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面對生存挑戰,美國和中國註定要共存

2021-01-12 網易

2020-11-18 22:22:54 來源: 全球化智庫CCG

舉報


  ■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初定,全球化未來何去何從?

  ■ 未來四年內,美國國內政治格局將如何塑造全球化軌跡?

  ■ 中國和世界將如何應對美國及其在全球化中角色的變化?

  2020年11月11日至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11月11日,以「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美國大選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為主題的研討會在線上舉行。研討會由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主持,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 (John Thornton),《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 (Thomas Friedman),CCG聯席主席、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 (Ronnie Chan),CCG顧問、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參與研討。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表示,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美國完成新一屆政府的選舉,若拜登順利就職,新的美國政府將迎來三方面的改變,包括摒棄「美國優先」、摒棄美國的單邊主義以及實行更加強硬但「更聰明」的對華政策。但同時,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拜登也可能會逐漸認識到特普朗沒有認識到的問題,即中國是真正的」修昔底德式的」競爭對手,但美國和中國卻註定要共存,因為兩國都面臨生存的挑戰,包括核戰爭的風險和氣候變化。

  以下為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的演講全文:

  隨著美國完成新一屆政府的選舉,我們無疑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眾所周知,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事實上,它是全球化和未來國際秩序的決定性關係。

  首先,讓我就拜登政府發表幾點看法。假設拜登在1月20日宣誓就職,我們會見到一個新的美國政府,可能會發生三方面改變:

  第一,摒棄「美國優先」。這樣有利於美國盟友,甚至是國際組織機構。所以,拜登政府將認真重組美國的盟友和聯盟。我想我們會很快看到川普總統從德國撤軍1.2萬人的決定被推翻。

  第二,摒棄美國的單邊主義。拜登會更多關注多邊的國際機構、計劃和倡議,以及採取多邊的方式應對新冠疫情,此外,他還會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重組世貿組織(WTO)以及同俄羅斯開展軍控。

  第三,在對華關係上,拜登會展示出更加強力、聰明的舉措,不會再進行雙邊貿易衝突,但美國會在很多方面與中國進行競爭。

  在中美關係上,拜登可能會逐漸產生兩個認知變化,而川普政府對此沒有意識到。

  第一,拜登將承認中國是真正的「修昔底德式」的競爭對手。中國是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並且在取代美國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頂端位置和特權。在競爭和重新平衡的蹺蹺板中,中國正在顛覆國際秩序,而美國一直是這個國際秩序的主要建設者和監護人。因此,中美的競爭和過去美蘇的競爭不同。「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結構性變化定義的。從本世紀初到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工廠,中國是世界眾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首先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是唯一一個經濟規模在2020年年末比年初大的經濟體以及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根據這些參考可以看到,中國逐漸從無名小輩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現在,中國是一個不僅威脅到美國的位置,更有潛力替代美國位置的對手。認清這個事實是第一步。

  第二,拜登政府面臨的挑戰將是通過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美國文學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所說的考驗,一流智商的標準是頭腦中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而並行不悖,依然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中國將是威脅美國在各方面地位的強勁對手,但美國和中國卻註定要共存,因為兩國都面臨生存的挑戰。

  首先是核武器引發核戰爭的風險。這是我們在與蘇聯冷戰期間了解到的,當時被稱為瘋狂的「相互確保摧毀」。就像羅納德裡根說的那樣,無法在核戰爭中獲勝,因為發動核戰爭,就等於自我毀滅。因此,在該領域即使你是我最激烈的對手,我也要想辦法與你共存。

  第二,拜登政府會認識到,我們面臨的是氣候版的「相互確保摧毀」,而川普政府在氣候領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中國和美國,兩個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應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

  因此,我們要麼找到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式以共存,要麼就是選擇自相殘殺。中美是對手,也有合作和共存的必要性。中美如何合作,是拜登政府和中國政府共同面對的挑戰。

  (本文根據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在全球化智庫(CCG)2020年11月11日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的以「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美國大選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為主題的線上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註明出處)

  往屆回顧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CCG 縱覽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原意是什麼?
    12月14日,艾利森在中國人民大學「國·政」大講堂做題為「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的演講,再次表達了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含義。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獨霸忘乎所以,結果連續犯了幾個戰略性錯誤,特別是錯誤地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兩場戰爭使美國國庫空虛,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美國更是雪上加霜。在美國國力相對衰退之時,中國則利用現有國際規則發展起來。中國成為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維護者和補充者。 面對中國的崛起,歐巴馬採取的戰略是利用現有的國際規則遏制中國。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理論那麼修昔底德的論斷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呢,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適用,並稱這種論斷是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他在《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中,總結了1500年以來的16次大國崛起的案例,有12次是以戰爭為結局,只有4次是和平過渡,和平過渡的案例中有兩例發生在「二戰」之後。
  • 政治學理論 | 王大威:格雷厄姆·艾利森與「修昔底德陷阱」——《通往戰爭的命運: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評介
    2017 年,格雷厄姆·艾利森出版了《通向戰爭的命運: 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試圖將歷史上雅典與斯巴達步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套用於中美關係上。縱觀艾利森的著作,從內容上來看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在《陷阱》的第一部分,艾利森對現代中國的崛起,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經濟、科技與軍事的崛起進行了介紹。
  • 陳村富:古希臘有過「修昔底德陷阱」嗎?說說艾利森教授的「圈套」
    他除了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發表文章《修昔底德陷阱:美國與中國正在走向戰爭?》外,還在2017年出版《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隨著該書不斷重印再版,2018年9月,八旗文化公司出版了包淳亮的中譯本(以下簡稱「包譯本」);201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陳定定、傅強的中譯本(以下簡稱「陳譯本」)。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導讀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本文為中美論壇線上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發言。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此篇發言,小標題系譯者添加。
  • 【理論思辨】謹慎對待修昔底德:從正確解讀修昔底德理論開始丨國政學人
    本文首先探討修昔底德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貢獻,然後再分析三本融入其理念的新書---包括以「修昔底德陷阱」為切入點,論證中美間將會發生「災難性戰爭」的新著。現代國關學者可以從修昔底德的著作中學到很多,但也有一些學者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僅有粗淺的理解,便提出了危險的結論。本文分析的三本書羅列如下:Ryan K.
  • 修昔底德陷阱乃大勢所趨?中國人7000多年前便有破解之法
    結果長達30年的戰爭不但毀了希臘,也拖垮了斯巴達…… 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由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在隨後的2500多年裡發生的15例後進國家挑戰時任「霸主」的案例中,有11例發生了戰爭。
  • 佩佩·埃斯科巴:「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過於陳腐,來聽聽其他聲音
    道家人物莊子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蝴蝶,而馬凱碩就像一隻奮力扇動翅膀的蝴蝶,他希望能夠超越自己提出的那個看起來頗為自相矛盾的觀點:「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既是無法避免的,又是可以避免的」。在這種超越中,他希望能夠走出一條通往「可以避免」的切實可行的道路。這與當下在美國十分流行的那個名為「修昔底德陷阱」的陳腐概念形成了巨大反差。
  • 崔天凱對話阿利森 再辯中美修昔底德陷阱
    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為年會致開幕詞。對話全文如下:  歐倫斯:感謝崔天凱大使和阿利森教授。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兩位老朋友參加這個非常重要的會議,真是太好了。我要祝賀吳士存先生召集了美國和中國的頂尖學者共同探討美中關係。崔大使擔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時間最長,已超過7年。
  • 中美關係如何靠「亨廷頓轉換」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文揚】「修昔底德陷阱」眾所周知,「亨廷頓變換」沒人聽說過。在此道個歉,這個概念是上周五下午剛剛誕生的,起源於一個中美學者之間的小型研討會,作為中方代表之一的我,在發言中引用了塞繆爾·亨廷頓教授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的一段話,用來說明當前處在緊張狀態中的中美關係。
  • 關於【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唯一的結果難道真的是「註定一戰」?艾利森指出,「修昔底德陷阱既不是宿命論,也不是悲觀主義」。前面也說了,多數修昔底德陷阱導向了戰爭,但是也還有四個案例,是和平解決的。從中,艾利森總結,通往和平的十二個方法,其中有的方法,當下真的有不少啟發。比如更高的權威可以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幫助解決對抗,意味著聯合國和世貿組織之類組織應該發揮作用。
  • ...陳道富:用「看見」和「熬過」跨過中等收入和修昔底德兩大陷阱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馮憶情 編輯:賈紅輝未來5-10年,中國的表現或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亮點。中國能否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解決現有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空間在哪裡?就此問題,時代財經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
  • 中國駐芬蘭大使:人為製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導致中美關係朝著...
    據中國駐芬蘭大使館網站消息,9月7日,陳立大使在芬蘭媒體《芬蘭日報》發表題為《共同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署名文章,中文全文如下:共同維護戰後國際秩序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正相反,近年來,伴隨全球化進程而來的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日益顯現,地區衝突時有發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挑戰威脅人類社會安寧和發展,國際形勢不穩定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危害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世界經濟遭到重創,全球治理面臨重大困境,人類的脆弱性和相互依賴性在疫情面前充分展現。
  • 格雷厄姆·艾利森:中國發展得太快,美國連震驚的時間都沒有
    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和鄭必堅等中國高層智囊有著密切的接觸和聯繫。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在中美兩國政學兩屆都產生了較大影響。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發表演講時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爭霸模式下,伯羅奔尼撒戰爭與希臘城邦的衰落
    「修昔底德陷阱」在當代是指一種歷史上知名的強國爭霸模式。但是這一典故最初是出自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國際關係領域現實主義鼻祖修昔底德的著作《伯倫奔尼撒戰爭史》一書。修昔底德這場戰役發生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為了奪取在希臘的霸權地位,雙方各自率領同盟城邦斷斷續續地交戰了27年,在希波戰爭時期就早有預兆
  • 拜登核心幕僚: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首都在北京,不會承認「臺獨」
    作為美國頂尖的國際關係專家,他擔任過多個公職,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曾出任國防部長。同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任教超過50年,主攻方向是中國問題以及核武問題。"修昔底德陷阱"艾利森最著名的成就是在2012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來闡述未來中美關係。
  • 中美會撕破臉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社會學家丁學良談中美關係
    那麼我想在拜登的4年中間或者拜登之後,這個趨勢是可以預測的,就美國除了民間以外,政府也都要對高科技領域進行重點的投資和支持。這就和中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說拜登,他會比較注意的事情,這一點我想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會造成很重要的壓力也好,挑戰也好,或者是頭碰頭手撞手的這種直接交鋒也好,拜登會很在乎聯合其他美國的盟友和夥伴以結成在國際上的統一戰線。
  •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靳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跨越「發展陷阱」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當前黨和國家面臨著更加艱巨的任務,只有頭腦清醒,把穩航船,避開險灘陷阱,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才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