之差屈居亞軍。同時,皮克福德也是英格蘭國家隊的首發門將。在首屆歐國聯的季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點球大戰戰勝瑞士隊,皮克福德撲出一粒點球,幫助球隊取得季軍,目前身價4000萬歐元。第8,庫爾圖瓦。
  • 中國駐芬蘭大使:人為製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導致中美關係朝著...
    在這場百年變局和世紀災疫面前,大國理應承擔起特殊的國際責任,作亂局中的穩定力量。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關係的影響早已超出雙邊範疇,具有深遠的全球意義。當前一些人沉迷冷戰思維和戰略對抗,把中美關係當做你得我失、你贏我輸、你存我亡的零和遊戲,把亟待解決的全球性危機變為大國角力,人為製造「修昔底德陷阱」,導致中美關係朝著錯誤方向發展。
  • 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爭霸模式下,伯羅奔尼撒戰爭與希臘城邦的衰落
    「修昔底德陷阱」在當代是指一種歷史上知名的強國爭霸模式。但是這一典故最初是出自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國際關係領域現實主義鼻祖修昔底德的著作《伯倫奔尼撒戰爭史》一書。修昔底德這場戰役發生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為了奪取在希臘的霸權地位,雙方各自率領同盟城邦斷斷續續地交戰了27年,在希波戰爭時期就早有預兆
  • ...陳道富:用「看見」和「熬過」跨過中等收入和修昔底德兩大陷阱
    「看見」+「熬過」跨越兩大陷阱陳道富認為,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是中國經濟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我們現在還是一個中等收入的國家,但是由於我們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所以一不小心就碰到了老大和老二的問題,又提出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問題。」
  • 何亞非對話麥可·斯溫:「修昔底德陷阱」扭曲了當前中美關係
    觀察者網刊發此次對話中文內容,謹供讀者參考。 今天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地宣布「2020中美公開對話」啟動,這是我們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開展的項目。 我和公正世界教育董事會的同事們都很高興的看到,通過這次合作,我們將能夠向美國和其他地方的公眾證明:對中美關係中的棘手問題進行理性的討論仍然是很有可能的。同時,我們也希望我們的討論能為今後幾個月的進一步合作制定一些富有成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